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技术及节水工程模式的应用

2015-03-27 05:12吴佐飞
黑龙江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灌溉水灌水节水

吴佐飞

(明水县水务局,黑龙江 明水 151700)

节水灌溉是指用比较少的水量实施灌溉,取得更高的生产效益,提高经济效益。节水灌溉要求提高节约用水的技术水平,用少量的灌溉模式,达到高效的灌溉水准。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节约灌溉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仅促进了我国生产模式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国家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效益。本文着重对目前节水灌溉模式进行了分析,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灌溉工程模式,推进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造福人类社会。

1 几种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

1.1 地面灌溉技术

A.膜上灌溉:主要是指用地膜铺盖在地垄沟里,保持膜内植物的温度,防止水分流失,引入灌溉水从地膜上方经过,将灌溉水利用地膜上的孔洞流入植物的根部,使得植物有效地吸收水分,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膜上灌溉可以有效地节水用水,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B.尾水回收系统:当土壤渗透速度太小时,增大每条沟的水入量能使灌溉更均匀,然而通常当水流至沟尾位置时,还未能将沟首灌够,如此便会导致沟尾泄水的情况产生,如果排掉泄水便会导致灌溉用水的浪费。假如此时将集水系统安装在沟尾,便能起到收集泄水的目的,再将之在更低的地块中使用,又或者用水泵将之抽到高处使用。此种节水方式在我国的应用目前还比较少。

1.2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主要利用压力的作用,对灌溉水进行加压,通过喷头将水以水珠的方式,均匀喷洒在农作物上,通常根据喷灌的覆盖面积来对喷灌器进行安置,一般都安置在农作物的中心位置。喷灌基本适合所有农作物的灌溉,不仅可以为农作物提供水资源,还可以用来喷洒农药,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喷灌技术的使用可以将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80%。喷灌技术属于半机械化的灌溉模式,为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

1.3 滴灌技术

滴灌是一种局部灌溉的技术,将灌溉水用塑料管道通过滴头准确地安放到农作物的根部,进行局部灌溉,滴灌被广泛地应用到干旱的地区,干旱地区降水量少,水资源缺乏,因此滴灌是一项非常有效的节水灌溉模式。灌溉水被有效地利用到农作物根部,防止水资源浪费到土地上,水资源的利用可以达到95%以上,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滴灌的灌溉模式,可以保障农作物的根部一直处于吸收水分的最佳状态,维持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滴灌有一个缺陷就是塑料管道太细容易堵塞,因此在灌溉的过程中,对水质的过滤处理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2 节水灌溉工程模式的应用

2.1 引河补源渠井结合模式

在小型河道比较多的地方,采用渠井灌溉结合的形式非常有效。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灌区上游通过引河水进行灌溉,而在下游则使用井水进行灌溉。二是在灌区同一土地上不仅用河水灌溉,同时也使用井水灌溉。在此类灌区进行节水灌溉,除了可以采用灌水技术和渠道防渗技术使田间灌水损失和渠道输水损失减少,同时也可采用渠道不防渗,田间采用传统灌水形式,而通过管理措施和工程技术来使灌水利用率提升。

2.2 纯井灌区的生态农业模式

现如今,地下水位下降是纯井灌区最大的问题,在此类灌区节约灌水的目的便在于使水环境得到改善,从而使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得以维持。所以,在对灌区内作物灌水量进行确定时,需按照生态要求来确定地下水的开采量。然而在这种状况下,便无法实现灌区作物的充分灌溉,要想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使灌溉面积减少,在部分灌区仍使用充分灌溉形式,在剩余灌区则通过雨养农业。二是,保持灌溉面积不变,采取非充分灌溉的方式,也就是在作物对水分需求最大的时候进行充分灌水,而在其余时期则减少供水。通常情况下,高效节水灌溉对大田作物采取低压管道输水的方式,而对经济作物则采取微灌形式。

2.3 城郊的设施农业高效节水模式

作为设施农业高效节水模式最为理想的发展地区,郊区最常使用的滴灌方式为节水灌溉技术。此种技术模式通常包括灌水器、输水管道、日光温室、水源工程、灌溉首部枢纽。灌水器最常使用的是涌水器、滴灌管、滴头,同时与覆膜相结合来进行膜下灌溉。

在我国,设施农业节水技术应立足本土,在对国外先进技术予以吸收的基础上,开发出与本地发展相适应的设施农业装备。在节水灌溉设备上,需对成套微灌设备予以重视,研究出在作物各生育期都适合使用的肥料,从而使水肥综合效益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 结语

随着我国节水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节水灌溉的方式也种类繁多,本文主要列举了地面灌溉、喷灌、滴灌节水灌溉方式。其中地面灌溉技术又可以延伸到膜上灌溉技术、尾水回收技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各种节水灌溉模式的地理环境的不同,因而需要采取不同的灌溉方式。这些灌溉方式也都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优势方面要加强利用,不足的方面还需要国家对技术水平进行提升,尽量弥补这些不足。

[1] 国亮.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2] 沈蓓蓓,龙振华,程千,等.适合我国发展的节水灌溉技术工程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05):33-36.

猜你喜欢
灌溉水灌水节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番茄灌水掌握技巧
冬季棚菜灌水四关键
连云港东辛农场绿色水稻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上下复合型砂石-滤网集成式过滤器研发
农田水利建设灌溉水利用率提升浅析
灌水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