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

2015-03-23 17:08吕雪平
科技资讯 2014年33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吕雪平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是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绩效衡量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青年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高校通过构建课程体系与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和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该文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出发,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初步阐述,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 课程体系 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223-01

2013年全国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人数增加20万左右。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大学生的就业显得非常严峻。如何提高和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显得非常重要。

1 就业能力的内涵

目前,对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比较认同的有以下几种观点。著名学者郑晓明教授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获得的满足社会需要,体现自身价值的本领。知名学者谢志远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通过知识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与职业相关联的能力。

2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意义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数量规模、综合素质和发展前景。青年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实际上也决定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要清醒认识到只有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就业能力,才能为自己找到理想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达到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统一。

3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多,青年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更加理性化、自主化和多元化,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综合素质不硬。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广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目前,部分大学生中出现文化素质欠佳,人文精神缺乏,这些都在无形中加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竞争力不够。就业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主要方式,就业能力的高低必须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经过社会的检验,得到社会的承认。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期望值与现实有很多的落差,对自身定位存在脱离现实的情况。这些都表明青年学生职业转化能力较差,竞争力不够。

(3)人文素质不高。当前,用人单位往往将本单位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以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基础扎实、技能过硬,而且要意志坚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部分大学生不注重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相结合,不注重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

(4)就业技能不熟练。就业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过程,这就要求大学生应该充分准备、准确定位、转变角色。个别大学生职业意识不清楚、自我定位不明确、求职材料无特色、职业心理准备不充分,从而出现过于理想化、瞻前顾后、眼高手低等现象。

4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高低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优劣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形象,也关系到高校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

4.1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科学课程体系

最新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将近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制约因素。因此,高校应该面向市场,按照社会发展的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这样能帮助高校将就业和专业设置紧密结合,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企业的横向拓宽结合起来,提高广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4.2 以就业为导向,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高校更应该加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如我们学校药学专业和检验专业与劳动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机构进行合作,为广大学生考取卫生检验员(三级)、中药(西药)药剂员(三级)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使他们接受职前培训提供服务,实现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向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转变。

4.3 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理念

高校应该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和习惯,实现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向主动的就业理念,最终实现他们的就业能力。

4.4 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提高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学会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通过构建合理的知识构建,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充分体现个人特色,做到既能满足专业要求,又能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既能发挥群体优势,又能展现个人专长。

4.5 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成长进步

用人单位相当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从中可以判断出该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经验。因此,在校期间,大学生要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踊跃参加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如组织或参加运动会、辩论赛、歌咏比赛、“大学生三下乡”、“求职企业面对面”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青年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与观摩,提前适应社会,把自己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过硬的专门人才。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和青年学生共同承担的责任。高校应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构建科学课程体系;青年学生更应该刻苦学习,不断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就业才能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光辉.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初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6).

[2] 陈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J].人民论坛,2009(18).

[3] 李迎春,艾宏伟.浅议如何提升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能力[J].科技信息,2008(36).

[4] 吕秋薇.关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究[J].商业经济,2008(12).

[5] 魏立娜.论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5).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