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体系研究

2015-03-18 18:29□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专项经费师资队伍法律法规

□李 茜

近年来,应用技术型人才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为了缓解人才市场压力,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专门进行了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创建,并加大国际化素质培养力度,力求使大学生能够符合社会需求标准,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创新奠定人才基础。因此,应用型人才成为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也是所有高等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国际化格局的日益成熟,我国要想与国际实现接轨,必须加大专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人才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以此来带动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产业发生了巨大发展和改革,面对国际新形势,为了立于经济市场不败之地,人才综合实力的提升显得意义深远而重大。而在国际化接轨过程中,我国人才必须具备国际化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应用技术类人才的培养[1]。

我国高等院校通过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但能够学习到国外相关先进经验和教训,而且能够从中发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才市场存在的各类问题。通过查漏补缺、学习借鉴,有利于我国人才市场的健全和完善。与此同时,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能够为我国人才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奠定坚实基础。所以说,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对于我国人才国际化而言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在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进行科学、合理培养目标的制定,这也是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的基础保障。然而,就当前的培养模式来看,我国大多数应用技术大学并没有事先进行明确目标的制定,以至于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如此一来,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人才国际化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严重影响到人才国际化市场的形成。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专项经费。任何一项社会事务,在发展和创新过程中,一是必须得到国家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有力保障,只有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存在,才能为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必须得到专项经费的全力支撑,经费乃是应用技术大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物质保障。然而,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过程中,不但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宏观保障,而且没有相关部门的专项经费作为支撑。在这样的环境中,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遭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三)缺乏有效的国际化合作模式。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过程中,除了得到国家宏观政策、法律法规、专项经费的保障之外,还必须大力开展国际活动,与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建立密切合作伙伴关系,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目前,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并没有与国外知名学府建立起良好的交流、互动关系,闭关自守的教育模式给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缺乏有效的国际化合作模式,这也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四)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低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也就是说,高等院校要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抓起。目前,我国大多数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低下,师资力量十分薄弱,根本无法胜任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的历史重任[2]。在此背景下,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素质长期难以得到提升,与国际化接轨遥遥无期。同时,应用技术大学教师的业务技能、专业化素质普遍较为低下,在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影响和制约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的难题所在。

三、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知名大学,均在很早之前便开始了人才国际化素质教育,由于社会性质的特殊性,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起步晚、时间短,尚没有积累起更充足的经验。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需要进行明确目标的制定,这也是关系到人才国际化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因子。因此,为了从本质上提升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教育水平,加快我国与国际化接轨步伐,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在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过程中,必须进行明确目标和方案的制定,并确保制定的目标和方案的唯一性,在贯彻和落实过程中,不能对预先制定的目标、方案进行随意更改,如果确实需要变更,则需要召开专题研讨会议,在得到多数人支持的条件下,方可对目标和方案进行更改。

(二)健全法律法规,设置专项经费。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过程中,不但要事先进行培养目标和方案的制定,而且要做好自身实际发展状况的研究和分析。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国际化素质教育取得实效,国家政府部门要加大宏观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健全力度,通过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法律法规,来为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创设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另外,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特别是需要进行专项经费的设置,以此来确保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工作顺利进行。从某种层面来讲,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得到法律法规、专项经费等的保障与支持,唯有此,方可有力推动应用技术大学与国际相接轨。

(三)加快国际化合作模式创建步伐。随着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过程中,要加快国际化合作模式创建步伐,与国外发达国家知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持久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总结自身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在学习与借鉴过程中,逐步健全和完善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体系。应用技术大学只有与国外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才能为人才国际化素质教育创设良好生存环境。同时,我国应用技术大学要想迈出国门,则需要通过人才这个中间桥梁,与国际逐步实现接轨,这也是应用技术大学改革和创新的核心保障[3]。

(四)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在于院校规模的大小和人数的多少,而在于师资力量是否雄厚,是否拥有强大的人才资源库。因此,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过程中,需要得到人才的有力支撑,这就要求应用技术大学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充分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建立良好的监督管理和激励机制,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进来。与此同时,高等院校需要面向全社会范围进行尖端人才的引入,并且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教育和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唯有此,高等院校才能吸引和挽留更多人才,国际化素质教育才能取得实效。所以说,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需要建立在强大、稳定的师资队伍建设之上。

四、结语

总而言之,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过程中,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健全法律法规,加快国际合作步伐,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唯有此,方可确保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1]周晓辉,何汉武.地方工科院校“3 +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实施机制改革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1,3

[2]荆红娟、王国平.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J].成功(教育版),2012,11

[3]夏建军,赖每,陈雄章.创新发展思维,走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之路[N].广西日报,2013

猜你喜欢
专项经费师资队伍法律法规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新环境下地质项目专项经费监督与管理分析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新环境下地质项目专项经费监督与管理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等学校专项经费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