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和“U+L”型通风的安全、可行性探析

2015-03-19 13:27张文华
机械管理开发 2015年2期
关键词:构筑联络瓦斯

张文华

(山西吕梁煤炭运销公司,山西 孝义 032300)

引言

当今煤矿壁式回采工作面采用的通风方式有“U”、“Y”、“W”、“Z”、“U+L”型等,对于为消除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的问题而采用的“Y”和“U+L”型通风方式来说,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工作面落山—尾巷—采区回风—回风大巷—排出地面,消除了“U”型通风方式所存有的上隅角瓦斯积聚情况,然而将大量的回采工作面和落山瓦斯排至尾巷后,尾巷内瓦斯量增加了,事故发生机率增大了[1]。《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尾巷内瓦斯浓度最大可控制在2.5%以下,超过了撤人界限1.5%浓度的1%,若再有超限增加,即可达到燃烧浓度。在实际的采煤作业中,时常有超过2.5%情况出现,如在采煤机割煤时,瞬间就会有大量瓦斯排出,以及顶板来压和直接顶大面塌落时,都会出现瓦斯涌出异常;若在尾巷内超限瓦斯再遇到滞风区和顶部凸区,瓦斯浓度就有可能达到爆炸界限,一旦再遇到明火,瓦斯事故不可避免。尾巷并不是全封闭、耐爆炸的抽放管路,总会有人员在不定的时间、地点进入巷内,正常进行检查瓦斯和巷道维修,特别是针对尾巷同进风、回风顺槽之间的联络巷,还需要根据其同回采工作面前后所处位置,进行闭墙的拆开和再封闭工作,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必须在瓦斯浓度1%以下时,才可进行巷内作业,但真正去执行是很困难的,防控瓦斯力度是很有限的,所以在尾巷内作业的危险源是实际存有的,瓦斯事故出现机率较其他地点是很大的。比如有的事故就是在专用回风巷(尾巷)的联络横贯内,因风流不畅,瓦斯浓度达到界限,再遇局扇开关失爆而发生的。怎样才能真正实现既消除上隅角瓦斯积聚,又保证进入尾巷作业人员的安全呢?这是一项非常棘手紧迫的工作任务[2]。笔者通过对屯兰事故的进一步研究探析,找到了事故发生的原由所在,揭示了事故发生的必然因素,证明了“Y”和“U+L”型通风方式存在的不科学性,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指出了改进的意见方法。

1 通风方式工作原理

1.1 “Y”和“U+L”型通风方式的工作原理概述

两种通风方式都是让回采工作面的风流通过上隅角,稀释易积聚处的瓦斯且带走,经回采工作面落山,进入专用回风巷(尾巷)的联络横贯,再排至专用回风巷(尾巷),从而消除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处瓦斯积聚隐患的通风方式。

1.2 详解

对于采用专用回风巷(尾巷)的通风方式来说,随着回采工作面的不断开采推进,落山面积不断扩大,瓦斯渗析的量增加,瓦斯浓度随之增大;同时因落山内上覆岩层不断塌落胀碎,不断阻塞回采工作面回风流路经落山的通道,致原风压条件下配给回采工作面的风量逐渐变少,瓦斯稀释力度衰竭,瓦斯浓度相应增大,两种情况均要求紧跟落山塌落变化,全天候调整回采工作面风压,以实现风量不减少,排除瓦斯能力不降低。矿井通风系统形成后,增阻调节是最简易快捷实施的风压、风量调整方法。在回采工作面由前一回风联络巷到下一回风联络巷之间,依靠调节风窗,不断加大回采工作面的供风风压,以满足风量稀释瓦斯需要,其风阻特性曲线呈脉冲波式变化,只有等到回采工作面开采推过下一联络巷口后,才能回到原先供风风压状态,回采工作面配风又从较易开始了,不断地从易—难—更难—最难—易,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进行着脉冲式变化,恰是采用专用回风巷(尾巷)回风的通风特征。前后两联络巷距离一般控制在60~70m之内,临近下一联络巷接续前是回风最大阻力时。

2 具体作业

2.1 作业原由

为让经落山来的回风流全部有效地走近路进入新打开专用回风巷(尾巷)的联络横贯,就必须尽最大可能地切断其他回风通道。首先,要封闭上一回风联络巷,并且是永久闭墙;其次,再在现回风联络巷口构筑临时闭墙,消除无风盲巷,这是控制风排带走瓦斯量和缩小落山区暴露面积的需要。因此,在回采工作面的专用回风巷(尾巷)内,肯定经常会有人在里面进行构筑闭墙作业,而且是在存有瓦斯涌出极不稳定的环境中作业,险情处处,所以必须慎重严谨安全作业。

2.2 操作程序

2.2.1 闭墙打开

每当回采工作面推进到接近进、回风联络巷(横贯)5~8m时,要提前在这一联络巷的远落山侧加设临时性风幛或隔板,然后再将联络巷近落山侧的闭墙打开,等待回采工作面推过此联络巷口后,即可取掉临时风幛或隔板通风,将回采工作面上隅角来的风流全断面引入专用回风巷(尾巷)。

2.2.2 闭墙构筑

在专用回风巷(尾巷)内进行构筑闭墙作业中,必须提前做好和加强通风瓦斯管理工作。因新的闭墙构筑后,在专用回风巷(尾巷)内新旧联络巷之间段就变成盲巷,故必须提前安设局扇且启动送风,把新鲜风流送到构筑闭墙的作业处。局扇安设前,首先,要实测安设地点的总风量,计算好分出风量,选择好相应局扇,防止出现循环风;其次,选定局扇安设位置,规划好风流经过路线,穿风筒的闭墙上要安铁风筒做引导;再者,给构筑闭墙处、局扇安设处、机电设备放置点等地点配置瓦斯探头,全天候监测瓦斯;同时,从开始进入专用回风巷(尾巷)工作前,就要安排专职瓦斯员跟班作业,不断用光干涉瓦斯仪检查和校对探头瓦斯浓度,严禁瓦斯超限作业;最后,连接风筒,试开局扇,再检查有无循环,一切正常才可安排人员入巷作业。联络巷的永久闭墙构筑完工后,由里向外,逐步把风筒撤至新回风联络巷口,再在专用回风巷(尾巷)内距联络巷口5m的地方,构筑临时闭墙,隔绝盲巷内的风流和瓦斯,最后结束闭墙构筑工作。

2.2.3 弊端所在

随着回采工作面的不断开采推进,总在不断重复完成着专用回风巷(尾巷)内闭墙的打开和构筑工作,总在存有瓦斯隐患区内工作,一时疏于防范,就会酿成事故,这就是本文所指的“Y”和“U+L”型通风方式的弊端和不安全之处。

3 实例分析

3.1 “Y”型通风方式

2009年,山西某煤矿发生一起特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矿井的回采工作面采用了“两进一回”的“Y”型通风方式,即皮带顺槽同轨道顺槽均为进风巷,回风顺槽(尾巷)布置在轨道顺槽一侧,每隔一定距离开掘联络巷贯通两巷,回风风流经落山进入滞后回采工作面推进位置一定距离的联络巷内,再经回风顺槽(尾巷)排出。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37.77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10.15m3/t,煤层厚4.2m,一次采全高。事故发生原因是在距回采工作面40多米的轨道顺槽同回风顺槽(尾巷)联络巷内,提前打开了原先构筑的闭墙,安设了局扇,风筒经联络巷送到回风(尾巷)顺槽内,回风(尾巷)顺槽内含高浓度瓦斯的风流在此联络巷滞留紊乱,造成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又因安设在联络巷内的局扇开关失爆,有明火产生,霎时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从事故的起因看,打开轨道顺槽同回风(尾巷)顺槽间的联络巷,导致回风(尾巷)顺槽内高浓度瓦斯积聚在联络巷是最严重的违章作业,假如在闭墙上安设铁风筒,引导胶质风筒通过,进回风巷隔绝不穿通,这起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再者假如有一通路配一定的新鲜风流进回风(尾巷)顺槽内,稀释了高浓度瓦斯,也就不会有瓦斯积聚现象产生;同时也就无需安设局扇和开关,不会提前打开闭墙穿风筒了,局扇开关明火更不会出现了,关键是“Y”型通风方式确实存在缺陷弊端,就这样频繁地安设局扇送风,人员在高浓度瓦斯区作业,发生瓦斯事故是迟早的事,所以要想没有瓦斯事故发生,必须从通风系统根源上找病因,以彻底根治。

3.2 “U+L”型通风方式

1991年,山西阳泉市某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事故没有人员死亡,但损失惨重,一条1 200多米长的顺槽巷道遭到摧毁,事故的回采工作面就是采用“一进两回”的“U+L”型通风方式,即皮带顺槽进风,轨道顺槽回风,在轨道顺槽侧布置尾巷(即下一工作面的顺槽)回风,两回风在汇入采区回风巷前混合,同时要在混合的联络巷内安设调节风窗,以控制从轨道巷回出的风量。事故起因是运输顺槽内电铃按钮产生明火,点燃附近闭墙裂缝上析出的瓦斯,矿井地面指挥中心认为明火需停风控制,就安排主扇风机停转,结果明火没有自然熄灭,反而因停地面主扇,造成回采工作面瓦斯积聚,再有原先明火,导致瓦斯爆炸事故发生,接连发生10次以上,最后强行启动主扇,才转危为安,后来到回采工作面去看,多次爆炸全发生在回采工作面尾巷,这是其成为独头巷的原由。“U+L”型通风的工作方式同“Y”型通风一样,要不断根据回采工作面的推进距离,在存有高浓度瓦斯的回风尾巷内,打开一新的联络巷内闭墙,接着构筑原回风的联络巷内闭墙,同样是独头作业,局扇风机频繁安设,机电明火的出现几率总是存在,瓦斯事故同样不可避免。

4 改变方法

怎样才能消除“Y”型和“U+L”型通风方式的弊端呢?那就是变“Y”型和“U+L”型通风方式为“U+U”型,给“Y”型的回风顺槽和“U+L”型的尾巷配上一定量的新鲜风流,既能稀释由回采工作面排至回风顺槽或尾巷的瓦斯,又给构筑闭墙作业人员送去通风保障,彻底取消局扇风机配风,没有任何机电设备,用电也是安全火花型(瓦斯探头电流)。当然供给的新鲜风流要加以控制,以防止影响到回采工作面的配给风量。实行型通风方法的办法有:

4.1 “U+N”型

同时掘成两个紧邻的回采工作面,一个正常回采生产作业,另一个维护配风,预排瓦斯。如图1为“U+N”型。

图1 “U+N”型遇风方式改变示意图

4.2 “U+T”型

利于原先废弃的大巷或在采区边界开专用进风巷,穿过隔离煤柱同回风顺槽或尾巷掘通,配给新风,稀释瓦斯。如图2为“U+T”型。

图2 “U+T”型遇风方式改变示意图

4.3 “U+O”型

若回采工作面顺槽长度超过1 000m,地面垂深又在200m之内,则可以由地面向井下打直径不小于0.5m的钻孔,孔内装铁皮或阻燃塑料套管,地面建棚或房子保护,也可根据通风难易而安设局扇供风,一个钻孔服务两个工作面,甚至更多工作面,逐步送巷接通钻孔。如下页图3为“U+O”型。

4.4 “U+U”型

最不经济的做法是“U”巷道套上“U”型,大循环包围,也可逐步延长同工作面平行的巷道,把新风送入尾巷。如下页图4为“U+U”型。

图3 “U+O”型遇风方式改变示意图

图4 “U+U”型遇风方式改变示意图

类似方法还有很多,总之都是在回风(尾巷)顺槽内取消独头式的通风方式,取消井下局扇供风构筑闭墙的方式,让作业地点在有全风压新风供给下,让回风(尾巷)顺槽的高浓度瓦斯必须有稳定、可靠的新鲜风流去稀释,降低浓度。

5 结语

通过以上对“Y”型和“U+L”型通风方式解析,我们知道了病因弊端所在,同时也提出了改进方法,今后汲取瓦斯爆炸事故教训,改“Y”型和“U+L”型通风为“U+N”、“U+T”、“U+O”、“U+U”、“U+U”等型,真正让煤矿安全,用超前大数法则和保险系数原则来管理煤矿。

[1] 周心权.基于瓦斯爆炸事故剖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性[J].煤炭科学技术,2014(1):40-43.

[2] 郑乃国.利用走向顶板巷解决综放面上隅角瓦斯超限[J].煤炭科学技术,2008(7):47-48.

猜你喜欢
构筑联络瓦斯
让人大代表联络站不止于“联络”
1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层自燃措施
近Hermite流形上联络的关系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
“一带一路”构筑“健康丝路”
构筑“健康家庭”,从容应对重大疾患
瓦斯探钻钻头的一种改进
践行治水方针 构筑安全保障
潘磊:构筑天然免疫防线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抽放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