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创新研究

2015-03-23 02:14倩王立斌张文良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京津京津冀河北省

□文/肖 倩王立斌张文良唐 杰

(1.河北金融学院;2.保定供电公司 河北·保定)

一、概述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渐成为制衡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而区域整体的竞争力取决于城市之间功能的有效分工与合作。作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必将实现区域内城市的功能专业化,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强化区域内城市经济联系。因此,加强河北省政府工作的创新研究,不仅是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京津冀一体化的要求,也是实现河北省跨越式发展,形成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由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典范,因此目前关于京津冀一体化的研究是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对区域经济的宏观战略进行研究,其中覃成林、姜文仙详细阐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动因,张燕、魏后凯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稳定性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范恒山对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进行总结,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另外一些学者对河北在京津冀中的定位进行分析,王盼盼与赵志国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的地位进行研究,提出提升河北省经济地位的发展战略。张彦台进一步研究河北的战略定位,明确河北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具体策略。还有许多学者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赵莉琴等对京津冀的物流与城市建设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陈自芳通过对比长三角区域,以产业结构升级为重点,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刘晓辉等对京津冀中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文以京津冀一体化为出发点,结合京津冀三地差异,寻求新形势下河北省加强政府工作的新路径,完善政府职能的新举措,力图为河北省政府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促进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地位的提升。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一员,一直承担着疏解京津压力,保障京津两地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人才需求的功能,但是无论从经济、社会还是文化、生态环境,河北省与京津都是相差悬殊,发展的不均衡已经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突出矛盾。下面,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角度,分析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

首先,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对比京津两地与河北省GDP在三大产业的比重,可见河北省在产业结构上与京津存在严重的差异。在河北省,以重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畸形经济发展依然存在,而京津两地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由此催生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的巨大差异,使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作基础空缺,制约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

其次,发展方式的滞后性。在京津迅速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河北省发展方式转变滞后,从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集约型发展转变困难,以高科技人才带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迟缓,创新、研发新技术,构建新型经济增长极远远落后于京津两地,吸纳京津优秀科技人才,应用京津前沿科技成果能力疲软。

再次,社会建设的不协调性。京津两地无论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环境建设、民生建设等方面都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而河北省城市建设迟缓,公共服务空缺,社会保障力度不够,由于经济发展方式滞后造成资源、环境污染现象频发,严重影响河北省整体形象,由此造成的人才倒流、企业投资减少,导致河北省目前的不利现状。

最后,人才基础的薄弱性。由于京津在社会建设、就业前景及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优越性,促进两地剧烈的人才虹吸现象,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京津的经济社会发展,而河北省却与之相反。可以说,经济社会发展最终取决于人才,破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实现人才的均衡化。作为协同发展的意愿,制约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是人才资源的薄弱。

三、提升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地位的有效措施

根据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京津冀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政府必须充分发挥以下职能,助力京津冀一体化。

第一,加强政策与制度建设,破除产业壁垒,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合理的产业环境。受经济体制改革区域推进的影响,京津冀的经济市场化程度不一,这是转轨时期京津冀经济差异加剧的重要原因。因此,一致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是实现京津冀经济协调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是产业在河北省和京津之间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基础。其一,加强京津与河北产业发展合作。通过把河北省与京津的相关产业联结成一个整体,发挥河北省资源与劳动力的优势,发挥京津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进行优势互补,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效益;其二,促进京津高新技术产业群向河北省转移。产业转移是河北省区域产业结构有序调整、协调发展的有效方式。同时,政府在信息提供、信贷、产权变更、职工安排等方面要给予相应的支持,使产业转移更为有序、合理。

第二,以民生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河北省社会建设,为京津冀一体化构建统一的社会环境。社会建设的发展程度是代表一个省甚至一个国家的形象,表明了社会的文明程度。推进以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文明为主的社会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河北省形象和人民的幸福指数,而且有利于河北省的人才吸引、资金吸引,缩短与京津地区的社会差距,鼓励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或企业服务于河北省的经济社会建设,创造绿色GDP产出的现代化经济模式。另外,提升河北省与京津两地的交通系统与物流系统等基础建设,为三地的资源配置简化成本,消除三地的交流与合作的障碍。

第三,推进文化建设,提高河北省文化软实力,营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文化氛围。京津冀协同发展归根结就是底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事业,提高教育投入。坚持重点发展,扶持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注重人才培养,完善京津冀人才引进和合作,采取人才激励政策,吸引有志于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投入到河北省各项事业中去;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形成产学研三者的有效体系,促进科学研究与实践转化的有机结合。

第四,提高河北省自主创新能力,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是河北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潜力所在。首先,可以加大政策扶持,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对高新技术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实现其持续发展,确保科技投入重点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视和保障对原始创新的基础研究的投入;最后,加大教育服务力度,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体系,提供政府支持。加快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占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切实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待遇,稳定和集聚人才。

四、结束语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需要认清京津冀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矛盾,把握好三地经济发展的定位和趋势,从京津冀三区域的特点和差异入手,结合河北省发展现状,转变政府工作的重心,着力从资源配置、产业优化、物流重构、环境保护等角度,稳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1]覃成林,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内涵、动因与机制体系[J].开发研究,2011.1.

[2]张燕,魏后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U型转变及稳定性分析[J].江海学刊,2012.2.

[3]范恒山.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6.

[4]王盼盼.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发展战略分析[J].经济论坛,2010.8.

[5]赵志国.京津冀一体化中的河北视角[J].领导之友,2007.5.

[6]张彦台.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重点工作及策略研究[J].经济论坛,2014.6.

猜你喜欢
京津京津冀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改善民生的作用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