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形成过程中非技击因素的渗入——以太极拳为例

2015-03-18 21:37张继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技击中国武术套路

邓 素 张继生



武术套路形成过程中非技击因素的渗入——以太极拳为例

邓 素1张继生2

(1.湖南师大附中 梅溪湖中学体育组,湖南 长沙 410205;2.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武术的本质在于技击,技击是武术区别于其他运动形式的关键所在,是武术的灵魂,但武术并未局限于技击的狭隘领域,为什么套路会集多种非技击的价值于一身,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试图以太极拳为切入点,探讨非技击因素是如何以技击活动的素材为载体,进入武术领域的。从而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更具有代表性。

武术;非技击;太极拳

1 传统武术套路中的非技击性因素

武术是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深厚,武术正是在其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传统文化各方面的养分,形成了具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传统武术文化体系。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审美艺术、养生保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渗入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集健身、修身、医疗、观赏、等非技击性价值因素。下面就以太极拳为例逐个分析各个非技击因素对武术套路的渗入。

2 各种非技击性因素对武术套路的渗入

2.1中国古代哲学影响武术套路

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汲取了道家关于宇宙本源的观点,在《太极拳经》中提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如24式太极拳套路的编排中的起势,便是开的“定势”。“定势”之间,则是合、开或再开、合等动作。这是“动之则开”成为开的姿势动作过程。这动是由内到外,由里及表,周身上下左右,皆动、皆开、皆实。这说明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对武术中的意念形态,练习心法等起到了很重要的导向作用。

2.2 修身在武术套路中的体现

在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武术吸取了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诸多精华,使武术在形成始便具有了较强的健身价值,即“武术不是用于彼此之间的格斗,而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手段”这大大扩展了武术的健身价值功能,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之一。以太极拳为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在: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尾闾中正等对血液循环有着明显良好的影响,进而影响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健身桩功”以“清虚其心,轻松其体”为原则,通过多种静止的姿势,让练习者情绪安静,调节人体神经抑制过程,活跃人体的生理机能,增强个不同器官的功用,从而起到医疗保健作用。太极拳运动集中了拳法、吐纳等一系列动作,使练习者平衡五腑六脏之阴阳,让练习者精神高度集中,即“神凝”。武术的健身价值功能现在很突出,正是因为有了健身的作用,武术才广泛的流行起来,特别是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尤为明显,现在太极拳以它的健身的独到之处走向世界,被世界人民所喜爱。成了一种很受关注的健身手段。正是武术中的健身因素,才推动了武术运动更好的发展。

此外,太极拳对“礼”的追求也是修身的表现。在演练太极拳时所要行的抱拳礼,则体现了武术修身,道德等因素渗入到武术套路中来。太极拳缓慢的动作则更能使练习者修身养性,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太极拳的学艺和练功要求常年不懈,坚持有恒。通过太极拳长期系统的锤炼,可以不断克服训练过程中的种种磨难,养成刻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

2.3 医疗价值对武术套路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医学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三宝。正所谓气生精、精化气、气化神。太极拳形成于中国中医医学盛行的时代,必然会受到传统医学的影响,吸取传统医学的精华。其主要理论来源于阴阳五行等基本的中医理论。如陈氏太极拳中的导引和吐纳正是吸取了《黄庭经》中的“嘘吸庐外,出入丹田”的导引、吐纳方法以及中医的经络学说。它结合武术中最基本的动作要素,根据导气,屈伸引导身体运动,有节奏的调正呼吸,使全身经络在运动中相互沟通,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另,太极拳中的意念也是根据传统医学中的心合意的基本理论逐步形成的。它要求练习者通过排除杂念,集中思想使全身的血、气、津、液畅通。消除内心的不安,达到内心的平衡,从而感悟生活,净化自我,克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2.4 观赏功能体现在武术套路中

武术的观赏功能主要表现为竞技观赏功能和表演观赏功能。武术的美表现为各个不同的方面,如技术、力量、柔韧、灵敏之美在武术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各种不同的美让武术具有了独特的观赏娱乐功能。美的表现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表现形式,人们在审美的过程中,仅仅观赏一种美,会产生审美疲劳。而武术种类繁多,套路各不同、风格迥异,形成了武术在表现手段上与美学形成一致。太极拳的刚柔相济、劲若抽丝,南拳则以刚强有力、出手敏捷,动作之快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美感是要以感官愉悦为前提的。由于长期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和熏陶,太极拳表现出浓郁的中华民族美学特征,具有较高的娱乐观赏价值。好的太极拳师打出来的拳只觉得曼妙无比。那种娴静优雅,自然从容的境界,不骄不躁,落落大方款款而来,虚静恬淡的风度,蕴含着自然界的生命之美和生态之美。太极拳具有显性的运动形式美。例如太极拳中的“白鹤亮翅”动作舒展大方,形态优美,动作优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整套太极拳动作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像流动的诗,立体的画,姿势优美,连绵不断。正如一位太极大师所说“太极拳是真善美之体育”。

人们参加武术套格,散打练习所获得的身心愉快的效果和作用,称为自娱功能。武术的自娱功能表现为:健、力、美相结合的艺术,哲理性,健体性和和谐相统一。长期练习太极拳,会使人的意境进入到太极拳中来,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得到意境的快乐与享受。

2.5 经济价值影响武术套路的发展

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品德,是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前提条件,从客观上为能动地改造世界,发展经济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基础,同时又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尤其是各种武术节的举办,武术擂台赛的开展,都从不同侧面展示武术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强大生机。还有其它的武术器械用具的商贸活动。

就太极拳的经济作用,访谈了田志明副教授,他指出太极拳运动的开展,增加了人们对它的价值消费,各种太极拳培训中心的开设,太极拳走向世界的发展所体现的经济因素则更加明显。这些对繁荣经济贸易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功能。在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武术套路的经济方面的作用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对其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2.6 武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中华武术是在中国这个具有特殊性的社会产生与繁衍起来的。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几千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武术最有价值的因素是教育与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文化及其所蕴含的礼治精神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武术的套路演练之前,必行之术是“抱拳礼”。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德”。抱拳礼的动作要求也体现了中国的文化。“抱拳礼”四指并拢意在“四海武术为一家、天下习武者皆朋友”;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喻意,摒弃门派、团结同道,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技艺。

3  结 语

在武术套路的发展过程中,各种非技击因素就以各自的方式渗入到武术中来,对武术套路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国武术正是因为渗入了这许多的非技击性因素,才有了现在的蓬勃发展,这是中国武术发展的必然。武术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非技击性的因素,才没有使武术只作为一种拼杀、搏斗的技巧和手段出现,而是作为一种集多种价值因素于一身的传统体育项目展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渗入的这些非技击性因素,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非技击性的因素,武术套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才显现了出来,才使中国武术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体系——武术文化。在现阶段,武术以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了世界,其发展和生存的基础不是它的技击性,而是各种非技击的价值。相信随着武术运动的向前发展,现在有的非技击价值的作用会更加明显的显现出来,而也还会有很多中非技击价值因素渗入到武术中来,以使武术适应现阶段发展的需要,为武术成为一种广泛的世界性的运动,健身项目体现出它应有的作用。

[1]李成银.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0.

[2]江百龙.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3]旷文楠.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4]陈鑫.太极拳图说[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扬建营.武术文化特色研究[M].体育与科学,2005.

[6]习云太.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7]国家体委.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8]唐豪.神州武艺[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9]旷文楠,胡小明.体育史话[M].巴蜀出版社,1989.

[10]康戈武.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M].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

[11]陈正雷.中国陈氏太极[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1997.

(责任编校:何俊华)

2015-06-20

邓素(1988-),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体育组教师,研究方向为武术教学与训练。

G852

A

1673-2219(2015)10-0165-02

猜你喜欢
技击中国武术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