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育人措施探索

2015-03-18 18:29范胜雪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校园文化

□范胜雪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规模不断扩大,其贫困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资助困难大学生成长成才不仅关系到国家政策的切实执行、公民接受高等教育平等权利的实现,更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也是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惠民工程。目前在大部分高校,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已现雏形,对贫困大学生帮扶力度不断加大,资助金额也不断提高,如国家助学金从2014年秋季开始,补助金额从3,000 元、2,000元和1,000 元提至4,000 元、3,000 元和2,000 元,国家助学贷款由原来最高贷款金额6,000 元上调至8,000 元[1]。由于独立学院学费高出普通高校的两到三倍,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问题尤其突出,关乎独立学院的发展与稳定,需要落实做好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因此,研究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育人措施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一、充分结合独立学院贫困生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成才的重点,而独立学院的在校学生贫富差距比较大,所以,独立学院贫困生教育不能简单化,必须充分结合其特点来开展。一是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落实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标。当前高校贫困生在心理素质、诚信意识、自立自强精神、感恩意识和综合能力方面有待改善,也是开展教育的重点。二是丰富教育形式,将个体和群体有机结合地进行教育。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重点是提高他们获取资源的能力,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通过群体的教育和规范来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开展贫困生团体或个人的心理辅导,同时专门树立贫困生自立自强的楷模,激发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三是注重教育方式和技巧,多引导、分成次进行教育。针对不同年级的贫困生,由于其心态和成长环境不同,所以要根据其特点,充分利用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并结合身边的典型事例开展教育。此外,像诚信、感恩和心理等问题,不仅仅只在贫困生中存在,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其成为懂感恩、讲诚信、有知识的人,引导和激发贫困生的自我成长意识。

二、发掘独立学院的文化资源,重视优化贫困生成长的校园环境

校园作为贫困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其环境、文化时刻都在影响着贫困生的思想行为,良好的校园环境对贫困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优化校园组织环境,重视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是先进文化的摇篮,应重视对文化的引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精神,总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经验,促进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创建。根据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开展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活动,发挥学科、专业、师资和文化的优势和特色,更多地向学生传授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

(二)优化校园制度环境,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心。高校应不断完善自身的贫困生奖励制度,奖励那些表现突出或在某些方面取得进步的贫困生,一方面缓解了其经济压力,另一方面激发了他们成才的动力,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同时,完善勤工助学机制,使勤工助学不仅为贫困生减轻生活负担,更是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树立自强自立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优化校园活动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校园活动应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来举办,与本校的专业、师资和学生的需求等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实用和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组织独立学院高水平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如数学建模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学生科研立项资助等活动,不仅培养了科研意识、创新精神,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以及各类参与面广、特色鲜明的活动,丰富贫困生的文化生活,拓展其素质。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教育活动,同时也是一个育人的过程,有利于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贫困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三、建立规范的贫困生资助评审体系,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要建设规范化、科学的贫困生资助制度,并选拔一批业务能力强、素质高、工作踏实积极的人员负责贫困生资助工作,严格把关资助的评议、审核过程。并做好贫困生资助的监督工作,建立一个动态的贫困生数据库,对其家庭的经济信息、成员、困难简况以及个人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和社会实践表现等详细信息及时更新,构建规范科学的资助评审体系。建设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资助工作队伍,确保在资助工作过程中能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是实施资助育人的重要保障。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及时了解国家关于贫困生资助的政策,明确资助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工作队伍的积极性,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贫困生的资助工作[2]。

四、加大独立学院对贫困生的资助资金投入

政府和教育部门认真贯彻并落实独立学院教育经费,独立学院要善于运用自身拥有的资源,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加强宣传,从社会上吸纳更多的资助资金。同时,设定特定的机构,如助学基金会、理事会,保证资金被有效、透明、公开地利用。此外,独立学院可以采用校企合作,与企业签订协议,进行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不仅得到了社会资助资源,还解决了贫困生的就业问题。为鼓励更多的社会资助,营造良好的捐资助学风气,政府应鼓励更多的个人、社会团体、企业对独立学院贫困生结对援助[3]。

五、将经济助学与思想育人相结合,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加大,高校“经济困难”的贫困生正逐渐减少,但其思想、心理、自身发展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研究建立贫困生教育的长效机制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4]。

(一)实行“激励助学”,将教育与帮困相结合。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贫困生资助制度,加大对贫困生的物质激励。搭建并落实贫困生的评价考核制度和贫困生奖、助学金制度,激发贫困生进步的动力。同时,加大对贫困生的精神激励。对贫困生应多关注、树典型,使其积极面对人生磨砺,引起他们的共鸣,树立信心,激发他们成才的动力。

(二)施行“实践育人”,提高贫困生综合素质。高校的贫困生资助主要分为:“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有偿”性质的社会捐助项目,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了解国情和社会,深感经济资助的来之不易,并通过社会服务的历练实现自身的自强。同时,落实勤工助学政策,增加助学岗位的数量和质量,应多提供与学生专业有关的技能型岗位,并加强思想渗透和技术指导,在实践中提高贫困生综合素质。

六、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性问题,既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它任重道远,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多个方面、各个部门共同努力配合。积极做好受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优化资助管理体系,有利于受资助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高校的安全稳定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5]。

[1]罗月云.独立学院新生贫困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术探讨,2015,1:266~267

[2]谢超峰.高校辅导员改进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7(1):38~40

[3]黄娟.加强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主要措施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6:259~260

[4]曾慧.浅谈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以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1,3:167~168

[5]郭振宇,方芳.高等学校资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以“六个结合”推进受资助学生的后期教育管理创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35(1):97~99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校园文化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