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型景观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2015-03-19 08:18黄晓光
关键词:实践型景观设计教学方法

张 鑫,黄晓光,何 赢

(1. 天津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 300072;2. 河北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401;3.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8)



短论

实践型景观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张 鑫1,2,黄晓光2,何 赢3

(1. 天津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 300072;2. 河北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401;3.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决议实施 :“建设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宏观政策指引下,京津冀地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景观行业迫切需求大量实践型人才。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背景下,景观设计专业人员无论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着较大缺口和提升空间,这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就业提供的良好的机遇和坚实的基础。

一、就业新挑战与传统景观设计教学方法的短板

(一)景观行业就业新挑战

据2014年底国内权威设计网站统计数据 :全球知名的50家景观设计公司(事务所)已有36家以子公司或合作经营的形式进驻国内,未来的景观设计类毕业生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甚至是市场的整体结构性调整。这必然会对各高校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提出挑战。目前,大部分高校尚未探索出一套清晰有效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并能与未来景观设计师职业需求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导致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弱,选择就业反向不明确,应对市场竞争能力较差等问题日趋严重。

(二)传统景观设计教学方法的短板

长期以来,国内景观设计教学过分注重教师在课程教学阶段的主体地位,各类设计课基本都采用教师讲授、随堂辅导等比较机械的知识灌输方式控制教学过程,其后果是学生学习毫无目的性、针对性,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求职就业的现实需求关系不够紧密,最终设计成果仅仅是“纸上谈兵”[1]。

2015年9月19日结束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明确指出 :“优质就业的基础是培养方式的变革,培养方式变革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无论哪个专业方向,施工技术、工艺方面的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但纵观大部分开设景观设计专业高校的培养方案,专门开设景观技术规范、施工工艺方面课程的学校相对较少,造成了学生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缺少“技术观念”,因此,实践型景观设计教学方法的首要内容就是引导学生构建“全面设计观”。

二、实践型景观设计教学方法探索

(一)研究目标

实践型景观设计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以土地的实际要求出发,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现实中的自然条件,投资方现实使用需求和历史、社会问题,通过“真题真做”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设计之初融入“技术观”,通过设计过程的逐步深入,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全面的设计观”,并运用到具体设计中,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动手实践、不断创新,变学习中的“客体”为“主体”[2],真正增强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动手能力、控制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探索一套以培养实践型、创新型景观工程设计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为应对今后优质就业和行业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思路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成玉宁教授指出 :“任何景观课程设计内容都是实际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长久以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重“想法”、轻“可行”,重“理念”、轻“技术”的现状只能作为专业发展的一个阶段存在。实践型景观设计教学方法以宏观的眼光将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视为实际景观工程设计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实际景观设计项目过程和传统教学理论的研究和解析,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通过提出“问题”,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分析,得出结论并按结论制作设计成果。

(三)教学方法实施过程解析

实践型景观设计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在于,前者将学生在校阶段的课程设计视为实际景观工程设计项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课程之初首先在学生头脑中搭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并且,随着课程教学的深入,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逐步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思维“催化剂”作用,要生动地“传递问题”,而不是机械地“传递结论”[3]。因此,以下就实践型景观设计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节点进行解析。

1.“全面设计观”解析、思辨与传递。“全面设计观”是针对以往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方案的“概念性”和“形式感”提出的。其强调的是 :针对新就业形势,景观设计中的“理念观”“艺术观”和“技术观”互为条件,相互依存,不可偏废的关系是“全面设计观”传递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课程设计阶段就明确以往教学过程中经常被忽略的“技术”因素也是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方案不断深化过程中应注重设计在技术层面的“可行性”研究,明确工艺、技术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是决定“理念”和“形式”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中学生对于基本技术问题不明确(如城市广场残疾人无障碍坡道最小坡度,或小型车垂直停车的标准停车位尺寸)的现状,已经引起各高校教师的思考 :教学内容是否能在关注设计方案的“概念”“想法”“艺术性”的同时,强调“技术”的地位与作用。一个景观设计作品从无到有,“理念”“艺术性”是前提,“技术”是条件、是保障。缺乏“理念观”和“艺术观”无法实现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缺乏“技术观”无法实现设计作品的使用价值,甚至无法使作品从设计图纸变为现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传递完整的“景观工程项目设计过程”,并应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说明“技术”要素是如何渗透于整体设计每个阶段,起到哪些重要作用,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全面的设计观”。

2.“真题真做”——选题与调研的原则。实践型景观设计课程选题中,基地选址的真实性是“真题真做”的基础[4],“真题”的基地选址具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生态结构、高程变化及气候水文等条件,是可以调研、勘测以及具有参与性的真实空间。“真做”是在尊重基地现状的原则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和文字调研(即查阅文献、调查访谈、网络搜索等方式)收集、梳理基地及基地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现状条件,发现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寻找设计的切入点,形成设计定位。“真题真做”的目的是基于真实的基地和设计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其创作欲望,引导其主动思考,使设计过程真正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5]。

3.草图与模型(草模)交互与反馈的教学方法解析。草图是表达设计方案最快捷的媒介,通常按设计深度不同分为一稿草图、二稿草图和上板草图;模型(在方案设计初期阶段与“草图”相对应也称“草模”)是表达设计方案最直观的媒介。模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对设计结果的再现,很少参与方案形成和深化的过程,而实践型景观设计教学方法则提倡绘制草图与制作草模相互对照、互为补充的推敲方案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模型(草模)具有“反馈”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推敲、验证方案设计的技术可行性,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教师探讨设计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和“工艺”因素,达到进一步夯实“技术观”和“全面设计观”的目的。通过“边设计”(即绘制草图)、“边实施”(即制作模型或草模)的交互反馈过程,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方案设计过程中“设计定位”的解析。(1)设计定位的唯一性。“设计定位(也称设计主题)”是整个设计的灵魂,是设计实施后呈现的整体效果,是各种设计条件服务的核心,是由设计主体(即学生)分析、梳理、整合设计客体(即真题)的现存优势和问题等诸多因素后,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切入点”。一个方案有且只有一个设计定位,这是设计的“唯一性”决定的。(2)设计定位的差异性和针对性。不同设计主体对同一设计客体关注角度的差别,就决定了会产生不同的“切入点”,这是由方案设计过程中设计主体的个体差异(不同个体会选择不同设计方向)决定的。不同的“切入点”决定了同一设计客体会产生多个解决方案,但并不是每个解决方案都真正适合解决设计客体的主要矛盾,并能在设计深化过程中得到实现。因此,设计过程中会产生“设计定位”调整的情况,教师应在这一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提出兼具有个性和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5.校外导师参与设计(阶段性)图纸讲评的解析。(1)实现图纸评审主体多元化。实践型景观设计教学方法力求培养面向市场、面向优质就业的实践型、创新型人才。校外导师的介入能够使学生了解设计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需求和实际景观项目与景观设计课程对设计关注点的差异[6]。因此,在设计图纸(含阶段性草图)讲评阶段聘请景观设计项目管理与审批单位负责人(如规划、园林、城建等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设计单位的总工程师、景观项目投资人(如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负责人)作为校外导师,共同参与学生设计图纸的评审,以市场化,职业化视角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讲评,并与学生互动问答,改变以往单一由专业教师作为学生设计成果评审人的情况。(2)校外导师参与图纸评审的优势。校外导师更加关注设计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法规、规范,更加注重设计是否能够顺利通过项目审批,更加重视项目建设投资额度和竣工后的运营管理成本等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学生在校阶段很难接触到的知识。校外导师的参与,既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景观设计行业,为今后选择就业方向奠定基础,又可以促进校内校外资源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就业机会。

(四)教学方法实施过程注意事项

在实践型景观设计教学方法中,现场调研除了将基地的客观情况以图示和数据的形式如实地反映在图面上以外,更要培养学生现场设计的能力,这是在校学生和职业设计师能力差异的关键。此外,要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处于主动思考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聆听的地位,在知识传递层面力求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设计草图(模型)推敲和深入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设计思维既要“放得开”,也要“收得住”,关键是要在打开思路的同时适时提出与设计可行性相关的经济和技术条件[6],才能真正做到与实际景观设计项目接轨。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对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现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型景观设计教学方法在承认教学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发挥个性,着重引导和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不断探索将原有的教学客体——学生变为教学主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的引导性教学方法;并通过引入真实的景观设计题目和校外导师参与设计图纸评审,使学生设计成果的评审主体呈多元化特征[7],以便其能够多角度地思考、审视设计成果,不断拓展知识结构,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最终实现优质就业的目标。

[1]居荣,鞠勇,唐小波.毕业设计环节教学实践与探索[J].农机化研究,2005(2) :255-256.

[2]丁金华,吴芸.工科院校景观学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体与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5):90-93.

[3]李文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3(23):114-115.

[4]郑先友,王璞.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7(3) :136.

[5]胡迅,须秋洁.针织服装设计与绘画作品中线的运用研究[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9(4):16.

[6]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7]俞孔坚,李迪化.景观设计 :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卢春艳】

2015-06-25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实践型景观设计教学方法研究——面向河北新型城镇化景观行业职业需求》(SQ141037)

G642

A

1005-6378(2015)06-0151-03

10.3969/j.issn.1005-6378.2015.06.027

猜你喜欢
实践型景观设计教学方法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日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型教师的发展及启示*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基于工作室企业机制项目实践型IT特长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