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化瘀方药对心血管疾病中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评述

2015-03-21 01:42陈冰胡镜清马雅銮杜松柏冬陶旭光
环球中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同治化瘀血瘀

陈冰 胡镜清 马雅銮 杜松 柏冬 陶旭光

心血管疾病在中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功能密切相关[1]。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不仅被认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起始环节,而且与冠心病、高血压发生、发展相关。中医辨证分型发现,痰瘀互结证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证型之一。痰瘀互结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机,祛痰、活血治法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治法。本文就祛痰化瘀方药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简述如下。

1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与痰瘀证的相关性

EC 为血管最内层的连续细胞结构,具有以下作用:屏障功能,血管调节功能,凝血功能,分泌内皮源性细胞生长因子功能,代谢功能,免疫功能。

近年来有学者对痰瘀相关证与EC 功能相关性做了大量研究。袁肇凯等[2]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112 例、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组108 例、非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110 例和健康人对照组100 名检测分析血管EC 产生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ⅠCAM)-1 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sVCAM)-1 等血管活性物质。结果发现,ET、AngⅡ、sⅠCAM-1 和sVCAM-1 的异常程度均呈心血瘀阻证组>非血瘀证组>健康人对照组的趋势;而心血瘀阻证组和非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由此得出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ET、AngⅡ、sⅠCAM-1 和sVCAM-1 等血管活性物质可能是冠心病“血瘀”病理重要标志物。

王师菡等[3]将96 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辨证进行血管内皮因子的测定,同时采用血瘀证积分评定血瘀证程度,采用Gensini 评分系统评价冠脉造影的结果。结果发现,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ET-1 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 积分增高而增高,由此判断,冠脉Gensini 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及血瘀证积分相关。朱明军等[4]对100 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参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证候要素提取,并测定患者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ⅠL,ⅠL)-6、ET-1 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证型分布以本虚标实证居多,证候分布中气虚、痰浊、血瘀三型所占比例较大,关系为血瘀>痰浊>气虚;实证较虚实夹杂证ⅠL-6 水平明显升高;夹痰夹瘀证较夹痰证和夹瘀证ET-1 水平明显升高。由此认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以本虚标实证居多,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证候是血瘀、痰浊、气虚;ⅠL-6、ET-1 与中医证型分布具有相关性,两者均能作为辨证的客观参考依据。上述研究说明,内皮功能与痰瘀证候密切相关。

2 祛痰化瘀方药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在对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有大量学者从祛痰化瘀方药对EC 功能保护作用方面进行了研究。

2.1 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韩学杰等[5-7]采用高脂饲料制造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给予痰瘀同治方(全瓜蒌30 g、薤白10 g、水蛭5 g 等)进行治疗,观察主动脉变化。之后观察高脂血清损伤EC 后痰瘀同治方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痰瘀同治方可显著调节AS 家兔血浆NO 含量,防止血管痉挛和血小板的聚集,可显著降低AS 家兔血浆ET;电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给药组动物主动脉EC 变化基本趋向正常组。提示痰瘀同治方可减轻血管内膜脂斑形成,对血管内皮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宋剑南等[8-13]采用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发现祛痰化瘀方药(半夏、陈皮、川芎、水蛭等)可显著抑制高脂组大鼠主动脉EC 通透性的增加,明显升高高脂状态下主动脉血管壁NO 合酶(nitricoxide synthase,NOS)活性及其mRNA 表达,降低ET mRNA 表达,保持血浆6 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1α,6-keto-FGF1α)的正常水平及6-keto-FGF1α/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平衡,具有保护EC 功能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健脾祛痰化瘀方(沥水调脂胶囊: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水蛭、川芎、竹沥)含药血清可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引起的EC 胞质Ca2+浓度升高,降低细胞凋亡率,使G0-G1 期细胞明显减少,S 期细胞增多;可抑制P 选择素的表达,上调Bcl-2蛋白水平,下调P53 和Caspase-3 蛋白表达水平。提示健脾祛痰化瘀方可能通过上述途径进而抑制EC凋亡、减轻血管炎性反应和血栓形成,达到阻止AS发生的作用。

黎鹏程等[13]观察舒心稳斑颗粒(血竭、虎杖、瓜蒌壳、明矾等)对兔AS 斑块中VEGF 表达的影响,发现舒心稳斑颗粒能明显降低VEGF 在主动脉粥样斑块中的面密度。从而认为舒心稳斑颗粒通过抑制VEGF 在AS 斑块中的表达达到抑制AS 斑块形成的作用。杨自生[14-15]等观察痰瘀通胶囊含药血清对EC 增殖及内皮型NOS(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蛋白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痰瘀通胶囊含药血清能促进EC 增殖,上调eNOS 的蛋白表达水平,抑制损伤的EC 活性的下降,下调COX-2 的蛋白表达。由此认为痰瘀通胶囊通过上调eNOS 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COX-2 的蛋白表达,从而促进EC增殖、抑制炎症反应,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防治高脂血症的作用。

刘建勋等[16-19]发现痰瘀同治方(人参、丹参、黄连、川芎等)能够明显减轻小型猪AS 斑块负荷,抑制管腔狭窄,减少炎细胞侵润,降低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和ⅠL-6 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抑制冠脉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p65 核移位。痰瘀同治方含药血清可使EC 活力显著升高,细胞上清中NO 含量明显提高,可下调NF-κB p65 mRNA 和蛋白表达,降低ⅠCAM-1 mRNA 和蛋白表达,上调eNOS mRNA 及其蛋白表达。认为痰瘀同治方具有明显抑制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展、降低动脉血管斑块负荷和管腔狭窄等作用,具有多靶点AS 的效应。

2.2 高血压

卢焯明等[20]发现调肝肾、祛痰瘀中药(熟地黄25 g、龟甲30 g、丹参15 g、三七5 g、钩藤15 g、瓜蒌12 g)作用于SHR 大鼠后,大鼠血浆NO 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全程给药组ET/NO 比值显著低于空白组,三个中药组的血压上升趋势均随周龄增长而明显减缓。从而认为调肝肾、祛痰瘀治法能提高NO水平,改善内皮分泌舒缩因子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SHR 9 ~12 周龄的高血压发展。欧奇伟等[21]应用化痰通络中药(法半夏15 g、陈皮15 g、茯苓10 g、白术10 g、丹参10 g、益母草15 g、泽兰10 g、川牛膝10 g、天麻10 g、钩藤10 g、夏枯草10 g、炙甘草5 g)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患者,结果发现治疗后患者血清VEGF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认为化痰通络中药可降低血清VEGF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叶穗林等[22]探讨加味温胆汤(半夏,竹茹,陈皮,茯苓,泽泻,甘草,生姜,加味:丹参,枳实)对痰瘀证高血压病患者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E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比治疗前下降,NO 比治疗前升高,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指标有改善。认为加味温胆汤有一定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赵永华等[23]观察颐年降压饮(双钩藤20 g、石决明25 g、醋龟板20 g、法半夏10 g、广陈皮8 g、炒枳壳12 g、怀牛膝25 g、益母草15 g、桑寄生20 g、制首乌20 g)对南粤地区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治疗后患者血浆ET-1、vWF 明显降低,由此得出结论:颐年降压饮的作用机制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进而改善动脉弹性有关。

2.3 冠心病

薛亚军等[24]发现复方蒌薤合剂(瓜蒌24 g、薤白12 g、丹参15 g、水蛭0.3 g、玉竹10 g、泽泻10 g、五味子6 g、麦冬9 g、杜仲10 g)可降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ET-1 的水平,认为复方蒌薤合剂具有恢复内皮功能,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刘莉等[25]发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瓜蒌皮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NO 及ET-1 水平。朱伟等[26]观察应用痰瘀同治方药后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NO 水平,以及血浆中TXB2与6-Keto-PGF1α 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与化痰法、活血化瘀法相比,痰瘀同治法能显著增强心肌缺血大鼠的NO 活性,改善PGⅠ2/TXA2的失衡状态。认为痰瘀同治法抗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强NO 活性,抑制血浆TXA2释放,纠正PGⅠ2/TXA2失衡,从而促进缺血心肌功能恢复,缓解冠脉痉挛有密切关系。李军等[2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汤治疗痰瘀阻络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现稳心汤可明显降低患者ⅠL-6、ⅠL-8 水平。李鹏等[28-29]发现心痛宁加味方(全瓜蒌、薤白、当归、丹参、红花、川芎、厚朴、桔梗、新塔花、阿里红)能显著降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血浆ET 含量,提高血浆NO 含量水平,调节二者平衡。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心痛宁加味方能有效抑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ET 分泌,促进NO 的合成和释放。提示其抗心肌缺血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NO、ET 平衡,保护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3 结语

内皮细胞损伤是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基础,内皮损伤会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分泌NO、TNF-α、NF-κB等炎性物质,参与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是痰浊的物质基础,NO 等炎性因子与血瘀密切相关,因此,内皮损伤与心血管疾病痰瘀互结证密切相关。

对上述祛痰化瘀方药配伍组成与内皮细胞功能对应关系研究发现,药物作用主要集中在影响内皮细胞增殖、凋亡,以及调节内皮细胞分泌活性物质如NO、ET、VEGF、白介素等方面。其中,全瓜蒌在方药中应用最多,有较多证据证明其对NO、ET 有调节作用,也有研究发现其对ET/NO、NOS、VEGF、COX-2 及内皮细胞增殖有影响;次之为薤白,除对ET 有调节作用,也发现其对NO、ET/NO、VEGF、vWF 有影响;再次为半夏、陈皮、川芎、水蛭、竹沥等,对Ca2+、细胞凋亡率、Bcl-2、P53、Caspase-3 等有调节作用;人参、丹参、黄连等对细胞增殖、hs-CRP、TNF-α、ⅠL-6、NF-κB、ⅠCAM-1 等有影响,这些可能是祛痰化瘀方药通过调节内皮细胞功能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机制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还涉及到平滑肌细胞增殖、巨噬细胞泡沫化、以及二者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等因素,目前祛痰化瘀方药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皮细胞的损伤方面,对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三者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开展祛痰化瘀方药对多种病理机制之间关系影响的研究可能是今后心血管疾病痰瘀互结证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1]Lusis AJ.Atherosclerosis[J].Nature,2000,(407):233.

[2]袁肇凯,黄献平,谭光波,等.冠心病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查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 (5):407.

[3]王师菡,王阶,李霁.冠心病血瘀证的Gensini 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的关系[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3):355-357.

[4]朱明军,张建民,王永霞.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分布与白细胞介素-6、内皮素-1 相关性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6):406-408.

[5]韩学杰.痰瘀同治方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作用机制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2):65-67

[6]韩学杰,张立石,沈绍功,等.痰瘀同治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心肌及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2(5):515-518.

[7]韩学杰,张立石,崔巍,等.痰瘀同治方对高脂血清损伤体外培养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2):30-38.

[8]周瑕菁,宋剑南,王宇辉,等.痰瘀同治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4):26-29.

[9]陈冰,宋剑南,牛晓红,等.健脾祛痰化瘀方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信号分子钙离子和蛋白激酶C 表达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2(2):143-146.

[10]史国峰,宋剑南,陈冰,等.沥水调脂胶囊对轻度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及内皮细胞P 选择素表达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2(5):511-514.

[11]李亚俊,宋剑南,周瑕菁.脂泰胶囊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NO 合酶、ET 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9,7(1):4-6.

[12]刘卫红,宋剑南,陈杲.沥水调脂胶囊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及Bcl-2、Bax、P53 和Caspase_3 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2):68-70.

[13]黎鹏程,卢丽丽,尹勇,等.舒心稳斑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蛋白酶-9 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4):55-58.

[14]杨自生,叶勇,梅国强.痰瘀通胶囊含药血清对HUVEC 增殖及eNOS 蛋白表达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3,28(2):266-268.

[15]杨自生,叶勇,梅国强.痰瘀通胶囊含药血清对TNF 诱导VEC 损伤及COX-2 表达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3):594-596.

[16]任建勋,李磊,林成仁,等.痰瘀同治方对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285-290.

[17]李磊,刘建勋,李欣志,等.痰瘀同治方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对氧磷酶活性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8):53.

[18]马悦颖,刘建勋,李澎,等.痰瘀同治方含药血清对ox-LDL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 和ⅠCAM-1 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5):140-144.

[19]马悦颖,刘建勋,李澎,等.痰瘀同治方含药血清对ox-LDL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NO,caveolin-1 和eNOS 的影响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7):974-978.

[20]卢焯明,潘毅,梁颖瑜,等.调肝肾_祛痰瘀治法提前干预对SHR 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9):780-782.

[21]欧奇伟,李茂清.化痰通络中药对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6):18-20.

[22]叶穗林,叶玺,高雅琦.加味温胆汤对痰瘀证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1,42(5):49-51.

[23]赵永华,刘煜德,黄平东,等.颐年降压饮治疗南粤地区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9):1149-1152.

[24]薛亚军,孙莉,杜立杰,等.复方蒌薤合剂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ET 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5):534-535.

[25]刘莉,牛新萍.瓜蒌皮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3-5.

[26]朱伟,潘宏,李志.痰瘀同治法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陕西中医,2010,31(2):237-238.

[27]李军,程广清,李长生.稳心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Fib、ⅠL-6、ⅠL-8 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11):650-652.

[28]李鹏,沈宝藩,何立人.心痛宁加味方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江西中医药,2004,35(11):62-63.

[29]李鹏,沈宝藩,何立人.心痛宁加味方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型心绞痛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4):330-332.

猜你喜欢
同治化瘀血瘀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话说血瘀证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四水同治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中国官窑瓷器的最后辉煌:“同治大婚瓷”究竟多奢华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