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酒:两种文化的比较

2015-03-27 12:36马燕云
山东青年 2015年1期
关键词:唐代

马燕云

摘要:敦煌文书《茶酒论》有六种写本,即S.0496、S.5774、P.2718、P.2875、P.2972、P.3910。其记载内容以“茶”和“酒”的争辩为中心,内容层层深入,语言活泼生动,于鲜活中予以深意、引发思考。

关键词:唐代;敦煌文书;茶酒论

发现于1900年夏天的敦煌文书,不但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这些文书除佛教经典而外,还有大量的变文、话本、曲子词以及其它诗文典籍,为古代历史、文学、思想、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其中,以流畅笔调、拟人手法勾勒出的茶酒争胜的寓言故事——《茶酒论》,尤为让人注意、玩味和深思。

《茶酒论》现存S.0496、S.5774、P.2718、P.2875、P.2972、P.3910等六种写本,以P.2718最为完整,前题“乡贡进士王敷撰”,后署“开宝三年壬申岁正月十四日知术院弟子阎海真自手书记”。《敦煌变文集》卷二有王重民校录本。此赋铺写茶与酒谁重要、谁有功勋的争论。采用问答辩诘形式展开,先由茶方发难,酒方辩答,交战四个回合,难分上下。在双方难分难解之际,由水方出面调解作结,出人意料。全篇语言通达,立论在理,且驳辩有力,诙谐成趣,读来令人捧腹,使人回味。现录文如下(段落前的序号为作者所加茶酒论争的回合次序):

茶酒论一卷并序 乡贡进士王敷撰

窃见神农曾尝百草,五谷从此得分。轩辕制其衣服,流传教示后人。仓颉致(制)其文字,孔丘阐化儒因。不可从头细说,撮其枢要之陈。暂问茶之与酒,两个谁有功勋?阿谁即合卑小,阿谁即合称尊?今日各须立理,强者先(光)饰一门。

(一)茶乃出来言曰: "诸人莫闹,听说些些。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茶。贡五侯宅,奉帝王家。时新献入,一世荣华。自然尊贵,何用论夸!"

酒乃出来:"可笑词说!自古至今,茶贱酒贵。单(箪)醪投河,三军告醉。君王饮之,叫呼万岁,群臣饮之,赐卿无畏。和死定生,神明歆气。酒食向人,终无恶意。有酒有令,仁义礼智。自合称尊,何劳比类!"

(二)茶为酒曰:"阿你不闻道: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蜀川(山)流(蒙)顶,其(登)山蓦岭。舒城太湖,买婢买奴。越郡余杭,金帛为囊。素紫天子,人间亦少。商客来求,舡车塞绍。据此踪由,阿谁合少?"

酒为茶曰: "阿你不闻道,剂(齐)酒干和,博锦博罗。蒲桃九酝,于身有润。玉酒琼浆,仙人杯觞。菊花竹叶,君王交接。中山赵母,甘甜美苦。一醉三年,流传今古。礼让乡闾,调和军府。阿你头恼(脑),不须干努。"

(三)茶为酒曰: "我之茗草,万木之心。或白如玉,或似黄金。名僧大德,幽隐禅林。饮之语话,能去昏沉。供养弥勒,奉献观音。千劫万劫,诸佛相钦。酒能破家散宅,广作邪淫。打却三盏已(以)后,令人只是罪深。"

酒为茶曰: "三文一缸,何年得富?酒通贵人,公卿所慕。曾道(遣)赵主弹琴,秦王击缶。不可把茶请歌,不可为茶交(教)舞。茶吃只是腰疼,多吃令人患肚。一日打却十杯,肠胀又同衙鼓。若也服之三年,养虾蟆得水病报。"

(四)茶为酒曰: "我三十成名,束带巾栉。蓦海其(骑)江,来朝今(金)室。将到市廛,安排未毕。人来买之,钱财盈溢。言下便得富饶,不在明朝后日。阿你酒能昏乱,吃了多饶啾唧。街中罗织平人,脊上少须十七。"

酒为茶曰:"岂不见古人才子,吟诗尽道:渴来一盏,能养性命。又道:酒是消愁药。又道:酒能养贤。古人糟粕,今乃流传。茶贱三文五碗,酒贱盅半七文。致酒谢坐,礼让周旋。国家音乐,本为酒泉。终朝吃你茶水,敢动些些管弦!"

(五)茶为酒曰:"阿你不见道:男儿十四五,莫与酒家亲。君不见生生(狌狌)鸟,为酒丧其身。阿你即道:茶吃发病,酒吃养贤。即见道有酒黄酒病,不见道有茶疯茶癫。阿阇世王为酒煞父害母,刘零为酒一死三年。吃了张眉竖眼,怒斗宣拳。状上只言粗豪酒醉,不曾有茶醉相言。不免求(囚)首杖子,本典索钱。大枷榼项,背上抛椽。便即烧香断酒,念佛求天,终生不吃,望免迍。"

两个政争人我,不知水在旁边。

水为茶酒曰:"阿你两个,何用忿忿?阿谁许你,各拟论功!言词相毁,道西说东。人生四大,地水火风。茶不得水,作何相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损人肠胃。茶片干吃,只粝(砺)破喉咙。万物须水,五谷之宗。上应干象,下顺吉凶。江河淮济,有我即通。亦能漂荡天地,亦能涸煞鱼龙。尧时九年灾迹,只缘我在其中。感得天下钦奉,万姓依从。由(犹)自不说能圣,两个何用争功?从今已(以)后,切须和同。酒让发富,茶坊不穷。长为兄弟,须得始终。若人读之一本,永世不害酒癫茶风(疯)。"

《茶酒论》的通篇结构是用一个简短的序言,引出茶、酒争论,接着是先茶后酒,各自表功立理,攻击对方。二者互不相让,据理力争,你来我往,轮流发言,争斗了数个回合,最后由拟人化的水出面调解,作为全文的结束。

在(一)(二)回合当中,茶酒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来历、优点、地位和益处。茶的发言首先从它的非同寻常的来历说起:“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茶。”茶以嫩者为贵,正如《艺林汇考.茶茗类》中所言:“茶之始生而嫩者为一枪,寝大而展为一旗,过此则不堪矣。”所以,尽管茶产地遍布南方各地,但真正好茶的产量却很少,唯有其嫩叶幼芽可以入选。作为自然的精华,优质的茶往往为统治者所独享,正所谓:“贡五侯宅,奉帝王家”,茶似乎也具有了尊贵的身份。而酒的辩答,则从它无可比拟的作用说起:“单(箪)醪投河,三军告醉。君王饮之,叫呼万岁,群臣饮之,赐卿无畏。和死定生,神明歆气。”酒可以鼓舞士气,可以告慰生死,酒与军人相连,酒与征战相连,壮烈豪放成为酒的自豪。在说明各自来历、作用的争辩中,二者似乎并不尽兴。接下来,二者又从各自的经济利益说起,仍由茶先作陈述:“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蜀川(山)流(蒙)顶,其(登)山蓦岭。舒城太湖,买婢买奴。越郡余杭,金帛为囊。素紫天子,人间亦少。商客来求,舡车塞绍。”这一席话,为我们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古代茶叶贸易图。浮梁、歙州、蒙顶、舒城、太湖、越郡、余杭,都乃有名的产茶之乡。素紫天子,更是唐代湖州、常州一带的名茶——“紫笋”的时称。据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八载,仅浮梁一地“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是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又据《宋史.食货志下》说:“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至于西北,利尝至数倍”。这也正和文中“商客来求,车塞绍舡”的盛况相对应,我们也可因此而想象当时茶叶贸易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润。此时的酒也不甘势弱,说道:“剂(齐)酒干和,博锦博罗。蒲桃九酝,于身有润。玉酒琼浆,仙人杯觞。菊花竹叶,君王交接。中山赵母,甘甜美苦。一醉三年,流传今古。礼让乡闾,调和军府。”当然,与茶着重于自己的经济利益相对,酒则更着重于自己的优质品质。饮酒既有益于身体健康,更会使人产生飘飘欲仙的感觉,所以自古就流传着许多关于酒的动人故事。从酒的答辩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当时酒的品种,还看到了美妙的神话传说。有茶的珍异,酒有酒的神奇,茶酒之间(一)、(二)回合的辩论,可谓难分难解。endprint

在第(三)回合当中,二这以攻击对方的弊处为出发点,相互责难。茶主动出击,说到:“酒能破家散宅,广作邪淫。打却三盏已(以)后,令人只是罪深。”同样,任何事物都不完美,有其利必有其弊。即使是“或白如玉,或似黄金”,令人明志的茶也是如此。且听酒的反唇相机:“茶吃只是腰疼,多吃令人患肚。一日打却十杯,肠胀又同衙鼓。若也服之三年,养虾蟆得水病报。”饮茶过量,不但于身体无益,而且还会有损健康。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写到:“大渴及酒后饮茶,水入肾经,令人腰脚膀胱冷痛,兼患水肿挛庳诸疾”。

在第(四)回合当中,茶一面抓住“酒贵茶贱”予以驳斥,一面继续攻击酒的缺点。而此时酒的辩论,则明显处于不利地位。着或许反映出作者更偏向于茶,在开篇立论之时,已为此埋下伏笔。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人们似乎更提倡饮茶。

在第(五)回合当中,则成为茶一方的独家道白,对酒迎头痛击,一口气列出饮酒的种种恶果:即见道有酒黄酒病,不见道有茶疯茶癫。阿阇世王为酒煞父害母,刘零为酒一死三年。吃了张眉竖眼,怒斗宣拳。就在酒还未来得及辩驳之时,由作为人生四大之一的水,出面进行了调解,水的观点是茶酒均离不开水,并说:由(犹)自不说能圣,两个何用争功?从今已(以)后,切须和同。酒让发富,茶坊不穷。长为兄弟,须得始终。若人读之一本,永世不害酒癫茶风(疯)。

至此,茶酒辩论告一段落。而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却不得不思考这麽几个问题:为何要以茶酒作为争辩的对象,而非它物?又为何以水的出场,而结束了这场针锋相对的辩论?在《茶酒论》中到底反映了什麽思想?

在中国文化中,茶文化与酒文化是两种关系密切的文化,二者之间如对手,如兄弟。也正因如此,论酒者难免用茶来比较,说茶者也难免用酒来参照,茶与酒,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对文化符号。正如《酒与茶:两种文化符号的比较研究》所写:“酒和茶是人类发现、发明后加以制造利用,又反过来对人类自身产生重大影响的两种饮品,它们都是人类的物质消费品,但人却因为消费而对它们产生了精神、生理上的依赖。在中国古代,酒和茶都与社会文化发生了程度和范围不等的关联,成了中国文化中两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具有不同的文化认同能力。并且酒与茶也在人们的社会历史、精神物质文化生活中发生了密切相关的联系,形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探明这两种文化符号的独特意义,将有助我们去深入解读中国古代文化。”

《茶酒论》载:“茶不得水,作何相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损人肠胃。茶片干吃,只粝(砺)破喉咙。”作为液体性质的物品——茶与酒,和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水是茶酒的载体,无水则不成酒,无水亦不能饮茶。自古至今,美酒佳茗都离不开水。美酒与气候、土质、水的关系都很密切,但还是以水的作用为最大,所谓:“水乃酒之血”。可见水之于酒,不可谓不重要。《吕氏春秋》“仲冬”篇在阐述酿酒程序时说:“水泉必香”可见古人很早就注意到水之于酒的重要性。那麽,茶与水呢?《茶经》上说:“山泉水为上,江中水为中,井池水下矣”。水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茶是否清新、鲜香。《茶书》中关于“水之于茶”多有论及,“品茶须理水”“名茶名水,两全则美”等。所以,即使是同样的茶叶,用不同的水,泡出的茶汤,香气、色泽、滋味,也会高低悬殊。难怪,在《茶酒论》中最终以水的解说而告终。

《茶酒论》古遗书为北宋初年的抄本,成书与晚唐五代的可能性最大[2]。而《茶酒论》的成文年代为唐贞元至元和年间(785~820)[3],正是处于茶作为一种文化兴起并兴盛的时期。又因为此时扬茶抑酒思想的流行,在《茶酒论》中作者似乎更偏向于茶一方。

生活中,茶和酒各具不同的功用,其品质也恰好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一些特征。在中国文化的洪流中,随发生、发展、鼎盛的不同过程,茶文化与酒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被历史时代赋予了不尽相同的意义,丰富着我们的生活,陶冶着我们的情操。《茶酒论》通过引人入胜的生动言语,再次将两种文化符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令身值今时的我们毫无陌生之感。透过中国文化的两扇窗口——茶文化与酒文化,我们不仅看到了悠久历史,更看到了人间百态。

[参考文献]

沈冬梅 酒与茶:两种文化符号的比较研究[OL].http://xiangyata.net/data/articles/g02/82.html,2003-5-21/2014-10-18.

[2] 李德龙.敦煌遗书《茶酒论》中的茶酒争胜[J].农业考古,1994,(2):72-77.

[3] 暨远志.唐代茶文化的阶段性——敦煌写本《茶酒论》研究之二[J].敦煌研究,1991.(2): 99-107+120.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文学艺术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5)endprint

猜你喜欢
唐代
论唐代诗词中“湘妃”意象的悲剧情感表达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永州八记》介词用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