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政党文化功能完善与发展多党合作制度

2015-03-26 20:16姜丽华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多党合作民主党派政党

姜丽华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山东 青岛 26607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承载着中国独有的文化气质。从文化视角研究中国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路径,有利于我们深入挖掘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有效运作的微观基础,分析在我国政治体系中其无法发挥这一制度理应具有的价值或功能的非制度性原因,有利于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政党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内在精神机制。

一、中国政党面临的新形势

(一)治国理念更加法治化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过去,执政党往往注重以党的形式治理国家,而这种方式又集中表现在党的传统领导方式上,即党执政以前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元化领导”方式,突出表现为:在执政条件下,执政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方式理应遵循执政规律向执政方式转变,但实际上却以党的政策代替国家法律,以党代政,以党代法,党指挥一切,党决定一切。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今天,如何依法执政已成为摆在执政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依法治国要求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要求执政党改变传统以党代政的治理模式,要求执政党逐步实现依法执政。

(二)社会治理更加民主化

治理与统治相对,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1]。国家治理体系不同于等级式的统治和从属关系,它更强调扁平化的运行规则;它不同于市场机制,强调的是行动者之间的合作、说服和相互的调节而不是竞争。因此,国家治理体系天然地需要运用协商民主形式来实现。协商民主首先意指的就是多方力量之间就分歧和冲突进行对话,其间的活动不仅仅是政府,还有自由而平等的公民。在我国,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然离不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亦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建立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协商精神、参与意识、理性原则会得到更普遍地传播和发扬,这将更加促进开发我国多党合作制度资源,提升参政党的政治功能,充分发挥这一制度在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价值与功能。

(三)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化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随着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思想观念也日趋多元,加大了中国共产党进行整合的难度。政党作为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聚合,必然要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而政党制度作为规范国家公共权力分配的制度,是这种冲突与一致的协合体,它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方面社会力量,达成更大的思想共识,以便形成合力,推动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执政党作为国家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应当超脱狭隘的党派利益,对意识形态进行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共识。

二、建立中国政党文化的重要意义

政党文化是由政党意识形态及其宣扬的价值观念,以及政党成员共同的政治取向和由此决定的政党形象等内容所构成的政党的精神结构。政党文化是政党的灵魂,它是一套协调政党行动的价值、准则和信仰。政党文化常常外显为政党的一组高频率出现的政治话语,这套话语所反映的是政党组织的信仰、价值、态度和情感。它是政党作为一个组织的整体取向,这种取向从总体上由政党成员所分享。

中国政党文化的根源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政党文化不仅从中国精英文化传统中吸取智慧,而且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中获得营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两种传统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独特政党文化。

这一特色政党文化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理想信念及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等内容内化为各政党党员的信仰,对于规范政党成员行为、和谐党际关系、推进社会政治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政党文化是引导政党成员行走向规范为的重要方向

政党是具有一定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围绕政权而展开政治活动,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全体党员必须尽其所能保持步调一致。而政党文化的主要功能是培养政党各成员相同的价值观,整合党内意识形态,规范和指导党内成员的政治行为,协调政党及政党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政党活动朝着稳定有序及可控的方向进行。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入政党文化,能够培养党员相同的“心理、意识、行为、习惯、甚至感情和性格,从而实现政党组织成员心理的相互认同,进而实现政党组织的价值整合,最终使政党拥有强大的凝聚力量”[2]。

(二)政党文化是构建和谐党际关系的重要桥梁

政党文化是政党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方面,这种交流主要是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价值观、心理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在不同的政党和党员之间直接架起一座无形的桥梁。具有共同或相近政党文化的政党,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可能更容易达成共识,从而使得各政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更为通畅顺利。在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要求在利益取向上的根本一致,而且还要求具有文化共识。这种文化共识表现为,在价值层面上是对民主价值的尊重,在心理层面上是具有共同的权利意识,在行为层面是对国家法律和政治规范的共同尊重。

(三)政党文化是推进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政党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一般来说,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指向存在两个维度:“一方面指向其党员,政党通过严格的章程和仪式,以及常设的政治教育机构和经常性的政治信息沟通,使其成员认同并支持其主张。另一方面指向全体社会成员,政党通过强大的舆论宣传和各种政治活动,向全体社会成员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传达各种政治信息,以获得广泛的认同和支持。”[3](P237)从总体上看,政治文化的传递与变迁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内容,而政党文化又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这就使得政党在推进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利用其文化资源,来引领整个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从而有效推进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三、发挥政党文化的作用,发展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

(一)以政党文化的先进性,提升多党合作制度的生命力

政党文化的先进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长期的精神支柱和理论创新,凝结了中华民族和我国各个政党的精神追求和理论升华,确立了中华民族和我国各个政党的价值坐标,彰显出中华民族和中国政党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用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激励人心、凝聚力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武装思想。在这样的价值体系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睦友好相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求同存异,互相包容,互相学习,构筑适合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样多党合作制度才能够得到全体党员及广大人民的拥护,多党合作制度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以政党文化的民主性,提升多党合作制度的亲和力

“政党文化是受制于政党内部制度变化的,有什么样的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与之相适应。”[4]民主制度是由选举制度、代议制度、监督制度、决策制度、任期制度、罢免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构成的庞大体系,这一系列制度之间通过制约和平衡使得政党内部权力能够良好运行。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为民主党派发挥其人才、智力优势及广泛的社会联系优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及地方的大政方针在决策之前与民主党派充分协商,在决策中和决策之后不断听取各民主党派的建议和意见,以便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使任何一个层面的党内民主制度都能公正、透明的运行,真正使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广泛的亲和力。

(三)以政党文化的合法性,提升多党合作制度的执行力

现代民主国家都高度重视政党合法性建设,把合法性作为政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和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党文化的合法性包括两层内涵。一是政党文化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要件,其功能和地位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处于支配和核心地位;二是政党文化要受到大多数公民的认同、理解及接受,人民群众愿意以此来规范个人的言行,它决定着合法性的现实可靠性。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能够保证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广泛调动、组织和优化各种政治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减少社会内耗,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吸纳合理利益需求,及时了解和反映各方诉求,有效协调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共识,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实现意识形态的一元主导。

(四)以政党文化的塑造性,提升多党合作制度的影响力

政党通过政党文化塑造和影响社会文化,主要体现为政党的创新能力和变革能力,体现为政党对民众的组织动员能力。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在提高民主治理的水平和质量、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起着主要推动作用,负责向民众宣传政治规范、大政方针和措施,建立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关系,提升法律、法规及公共政策的民众接纳程度,赢得民众的支持。而各民主党派需要进一步增强民主党派利益表达能力,既要维护各民主党派及其所联系群众的合法利益与要求,又要努力寻找代表对象与整体利益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服从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协助共产党和政府协调社会不同阶层的关系,促进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形态整合。

(五)以政党文化的科学性,提升多党合作制度的公信力

政党文化就是科学定位政党文化中的各种要素,如宗旨、理想、作风、形象等,按照人民和时代的要求体现政党的先进性,采用正确的途径、方法及渠道发挥对社会文化的引领作用。中国政党文化的科学性可以从意识形态的一致性、思想基础的民族性、制度规范的可行性及政党关系的相容性得以证明。各民主党派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按照民主党派章程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各民主党派就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充分论证,反映社情民意,向党和政府机关提出加强法治、改进工作和完善政策的建议和意见。这对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及执政能力无疑产生不可估量的巩固和强化作用。那么政党文化将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多党合作制度的公信力发挥到社会政治生活中。

[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祁刚利,何艳杰.政党文化:内涵、特点及功能[J].理论探索,2008(3).

[3]王邦佐等.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祁刚利,何艳杰,彭红利.政党文化与政党民主[J].党的建设与政党理论,2008(3).

猜你喜欢
多党合作民主党派政党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