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评价研究

2015-03-18 18:29□韩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儿童画涂鸦技法

□韩 路

当前国家教育政策对幼儿教育尤为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应运而生。儿童画创作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儿童画进行基础理论、基础技法的系统学习。由于人们对儿童画这一概念和范围认识不一,再加上从事教学的美术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是素描、色彩、国画、油画等传统成人绘画,所以教师在儿童画创作教学内容上并不一致,甚至有很大不同。随着儿童画创作实践教学的推进,需要对儿童画进行研究,形成合理的评价机制。

一、儿童画以及发展规律

(一)什么是儿童画。儿童画的概念目前尚无一个完整的定论。有两种说法尚流传普遍,一种说法是凡是儿童画的画就叫儿童画;另一种是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只要绘画内容符合儿童认知范围的就叫儿童画。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前者忽略了一种情况,那就是稍大的儿童经过美术教师的指导,也能画出绘画技法较强的绘画作品,这种作品通常意义上不属于儿童绘画的范畴。鉴于此,本研究小组较认同的是第二种说法。

(二)儿童画的自然规律。儿童学习儿童画大体上要经历五个发展阶段:即涂鸦期、有意味涂鸦期、象征期、图示期和写实期五个阶段。由于儿童身心发育程度不同,所以每个发展阶段并没有统一清晰的界限。

1.涂鸦期。这个时期的儿童是以乱涂乱画为主。这种看似随便的涂鸦,给儿童带来了心理上的自信和精神上的愉悦,提高了儿童动手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对绘画的喜爱之情。

2.有意味涂鸦期。随着儿童智力的发展,乱涂乱画已不能满足儿童的需要。随着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儿童逐渐有了造型意识。他们慢慢用不规则的圆等图像去描绘周围的环境。

3.象征期。这个时期的儿童渐渐地摆脱了信笔乱画的绘画方式,开始进入有意味的形式阶段。这时的作画主动性和目的性有所加强。儿童通常对自己喜欢的人物画的特别大,位置也很显眼,并且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这时期儿童喜欢的颜色大都鲜艳明亮。这时期儿童涂在绘画上的颜色与实物颜色是截然不同的,这是由于儿童画画是主观性为主的缘故。

4.图示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观察较为客观,选取颜色上也与实物较为一致。但这时绘画的随意性还是比较强,对线条、造型、色彩等方面的控制能力还比较薄弱。对比例透视现象的存在有所认识。

5.写实期。儿童到十一二岁以后,对绘画实物有了相对客观的判断,对明暗、造型、结构等关系有了相对正确的理解,逐步有整体与局部概念的认识。但这个时期的儿童,其即兴绘画的能力有所下降。这个阶段是开始学习素描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绘画教师可因地制宜教学生一些绘画技法。画几何形体,石膏等绘画内容,逐步学习造型、明暗、透视、比例等全因素素描。

(三)儿童画与成人画的区别与联系。儿童画是表达思想最纯洁、表达感情最彻底、最直截了当的一种画种。因为它不受世俗和功利思想的影响。儿童绘画与成人的专业绘画有相通之处:那就是反映生活真实性。成人因为有成熟的思维和丰富生活阅历,所以画面内容会更为复杂一些。一些伟大的艺术家,因为对绘画规律有本质的了解,所以努力达到质的突变。掌握多种绘画形式和自觉地达到绘画风格的突破。像艺术家毕加索等。而对于儿童来说,绘画只是好玩、有趣。儿童绘喜欢的是随心所欲,不被干扰地画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成人绘画时,会自觉地学习绘画技法,运用技法来表现作品内容。有的作品甚至技法多于情感。这是儿童画与成人画的最大区别。

二、儿童画的欣赏角度

几乎每一个孩子当他能抓住画笔玩耍时,他们就愉快地涂鸦,心里充满了满足和乐趣。我们会从一幅纯粹的儿童画中,感受到童趣稚拙及纯真的爱和旺盛的生命力。

(一)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表现。儿童素质培养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绘画学习。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和想象力的培养。画画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它是儿童进行精神领域积极健康活动的一种方式。在不经意的涂画过程中,儿童的精神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自由发挥。《爸爸去哪儿》中有一幕,就是所有的爸爸带着孩子们到森林某地方集合。不巧的是,行至途中突降大雨。最后到了地方后,孩子们被规定画一张儿童画。于是,所有的孩子陷入沉思,最后交了一张自己认为满意的画。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吴镇宇的儿子费曼的画,他画的是两个人站在画面中央,占据了一半的画面。仔细一看这两人一个是大人,另一个是孩子。不用说是费曼的爸爸和费曼,造型稚嫩可爱。很大的竖杠杠代表着大雨倾盆,可以看出费曼和爸爸在雨中行走很是费劲,在他们身后隐约还有几个人。而姐姐多多的画,画面很工整,人物的造型很统一。两个画面进行比较,显然费曼画的是在大雨中行走的感受,是有感而发,因而显得生动,富有情趣。姐姐多多的画则是来自以往的指导,画面多是所谓技法的展现,因而不够生动。

(二)画面倾注了情感。有人认为,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都很低,他们有时不能把自己的情绪、感受、体验用语言表达清楚,因此,他们的涂鸦作品是没有情感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儿童画是充满孩子的感情的。比如,儿童在高兴时,会画不规则的圆。线条是流畅的,给人的感觉是快乐的。当孩子不开心时,一般爱画比较尖锐的短线,给人的信息是短促的、生气的、危险的。一般情况下,快乐的孩子画的画,线条是柔和的,画面是温馨的、快乐的;不开心的孩子画面线条是尖锐的、危险的,画面是矛盾的。儿童画是倾注了儿童的感情的,由此,一些心理学家通过儿童作品可推断出孩子的性格和家庭教育等情况。

三、有关儿童画的评价

客观认识和评价儿童画,是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绘画环境的关键。我们评价儿童美术作品时,仅站在儿童的角度是不够的。对于儿童画,正确的评价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不正确的评价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消极的。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正确引导儿童绘画,对于儿童的作品要给予肯定和认可,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引导儿童学会观察生活。让儿童多接触大自然是儿童认识事物和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一些成人总是有意无意地按照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规律去要求儿童,却忘了时代不同,环境的不同,使儿童原本很好的绘画天赋被扭曲和抑制。家长一味地强求或者盲目地夸耀非但不能起到挖掘儿童绘画天赋的作用,反而会使儿童对绘画的兴趣减少,甚至不喜欢绘画。所以家长要尊重儿童的兴趣需要,引导孩子学会观察生活。在儿童画画时,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

(二)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画。正确引导和启发孩子表达绘画内容,注重感受。以儿童画为例:在评价儿童画中应不以技巧的高低作为好坏的标准。尽管从技巧出发比较方便,但对儿童却不适宜,因为儿童感性的东西更多一些,技术训练容易损害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容易把儿童画引到套路化和程式化的道路上去。以趣味性作为儿童画的评价标准,更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思维的创造力会得到极大的发挥。

(三)注重儿童绘画主体性。注重儿童作为绘画创作的主体性,培养其独立完成作品的习惯。儿童在作画时,只有自己动手,才能真正从中感受到绘画的快乐,并长久保持绘画的兴趣。儿童绘画的核心是有趣,因此在绘画时,注重儿童独立完成绘画作品。

(四)少参加或拒绝无实质意义的绘画比赛。很多家长让孩子很小就学习绘画,一心想培养孩子成才,但不可拔苗助长。儿童喜欢绘画的主要因素是兴趣。因此,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绘画兴趣的培养。现在,一些儿童画展中评委老师评画的标准可能是技法,因此,少让儿童参加或不参加无实质意义的绘画比赛。当然,小朋友画了许多画,在家里或学校办个儿童绘画展,邀请其他小朋友参观。这对儿童绘画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和肯定。

(五)教师要做到适时指导。作为少儿绘画教师,一味地放任儿童让他自己乱画是有些欠妥的,一味地要求技法也是不对的。儿童画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在教育儿童绘画时,要遵循其规律。

1.鼓励儿童多观察、勤思考、多动手。绘画是儿童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最直接、最能见效的一种方式。当儿童涂鸦时,需要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引导,让他观察事物的长短和方圆,激起儿童的好奇心。虽然,儿童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并不是很细致,但通过日积月累的锻炼,会逐渐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2.兴趣是儿童绘画的源泉。要为儿童创造一个较宽松的空间,鼓励儿童尽情涂鸦,让儿童自由发言描述自己的绘画内容。教师要用肯定的言语来鼓励儿童绘画。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欣赏儿童画,激起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3.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在儿童绘画时,要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儿童的眼中,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对大自然充满着美好想象。比如,有些孩子画太阳和月亮约会了,太阳和月亮手牵着手,星星们快乐地舞蹈等等。这是孩子们美好心灵的写照。

4.用孩子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绘画。儿童喜欢画画主要原因是兴趣,他们绘画出的是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即使很幼稚,但是很真实。它的画面也是充满感情的。因此,我们在评价儿童的作品时,要以肯定和鼓励为主,不能否定,更不能嘲笑儿童的作品。要充分站在儿童的情感上去欣赏儿童画。

四、结语

儿童画是儿童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它是儿童精神世界发展的一种需要,也是儿童向外界表达自己的表现形式。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尊重儿童的这一表达方式,不要过多地去干涉儿童绘画,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画画的空间。要对儿童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认可。不能以“像不像”作为评价儿童作品的标准来扼杀儿童对绘画的热情。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对儿童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所以,我们在评价儿童美术作品时,要有一颗真诚的心,用心领会儿童的所感所想,真正接纳孩子的真实感受。

[1]王晓娟.如何欣赏、评价儿童画[J].现代阅读,2011,1

猜你喜欢
儿童画涂鸦技法
如何鉴赏儿童画
创意涂鸦
我的儿童画
创意涂鸦
儿童画作品展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
涂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