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2015-03-18 18:29张桂珍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财会人员预算编制资金

□张桂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作为主体的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有计划地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以确保事业单位工作计划的按时、按量完成。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的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国家财政,所以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方面缺乏一定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只讲使用,不讲收益,从而导致了资金的大量浪费和流失,无形之中提升了单位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对此,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针对其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资金的合理化使用和事业单位效益的稳步增长。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章制度不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弱化。“规章制度不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弱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一些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设立独立、专门的财务机构,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都是由其他工作岗位的人员来进行兼职处理,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不同业务交叉过多,没有统一的机制。二是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但监督审核等工作流程都只是流于形式,用于应对相关部分的检查审计,无论是在内部监督还是账务核算方面,执行力度都大打折扣,可谓名存实亡,早已失去了其原有的严谨性和权威性。三是个别的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小集体的利益会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在账务上做文章,虚假报账、隐瞒不报、偷税漏税等行为时有发生。财会人员也视规章制度不见,不按规定设置科目、保管凭证,总是浑水摸鱼、凭侥幸过关。

(二)预算编制不够精准、资金管理效率较低。“预算编制不够精准、资金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没有对预算资金的编制给予高度重视,只是习惯性地按照最简单的“算数化”方法进行预算,没有对详细的经济活动进行谨慎的考量和细算,出现许多概数,大大降低了预算编制的精准度。二是预算编制不够精准,随意性思想较为严重,缺乏一个严谨预算编制制度,内部人员随意支出资金,巧立名目随意发放各种奖金、补贴,甚至对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专项资金进行擅自挪用,导致“专款不专用”现象频发。三是虽然有些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对预算进行了编制,但却没有对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没有对资金用途进行实际、有效、深入的分析,导致效益考核呈现出“走过场”的形式特点。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资金管理有漏洞。“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资金管理有漏洞”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对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缺乏严格有效的管理,固定资产在购买、使用、转借、调用、维修、报废等方面存有许多漏洞,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从而导致资产使用率降低、固定资产无形流失等方面的问题频频出现。二是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以及资金安全方面存有一定的漏洞。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出纳和会计都是由同一个人任职,没有严格的区分,对出纳没有进行很好的监督,对库存资金也没有做到及时清点,因而导致白条抵库、公款私用等现象层出不穷。

二、提高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有效的约束机制。要想提高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就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形成强化有效的约束机制。事业单位要在结合我国宏观管理政策以及本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并对会计的实际核算流程进行进一步完善。无论是对现金的管理、预算的编制、还是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都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规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并不是随意为之、生搬硬套得来的,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应借助单位内部的制度来约束财务人员的财务行为,以尽可能降低财务违法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对于一些薄弱环节和特殊岗位,更要加强控制,强化管理,责任到人,以最大限度保证资金的安全。此外,要避免一人多职现象的出现,专项资金项目由专人负责,定期对资金进行核对和清点,以确保财务资金安全。

(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强财务工作队伍建设。新时期财政体制的深化改革不仅仅创新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更是对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挑战,其要求事业单位领导者和财务工作人员要彻底改变传统的“重钱财轻管理”的陈旧思想,努力提升财务管理知识,尽力更新理财观念,要将传统事业单位中的“核算型”模式转变为灵活的“经营型”和“管理型”模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另外,由于“人”是一切人类活动的主体,因此要想改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就需要加强对财会人员、审计人员等相关方面人员的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要定期举行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讲座和活动,以帮助财务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会计法、经济法、审计法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有效提升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严格执行预算管理的规定,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就目前状况而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主要由预算制定、预算执行、预算监督这三部分内容构成,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地位,能有效提升经费使用率,从而有效避免了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主要矛盾和财务风险的发生。一是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预算的制定要严格遵守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的构建原则,以确保各项财务事宜的正常有序。对此,要确保组织、时间、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正常,然后借用零基法、绩效编制法等不同的编制方法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进行汇总,由小到大、由下而上,每一层每一关都要严格审核,以确保财务预算的精准度。二是在预算的执行方面,财会人员要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对资金进行运行,对出现的收支不平衡进行及时的分析调查,找出原因并进行补救。三是在预算的监督方面,财会监督人员要尽职尽责,认真监督、努力发现问题,并督促相关人员进行及时改正,以最大限度地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创新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要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进行不断规范,进一步强化其管理职能,以提升事业单位的资金效益、社会效益和生产效益。

[1]王红.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商业,2008,36

[2]张秀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财经界,2009,4

[3]湖北省会计学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财会人员预算编制资金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会人员职业素质提升对策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对提高财会人员能力素质的几点思考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