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辽金文》补遗十三篇

2015-03-19 17:35陈开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金文藏书

陈开林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武汉 430079)

辽金两朝,文物散佚严重。为了保存相关的文献,后代学者进行了相关的蒐集、整理工作。就两朝文章而言,陈述《全辽文》、张金吾《金文最》网罗繁富,享誉学林。然而,随着纸上文物与地下文物等新材料的不断发现,二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逐渐凸显出来。为了有效地、完整地汇聚两朝文章,凸显其价值,重新编纂两朝文章总集的工作势在必行。阎凤梧先生主编的《全辽金文》在前人的基础上,爬梳剔抉,于2002年出版,备辽金文章之大成,嘉惠学界至深。

然而,断代总集的编纂要求是“巨细兼收,义取全备”。囿于编纂过程的浩繁、典籍的分散、成于众手等因素,《全辽金文》在编纂过程中难免有漏收的情况。对此,学界时有匡正,佚文补辑成果不断涌现。笔者新近发现13篇辽金文,为《全辽金文》所未收。兹据相关文献予以整理,并加以考释,以就正于方家。

一、张建《医学启源序》

按:文载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卷22[1]355。《爱日精庐藏书志》,今有两种整理本:冯惠民整理本,中华书局2012年刊行;柳向春整理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刊行。因《爱日精庐藏书志》比较方便查找,故仅存其目,不录正文。

二、吕鲲《双溪醉隐集序》

中书省掌书记李,一日袖书一编诣余曰:“此双溪之歌诗也。即公蒙年所为者约千首,且十窃其一焉,兼附近作,共得一百五十余篇,离为五卷。目之曰《双溪小稿》(按:此句《爱日精庐藏书志》无)。今欲广传之,庶在绮纨者见而思齐焉,因之可以起吾风之己偾者也。请子文以引其端,幸毋让。”余受而观之,见缰龙軶凤,鞭虬笞鳌,以求其变。极其所变,而发诸心思,则罗。云縠月,纫秋藻春,以尽其情。嘻!实天下之奇作也。如“金檠夜延萤烛暗,翠帘风窣月钩闲”,此时年十五耳。“两汉水干秋饮马,五南霜重夜屯兵”,此又十七时语也。盖天与其性,发言便高。公讳铸,字成仲,双溪自号也。公以东丹王之后、右丞文献公之孙、中书令玉泉老之子,铄尽贵气,屈己以下人,刮去骄佚,折节以读书。及所为诗文又如此,在天地间岂易得哉?故乐为之引。甲辰年上巳日,龙山居士雁门吕鲲书。

按:文载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97[2]413,又载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卷32[1]615。因文本稍有差异,故据《皕宋楼藏书志》录文,以《爱日精庐藏书志》参校。

据文末题署,可知本文作于甲辰年,即金世宗大定二十四年(1184)。吕鲲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号龙山居士。

另外,金末刘祁《归潜志》卷3载王郁,称“其游从最久者,曰李汾、杨宏道、元好问、魏蟠、张邦直、杜仁杰、曹居一、雷琯、冀禹锡、张介、王说、王采苓、赵著、张甫、王铸、刘辑、李仝、刘源、杨奂、胡权、徒单公履、吕鲲、史环、李倵、侯策、张杰、刘郁、左坦、牛汝霜、术虎邃、乌林答爽、僧性英诸公。”[3]元人王恽《玉堂嘉话》卷1载:“吕逊尝谈赵著、吕鲲以诗鸣燕朔间,二人皆出耶律相门下。虎岩每得一联一咏,即提掷其帽于几。龙山从旁谓曰:‘不知李、杜平时费多少帽子!’闻者为捧腹。”[4]47其行实可略窥一斑。

三、赵著《双溪醉隐集后序》

按:文载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卷 32[1]615-618,又载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97[2]413-415。赵著,与吕鲲交好,二人皆出耶律相门下。《全辽金文》录其文一篇,题为《佐玄寂照大师冯公道行碑》,原载元代李道谦《甘水仙源录》。《全辽金文》小传仅言赵著“明昌五年(1194)前后在世”[5]1987。

今检《甘水仙源录》,《佐玄寂照大师冯公道行碑》文题下署“虎岩赵著撰”[6]26351。元人鲜于枢《困学斋杂录》载:“虎岩先生赵著,燕人。终于编修官。”[7]13

四、释性英《双溪醉隐集跋》

按:文载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卷32[1]619,又载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97[2]415。清代毕沅《中州金石记》卷五著录《乾元禅寺杲公禅师培铭》,云:“兴定二年九月立,乐诜甫撰,释性英正书。在洛阳。”[8]107此《铭》又载《全辽金文》,题作《中京龙门山乾元禅寺杲公禅师培铭并序》。兴定乃金宣宗年号,兴定二年乃1218年,释性英即生活于此一时期。

此文末题署“岁次甲寅季冬二十有五日,木庵老衲性英题”,甲寅乃1254年。

五、侯善渊《上清太玄九阳图序》

法本无言,假立言而明道;神亦无像,假托像以求真。内通阴魄,外炼阳魂。适有无之理,应动静之机。一升一降,易三宫妙化之元;一浮一沉,御六洞飞玄之气。非用为用,成一真之性;不为而为,炼九阳之丹。丹适珠凝,精流天癸。遘日升霞,及乎万象之先矣。颂曰:

假人盛行,皇帝的新装就会不停地上演。明明看到某人光腚在街上裸奔,却不站出来说丑陋。有人说,光鲜漂亮,他立马跟着说,帅气无敌、气度不凡。事情看得明白,心里愤慨,可就是不愿大声说出来。习惯于戴着一副假面具,在不能承受之重下阿Q样地生活着。见到不公,遇到弱者,不敢伸张正义。还有一些人,总是喋喋不休地向人们灌输一些大而空疏的漂亮道理,强迫人们去接受,去热爱,而自己依然干着鸡鸣狗盗的卑鄙之事。说和做,成了两股道上奔跑的东西,道德和正直,就是雾里的花,水中的月。君子和小人,你永远分不清。

未悟须凭万法,心开一物全无。

内有玄珠出现,寂然无侣太虚。[9]3088

按:《道藏》载有《上清太玄九阳图并序》一书,作者题为“姑射山神居洞太玄子”。侯善渊,号太玄子,大定、正大间在世。全真教道士。曾居姑射山神居洞。著有《上清太阳集》《上清太玄九阳图》等书。《全辽金文》据《道藏·上清太阳集》录其《三圣铭》二篇。

六、王建中《重修嘉润侯殿记》

盖闻近代已来,屡改神号,进封侯爵,首镒之为华池,中更之为显施,命之为嘉润,三者同出而异名焉。惟神灵气所宅,森矗山巅,有泉浸于深池,云龙藏乎其中,峰峦摇动,相激而呜,是为圣水出之兆也。每遇旱岁,所在祈祷兹水,应诚甘贵,靡不霑足,故遐迩蒙其霖泽者,岂止一方而已哉。伏睹殿基逼窄,楝宇摧毁,孰其揭举。爰有南李村李隐、上董村陈思恭共发虔心,同为乱首,相谓池逼殿阶,故迁神座丈余问,前植香亭,后筑基址,鸠工集材,轮奂缔搆,不日而成。即择是岁中元节凌晨,就殿告成毕,复诣观褊请道众,严设香斋,及召协力人户,同为庆会。仆因是日亦往观焉,预命作记,实叔其事,刊诸翠泯,传不朽矣。时天会十一年中元日建。

按:文载《龙角山记》[10]26245,题署“进士王建中撰”。王建中生平不详。天会乃金太宗年号,天会十一年即1133年。

七、田蔚《重修华池嘉润侯殿记》

窃以亘古迄今,名山洞府,天地神祇,圣迹灵异,或灵显于世,或功加于民,莫不载在祀典,祭献以时,以苔神。今本县南距三十里有龙角山焉,旧名羊角山,因唐改号。其山二峰:东峰曰华池,西峰曰将军,在图经所载,其号古老相传,莫究其详。其神之灵异,功加于民,莫可名状。至李唐武德初,太上现于龙角山前甘棠问,见曲沃人吉善行,令报唐天子。时善行诣朝,具言其事,神尧高祖大喜,遂立观于山前,号曰庆唐观。是时太宗统军在绛,遣杜昂祭于所现处,而太上复现,谓昂曰:“吾不饮不食,又何祭焉?”当时居民谓太上所现真身之地,必是洞天福地,益敬其神。而东峰谓之华池者,而峰上有池,深妙莫测,龙神隐焉。其池内有石,常时干争,遇旱则乡民祈祷于池,而其池干,石上自润而生水,世号华池圣水,乡民请水虔奉供养,无不应感,随水而雨降,故诗人咏之曰救旱泉。当时居民虔奉其神,供敬其池,因建殿于池上,号曰华池殿。自唐历五代而之宋,祈求无不应感,而宋赐号显施真人,又进封号嘉润侯,其为华池圣水一也。其殿既久,殿貌故弊甚,不称灵神安止。后至岁在癸酉间,乡民李隐独有意焉,于时遂率李革、陈思恭同化集乡众,展其基址,增其香亭,重行修盖,其功美哉。逮至岁在戊辰三月十有四日,忽值天火焚烧,其殿宇尽为灰烬,居民莫不哀念。又前修殿维那李隐,复率郑锡、陈谏、李革,及本观前都道录阎子美、知观董茂华、郭茂昭、陈惟福、陈惟素、丘惟凝、崔自渊、崔居实,共启虔诚,谓华池灵显于世,功加于民,其神像殿貌,重复修崇,不可后时。遂斜集乡众,化集所用之物,命工重行修盖,不日崇成,焕然一新,实其美事。其维那李隐前后率众兴功,不为细矣,及众维那之功,自毕功之后,殊无考记。若不刊石纪功,则修崇之功无复闻于后世。时岁在丁丑仲春,仆因假道教学于观前,其元维那命仆为记,非敢尚虚词以襄美,特书其实录以贻后代,传之不朽云尔。时丁丑岁仲秋二十日记。

按:文载《龙角山记》[10]26245-26246,题署“乡贡进士田蔚撰”。田蔚生平不详。文中称“后至岁在癸酉间,乡民李隐独有意焉”,即王建中《重修嘉润侯殿记》所载李隐修殿之事。因被火灾,李隐虽有重修之举。故本文作于丁丑岁,即金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

八、郝璟《祈雨祭文》

维大定十一年岁次辛卯,四月乙巳朔,二十四日戊辰,将仕郎、行临汾县主簿郝璟,谨以香荼酒果之奠,敢昭告于华池嘉润侯之神。窃惟民者邦国之本,神明之主也,故国非民无以卫社稷,神非民无以供祭祀,是邦国之与神明其休戚,皆击于民一体而同患者也。今自春及夏,时雨愆亢,二麦已不穑,秋种未入,土,民皆乏食,一辰呜嗷嗷,将流离于四方而填委于沟壑矣。则司牧百姓及享其祭祀者,其得而安之乎?惟神掌雷雨之权,握风云之柄,奋然一起,则四方群生皆被其泽,使邦国之基有以为固,而神明亦永有所依,顾不伟欤。今奉大府命敬谒祠下,抱灵液而奉事之,惟神龙屯其膏,三日之内,甘雨霑足,神之惠也,民之望也,守令者之幸也。伏惟尚飨。

按:文载《龙角山记》[10]26246-26247。郝璟生平不详,曾任将仕郎、行临汾县主簿。本文作于大定十一年(1171)。

九、郝璟《贺雨还水祭文》

郝璟谨以香果之奠,敢昭告于华池真君、嘉润侯之神:顷以时雨愆亢,敬祷祠下,蒙赐灵液,曾未信宿,甘澎获应,四境霑足,百谷以生,邦国以宁,神之所惠,亦以丰矣。谨复致灵液于祠下,以谢景既,惟神其鉴之。尚飨。

按:文载《龙角山记》[10]26247,乃承《祈雨祭文》而作。

十、郭隐秀《祈雨祭文》

郭隐秀等谨以香果之奠,敢昭告于嘉润侯:窃以至道无方,精诚有感,凡祷祈以通幽,谅神明而应兆。玆者时值亢阳,久愆甘澎,皇下民积衅以弥,深仰上圣垂慈而密佑,伏愿油云涌布,迄虚空渺邈之乡,需泽普施,褊日月照临之所。尘埃顿息,苗稼重甦,变凶荒而作丰登,消疵疠而为吉庆,在在处处,一切含灵,俱沐天恩,咸蒙道瘾。

按:文载《龙角山记》[10]26247。郭隐秀生平不详。

十一、郭隐秀《贺雨醮谢文》

伏以神龙荐祉,克符元首之祯;风雨应期,足表精诚之感。否泰交通,云雷混合。霑槁稼以重甦,洒轻埃而泯绝。群心悦泽,百谷滋荣。睹丰兆则信可征,摧疠旧则知不作。仓箱有望,长幼无虞,辄凭玉岌之灵科,用答高真之景既。共荷鸿休,均蒙大责。

按:文载《龙角山记》[10]26247,乃承《祈雨祭文》而作。

十二、无名氏《祈雨文》

天且何言,示咎征而见谴,人能知惧,托诚意而可禳,敢罄愚衷,仰干神听,伏念臣等,于身致养,以食为先,傥有害于三时,将阻饥于数口。爰从比岁,并值旱灾,百谷无成,屡失丰登之望,四民何赖,共形捐瘠之忧。岂非积恶之招,以致恒暘之罚,尚祈悔过,是用新心。乃延琳宇之流,试讲金科之典,冀云饼之来格,宥刍狗之无知。甘雨祥风,茂育大田之稼;欢声和气,载歌高察之年。

按:文载《龙角山记》[10]26247-26248。本文作者不详。

十三、王良翰《祈雪文》

王良翰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将军华池之神:惟神祐此一方,千百年矣,民知有赖于神,故望于神者重,则神之于民也忽弃之乎。切以自秋八月至于今一百五十余日,旱干尘翳,雨雪杳然,民之病者甚众,麦之槁者皇多,来岁夏望,民怀愁额,抑亦良翰为政之不善欤?抑亦有冤狱未雪欤?然政之不善,吏之不职,民何辜焉。伏愿神惟民爱而速降瑞雪,使民有来舞之望,则科差易了而无通逃之患,盗贼弭宁,而各安其业矣。神其鉴之。尚飨。

按:文载《龙角山记》[10]26248。王良翰生平不详。清代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編》卷二十著录《重修真泽二仙庙碑》,云:“中散大夫前南京路兵马都总管判官上骑都尉天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赵安时撰,中靖大夫行潞州潞城县上骑都尉太原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王良翰书,凤山居士程良佐篆。”[11]459-460则王良翰的仕宦可知。另外,《成化山西通志》卷五《陵墓》载张朝请墓,云:“在沁水县西南二里许家原。金朝读大夫,名野。王良翰撰碑,剥落难考。”[12]133

断代总集的编纂,荟萃一朝或数朝的文献,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囿于材料的见闻,同时又很难达到真正的“全”。因此,佚文辑补的工作对其是一种补充,使之不断地接近“全”的目标。本文辑补了13篇辽金文章,期于为学界提供一些新的材料。不过,由于书缺有间,这些佚文尚有一些疑义,比如有的作者不明、有的作者生平无考、有的写作时间不详,尚待进一步的探索。

[1]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2]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M]//续修四库全书:92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3]刘祁.归潜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24-25.

[4]王恽.玉堂嘉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阎凤梧.全辽金文[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

[6]李道谦,辑.甘水仙源录[M]//正统道藏:第33册.台北:艺文印书馆,1977.

[7]鲜于枢.困学斋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毕沅.中州金石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太玄子.上清太玄九阳图并序[M]//正统道藏:第4册.台北:艺文印书馆,1977.

[10]无名氏.龙角山记[M]//正统道藏:第33册.台北:艺文印书馆,1977.

[11]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M]//续修四库全书:第90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2]胡谧.成化山西通志[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7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猜你喜欢
金文藏书
西周金文车器“鞎”补释*——兼论《诗经》“鞹鞃”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
语法填空专练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莱国出土异地商周金文通释绎论
珍惜每一本藏书
天一阁藏书文化中的俗与雅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章嵚天行草堂藏书捐赠史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