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2015-03-26 20:51步献菲
关键词:航空港郑州联网

步献菲

(天津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300387)

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开发应用前景巨大,目前已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且已被列入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的一大优势就是将原本“高大上”的企业级应用带入家庭生活中,比如安全监控系统。今天,你只要选择几个大牌的家庭监控摄像头,就可以组成完美的监控系统。物联网是当前社会和产业界热切关注的新兴事物。1999年比尔盖茨在其著作《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和商务新思维》中就提及物联网的概念。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并明确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人类社会和物理系统的对接,从而对物体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一、物联网产业概况

作为一个低碳环保的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追捧并发展迅速。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设想被奥巴马政府采纳,这一概念亦被广为了解。随后,欧盟、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都就物联网提出了推进方案和行动计划。我国物联网产业启动于1999年,基本与国际同步,中科院、北京邮电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并制定出了一些标准。在政策上予以充分支持,将物联网产业列为了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同时国家已经规划在2020年之前投放3.86万亿元的资金,专门用于物联网的研发工作。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如上海、无锡、北京等都已加大物联网产业的研发力度,并将物联网成果大量应用于交通、电力、安全、农业等产业。我国将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关注和推进。

二、郑州航空港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优势

郑州航空港区是郑州综合实验区和郑州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中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东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北距郑州市区20公里,是围绕新郑国际机场开发建设起来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主要包括机场及其周边核心区域,建设空港服务区、综合保税区、航空物流区、陆空联运集疏中心等设施,重点布局发展航空运输、航空航材制造维修、航空物流、保税加工、展示交易等产业。航空港区作为郑州新区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也是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1.郑州区位交通优势突出。

郑州航空港地处内陆腹地,空域条件较好,一个半小时航程内覆盖中国2/3的主要城市和3/5的人口,郑州机场规划建设4条以上跑道,货邮吞吐量增速居长期中国大陆大型机场首位,每周全货机航班居中西部主要机场第2位。全省铁路营业里程4822公里,以郑州为中心“米”字形布局的高铁网正在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830公里,所有县城均可2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陆空对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货物集疏的物流成本和时效成本优势明显。

2.郑州航空港区物联网产业基础雄厚

郑州航空港区物联网产业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富士康的集聚效应带动下,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的区位优势愈发凸显,成为国内外客商高度关注的投资兴业宝地之一,目前已有上百家富士康协理厂商纷纷落户,并带动100多个产业、400多个配套企业落户其周边。这些企业主要致力于电子信息、通信网络、传感传动、微电子等多个领域,涵盖了物联网上、中、下游产业链,这对郑州航空港区抢占未来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高端领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3.郑州航空港区物联网产业拥有相关的先进技术

目前,郑州航空港区已形成气体传感器、轨道监控、电力(网)传感器等为特色的物联网产业链,涌现了汉威电子、信大捷安、紫光物联等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企业,物联网产业研发体系初步形成。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运输等企业加快向郑州航空港集聚,随着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集聚效应的增强,吸引了富士康、俄罗斯空桥、南方航空、顺丰快递、中航电动、华电金源等知名企业入驻。,郑州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航空枢纽建设和航空关联型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4.郑州航空港区物联网产业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

物联网是一项复杂而又涉及行业广泛的综合学科技术,其发展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以及不同层面、不同技术、不同行业的多层次的人才支撑,而这一点也正是郑州航空港区的优势。郑州航空港区依靠大学城内拥有众多高校,各大高校在物联网的技术研究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都有一批学术领先、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资源,并且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相关专业领域的硕、博士研究生。据统计,郑州目前已经有近1万名互联网应用人才,这为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三、郑州航空港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物联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识不清

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为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和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利用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纷纷加快推进“无线城市”、“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感知城市”的建设。但由于考虑自身应用需求基础和产业现实条件不足,加之对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阶段定位认识不清,导致盲目投资、炒作概念、重复建设等不合理现象频繁出现。

2.物联网产业链不完善

目前,郑州航空港区物联网的产业化主要是建立在以富士康为导向下,企业独立发展阶段。以“物为互联”的应用需求还是低层次的,更多的是停留在个别项目试点,仅仅是片段应用。同时,这些平行的行业应用呈现出分散的信息孤岛态势。很多企业应用是单独构建自己的业务,信息互通不足,无法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与此同时,产业链较为零散,缺乏主导力量,尚未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物联网应用的需求动力也严重不足,单靠企业信息化显然无法支撑起其整个产业链。

3.物联网产业成果外流现象严重

郑州航空港区物联网产业技术成果丰富,但大部分产业成果都未能在本地区形成经济效益,而是为其他地区所用。这一现状导致了郑州航空港区物联网产业虽然研发强、技术成果多但综合成果少、应用层次低的局面,不利于该产业的长期发展。

4.企业参与热情不高

以物为互联的应用需求呈现出层次低、规模小、个性化的特征,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积极参与和资金投入热情。目前大部分示范应用由政府买单推动,但是任何商业模式的确立和规模化都需要企业主动性参与和积极开拓。物联网尚处于孕育发展阶段,有诸多关键技术和技术标准需要研究和突破。由于物联网发展初期往往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缺乏用户需求的持久动力,产业化应用成熟度较低,因而企业跟进参与的热情不高。

四、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建议

1.加大行业标准的研发力度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控制物联网行业标准的制定可以抢占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而通过技术标准的制定可以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在物联网标准制定过程中,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博弈,各行业、各联盟、各企业之间相互博弈,都使得物联网标准难达统一。郑州航空港区应该将自主创新与兼并融合相结合,加大行业标准的投入力度,并在政策上确保物联网行业相关技术的研发地位,积极争取对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并积极参与到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去。在参照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尽快出台郑州航空港区物联网行业标准,从而使企业明确行业发展的方向,更好地着手于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得物联网产业有规律的向前发展;鼓励技术进步,多设立国家专项技术课题,突破核心技术研发,从技术独立走向标准独立,从而真正主导物联网产业话语权。

2.利用现有产业基础,促进现有产业间融合

郑州航空港区要发挥物联网产业的研发优势和现有的产业基础,促进产业的融合。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发展合力。建立健全部门、行业、区域之间的物联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物联网发展的常态化会议制度,研究重大问题,协调指定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加强应用推广、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链构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无线频谱资源分配利用等的统筹规划,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和各环节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效应。加强物联网相关规划、科技重大专项、产业化专项等的衔接协调,合理布局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和产业化项目,强化产业链配套和区域分工合作。

3.创新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物联网产业处于兴起阶段,还缺乏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成熟清晰的商业发展模式。商业模式1.0到2,0的飞跃经历了技术实现手段、业务市场边界、组织管理边界、价值塑造边界四大变化,因此商业模式的创新要遵循四则运算法则“除、减、加、乘”,即摆脱原有思维的惯性,从传统产业思维转向互联网思维,传统产业向新兴网络发展,业务的内容创新需要叠加,还要继续扩大服务平台。

4.加大物联网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

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还是在具体领域的应用。因此,物联网产业发展要从应用的角度考虑,在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有效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坚实的市场基础,去开启庞大的物联网应用市场。郑州航空港区的各级政府面临的任务:一是要制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及推广的政策,突破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二是要加大对物联网产业的经费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出台财税方面的优惠政策。三是须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降低或转移技术应用风险。可采取参保的方式,通过政府保险,有重点地开展部分企业的技术应用保险和经营保险,把不确定的风险损失转化为固定的保费支出,以保证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稳定性;四是推动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物联网标准化协作机制,加强产、学、研、用各环节的协作。五是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

5.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支持

建立健全有利于物联网应用推广、创新激励、有序竞争的政策体系,抓紧推动制定完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鼓励多元资本公平进入的市场准入机制。加快物联网相关标准、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开展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加快推进物联网相关专利布局。

[1] 古里萍.对于我国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的思考[J].通信世界,2009(40).

[2] 饶少阳.物联网:理性超越炒作[J].信息网络,2009(10).

[3] 张群.对物联网的深度剖析[J].通信企业管理,2010(1).

[4] 李鹏.从RFID到物联网追求突破式改革的新动力[J].通信世界,2009(40).

[5] 孟祥茹,张金刚.EPC及物联网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对策分析[J].江苏商论,2009(1).

[6] 陈锐.物联网——后IP时代国家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1).

[7] 石军.“感知中国”促进中国物联网加速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5).

猜你喜欢
航空港郑州联网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梦启郑州
抢占物联网
郑州航空港区庙后唐墓地部分墓葬
郑州航空物资流发展困境剖析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