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2015-03-18 18:29王祖康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院校

□王祖康

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平台,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改的内容与意义,并对高职院校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改的内容与意义

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多年以来高等院校都要进行思政课的教育工作,在高校进行思政课教学并对教育方法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具有必要性,根据中宣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这是一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此外,有关专家学者也提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要有一定的教育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坚持采用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活动的这一方式,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思考,主动去探索思政知识,思政教改是一种着眼于提高高职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使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创新活动。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主要是基于对党政文献进行一定的整理分析,并且结合以前思政课教学的一些经验总结,进行一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具有非常有意义的影响。一是思政课教学改革能够积极补充高职院校固有的思政课。二是思政课教学的改革能够明显改善思政课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思政课教学改革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四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形式大大体现出实践的目的。也就是说,思政课教学改革是一种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实践的特征,能够大大改善思政课实际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大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活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不仅仅具有一般课程教学改革的一般特点,又必须要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培养特点,兼顾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身环境。所以说,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形成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课程缺乏一定的互动数量。目前思政课程缺乏一定的互动性,所谓互动性就是体现出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也就是一个教与学统一互相交互并不断动态发展着的过程,对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强化处理,产生一种教育效果的共振,实现教学效果大大改善的目的。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虽有一定的改善,但缺乏足够的互动性。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思政课教学方法,这一情况还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甚至有一些高职教师一直没有这个意识,整个教育过程都缺乏互动,仅仅是使用传统的黑板板书,外加一张嘴不停照本宣科地念,还有一些教师只是采用ppt幻灯片进行播放,板书只是仿照教材,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干学生的,学生和教师没有交流。教师也不提出问题,不进行小组谈论、阅读和思考,学生也不对教师提出疑问,更不用提其它的讨论和发言了。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可能会有点意识,偶尔在教育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但不系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仅仅有部分学生参加了这一方面的互动,教师也只是零星地进行了互动。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普遍缺乏教学方法的互动性,一方面教师缺乏实施互动教学模式的意识,另一方面则是教师缺乏实施互动教学的方法。

(二)思政课程缺乏一定的互动质量。我国目前的高职思政课程互动质量较低。按照思政标准,所谓的教学互动要让学生的眼、手、口以及脑之间系统联系起来,及时动眼、动手、动口和动脑,做到标记相关论题和分析思考问题。而一些教师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已经意识到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再符合互动性的要求,于是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让其进行自主学习,或者提出几个有关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让学生一起讨论这一问题再一起来回答问题。这种“互动”并不是真正的有效互动,削减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还有一些教师只是看重互动的形式,导致整个课堂的严肃性降低,过度活跃,偏离了教学的主题,课堂秩序处于一种半失控的状态。所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互动整体上质量有待提高。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改的措施方法

(一)增强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对于高职思政教学的内容编制,一定要体现高职本身的特色,另外还要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高职教师在思政教学中要有目的性提高其高职学生的责任心、上进心以及创业敬业精神,另外还要主动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目前现有的思政教材主要是面向不同类型的高校,虽然作为通用教材,思政课本在执行教学大纲的框架内要有所侧重。高职思政的课本要能够有效引领高职学生的发展趋势,提高其关注社会和生活的能力,这也是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的重中之重。例如可以把思政教材内容进行划分,分为三大模块,进行有高职特色的授课。

(二)改善教学的实践性。高职学生要想养成良好道德品质,除了在思政课教学课堂中要好好体会,也要将所学转化到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高职思政教育充分融入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紧密联系大学生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升华提供对接口、找到突破口,构建了新的平台。实践活动要注意体现出多层次和多渠道的特点,而且还要注重多方位和多形式的特点,允许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充分体现出高职思政教育的开放性和自主性。高职学生在思政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借助自身的真实体验,结合自己的所学内容进行自我判断。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特性,尤其是在情感教育方面,别的教育形式都无法取代实践教育的效果。

(三)加强主题教育。高职思政课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思想、心灵上和行动中能够体现出自身的感悟。所以在我国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可选择不同的特色主题教育,思政教育依附于主题载体使其更加贴近生活。我国的高职院校比较多,不同高职院校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区域、专业、学风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的特色主题教育。例如有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与企业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加该企业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在高职院校开设思政课程对高职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目前的思政课教学现状仍有较多的问题,这需要高校不断提高思政教师的自身素质,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实践性进行改革,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大学生思政课的吸引力、针对性。而同时学校的教务部门也要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1]谢有顺.中国大学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N].南方都市报,2009-9-29

[2]朱振玉.广东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研报告[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4

[3]赵虹.谈“两课”实践教学与学生工作的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4,4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