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与思考——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

2015-03-22 10:04苏文苹顾泽鑫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云南昆明6500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0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创业现状分析对策

苏文苹,倪 峰,顾泽鑫(.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云南 昆明 6500;.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0)



农科院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与思考——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

苏文苹1,倪 峰2,顾泽鑫1
(1.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摘 要:通过对223份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的整理、分析,表明目前大学生在创业上还存在创业人数少,成功比率低;创业教育未成体系,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创业环境不佳,创业氛围有待改善的问题,建议大学生、政府、学校、社会媒体“四位一体”各司其职,以实现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顺利推动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对策

当前大学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趋加大。为缓解就业压力,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各高校推行和大学生们逐渐认识并接受的就业方式。文中对云南农业大学应往届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情况进行调查,旨在探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素质并成功走上创业道路,构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绿色通道。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云南农业大学在校学生、已毕业学生和成功创业的学生。在调查的223名大学生中有男生134名,占总人数的60.09%;女生89人,占总人数的39.91%。大一学生30人,占总人数的13.45%;大二学生46人,占总人数的20.63%;大三学生70人,占总人数的31.39%;大四学生73人,占总人数的32.74%;已毕业学生4人,占总人数的1.79%。从所学的专业来看,农学专业学生64人,理工类学生62人,人文社科类学生97人。从家庭居住地来看,170人来自农村,占总人数的78%;48人来自城镇,占总人数的22%。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对云南农业大学在校生、已毕业的学生和成功创业的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48份,收回有效问卷223份,有效率为89.92%。

1.2.2访谈法 与在校的大学生、已毕业的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大学生就创业认识、创业教育、创业精神、创业政策和创业环境等相关问题进行访谈。

1.2.3统计分析法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频次、比例等描述性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往往会影响着就业、创业。在223名被调查对象中有63.10%的人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就可称为创业;25.2%的人认为要开办一个企业才算是创业。在创业兴趣上,有76人对创业不感兴趣,占总人数的34.08%;有147人对创业感兴趣(占总人数65.91%),其中有78人(占总人数的34.98%)是从大一时就对创业感兴趣,49人是从大二时开始感兴趣。在147人中有125人真正考虑过创业,有10人只是感兴趣,但没有考虑过创业,有12人正在创业。在创业的动因上,31.7%的人是因为创业能使个人获得成长和发展;22.8%的人认为创业成功能使自己成为主宰生活的强者;11.7%的人是对金钱和自由的渴望。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近年来相关创业政策的出台,社会宣传工作力度的加大,学校创业教育、创业活动的积极开展,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关注创业,部分学生付诸了实际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说,在大学生创业上还存在创业人数少、比例低、成功率低的现象,每年云南农业大学大概只有2%的大学生进行创业。

2.2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为了解学生参加创业活动的情况,对参加讲座、培训、创业大赛以及取得的成效两方面进行了调查。

从参加创业讲座、培训来看,什么都没有参加过的人占27.4%,参加过1~2次的人占46.2%,3~5次的占17.9%,5 次以上的占8.5%。从效果来看,有70.6%的人认为对自己有一些帮助,但效果一般;22.6%的认为帮助不大或基本上没有帮助,6.8%的认为帮助很大。

在参加创业大赛方面,有151人未参加过,占总人数的67.71%,有9人参加过全国比赛,21人参加过云南省比赛,34人参加过校内比赛,8人参加过其他类型的比赛。参加过活动的72人中,有43.64%的认为对他们有影响,让他们了解了创业的技巧和手段;22.73%的认为影响很大,大大地提升了自我创业在心目中的地位;24.55%的认为没有太大影响,和一般的学生活动一样;还有14.3%的认为纯粹是一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活动。

2.3创业政策和创业教育

在关于“您了解国家、省和学校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吗?”的问答中,有52.0%的被调查者是不太主动去了解,但知道一点;30.8%的是偶尔关注,比较清楚;10.4%的是一点也不知道;只有6.8%的是经常关注,很清楚。而关于“您关注过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一系列与创业相关的节目和活动”中,有64.7%的被调查者是没有关注过,35.3%的是关注过。结果表明,虽然学校在2009年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选修课,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创业培训班,但学生对创业政策仍不熟悉,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创业教育方面主要对以下5方面内容进行了调查:①关于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评价,有58.7%的人认为一般,23.8%的人认为很好,7.6%的人认为非常好,9.9%的人认为几乎没有效果;②现有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能否满足创业要求,有44.8%的人认为不能满足,22.8%的人认为基本满足和满足,还有32.3%的人是说不清;③关于开展创业的主体,44.8%的人认为是高校,28.2%和26.9%的人分别认为是政府部门和劳动培训部门;④在创业方式上,调查者更倾向于将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课程的主体;讲授创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以及创业者、企业家进行定期讲座为次;⑤在获得创业知识的途径上,较多的调查者希望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加训练以及通过教师授课获得,而通过媒体、社会宣传以及网络获取选的较少。

结合实际情况,目前云南农业大学创业教育已进入常态化发展,每年开展了大量的专题培训班,并邀请企业家、校友来校进行交流、座谈等。目前云南农业大学创业教育类型多样,主要有:①专题讲座:就业指导必修课中有专门的创业专题,邀请企业家、成功创业校友到校作相关创业专题讲座;②选修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选修课,32学时2学分;③创业专题培训班;④创业活动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设计大赛。

但从实施效果来看,成效不明显,有44.8%的学生认为现有的创业知识、技能不能满足创业要求;有93.2%的认为创业活动对自己有一些帮助或没有帮助,因此学校在创业教育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不足:①创业教育类型丰富,但未成体系,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1];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教师虽已获得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或创业导师竞争机制证[2],但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③创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2.4创业障碍与创业需求

从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因素来看,被调查者普遍认为个人管理经验、专业技术知识及个人能力、家庭经济条件和市场环境是最为重要的,相关政策、社会关系以及机遇为次。同时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和资金短缺是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从创业需求来看,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应重点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科技创业基金、政策的支持和管理服务,以及相应的宣传和鼓励。但也有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政府不应再给予更多的扶持、出台更多的政策,促使学生盲目创业。

在学校方面,被调查者提出学校应将大学生创业纳入到大学科技园区,并相应地提供场所、实验设备、配套资金等服务。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云南农业大学已在东校区建立了面积1 260 m2,拥有35间工作场所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并设立了20万元的专项基金,聘请了50多位校内外专家担任导师,但从近几年项目经营状况看,创业前景不乐观,创业项目已由23个锐减到6个。因此如何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充分利用创业园区已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点问题。

2.5创业准备、创业选择和创业期望

从创业准备来看,选择在创业前到企业去实习所选的比例最高,而看一些创业书籍、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和求教创业型企业家所选的比例较少。

在创业形式上,43.50%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42.15%的选择合伙创业,13.45%的选择家庭创业,还有0.80%的选择其他形式创业。在创业领域方面,41.7%的人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19.3%的选择与自己专业相结合的领域;19.7%的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17.5%的选择向当今热门的方向发展。在创业的选址上,48.3%的人选择在自己的家乡,37.6%的选择在所读大学城市或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选择在西部地区创业的只有9.4%。在创业时间上,43.90%的人选择是在毕业后2~5 a内创业,21.50%的选择在校期间创业,25.15%的是毕业当年,还有9.40%的不选择创业。从选择合伙伙伴来看,65.5%的人都愿意选择有经验的人,而对于学历高、有资金基础、同龄人选择的比例较低,分别为9.9%、13.0%和11.7%。

从创业期望看,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占36%,积累财富与经验的占 32%,还有21.2%的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10.8%的是为了享受人生自由。在对创业的感觉上,72.9%的人感到迷惘、有压力,13.5%的觉得是一种赌博,12.6%的是充满自由。在人生期望方面,45%的人希望做一名企业家或职业经理,31.4%的希望能在机关事业单位谋取稳定职位,12.7%的希望能专心致志研究技术或业务,还有10.9%的选择其他。

以上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创业前普遍希望到企业去实习积累创业经验,来提高自己的创业成功筹码,并愿意与那些有经验的人通过创业来实现自我价值和积累财富、经验。但从学校就业、创业情况看,大学生创业领域主要集中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与专业相关的领域;在创业时间和态度方面,大学生普遍认为应该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方式,进事业单位、考公务员仍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这也是历年创业人数较少的主要原因[3]。

3 对策探讨

3.1提高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针对目前高校在创业中存在的创业人数少,成功比率低,预测、抗风险能力弱,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盲目创业等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提高创业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作为创业活动的主体——大学生,其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创业的成败,因此作为创业教育实施的主体,要勇担重任,转变教育理念,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创业教育的重点,构建合理创业教育体系,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能力奠定基础。其次作为创业活动主体——大学生,应努力转变只想就业,不想创业的传统思想,树立创业即就业的思想,根据兴趣、爱好、专业优势等,明确创业动机,找准创业方向、目标,并根据自身优劣势以及不足方面,通过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选修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以及自学等方式来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3.2加大创业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存在创业意愿不强,创业能力弱、对创业政策不熟悉等问题,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做好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减免登记、证照、管理等的相关费用;二是小额贷款上的便利和优惠。但这些政策未得到较好地贯彻落实,致使很多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常因资金问题而望而止步。其次,政策、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各司其职,为鼓励、服务大学生创业建立良好的创业氛围;政府应根据时代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创业政策,真正出台适合、有助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学校要结合本校教学资源优势,建立最适宜、最能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的创业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指导、跟综服务。同时政府、高校要协同社会媒体做好创业政策、典型案例的宣传工作,为大学生建立一个健康、向上、奋发、和谐的社会氛围。

3.3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农科院校的专业优势

一是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整合现有创业教育资源。针对创业教育仍不属于正规教育的范畴,建议将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教育基础课程,并给出合适的学分学时;其次针对创业不同阶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帮助、开展不同的创业培训;最后聘请一些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教师担任大学生创业指导教师,正确引导大学生创业。

二是建立专业化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根据学校情况,应依托经济管理学院,加强对专职创业师资队伍的建立并开展专业化培训,积极选派那些优秀骨干教师到各大型企业去进修,亲身参与创业实践;同时学校也要聘请一些企业家任学校创业教育兼职教师,从而提高学校创业创新师资队伍的力量[4]。

三是完善创业服务体系。针对大学生对创业政策陌生、缺乏创业精神的现状,学校应建立大学生创业咨询室和“一对一帮扶”的创业指导教师,及时帮助解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四是整合有效资源,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学校应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与企业合作,为教师、学生搭建到企业挂职、实习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任连娣.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与培养研究——以廊坊市高校大学生为例[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廊坊: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08:370-375.

[2] 申丽辉,张二朴.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1,9(33):170-173.

[3] 刘鲁峰,李永能.高校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建设研究——基于云南农业大学的经验探析[J].招生就业,2014,1:135.

[4] 谢志远.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培养的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1):144-146.

(责任编辑:朱琼琼)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ship Status of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 ——Tak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U Wen-ping1,NI Feng2,GU Ze-xin1
(1.Yunnan Rural leader College, Kunming 650201, PRC; 2.Principal's offic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PRC)

Abstract:Through organizing and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o 223 college students about the entrepreneurship stat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w students joined the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success ratio was low.The system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 was not good, meanwhile the level of teaching should be enhanced.Entrepreneurial atmosphere needed to be improved dramatically.Sugges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government, school and social media were that they needed to tight together,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work smoothl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作者简介:苏文苹(1978-),女,云南临沧市人,讲师,主要从事管理学、植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研究项目(XS2014-21)

收稿日期:2015-10-16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5.12.04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5)12-0141-04

猜你喜欢
创业现状分析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