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ST模型的当代大学生学业辅导体系构建

2015-03-20 10:04李洁杨霞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业辅导大学生

李洁,杨霞

(1.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2.淮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一、前言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8%的增速保持平稳发展,西方先进教育思想渐渐涌入各实践教学领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亦得到长足发展。作为典型西方教育思想的 “发展性辅导”(Developmental Counseling)理念,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埃里克森(E.H.Erikson)提出以“努力排除正常发展障碍,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发展”为宗旨的“毕业生发展观”①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奠定了发展性辅导的理念基石。70年代,学习理论、咨询心理学等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迅速,由此发展性辅导观点被很多学者和高校相继采用,随即该理念由最初的学业辅导,推广应用到心理辅导、人格辅导和辅导员队伍培养等领域②沈自友,高春娣,王秀彦:《发展性学业辅导促进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策略探究——基于北京工业大学学业辅导实践》,《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年第3 期,第120-123 页。。本文在发展性辅导理念视域下,侧重探析学业辅导内涵、特点、影响因素及辅导体系构建等问题。

二、发展性学业辅导内涵及特点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发展性学业辅导作为一种全新的学生工作理念,日益成为国内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③商云龙,朱冬香,刘刚:《大学生发展性学业辅导探究》,《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年第12 期,第42-44 页。。目前理论界对“学业辅导”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国内专家卢桂珍较早进行探索,认为:学业辅导主要指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关课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等问题和困惑,以帮助不同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自我价值④卢桂珍:《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中学业辅导探讨》,《管理观察》2011年第7 期,第84-85 页。。随后,王保义将学业辅导分为学习观辅导、自学能力辅导和个性化学习辅导⑤王保义:《发展性辅导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第1 期,第112-114 页。。商云龙等继续在这方面做出有益探索,将发展性学业辅导概念进行整合,形成如下结论:发展性学业辅导,基于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目标,以全体学生内在行为潜能的开发为辅导要务,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业目标⑥商云龙,朱冬香,刘刚:《大学生发展性学业辅导探究》,《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年第12 期,第42-44 页。。无论是直接阐述还是间接说明,研究落脚点大多集中在学生潜能开发、学习理念引导、学习技能提升等层面,核心在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强调参与辅导的主客体双方多元化,在目标上注重积极性和预防性,在内容和过程上注重发展性,这也是与传统学业问题矫正或行为调适最大的区别。借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主体和客体”这一哲学范畴,笔者对学习辅导的主客体进行明确,作为学业辅导活动的实施者,其主体主要为: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和大学生群体;学业辅导客体则为需要接受学业辅导的大学生,如:学习困难生、女性大学生、有转专业意向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三、基于PEST 模型的当代大学生“学业辅导”影响因素分析

PEST 为一种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模型,企业管理领域常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个维度分析当前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为研究当代大学生“学业辅导”影响因素,笔者引入该模型,并加以拓展。

(一)政治因素

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急剧变化,不仅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而且对“学业辅导”也提出新的挑战。从国际上看,伴随着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系统内部逐渐发生质的变化①TROW MARTIN,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Paris,OECD,1973,pp.51-104.,呈现出多样化、分层发展的趋势②阎凤桥,卓晓辉,余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的变化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8 期,第1-7 页。,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人才成为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从国内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这些任务和要求,促使“学业辅导”注重高等教育规律、注重当今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因素,努力将大学生培育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青年。

(二)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涵盖学生的教育背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学业辅导客体——高校大学生,具有个体认知发展异质性。一方面在就学期待、学习能力、学业成就、就业选择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趋势③鲍威:《扩招后中国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分析》,《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2008年。;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系统的形成和确立阶段,学习激情高涨,但自制力不强,故又呈现思想复杂、易受外界诱惑影响、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标不坚定等特点。表现在学习上,就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习目标不清晰、不明确。学习多处于盲目、盲从、无意识、被动等行为状态;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积极。呈现学习无动力,思想无压力,自律意识差、自由散漫、得过且过等特征,学习行为机械化、程序化,逃课、旷课等现象频发;三是学习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部分学生升入大学后,因缺乏高质量的学习反思和重建技能,导致学习不适应,出现学习倦怠、习得性无助和学习效能感降低等现象;心理失衡,人格发展缺陷,理想信念错位,抗挫能力薄弱等也是重要诱因④王志堂,罗志新:《论发展性辅导视角下大学生厌学问题的干预对策》,《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4 期,第114-116 页。。

(三)经济因素

经济要素,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通俗意义上的贫富差距,指数在0 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0.4-0.5 表示收入差距较大。据201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基尼系数显示:2003年0.479、2006年0.487、2009年0.490、2012年0.474,十年间基尼系数先是逐步扩大,而后又略有缩小,但都高于国际警戒线⑤《中国首度公布官方版基尼系数,10年来都高于国际警戒线》,http://epaper.yzwb.net/html_t/2013-01/19/content_52470.htm?div=-1,2013-1-19.。这说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间、城乡间、家庭间贫富差距增大。由此带来各种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如:长期与祖辈生活的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危机,学习兴趣较低;来自农村偏远地区、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上大学后,因经济拮据、学习技能缺乏等原因,呈现敏感、要强和自卑等心理,直接影响大学期间正常的求学及发展。

(四)社会因素

人存在于社会之中,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大学生,如何与外部社会互动,直接决定生命质量。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校大学生生源素质较以往降低,这对二本、三本和专科类院校影响较大。很多学生厌学情绪明显,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目标模糊;部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师站不住讲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和教学评价片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家庭教育方法欠科学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厌学现象、学习效能低下。

图1 近十年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五)技术因素

如图1 所示,截至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6.32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 亿,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3.4%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0721_47437.htm,2014-7-21.。迅速普及的互联网衍生出各种诱惑,很多学生因为自制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深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手机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功能增多、款式多变,充分契合了大学生求新求变猎奇的心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被手游、微信、QQ、新闻等占据,如何将学生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出来,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同时,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将当今社会引入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环境下,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拥有一定的经验,方能从海量数据信息里有效分析和提取出有用信息,为自身学习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方向指引。海量数据和信息的出现,无疑加重了大学生学习负担、增加了学习难度。

四、当代大学生学业辅导体系构建

如何在借鉴西方高校先进的学业辅导理念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建立全覆盖、持续性、重创新的发展性学业辅导体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此提出以下建议,如图2 所示。

图2 当代大学生学业辅导体系构建简图

(一)理念层面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以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发展理念,在塑造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上,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业规划能力增强、压力应对能力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培育,促进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结合。突破传统的学业问题矫正模式之对专业知识的辅导,实施“学业目标的确立、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业压力应对方法讲授、出国留学指导、实践技能培训”等系列辅导,以丰富学业辅导的内涵和外延。

2.以“精致化”理念为引导

重视发展性学业辅导需要采用“精致化”理念,一是要求学业辅导队伍精心、耐心。因为发展性学业辅导的工作效果不一定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显现,需要专兼职学业辅导主体充分认同其工作意义和项目定位,持续不断地投入智慧、经验和创造力②付优:《高校发展性学业辅导工作途径探究》,《东方教育》2014年第5 期,第17 页。。二是要求辅导过程精细化。辅导对象多元化和个体异质化特征,呈现出的是截然不同的辅导需求,因此,要从问题出发注重辅导过程控制,每一次辅导活动都要精心组织、每一次访谈记录都要认真整理,详细分析。三是要求辅导队伍精英化。辅导活动的多样性、辅导对象的复杂性、辅导成效的长期性等,对辅导主体自身素质和工作技能也提出极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学业辅导队伍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和审查制度,规范辅导主体的工作资质,保障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

3.以“PEST 模型”为工作基石

面对当代大学生在自身学习成长过程中呈现出的复杂、多元化发展特点,学业辅导不仅要注重辅导学业,还要分析当代大学生发展特点、关注影响学业辅导的因素,即PEST 五大类型影响因素,做到前瞻性干预。结合国情、社情、校情和学情,拓宽和丰富辅导内容。形成从传授专业知识、确立学业目标、提升学习能力、指导学习方法、应对学业压力、指导出国留学到培训实践技能的系统辅导体系。并根据大学生不同的年级、专业、心理发展阶段等特征,给予相应的分类、分层、分段式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实践层面

1.建立辅导机构和辅导队伍

首先,成立专门的学业辅导机构。拥有高水平的辅导队伍是开展发展性学业辅导工作的前提,辅导活动的具体实施离不开专门的辅导机构。通过建立专门的学业辅导机构(如:工作室、工作坊)、开设学业辅导课程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学科规律、学习技巧、时间管理技能。其次,建立专业的辅导工作队伍要统筹各类资源,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辅导队伍,并实施培训,不断强化辅导队伍工作技能。学业辅导队伍可由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相关教学辅助管理人员、心理辅导老师等专家型导师,以及与辅导客体大学生朝夕相处的朋辈大学生群体组成。当然,辅导过程中,还需要强化培训,通过举办沙龙,参加辅导工作交流会、专业技能培训会议,开展素质拓展等形式,提升辅导队伍综合素质和辅导成效,以确保学业辅导的质量,推动学业辅导的专业化发展。

2.实施分类、分层、分阶段辅导

随着高等教育日益向着国际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学生群体的来源和划分日益丰富,每一类群体都有各自独特的学业辅导需求。辅导对象所在院系、所学专业、个人特质等方面都千差万别,学生群体的多元化,个体学生认知发展模式的异质性,要求实行分类、分层次、分阶段的学业指导,加强辅导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多样化辅导不仅要求定期举办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辅导活动,而且要求在对辅导队伍进行职责和特长分工基础上,充分利用QQ、微博、飞信、微信、慕课等新媒体,传播最新辅导资讯,树立辅导“正能量”积极形象。

3.搭建网络平台,打造精品辅导项目

在关注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加强调研,按需设计辅导内容,坚持推动学业辅导项目的设计、实践、反思,建设一批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有较大影响力、易于推广、品质卓越的发展性学业辅导项目;建设学生学业状况网络平台,保证学业辅导机构能够及时掌握接受辅导群体的学业发展状况;建立辅导跟踪反馈体系和学业辅导动态监测体系,将需要关注的学生排查出来,提供个性化深度辅导。

4.实施学业辅导全程跟踪和过程监控

建立辅导对象个人成长记录,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实现辅导客体的个性化系列定制辅导,为各时段决策提供指导,为后期辅导效果评估与改进提供建议。建立学业辅导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实施学业辅导过程监控。对比分析辅导前后效果,反思学业辅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带动学业辅导工作的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发展性学业辅导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立体体系。其体系的构建,既要有制度保障,又要有经费支持;既要采用先进的辅导理念来指导,也需采取切实可行的实践措施来做好。只有国家高度重视、学校全员参与、社会大力支持、学生积极融入,才能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学业辅导大学生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35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