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预习研究

2015-03-19 06:20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泗店镇中心小学宁晓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5期
关键词:起点课前预习内容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泗店镇中心小学 宁晓华

小学生正是开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逐渐培养其自学能力的阶段,因此《新课程标准》倡导预习,并强调预习是学习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所以,通过教师有计划的指导、针对性的设置,以阅读教科书、查询及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资料、针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和尝试性的学习等手段进行课程预习,不仅是课程学习的必要,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一个重要途径。

一、小学数学预习提出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要不要预习再次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注的一个焦点。现在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数学学习没有必要预习,二是认为预习很有必要。预习是学生的一种独立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心理准备过程。随着学生年段的升高,所学知识难度加大,学生思维水平也有了发展,教师正确地引导和组织学生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预习的意义

(一)预习是教师以“学”定“教”的需要

以“学”定“教”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对于学情的把握,有经验的老教师凭借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和以往教学时的经验积累,可能就比较容易正确把握,而一些新上岗的教师往往容易出现偏差;但不同的学生课堂上会有不同的学情,所以即使是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起点的把握也不能完全到位,这样以“学”定“教”就不能真正落到实处。但是通过预习和预习后教师对学生预习作业的批阅,就可以使老师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心中有数,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真正使课堂教学高效高质。

(二) 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学生通过预习,此时思维已处于开放状态,思维启动快,更利于老师适度地控制“启发”与“诱导”,达到双向快反馈,使授课获得“讲而不灌”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学生进行预习之后,每个人所发现的问题、疑难点集中起来就成为一个丰富的信息源,经过群体思维的信息碰撞,利于发挥群体思维的互补作用,完善学生认知结构。这就使数学课由“一言堂”变成“多言堂”,这是在学生没有预习或课前阅读的情况下,很难达到的效果。

(三)预习是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自主探究需要有充分的时间作保证,并且学生个体对同一问题的学习内化所需时间也不一样,这样就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一定的弊端。而课前预习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在没有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习时学生按照自已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此时学生作为活动的独立体自主地探索新内容,对所学内容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

三、预习内容的设计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小,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储备有限,这给他们的数学预习带来了一定困难,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数学预习,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预习能力,取得显著的预习效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预习设计形式要多样化

预习不只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预设的任务,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该是形式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

“读” “想” “试” “问”是小学数学预习的基本形式,但预习作业绝不能落入依葫芦画瓢的窠臼,一味重视模仿性做题。结合具体的预习内容,可以或以“读”为主,或以“想”为主,或以“试”为重点,或侧重于“问”。此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设计特殊的预习形式,例如,收集数据,查阅资料,制作、观察,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总之,预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找准学生的能力点、瞄准学生的兴趣点,切实使学生预习时“动”起来。

(二) 预习内容设计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

这就要求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了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内容,让同学知道预习中要干什么,怎样做,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

(三)预习设计要注重新旧知识点联系

预习设计可以循序渐进,注重新知旧知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你遇到困难了吗?别着急,暂时放一放,等你研究了新的知识就能解决了。设计与本课教学相关的知识内容,勾起学生对于旧知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然后根据预习内容设计关键的提示,让学生跟着提示进行自主探究,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书本或家人的帮助下自主探究。

四、思考与小结

(一)预习,使学生的学习起点更高

了解学生,正确把握学习起点,成为预习后组织课堂教学中突出的关键性问题。通过预习,每个学生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有了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体验与感悟,学习起点明显高于原生状的学习起点。因此,预习后的课堂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交流学生预习成果,展示学生预习后的真实现状,切实把握教学起点,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 预习,使学生知识巩固更到位更扎实

课前预习为当堂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赢得了时间,加大了练习的容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牢固。预习使课堂实现了几个可喜的转变:一是教师教学行为由课后被动补习变为课前预习辅导,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三是学生情感体验由“失意”变为“自信”。课前预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良性循环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三) 预习,让教师更自信

学生的课前预习促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从传道式的教学转变为验证式的教学,使教学研究更有方向,更有目的,更有针对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的最终的目标不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吗?预习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得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让预习成为学生放飞潜能的天空,让智慧的火花在我们的课堂中涌动,让精彩的讨论在我们的课堂中洋溢。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新的活力,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脚踏实地!

猜你喜欢
起点课前预习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我的“新”起点
主要内容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
新年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