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探讨*

2015-03-27 23:34王建萍
潍坊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原理结构设计习题

王建萍

(潍坊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并且也是后续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础。它具有较强的应用型和实用性。因此,混凝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的课程教学对土木工程专业来说非常重要。主要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承载力计算和变形与裂缝的验算问题。

1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课程的特点

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对课程特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该课程的特点。

1.1 内容多,量大面广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常用的各类基本构件(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和受扭构件)的受力性能及其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以及正常使用阶段的变形和裂缝的验算问题等,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理论推导又有试验研究,并且还要与规范条文、工程实践联系紧密。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接受海量的教学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

1.2 公式多,难记忆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存在大量的计算公式及其适用条件,每个公式中有包含有大量的符号。比如在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中,涉及单筋矩形截面梁、双筋矩形截面梁和T 形截面梁,而每一种梁的计算涉及的公式至少两个,另外还有相应的验算条件。因此公式繁多,单靠死记硬背有些牵强。

2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2.1 活跃课堂气氛,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不高。尤其对于工科知识,内容比较枯燥,注意力很难在整堂课都集中,因此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全部知识是极其不现实的。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要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互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尽可能丰富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启发式、比较式、探索式教学方法等。另外多媒体教学也是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直观生动的优点,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加强与三大力学的联系

学好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必须要以学好三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为基础,只有力学原理扎实,才能更透彻的理解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机制,并对整个受力过程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课程内容和计算公式枯燥和杂乱无章。在课程教学中,本人一致强调,对于课程中的公式不要死记硬背,要着重于计算简图的理解,计算简图掌握了,那么利用理论力学中的平衡方程,就可以轻松的建立力学方程,这样来记忆才能做到有据可查,万无一失,提高学习的效率。

2.3 紧密结合规范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中主要牵涉到三本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以教材为主要参考资料而较少的去查阅相关规范,这就脱离了一名未来结构工程师所必须遵循的基本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适时地引用规范中的条文进行比对讲解说明,会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为学生指明日后的努力方向,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2.4 重视基本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往往不够重视。其实基本概念是学生最难领会、最不易掌握的,对基本概念的要求实际上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对基本概念的讲解要作到深入浅出,使学生理解、领会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5 正确对待作业和习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有大量公式,而要较熟练的运用公式,作业和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作业和习题也是课程教学效果的一种实际检验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作业和习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即使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时会有不同的答案。同是一堂课,作业效果却往往相差较大。当然也要杜绝作业的抄袭情况。通过作业,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中的不足。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问题分析,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相关内容。

2.6 计算与构造措施并重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中,基本构件的受力计算占了大部分的章节,而对于构造措施的要求却只占了几节,这不是说构造措施不重要,相反的,构造措施往往比计算更重要。因为即使配筋计算时钢筋用量如何准确,但是如果伸入支座内的锚固没有达到规范要求或者干脆没有锚固长度,那么钢筋的作用远小于初始计算时钢筋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构造措施的重要性,计算与构造同等重要。不能轻视构造措施。

2.7 加强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相当于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力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除课堂学习外,应注意到现场参观,了解实际工程,还要加强实验的教学环节,积累感性认识,以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和训练实验的基本技能[1]。

3 结束语

在几年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教学实践中,紧紧围绕教学大纲,通过采用现代加传统的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践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了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计算方法、构造措施要求,对学生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乃至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合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原理结构设计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