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经济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5-03-18 07:30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0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魏金英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勘查事业单位职工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0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魏金英

一、地勘单位概述

回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我国地质找矿事业有过辉煌的业绩和丰硕的成果,也有过低谷和阵痛。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以后,地勘事业迎来了春天,在实施找矿突破战略中迅速崛起,旌旗高扬。从地质找矿中的一次次重大发现,到矿业权的运作,从矿业开发上的一次次突破,到地勘延伸业的全面开花,无不折射出全国地勘队伍的思想解放和敢为人先的胆识,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地勘人的智慧和心血。

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改革以来,全国各地勘单位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不断扩大服务领域,艰苦创业,谋求发展,增强了适应市场能力,保持了队伍稳定,取得了新的成效。但是,由于地勘单位长期吃皇粮,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人们的市场观念淡薄,等待上面的政策,观望形势的发展,盼着总有一天能“东山再起”。另外,再加上地勘单位队伍庞大,欠账多,技术装备落后等,给企业化经营,进入市场竞争造成一定困难。因此,地勘单位经济要有所发展,必须在更新观念、强化素质,提高技术、改善设备和广开门路、拓宽渠道上下功夫。

二、地勘单位经济现状

(一)经济规模小,财政状况差

经济规模小,经济实力不理想是基层地勘单位的典型特点。详细考察当前基层地勘事业单位就会发现勘查项目非常少,资金积累的底子也非常薄弱。加上财政拨款少,在实际工作中不仅不能投入足够的资金完成正常的勘查工作,而且还不能满足职工的基本需求。基层地勘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捉襟见肘,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这种情况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解决。

(二)面对分类改革,难以抉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这个大前提下,地勘事业单位面临着走事业还是走企业路子的抉择,选择事业或者是企业各有利弊。选择企业路子就需要自负盈亏,实际工作会面临更多挑战,企业将无法得到财政拨款。选择走事业路子,虽然能够得到财政支持,但也存在着拨款不足、人才培养和引进受体制限制等问题。

(三)融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地质勘探行业的融资主体是大型矿山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是通过贷款形式取得资金,筹资渠道相对较窄,筹资困难严重限制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基层地勘事业单位面临的情形更加复杂,往往通过与矿山企业进行联合勘探的协议合作方式来解决勘查资金不足的问题。相比较而言,国外地质勘探行业有多种融资主体,也决定了多种融资方式和多元化的投资路线,使得地质勘探企业本身受到的限制非常小。解决企事业单位融资难的问题是实现基层地勘事业单位转型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进一步推进分类改革的重要前提。

(四)现行管理体制影响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基层地勘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表现最为典型的问题就是缺乏弹性。当前地勘事业单位的机械条例严重限制了生产力的健康发展,严格的分类机制使得基层事业单位很难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来变更机制体制。这样一种严格的管控方式实际上是割断了地质勘查同地方经济以及区域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国家按照行政区划来配置地勘队伍的行为,实际上是把地质勘查生产力同地质条件相脱节了,在这种背景下地质勘查队伍长期处于低效益的境地,勘查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五)地勘单位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勘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人才,同样的,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不断补充新的人才。任何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没有人才,组织就不能取得长远发展,更谈不上不断进步和自我完善。对于地勘单位来说,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单位的长远发展。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不少地勘单位的人才十分匮乏。有的企业虽然有一些专业人员,但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培训,经验也不够丰富,责任心不强,不能履行好作为一名地勘人员的基本职责。地勘人员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单位利益和国家利益总体上讲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冲突。当单位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员工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三、完善地勘单位经济的对策

(一)提高职工基本素质

国家是由人组成的,人才的多少与质量好坏也决定着国家的发展。要想大力完善地勘单位经济现状,必须加强对职工的能力培训,提高职工的全面素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勘工作从内容到形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对职工的学习能力和适应变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能力是每个企业都很看重的,职工不但要将所学到的理论很快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上,还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融入企业,融洽地协调人际关系。诚实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对地勘行业更是如此。地勘工作要经常处理一些很繁琐的细节性问题,这就要求职工要有踏实的工作态度,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并愿意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总而言之,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全面素质,增强职工灵活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不断巩固自身的基础知识,培养职工的责任心和创新精神,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二)完善更新技术设备

目前,各勘单位普遍存在着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的现状,适应不了市场竞争的局面,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地勘单位属地化后,逐渐会由国家的事业单位转变成企业,全面走向市场自谋发展,自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地勘单位的优势,提高技术,改善设备也成了地勘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就拿工勘桩基施工来说,90年代曾红火时,但其科技含量不高,外行人一学就会,又不及时更新设备、改变工艺,现在很多单位这一优势己不明显,仅在苦苦支撑,无太大的发展前途。因此,地勘单位只有提高技术,改善设备,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

(三)全面拓宽经济渠道

地勘单位由原来单一的地质找矿转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这也是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地勘单位以前那种单一的、封闭的地勘经济,再加上目前国家对其投入的减少。几十年老一样,死守“阵地”,一条道走到黑现象,使地勘经济发展滞后。目前,地勘经济己形成以地质调查、工勘施工、矿产开发和多种经营四大产业。这四大产业形成了地勘经济发展的支柱。但是,由于地调项目任务逐年减少,工勘施工竞争激烈,矿产开发举步维艰,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走多种经营的路子,广开门路,拓宽渠道,多路“出击”,这样才能适应市场,占领市场,以促进地勘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各地勘单位围绕“三产”求发展,诸如,有的创办了工厂及各种来料加工,有的办起了酒店和宾馆等,结合各自实际、市场动态,想方设法调整经营,确定自己在市场的位置,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能力。

(四)健全内部激励机制

针对基层地勘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存在的效率不高、员工积极性不强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是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实现对项目、单位、团队及个人的全方位绩效考评,在工作中要把考评结果当作激励依据,要不断深入绩效分配改革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取消单位的行政级别,正真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机制,对于形成整体干事业的氛围有很大帮助。

(五)不断完善保障机制

地勘行业本身是一个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有着自身发展规律和显著特点的行业,为了保证基层地勘事业单位能够长足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尽量争取大的地勘项目,保障勘查资金的“源头活水”,这对于实现基层地勘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又要根据公益性地质勘查单位的自身特点,借助社会商业性保险平台,建立起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

[1]徐铭阳.关于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思考[J].煤炭技术,2011

[2]杨长健.浅议地勘行业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J].中国矿业,2010

[3]肖兴国.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十大关系”[N].邵阳学院学报,2008

[4]徐广平.当前地勘单位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

猜你喜欢
勘查事业单位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