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时期我院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几点问题和建议

2015-03-18 07:30北京医院崔媛媛杨方其姜颖颖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成本核算物资编码

北京医院 崔媛媛 杨方其 姜颖颖

一、开展成本工作的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

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出台以后,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核算作为加强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被政府所推崇。2002年底,北京市卫生局率先颁布《医院成本核算办法(试行)》,指导市属各大医院进行全成本核算工作。同时,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强,医院自身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各大医院在扩张、引进人才、开展学科建设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全成本核算,努力开源节流,提高自身竞争力。2011年《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出台,从制度上明确了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并要求将成本核算报表纳入医院财务月报的一部分,及时反映医院的成本信息。

(二)内部背景

1999年,随着HIS系统的启动,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院开始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近十年的数据表明,成本核算的开展使广大医务人员树立了开源节流的意识,对我院的成本控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成本核算的开展也建立了相关部门的数据上报制度,为数据及时有效的收集奠定了基础。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目前开展的成本核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成本核算工作的问题和建议

(一)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责

全成本核算涉及部门之广、难度之大前所未有,领导高度重视、定期督促是其顺利开展的基础;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改进工作是其顺利开展的保障;全员参与,遇事都有开源节流的意识,是全成本核算目标实现的保证。为了顺利的开展全成本核算,实现全成本核算的最终目标,必须建立成本核算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指定相关处室联系人和全院各科室成本核算员,明确职责。

(二)完善基础信息,实行全成本核算

由于成本核算启动之初数据和信息化基础薄弱,数据信息不全面,成本核算的范围仅限部分临床科室,成本控制作用有限,也不利于院领导了解全部科室的运行情况,不利于进行精确管理。进行成本工作重中之重就是重新树立和完善基础信息。

1、统一核算单元并完善人员对应

很长时间以来,医院的部门编码不统一,主要有人事处管人所使用的部门和编码和收支核算的部门和编码,后者比前者更细,且并不完全统一,又细分类HIS的部门编码、后勤管理处库房的部门编码、器材处的部门编码等。开展全成本核算,联手人事处、护理部等部门,通过科室调研进一步完善核算科室,并精确对应人员,以便正确的归集收入和支出。设置了“某某护理单元”的核算单元,用于归集无法对应到具体科室的综合病房和门诊(楼层)。

2、进行资产清查,摸清医院资产情况

在核算科室确定后进行资产清查,按核算科室归集设备,确保账实相符。同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完成资产入账、报废和调动的工作时间进行限制,确保资产变动的登记及时进行。此外,对各类物资也应进行清查,建立低值易耗品明细账。

3、其他各类成本基础字典信息不断完善,全成本工作更加精细化

成本核算要求精细化,这就要求我们将医院支出尽量归集到最小核算单元。器材处协助提供卫生材料字典资料,后勤管理处负责房屋面积和物资字典,计财处负责收费项目、收费类型、固定资产字典和会计科目,药学部负责药品、试剂字典,动力和基建处负责对水电气大户单独计量。

(三)数据更新及时,成本核算收支配比

之前我院收支不配比,支出未严格按实际消耗记入,造成收支不配比,影响科室运行情况的正确分析。如科室的卫生材料和办公日杂采用以领代销,缺乏相应的制度或管理手段严格按需领用,科室领用的随意性较大,造成收支不配比,又如我院设备从科室使用到归口管理部门入账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从而导致折旧的提取不及时,造成收支不配比。为避免收支不配比,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核算单元和人员变动更新流程

建立我院部门编码管理制度,明确部门编码增加、停用的流程,确保全院的部门编码始终保持一致。要求各部门使用统一的核算单元及编码报送数据,不得随意增减核算单元及编码;在征求人事处、医务处、护理部、财务、保健医疗部等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取消、修改名称、增加、合并)医院核算单元名称及编码,并根据医院相关科室、人员变动反复调整。梳理各科室人员,将医院人员明确对应到核算单元,与各相关科室成本核算专管员确认。

2、及时更新固定资产变动情况

我院固定资产账账基本相符,但账实却有一定差距,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固定资产的入账不及时,设备已使用但未及时入账;二是固定资产报废不及时,设备已停用未及时销账;三是设备进行院内调动未及时上报归口管理部门。建议在核算科室确定后进行资产清查后,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完成资产入账、报废和调动的工作时间进行限制,确保资产变动的登记及时进行。

3、严格库存物资管理

全成本核算是以价值形式来核算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项费用,价值形式的核算以实物为基础,必须建立合理的物资、材料领用机制。目前办公日杂、卫生材料等库存物资的领用科室不统一,且未严格按需领用。此外,卫生材料的二级库——消毒供应室没有进销存管理制度,使库存物资的领用无法精确归集到统一的核算科室。建议建立库存物资的专人(或专卡)领用制度,由科主任指派的成本核算员负责各种库存物资的领用。同时,核定各科的日杂、卫生材料等物资的库存,使其尽量按需领用,减少库存;完善消毒供应室的进销存管理制度,加强二级库的管理。此外,按统一的核算科室维护各自的计算机系统,使库存物资的领用精确归集到统一的核算科室。

4、数据上报及时,分摊更加准确

开始我院数据的上报基于纸质和EXCEL数据的导入,成本核算的及时性非常受制于相关部门上报数据的及时性,且存在大量二次录入的工作,效率较低。为了进一步做好科室核算,我院将试剂、公用药、住院收入、门诊收入、挂号收入、提取风险基金、水电费、房屋折旧、卫生材料、办公日杂、工会经费等,按照科室和科目整理录入凭证。方便成本核算将支出按照科室记入,而不是单一记入某科室,导致科室成本虚高。针对现在大部分人员记在门诊的情况,采用人力拆分比例表将人力成本、工会经费等拆到各个单元。

(四)提供网络和软件支持

医院全成本工作所需各类原始数据渠道众多,数量巨大,必然离不开信息化,离不开网络技术,提升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门诊、住院、行政后勤信息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物流管理……)、财务核算会计系统与成本核算系统各个信息孤岛联系到一起,避免数据来源不同导致成本核算数据不对,为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正确性提供基础保证。同时建设起信息为核心的医疗数字采集、传输和存储系统,保证数据传输速率,保证存储安全可靠,提升成本分析效益。

三、结束语

成本管理工作在完善补偿机制、合理定价、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科室考核机制等方面可以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医院一方面加大投入提高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要降低医疗服务价格减轻病人负担,确保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医院竞争力必须健全全成本核算体系,严控各种费用使医院可持续良性发展。[3]但是全成本核算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无法一蹴而就,这要求全院每一个人都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积极努力,为其不断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充分实现全成本核算的作用,推动我院经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李静,仲伟良等.北京同仁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工作的实践[J].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24期4卷:72-73

[2]江乐春.探究现在医院成本管理体系的局限性以及改进措施[J].经济视野,2013年,20期:88

[3]刘慧玲.完善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年,第10期:138-139

猜你喜欢
成本核算物资编码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被偷的救援物资
Genome and healthcare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救援物资
如何做好工程投标的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