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稻田养蟹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5-03-22 11:58孔令杰
黑龙江水产 2015年4期
关键词:养蟹动物性河蟹

薛 伟 孔令杰

(1 黑龙江省北安市杨家乡水产站 黑龙江 北安 164032)(2 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8)

黑龙江省稻田养蟹已有20余年的历史,主要以养殖成蟹为主,经历了起步、大规模发展、回落、稳定发展等阶段。目前,一些企业和养殖户依然在开展稻田养蟹。黑龙江省是我国水稻种植第一大省,种植面积超过6000万亩,发展稻田养蟹潜力巨大,推广稻田养蟹技术,可实现蟹稻双丰收,将为农民增收做出重要贡献。

一、稻田养蟹的优点

稻田养蟹是我国生态农业的典范,水稻和河蟹是一种共生互利的关系,生态效益显著,已被大家公认,总结为五大优点:

一是确保水稻不减产。水稻采取大垄双行种植模式比较适合稻田养蟹。虽然田内挖了一部分蟹沟,但利用水稻边际优势,进行边行密植,可以确保单位面积水稻种植株数不减少,从而确保水稻不减产,甚至可以增产。

二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水稻药残。河蟹能清除稻田小型杂草和昆虫幼卵,它们在田中活动能疏松土壤,增加通透性,可促进水稻分蘖和根系发育,减少水稻病虫害发生。

三是减少农业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我国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实施稻田养蟹技术,既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又促进了有机肥和微生物制剂的使用,不仅增加土壤有机物的含量,还增强了土壤的肥力。

四是提升水稻品质。可以为生产绿色、有机水稻提供技术支持,这项技术已被我省部分生产有机稻的企业所采用。

五是实现农民增收。生产的河蟹可显著增加稻农效益,水稻的品质的提升也能增加稻农吸入。

二、制约黑龙江省稻田养蟹发展的主要问题

目前,制约黑龙江稻田养蟹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

1、河蟹在稻田的养殖期短。从蟹种6月初放入稻田到8月下旬稻田放水收获成蟹,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收获的成蟹大多肥满度差,壳空、肉少,不受消费者欢迎,市场销售价格较低,影响养殖效益。

2、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不同步。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在一些生产环节上存在着一些不同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蟹种(扣蟹)放养与稻田插秧时间不同步。黑龙江省稻田插秧的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需等到插秧后才能放养蟹种,而此时已无蟹种可放。这是因为黑龙江省养殖所需蟹种(扣蟹)大多来自辽宁省,蟹种在辽宁的出池时间一般在3~4月;二是成蟹收获时间与稻田放水时间不同步。黑龙江省稻田放水的时间大多在8月下旬,这时候就需要收获河蟹,而此时成蟹肥满度差,还需养殖育肥到9月中下旬才能达到上市要求。

3、养殖规模小,防逃除害难。黑龙江省稻田养蟹大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养殖面积小,防逃除害的难度比较大。尽管稻田养蟹防逃墙材料多采用防老化塑料薄膜,但我省部分地区鼠害较多,老鼠容易咬破塑料薄膜,导致河蟹外逃。

三、稻田养蟹发展措施

如何进一步推动黑龙江稻田养蟹的发展,在养殖方式上,建议规模化连片养殖、接力式养殖;在经营模式上,建议产业化、品牌化经营。

1、规模化连片养殖。稻田养蟹应提倡规模化连片养殖,不仅可实现规模效益,而且还有利于防逃除害。因为一家一户开展稻田养蟹很难防逃除害,最好动员多户连片开展稻田养蟹,或者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养殖面积,这样更容易防逃除害。道理很容易理解:养殖面积越大,单位面积鼠害就会越少,鼠害也就越容易防控。究竟多大面积好,没有定论,各地情况不一样,建议最好100亩以上。对于鼠害较多的地区,可使用电猫除鼠,但使用电猫应注意用电安全。另外,还可采用坚固的材料作为防逃墙,如塑料板、铁皮等,老鼠咬不破,老鼠进不去伤害河蟹,也不会造成河蟹外逃。

2、接力式养殖。在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配备暂养育肥池,就可实现河蟹的接力式养殖。暂养育肥池的建设标准与养蟹池塘一样,池深1.5m,也需要建设防逃设施,要求池底平坦,不渗漏并种植一些水草。所谓接力式养殖,也可称作三段式养殖。第一段养殖为扣蟹暂养,也就是把4月份从辽宁省购进的扣蟹放入暂养育肥池暂养50d左右,暂养密度一般为为1500~3000只/亩。暂养期间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每天傍晚投喂1次,日投饲率5%~10%,根据河蟹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定期换水,以促进河蟹正常的生长蜕壳。第二段养殖是稻田养蟹,是将暂养育池的扣蟹放入稻田内养殖,一般是6月上旬放养扣蟹,各地放养时间有所差异,放养密度一般是400~600只/亩。6月份多投喂动物性饲料;夏季7月份至8月份,河蟹生长旺季,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并重,多喂一些水草。日投饲率为10%~15%,每天喂1~2次。第三阶段为成蟹育肥,是将稻田收获的成蟹转入暂养育肥池饲养,一般每亩池塘可暂养商品蟹300~500kg。育肥期间投喂的饲料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另外搭配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主要投喂鲜鱼(小杂鱼);植物性饲料主要投喂玉米、小麦、黄豆等,可煮熟后投喂,也可生喂。一般每天傍晚投喂一次,投喂量为蟹体总重量的5%左右,根据河蟹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

3、品牌化、产业化经营。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在推广稻田养蟹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与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协作,推动稻田养蟹品牌化、产业化经营。稻田养蟹最好和绿色及有机农产品生产相结合,打造水稻产品的品牌,积极开拓市场,实现品牌化经营。在品牌化、产业化经营方面,佳木斯郊区的黑龙江金海大地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作出了很好的表率,该公司的蟹田有机大米生产基地是目前黑龙江省最大的稻鱼蟹共生基地,其产品为黑龙江省蟹田有机大米第一品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养蟹动物性河蟹
养蟹三部曲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陈鸿波
动物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东北地区稻田养蟹遇到的瓶颈及发展对策
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危害与控制
包头市有机稻田养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