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2015-03-26 02:17崔金琢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畜牧兽医局0536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母源稀释液猪瘟

崔金琢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畜牧兽医局 053600

猪瘟俗名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疫病,死亡率高,经济损失大。急性的以出血性败血症、慢性的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在世界各地都有流行。安平县的猪场虽然采取了法定免疫防制措施,但经检测抗体发现,许多猪场存在免疫失败的情况。

1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

(1)猪瘟疫苗方面。一是疫苗本身质量差。我国生产疫苗的厂家很多,种类也很多,各个厂家的生产工艺不同,质量也不同。部分猪场使用的猪瘟疫苗不是来自于正规厂家,质量差,免疫效果也就差,甚至没有效果。养猪场必须选择质量可靠的厂家供应疫苗。二是没有按照要求保存疫苗。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使得疫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出现失效或降低有效期,从而影响到免疫效果。

(2)免疫人员操作技术不规范。防疫人员操作不规范,对疫苗处理或接种不当,没有产生预期的免疫反应。如疫苗没有用规定的稀释液稀释,稀释液用量计算错误,稀释不均;免疫剂量不足,发生漏液或“打飞针”,导致实际注入猪体内的猪瘟疫苗剂量不足;接种时由接种人员或接种用具带入强毒病原微生物;注射部位不准确,免疫器械未严格消毒,针头没有及时更换和消毒等,这些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造成效果差或者没有效果。

(3)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程序不合理也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首免时间选择不当和母源抗体的影响。不少猪场只是采用常规首免时间进行首免,往往出现被母源抗体中和的现象,使仔猪不能产生较好的主动免疫。免疫程序不合理,首免过早或过迟、两次免疫间隔的时间过长或过短、接种次数过多或过少等,均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免疫失败。

(4)各种免疫抑制因素存在的影响。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有很多,疾病、环境、营养和各种应激等都会对免疫效果产生影响。例如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和猪流感等疾病;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条件差、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全面,缺少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这些都会影响免疫效果甚至导致免疫失败。

(5)母源抗体的干扰。母源抗体虽然对刚出生的仔猪有保护作用,但是如果接种疫苗时间不合适,就会影响仔猪的免疫效果。如果对仔猪接种时,正处于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阶段,这样疫苗会被母源抗体中和,影响抗体的产生,就可能导致免疫猪成为易感者。此时如果猪场环境中有大量较强的病毒,比较敏感的猪就可能在接种疫苗后几天内发病。对仔猪的首次免疫要进行抗体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并结合猪瘟及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初免日龄。

2 防止猪瘟免疫失败的措施

(1)保证疫苗质量。选择国家定点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来对生猪进行免疫。疫苗对储存条件要求较高,应在冷藏条件下运输,在-15℃以下保存,以确保疫苗的免疫效果。猪瘟疫苗的村级动物防治员进行免疫时要配备疫苗专用冷藏箱,免疫接种前对使用的疫苗逐瓶进行检查,发现疫苗瓶破损、封口不严、无批号、无有效期、无检验号、物理性状与说明不符及失真空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2)免疫操作程序规范化。做好免疫前的监测工作,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一般情况下,仔猪应在25~30日龄时进行猪瘟首免,60~70日龄时进行二免。对防疫员多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防止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稀释液用量要精确,混合要均匀,疫苗尽可能要现用现配,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注射的部位要精准,不要注射到脂肪层或者“打飞针”,以免影响疫苗的吸收利用。还要注意消毒措施,不能用碘酊或其他消毒液消毒针头,以免人为杀死弱毒疫苗。

(3)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提高猪群对应激的抵抗能力。猪群的饲养密度要合适,不能太拥挤,猪舍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维持猪舍内适宜的温度,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并定期对猪场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4)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和淘汰带毒猪只。定期对猪场内的生猪进行抗体监测,定期检测生猪的免疫应答效果,种猪一般一年两次。带毒种猪能够垂直传染,母猪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公猪通过精液传染母猪,从而传染给仔猪。因此,对带毒生猪要及时淘汰,彻底消除猪场猪瘟病毒的隐患,使猪场的猪瘟得到控制与净化。

猜你喜欢
母源稀释液猪瘟
不同精液稀释液对海扬黄鸡配套系亲本精液品质的影响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猪精液常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试验研究
温度和稀释液对猪精液保存效果的影响
猪瘟与附红体混合感染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