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大豆新品种蒙科豆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15-03-23 08:27苏二虎王新华邵志壮
大豆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油结荚科学院

李 强,苏二虎,王新华,邵志壮,谢 田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呼和浩特 010031)

高油大豆新品种蒙科豆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李 强,苏二虎**,王新华,邵志壮,谢 田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呼和浩特 010031)

蒙科豆1号在内蒙古为中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生育日数114天,粗脂肪含量23.66%。平均产量197.9公斤/亩,较对照品种增产8.4%,适合活动积温在2 500℃以上地区种植。

蒙科豆1号;选育;栽培技术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蒙科豆1号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大豆研究室于2004年以绥农4号为母本、东农47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而成;当年冬在海南培育F1代;2005年在院内种植F2代,选单株;2006年院内种植F3代,选择优良单株;2007年种植F4代,选择优良株行12个;2008年种植F5,秋天决选出一个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优异的品系“蒙农471”;2009年进行院内品系比较试验;2010—2011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中早熟组生产试验。2013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蒙审豆2013005。

2 特征特性

2.1 形态特征

蒙科豆1号株高80厘米左右,亚有限结荚习性,秆强抗倒,株型收敛;有分枝,白花,椭圆叶,灰色茸毛;单株荚数多,结荚密集,荚微弯镰形,成熟时荚皮草黄色,不炸荚;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淡褐色,百粒重19.8克。生育日数114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 500℃左右。

2.2 抗性特性及品质

2012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抗性鉴定,中抗大豆灰斑病(40.00MR),中抗大豆花叶病毒SMVⅠ号株系(21.67MR),中感大豆花叶病毒SMVⅢ号株系(42.50MS);2013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长春)测定,粗蛋白39.57%,粗脂肪23.66%,为高油大豆品种。

2.3 产量表现

2010年参加内蒙古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92.7公斤/亩,比对照品种丰豆2号增产6.2%;2011年参加内蒙古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73.7公斤/亩,比对照品种丰豆2号增产3.4%;2012年参加内蒙古大豆中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27.4公斤/亩,比对照品种丰豆2号增产15.6%。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茬、选地

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有一定灌溉条件,适宜机械耕作,黑土或黑壤土的地,有3年以上轮作基础,前茬最好为玉米、小麦、马铃薯,不施高残留农药的地块为佳。

3.2 种子处理

3.2.1 种子精选 剔除病斑粒、虫食粒、杂质等,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种子质量应达到:发芽率≥85.0%,纯度≥98.0%,净度≥99.0%,种子含水量≤13.5%。

3.2.2 种子包衣 精选过的大豆种子用大豆种衣剂包衣,进行硼钼微肥及菌肥拌种。微肥拌种与种子包衣同时应用时,应先拌种,阴干后再包衣。

3.3 播种

3.3.1 播期 当土壤深度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7~8℃时即可播种,2 300~2 500℃积温区5月上旬播种,≥2 500℃积温区4月下旬播种。

3.3.2 播法 可采用垄三栽培技术,垄上双行精量点播,垄距65~70厘米,播种量60~70公斤/公顷,保苗数达到25~30万株/公顷。也可采用平作窄行密植技术,平播,行距30~35厘米,单行或双行精量点播,播种量65~75公斤/公顷,保苗30~40万株/公顷。

3.3.3 施肥 播前每公顷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以上)15吨,结合播种每公顷施入磷酸二铵150公斤,氯化钾60公斤。种肥一次施于种下4~5厘米处,或分层深施于种下7厘米和14厘米处,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

3.4 田间管理

3.4.1 苗期深松 当大豆子叶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深度20~25厘米。

3.4.2 中耕 及时中耕除草,做到两铲三蹚,伤苗率小于3%,于大豆封垄前结束。秋后视情况及时拔大草。

3.4.3 化学除草 土壤墒情正常时,可以在大豆播后3~7天,进行封闭处理。每公顷用50%乙草胺乳油2 250~3 000毫升+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300~600克,对水300~350公斤。

3.4.4 灌溉 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大豆分枝期和开花结荚期遇干旱及时灌水。灌溉量:分枝至开花期30毫米,开花至结荚期30~40毫米,结荚鼓粒期30~35毫米。

3.4.5 病虫害防治 大豆灰斑病:于8月上旬,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量为1.5公斤,对水450~600公斤喷雾。蚜虫:用2.5%氯氟氰菊酯,每公顷用量225~300毫升,对水350~450公斤喷雾。大豆食心虫:8月上中旬,发现食心虫集体飞行时用10%氯氰菊酯,每公顷300~400毫升,对水400~500公斤喷雾。

3.5 收获与储运

人工收获在10%叶片尚未脱落时进行;机械联合收割在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脱粒后进行机械或人工清选,产品质量符合大豆收购质量标准三等以上、水分低于13.5%时,入仓贮藏。

[1]韩天富主编.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郭泰,王志新,吴秀红,等.大豆新品种合丰55的选育与高产创建[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14-16.

[3]张万海,孙宾成,张琪,等.大豆新品种蒙豆35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大豆科技,2013(4):34-35.

[4]张琪,孙宾成,胡兴国,等.大豆新品种蒙豆38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大豆科技,2014(5):49-50.

[5]蒋红鑫,王继亮,姜玉久,等.大豆新品种垦豆29选育及栽培技术[J].大豆科技,2014(1):50-51.

S331

B

1674-3547(2015)01-0057-02

2014-12-24

李强,男,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育种、栽培研究,E-mail:hamerliqiang@163.com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青年创新基金项目(2014QNJJN01)

苏二虎,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育种、栽培研究,E-mail:nmnkyseh@163.com

猜你喜欢
高油结荚科学院
高油抗冻花生新品种阜花3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豆角开花多结荚少管理有绝招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稿约
高油大豆高产高效栽培要点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中熟优质长豇豆——鄂豇豆12
大籽高油品种湘花200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