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之美

2015-03-23 06:07何雪梅
天工 2015年1期
关键词:玉雕玉器珠宝

文 何雪梅

意境之美

文 何雪梅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积淀中的一种升华,既有优美的景致、深刻的情感,又蕴涵着人生的经验和哲理,是古往今来的艺术家毕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技艺有限,文化无限。能否将“意境”应用到现代玉雕创作中,创作出具有时代印记的优秀玉雕作品,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何谓“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也是中国艺术的最深远的追求。我国古代的“意境”理论萌芽于先秦时期,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补充,其内涵也愈发丰富饱满。正如叶朗先生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所言:“从逻辑的角度看,意境说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历史的角度看,意境说的发展构成了中国美学史的一条重要线索。”

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

二、古代玉雕中的意境之美

1.明清文人玉雕兴起的社会环境

歌德曾从诗歌的角度提出“诗意的心灵”的重要性:“无论诗歌生出何等精神,都需被诗意的心灵接受。冷漠的解析必将摧毁诗歌,并最终一无所得。”这在意境领域内同样适用,艺术作品的传播需要理想的接受者,他们能够通过鉴赏活动而畅游于作品敞开的艺术意境之中,因此对接受者的艺术修养、文化底蕴也有比较高的要求。

明清玉器制作的空前繁荣,是当时整个社会盛行重玉风气的物质基础,也与当时文人在思想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关。明清玉器与社会文化生活关系日臻密切,文人在书斋中往往也用玉做水洗、笔架、镇纸等文具,或以玉作陈设装饰。同时文人也大量收藏玉器,以玉明志,彰显君子的高洁风度;以收藏清赏之意趣,作为一种雅致深远的心物寄托。

2.意境的直接来源——文人画对玉雕的影响

由于玉器深受知识阶层的喜爱,文人的喜好也进一步左右了玉器的推陈出新,工匠在制作和交流中汲取了诸多文人审美趣味和时代文化风尚。玉器工艺深受当时绘画、书法及工艺雕刻的影响,许多作品追求意境神韵,以适应文人清静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艺术品位。

清代玉雕创作受清初“四王”画风影响很大,其构图细腻,丰满,富有层次感。绘画中“平远”“高远”“深远”的三远法也常在玉器中被采用,来体现清代玉器中景物和人物的气势与神韵。

3.由平面到立体的意境转化

瑞士著名美学家、美术史家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在论著《艺术史的基本概念》中阐述了五组造型艺术风格范畴,“平面”和“纵深”即为其一,他将二者关系理解为艺术从平面性向透视性和三度空间性的发展。

由平面传递的意境之美,需要通过各种表现形式转化为观者心理的纵深感;而由画作为蓝本的玉雕创作,通过浮雕、圆雕等技法,形成高低错落、深浅对比的特殊效果,远观恰似一幅幅淡雅宁静的绘画作品。然而比之绘画,玉雕既具有更为直接的立体效果,又具有玉质温润莹洁之美,可以给观者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4.诗画相融——玉雕题诗对意境的补充作用

如果说“诗境”往往以画面形象呈现出来,那么“画境”的意蕴就在于它富于诗意。在文人笔下,山水嶙石、修竹梅花似乎简单,但一经题诗,往往产生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和田玉《达摩》 颜桂明/作

明清玉器工艺受到书法绘画艺术的影响,与宋代以前的玉器相比有很大的发展。有的玉器雕琢写意山水、诗句和款识,有的玉器为更好地表达诗的意境,雕琢诗句相配图案,反映出浓厚的文人趣味。文字装饰既有线条写意、笔画传神的清雅形式,又有深化意境、延伸内容的深刻蕴涵,相近题材也能通过不同的题诗呈现出不同的意境之美。

三、创造当代玉雕的意境之美

意境追求的是精神与形式的交融统一,达到这种创作境界需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修养作为支撑,也需要灵感的碰撞迸发。它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从其美学本质上讲,是一种美的创造。

古人毕生追求的意境之美对当代玉雕创作也有重要意义,值得当代玉雕从业者思考。

1.不同时代纹饰的简单罗列堆积不足以创造出古典风韵的优秀作品,玉雕从业者需要加强历史、文化和美学修养,在此基础上开阔思路,发挥想象。

2.玉雕中的设计美学非同一般美学的显著特征,它能够将与物质相对应的精神现象设法回到物质上加以审美化表现,是借助物质载体进行精神寄托的自由象征。因此,玉雕艺术更需要创作者对玉这一材质充分理解,通过设计和制作来增强玉器这一物质形态的审美。

和田玉《大雪满弓刀》 袁嘉骐/作

翡翠《竹林七贤》 宋世义/作

和田玉《别寻方外去》 翟倚卫/作

3.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情趣有机融合,将中国古典纹饰与现代时尚造型紧密结合,同时,将中国文化理念和哲学思想融入玉雕设计理念中,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和艺术美感的玉雕精品,形成真正属于当代的玉器审美风格。

四、以现代审美理念应对变局中的中国玉雕

今天,人们通过对玉的审美,可以领略一种社会心理、一种道德规范、一种民族习俗、一种时代风尚。要应对现状,我们应重新审视当代玉雕的发展历程,应当采用现代玉文化的新视角和新方法,融入现代审美观念,勇于创新。

1.建议培养一支优秀的玉器经纪人队伍,改变现有的玉器经营模式,使玉雕大师从商业买卖耗费的时间精力中解放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玉雕艺术创作中去。

2.需要建设一支玉器艺术评论家队伍,以正确的审美理念正确引导消费者,使中国的当代玉雕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3. 玉是自然界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每一块均是天地之精华,不可轻易丢弃和浪费。玉雕界需要扭转和纠正一些偏离市场正规运行的误区,不要一味追捧带皮籽料,要从技法和题材的创新中谋求出路。

4.当代玉雕艺术的发展必须融入文化密码符号,要有时代风格和时代特征,并且时代风格特征也应日益多元化。例如,金镶玉便不失为一种艺术风格的创新模式。

我们期待中国的当代玉雕,创造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辉煌!

何雪梅

中国知名珠宝鉴定专家、珠宝文化学者,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央电视台《一槌定音》栏目珠宝评鉴专家,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宝石鉴定与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玉器年鉴》副主编,国际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亚洲珠宝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华玉石》杂志编委,《中国珠宝》杂志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猜你喜欢
玉雕玉器珠宝
丢珠宝的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玉雕青松献祖国
我的珠宝之途(之十三)
西汉玉器的鉴定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珠宝被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