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足村肉牛养殖模式探究

2015-03-26 02:17马兵鱼贵州省安顺市畜禽良种繁殖场5610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关岭养牛全村

马兵鱼 贵州省安顺市畜禽良种繁殖场 561000

马 平 贵州省安顺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561000

近年来,肉牛养殖产业以投资风险小、回报率高等优势赢得了养殖户的亲睐,肉牛规模化养殖成为了继生猪、蛋鸡和肉鸡养殖以外的又一大产业。在探索肉牛养殖的发展中,关岭县上关镇冬足村凭借多年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符合地方肉牛发展的成功经验。

1 基本情况

冬足村位于贵州省关岭县上关镇东南面,全村共有10 个自然村寨、8 个村民小组、403 户农户、1715人,是苗、汉、布依等多民族杂居的村寨。行政区划总面积7.178km2,现有土地面积13963 亩,其中耕地面积为2397 亩、草山草地面积为11000 亩,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地型地貌。现存栏大中牲畜3620 头(匹),其中生猪530 头、牛2290 头、黑山羊800 头。

2 养殖模式

全村成立养牛协会,发展协会会员165 户,修建标准化圈舍70 余个,每户饲养关岭牛能繁母牛3~10头,通过引入西门塔尔、利木赞和安格斯等优良肉牛冻精进行人工授精生产杂交商品肉牛。肉牛养殖采取放牧加补饲的养殖模式,在协会的安排下统一圈舍修建标准、肉牛生产操作规程和疫病防控,每户配套种植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等优良牧草。每户年平均销售杂交商品牛5 头,平均收入8 万元以上。

3 成功经验

(1)政府引导,部门支持。2003年和2011年,安顺市委、市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建设生态畜牧业强市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建设现代生态畜牧业强市的意见》,组织编制发布《建设现代生态畜牧业强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为发展肉牛产业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县委、县政府相应出台了一系列肉牛产业优惠政策,整合省、市、县农业、畜牧、扶贫和科技等各部门资金用于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为关岭县肉牛养殖提供了资金保障。

(2)转变思想,创新模式。2003年前,村民们一直是“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的落后观念,作为典型的农业村,该村养殖方式落后,群众增收渠道单一,增收速度缓慢。在市、县畜牧部门的努力下,养牛业实现了“从养牛为耕田到养牛为赚钱”、“从近亲繁殖到杂交改良”、“从上山放牧到下山圈养”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耕牛向肉牛、自然放牧向种草养牛、传统养殖向小规模专业养殖的三个转变。该村草地畜牧业的成功实践,为转变养殖业的增长方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做出了典范,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乃至全市草地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3)协会带动,多方融资。该村积极争取畜牧部门的支持,动员群众饲养优质杂交牛,成立了全县唯一的养牛协会。在协会的带动下,共为群众争取小额扶贫贷款364 万元,为群众解决了发展养殖业的资金困难。该协会投资120 万元,为165 户农户新建了标准化养牛圈舍,形成养牛专业村。

(4)草畜配套,生态饲养。该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区,农田面积小,山坡坡度大,为解决肉牛养殖的饲料问题,该村协会动员养殖户开展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集中成片种植黑麦草和紫花苜蓿800 余亩,同时收集玉米秸秆进行青贮,在解决肉牛饲料的同时避免了燃烧秸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5)化整为零,充分利用闲散劳动力。冬足村青年大部分到外地打工赚钱,饲养肉牛主要是45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户有1~2 名闲散劳动力,饲养5~10 头牛,每户可实现新增收入3~5 万元。通过每户饲养5~10 头母牛或肉牛,全村村民共同参与养殖,全村肉牛饲养量突破2000 头,整体形成了大型的肉牛养殖专业村。

4 适用范围

关岭县冬足村肉牛养殖模式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平原和山地地区,家中需1~3 名闲散劳动力,有一定的农田和土地。同时,该模式可通过大型企业带动,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管理模式,实现规范化饲养和保底回收方式,更有效地保障养殖农户的利益。

猜你喜欢
关岭养牛全村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全村唯一收件人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古生物发现之旅——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冰雪小镇 关岭永宁滑雪场
开磷为关岭县送肥保春耕
Beams Up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
办好一处书屋改变全村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