高职会计专业基本技能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

2015-03-18 18:29马贵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基本技能会计专业实训

□马贵兰

一、研究背景

从对广西15 所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大部分的学校都只开设了珠算和点钞课程,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当中的广泛应用,珠算课程被一些高校列入取消的范围之内,而其他的如机器点钞等会计基本技能内容并没有开设;而从所抽查的20 家企业了解到,单位当然是需要具备各种能力和条件的人才,这样才能为单位发挥更大的作用,带来更好的效益;从三个毕业班收回的100 份问卷中可以了解到,因为毕业工作也有两三年的时间了,对工作内容、环境熟悉了,所以能胜任目前的工作,工作当中涉及到的基本技能也轻车熟路,但是如果放到当初刚开始工作的心态,他们还是觉得会多点操作,求职时心里面会更踏实;在对在校生的访谈中,学生对于没有学习过的基本技能比较感兴趣,毕竟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操作过。从这些调查结果可知,学校所开设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可能与就业单位所需要的有脱节,与学生想学的内容也不一致。因此,高职院校为了培养一线的会计专业人才应该多开设一些接地气的课程,体现高职学生“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培养目标。

二、构建完善的会计专业基本技能实训体系的策略

(一)调整教学目标。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教育已经从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每个学生都凭着自己的成绩进入了理论型的本科学校或者是应用型的高职院校,两类学校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于所学专业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的深入程度,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学校对于他们的培养目标定位于能适应中小型企业日常的会计业务处理,工作内容界定于基础的会计核算,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不仅需要学生参加校外的企业实践,而且还需要学生在校内学习具体的操作内容,也就是说,很大程度还是靠学校在校内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面对人才供求结构的变化,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和内容,切保全面和具体,以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二)重构合理的教学模块。对于会计基本技能的内容,如果从事的是出纳的工作,通常都能接触到,如点钞、珠算、收银机等,而珠算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更不应该丢弃。一些行业比赛如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财会专业竞赛也涉及到基本技能的操作。因此,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块,明确每一模块的内容及掌握程度,对开展和实施会计基本技能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学模块可以分为六类模块:一是会计数字书写:要求学生能规范地书写会计数字和数码字;二是珠算:内容是加减法、乘法、除法,一般要达到珠算五级的操作水平;三是点钞:熟悉操作单指单张、多指多张点钞方法;会使用点钞机;进行手工和工具硬币整点;能鉴别真假人民币;四是收银机操作:会使用;五是小键盘录入:掌握翻打传票;六是电子计算器使用:掌握多种功能键的具体用法。

(三)完善实训考核方法。每一项学习内容如果没有合理的考核,教师和学生就不会用心对待,该项内容就体现不出其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一般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都以平时成绩40% +实训结果60%来考核某一门课程,而基本技能实训的考核同样可以采取一样的考核方法来进行,基本技能实训的课程内容较多且不一样,每一项内容考核的具体标准应不同。以珠算考核为例,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操作、课后作业等组成,而实训结果考核就包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多少和正确量,但应有侧重,因为加减法操作较为容易,应占15%,乘法占20%,除法是最难的,应占25%,合计是60%,以此来体现重难点和激励学生。

(四)培养合格的教师。据了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从企业中来校任教的较少,教师队伍的构成还是主要以从学校毕业就来学校教书的教师为主,毕业就来校任教,专业理论内容可能掌握较全面和深入,但是实践操作上就欠缺了,而一般高职院校一是因为经费问题,二是一般会计专业的学生较多,教师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抽出时间到企业中去锻炼,而假期的锻炼和培训一些老师也不愿意参加,高校也较少组织,导致任课教师缺少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有的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是不能胜任的。其实,因为基本技能实训课程可以在教室进行,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较为简单,如果要切保基本技能实训课程能有效地开展,学校应拨付经费购买如点钞机、收银机等实验器材,同时请行业内熟练操作的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合格了发放证书等,保证教学效果;当然,一般高职院校的会计老师不是很充足,如果在开设基本技能实训课程的过程中遇到师资匮乏的问题,则可以聘请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来授课,根据他们的工作时间安排,课程的安排可以在晚上或者周末进行。

(五)开展专业技能大赛。经过了解,15 所高职院校除了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财会专业竞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等全国或省内和行业各项技能大赛外,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开展其他技能竞赛,为了检验临近毕业的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在第五个学期会开展会计综合技能竞赛,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的解答:单选、多选、判断、填空、论述等;而实践内容包括: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报表分析等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评委现场出题,以此真正体现竞赛者的水平,同时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当然,因为对会计基本技能实训的认识不足,很多高校没有为此开设专门的竞赛,如果是参加校外的各种比赛,也是针对比赛内容作专门的培训。因此,全国或省内和同行业的比赛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应全面化,不应遗漏和忽略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会涉及到的实践操作内容,而各高校也应该为此开设相对应的竞赛,对于在竞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除了发放奖金、颁发证书之外,在评优、评奖学金方面理应侧重这些获奖的学生,全国或省内的获奖,应可以抵减学生在校期间需要修完的学分,学校应有这方面的制度规定。

(六)加强校企联系,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体系。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应和校外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方便学生开展课程内容的校外实习,同时也可以分担企业的日常工作,形成互惠互利的局面。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每年应定期组织已毕业学生的就业座谈会,从他们身上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职业规划、就业满意度、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是否有用、希望在学校中能学到哪些知识、对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什么建议、教师如何开展授课以便更好地使学生接受和理解等等,如此一来,教学与工作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定能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为社会满意的人才。

三、实施过程和效果

本项目立项后,得到了所在高职院校的重视,学校从六个方面去准备和落实会计基本技能实训的内容:一是教学目标的落实:在培养除了具有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学生的基础上,又加上培养具有基本技能的学生;二是教学模块:设立了六个方面的基本技能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达到的操作水平;三是考核方法:每一个模块都是平时成绩40% +实训成绩60%构成,各模块根据内容不同,具体构成成绩比例不同;四是师资方面:除了聘请专人培养在职教师之外,在教师还没有具备相应能力之前,主要还是外聘企业人员来授课,这些企业人员有来自银行柜台的工作人员,有来自企业的出纳人员,也有来自企业的会计人员。五是专业技能大赛:在第二学期增加了会计基本技能大赛,评优、评奖学金等通过采用一定的分值来衡量,如在竞赛中获奖的,可以根据不同的获奖层次来定分,也可以凭证书抵减应修学分。六是校企联系,毕业生信息反馈:扩大校企合作内容,不仅学生要到企业中去学习,教师也要深入到企业中去锻炼,毕业生的座谈定期在9月份开学初举行。

通过以上的实施途径,基本技能实训课程在学校开展效果良好,学生学习兴趣较高,掌握较好,在就业时实力更强,用人单位更满意了。

[1]叶玲莉.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

[2]陈兆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J].会计之友,2010

猜你喜欢
基本技能会计专业实训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全媒体记者的基本技能和采访技巧探析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浅谈电视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