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科普知识传播方法和路径的分析研究

2015-03-18 21:37于立志张丙开黄银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科普知识科普活动科普

于立志 张丙开 黄银生 何 文



安徽省科普知识传播方法和路径的分析研究

于立志 张丙开 黄银生 何 文

(阜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的总体水平以及科学知识的传播方法和路径。结果表明2015年安徽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5.91%。在当今信息时代下,科学知识传播的方法和路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计结果显示电视仍然是科学普及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体,互联网在科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广播、图书、报纸和杂志以及科普出版物等传统媒体依然不可或缺。

科学素质;科普;电视;互联网;传统媒体

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状况是相关政府部门在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安徽省科技厅相关政策的支持下,2015年春节期间,作者开展了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安徽省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5.91%,比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增加了2.64%[1],但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比如2013年浙江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已达到6.98%[2]。

安徽省公民获取科普知识以及参加科普活动的情况如何呢?统计结果表明,安徽省公民最感兴趣的科学新闻话题是健康与卫生保健(37.14%)、体育和娱乐(30.15%);获取科普知识的渠道中排名第一的是电视(52.60%),其次是因特网(43.67%);参加科普活动形式最多的是观看电视中的科普节目(83.61%),其次是在互联网上浏览科技信息(63.17%);去过最多的科普场所是图书馆(47.40%),其次是动物园(39.55%)。可见,在传播科普知识的途径中,电视和互联网是最主要的渠道。据报道,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6.3亿[3],可见互联网用户越来越多,影响也将快速增大,这给科普知识的传播方式带来了快速的变化和提升。

1 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作者组织培训了来自不同地区的40名调查员,调查范围覆盖了全省40个县/区/市。发放问卷1300份,收回1290份,其中有效问卷数量占发放问卷总量的99%,达1287份。以下是作者调查统计的相关结果。

1.1科技信息感兴趣程度的调查

公民“很感兴趣”的话题依次为:健康与卫生保健(37.14%)、体育和娱乐(30.15%)、环境污染与治理(26.96%)、国家安全(26.65%)、科学发现(24.24%)、医学发现(23.93%)、农业问题(22.61%)、国家经济发展(21.91%)、新技术应用(21.29%)、文化与科技教育(20.28%)、国际与外交政策(18.26%)。比较得出,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健康与教育,这就充分的体现了公民对健康和卫生保健的关注程度较高。根据测算标准计算得出公民“很感兴趣”的新闻话题占所有项目的24.86%,说明公民比较关心国家时事。

1.2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的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在公民首选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中排名第一的是电视(52.60%),后面依次为因特网(43.67%),报纸和杂志(20.98%),和亲朋、同事的谈话(17.72%),图书(7.46%),其他渠道(6.92%),广播(6.60%)。结果表明,电视等传统媒介仍然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高达52.60%的被访者通过电视等传统媒介来获取科技信息,特别是一些常规的科学信息。另外,广播等媒介的比例在不断的缩小,但公民通过图书获取信息的比例也比较低,这种途径对教育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数据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将逐步成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1.3参与科普活动的调查

公民选择“参加过”的科普活动的比例分别为:观看电视中的科学节目(83.61%)、在互联网上浏览科技信息(63.17%)、阅读科普出版物(49.49%)、收听广播电台的科学节目(42.19%)、观看科普画廊(29.76%)。随着科技知识的普及,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了解一些科普知识,通过观看电视科学节目获得科普信息的公民比例高达83.61%,是获取信息最广泛的渠道。

1.4利用科普设施的调查

公民去过最多的是公共图书馆或图书阅览室(47.40%),其余去过比较多的依次为动物园(水族馆)(39.55%)、残疾科技馆或自然历史博物馆(32.63%)、科技展览(24.16%)。大部分地区会设有图书馆或图书阅览室,但对于城乡地区来说,由于多种方面的原因,几乎不会建设大型的科技展馆让公民去参观,又由于公民个人的原因,很少会主动去参观一些展馆。因此,国家应加大对科学技术的宣传力度和增加公民的受教育机会。在对于上述活动没去成的原因上,将近一半公民给出的原因是交通不便,对科普活动不感兴趣的比例为14.53%,本地没有和门票太贵分别占百分之十左右。

2 科普知识的传播方法与传播路径分析

通过以上统计数据显示,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科普知识的传播方法和传播路径也发生了巨大变革,具体分析如下。

2.1电视仍然是科普知识传播中最重要的渠道

在获取信息渠道的调查,选择电视的比例高达52.60%,排名第一;在公民参与科普活动的调查中,观看电视中科学节目的比例为83.61%,排名第一。上面两个结果均说明在目前传播媒体中电视依然是最广泛、最重要的选择,我们以后应继续加强和巩固电视的重要作用,加大电视节目中科学节目的比例,通过多种形式的电视节目,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通过多样的科学节目,使人们爱看电视,爱看电视中的科学节目,以进一步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2.2互联网在科普知识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在获取信息渠道的调查中,选择互联网的比例高达43.67%,排名第二;在参与科普活动的调查中,选择通过在互联网上浏览科技信息电视中的比例高达63.17%,排名第二。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6.3亿,且有持续增加的趋势,网络传播有便捷性和及时性特点,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不断去创新科普知识的多样性,满足公众喜闻乐见的需求,以利于在互联网上快速、广泛地传播。

2.3广播、科普出版物等传统媒体依然有着很大的市场

在获取信息渠道的调查中,选择报纸和杂志的比例为20.98%,选择图书的比例为7.46%;在参与科普活动的调查中,选择阅读科普出版物的比例为49.49%,选择收听广播电台的科学节目的比例为42.19%。这充分说明传统媒体在科普传播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媒体依然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因此相关人员仍然要一如既往的制作传统的科普素材,为不同群体提供合适科普的传播形式。

2.4科普投入需进一步加大

结果显示,在科普公共设施调查中,去过图书馆的比例为47.40%,去过动物园的比例为39.55%,去过科技展览馆的比例为24.16%,在没去成科普场所原因的选项中,有将近50%的公民选择的是“交通不便”。这充分说明我们身边的科普场所非常匮乏,绝大部分的科普场所建立在中心城市,使得广大农村和边缘地区的公民不便于参考,甚至有的地区根本就没有相关的科普设施。这就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科普设施的投入,发挥政府的协调、监督职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科普事业领域,引导科普事业快速发展。

[1]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发布[EB/OL].http://www.cast.org.cn,2010-11-25.

[2]浙江省公布2013年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EB/OL].http://www.zast.org.cn,2014-05-05.

[3]尚勇.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革新科普知识传播方式[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2014-9-17.

(责任编校:宫彦军)

2015-04-30

安徽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502052052)。

于立志(1978-),男,安徽涡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

G322

A

1673-2219(2015)10-0106-02

猜你喜欢
科普知识科普活动科普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公益科普活动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