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皕宋楼藏书志》考辨十一则*

2015-03-28 05:37陈开林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宝鉴四库全书书目

陈开林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陆心源(1834—1894),字刚父,号存斋,晚称潜园老人。浙江归安(今浙江湖州)人。晚清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陆心源勤于著述,著作颇丰,有《仪顾堂文集》、《唐文拾遗》、《宋诗纪事补遗》等二十余种。陆氏一生酷好藏书,其皕宋楼名列清代四大藏书楼,以收藏宋元椠本而驰名。门人李宗运称其“十余年来,凡得书十五万卷,而坊刻不与焉”,因“以皕宋宝藏旧刻精钞为世所罕藏者,辑其源委,仿贵与马氏、竹垞朱氏、月霄张氏例成《藏书志》一百二十卷。[1](P1)”其后,又续成《皕宋楼藏书续志》四卷。

作为辑录体目录著作,《皕宋楼藏书志》沿袭了马端临《文献通考》、朱彝尊《经义考》、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的体例,备录所载诸书之序跋,详细注明撰者、版刻者、收藏者等信息。此外,间有自己的考辨按语。所载较为详备,为后人提供了诸多宝贵信息。

然而,陆氏所载不无错讹。即就其引以为傲的二百部宋刊本而言,陆氏所作的版本判断时有谬误。诚如张佩纶所言“陆心源自称皕宋,实则明本充宋者居多”。[2]学界对《皕宋楼藏书志》的研究,也多集中在版本考订这一方面。笔者在研读《皕宋楼藏书志》过程中,发现其中除学界聚讼的版本问题外,尚有其他错讹。比如著录撰者姓名有误、所载序跋作者不详、所载内容与他书有异等。今条举十一则,予以考辨。①文本问题,有作者之误,有版刻之误。今二者无法区分,故一并讨论。

第一则:卷10著录萧镒《新编四书待问》二十卷,载《荟蕞丛述序》,题署“延祐丁巳中秋前三日长沙季存谨书”;《荟蕞叙抄序》,题署“至治新元上巳邵陵冷掾季存谨书”。[1](P22)

按:《文渊阁书目》卷1著录“《四书待问》一部一册”。杨士奇《跋四书待问》云:“《四书待问》一册八卷,元临江萧镒南金编为科举之学设也。元场屋有四书疑问,国初三科犹然,洪武甲子始改为四书义。此书余初习举业时,受之司仓伯。今吾所蓄书,独此最久也。”可知《四书待问》在明代因科举考试而受重视。

此书,《四库全书》未收。阮元《四库未收书提要》卷1有《四书待问提要》,称“近时目录家所载甚少”。实则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3、徐乾学《传是楼书目》、傅维鳞《明书》卷76、朱彝尊《经义考》卷255、倪灿《补辽金元艺文志》、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卷1均有著录。阮氏因四库未收而称“所载甚少”,失之武断。又云“书前有邵陵冷掾季存所为《荟蕞述》及《续抄》两序”。[3](P1193)与《皕宋楼藏书志》所载同。其后,孙诒让《四部别录》径直迻录阮元所撰提要。[4](P171)

然而,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6、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卷6、彭元瑞《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20均著录此书,所载略有不同。瞿镛称“元萧镒编并序,又李存序”[5](P171)、张金吾备录两序,均作“李存”,且“邵陵冷掾”作“邵陵冷椽”[6](P82)。彭元瑞载“并列李存两序”。[7](P807)则作序之人为“李存”,而非“季存”。李、季二字形近,未知孰是。

第二则:卷11著录吴澄注《孝经》四卷,有序,题署“大德癸卯十月甲寅朔门人河南张桓记”。[1](P125)

按:四库提要著录吴澄《孝经定本》一卷,称“后有大德癸卯澄门人河南张恒跋”。[8](P265)宋濓《余左丞传》载余阙“与河南张恒游。恒,临川吴澄弟子,善谈名理”。[9](P245)危素《临川吴文正公年谱》大德七年载“公留郡学中山王所。河南张恒皆受业焉。答张恒问孝经”。[10](P429)则吴澄的弟子当名张恒。

今检序文,中云“今年夏次广陵郡,恒往受业焉。恒尝闻《孝经》何以有今古文之别”、“恒又问孝经果可疑乎”,其自称为“恒”,可知其名为“恒”无疑。“桓”当作“恒”,因形近而致误。

第三则:卷22著录赵居信《蜀汉本末》二卷,附录某氏序、赵居信跋、黄复翁跋。[1](P244)

按:赵居信《蜀汉本末》,梳理历代官私书目,其著录情况可分为二种情况。一种不著录卷数,如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仅录书目;杨士奇《文渊阁书目》卷2,载“赵居信《蜀汉本末》一部三册”;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1著录“《蜀汉本末》三册”。

另一种情况即为言明卷数。如明代黄佐《南廱志》卷18《经籍考》、焦竑《国史经籍志》卷3“史类”、清代丁仁《八千卷楼书目》卷4“史部”、范邦甸《天一阁书目》卷1、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4、嵇璜《续通志》卷158《艺文略》、嵇璜《续文献通考》卷163《经籍考》、季振宜《季沧苇藏书目》、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9、倪灿《补辽金元艺文志》、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卷2、阮元《文选楼藏书记》卷3、魏源《元史新编》卷92、曾廉《元书》卷23卷均载“赵居信《蜀汉本末》三卷”。张澍《养素堂文集》卷34、叶德辉《书林清话》卷4所载亦同。其中,季振宜《季沧苇藏书目》载“《蜀漢本末》三卷,三本”,似一册为一卷。

据此,《蜀汉本末》一书的卷数,尚未见有著录为二卷者。《皕宋楼藏书志》言“二卷”,“二”疑为“三”之误。

另外,《皕宋楼藏书志》所载“某氏序”,经查考,其作者为方孝孺。文载《四部丛刊》景明本《逊志斋集》卷12。

第四则:卷24著录吴师道重校《战国策》十卷(元至正刊本),文后载有二序,题署“泰定二年岁乙丑八月日金华吴师道序”、“至正十五年六月浚仪陈祖仁序”。[1](P259)

按:吴师道重校《战国策》,曾经撰写过二篇《战国策校经序》。第一序末题署“泰定二年岁乙丑八月日金华吴师道序”,作者信息非常明显。第二篇序文起于“《国策》之书自刘向第录”,讫于“然则所谓明其说于天下为弛绝之善者,讵可訾乎”,文末并无题署文字。二序俱载吴师道《礼部集》。其中,第二篇序文,另载于明代沈尧中《沈氏学弢》卷12。[11](P165-166)而《皕宋楼藏书志》中,吴师道第二序紧接陈祖仁序,混合为一,未作区分。由于吴师道第二序末无题署文字,与陈祖仁序相承,易于使人误以为其为陈祖仁序文中的内容,失之考察。

第五则:卷51著录《太乙统宗宝鉴》,称“不著撰人名氏”。载晓山老人序。[1](P564)

按:《皕宋楼藏书志》著录《太乙统宗宝鉴》为旧钞本,共十八卷。晓山老人序称“予虽不敏,自六籍而下,凡先贤太乙之书,靡所不阅。然必求其理为之据,明理则太乙了然,演数则其理昭蓍。至于太乙周行统运六十四卦,与夫五福三基之贵神,八门十精之星使,经纬错综,表里贯通,集为一书,标类成目,凡十八卷,命之曰《太乙统宗宝鉴》。”题署为“时大德七年岁在癸卯孟夏望日,晓山老人谨序。”寻绎序文,此书为晓山老人所著无疑。

《续修四库全书》第1601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67册均据北京图书馆藏明蓝格钞本收录《太乙统宗宝鉴》,撰者题为“(元)晓山老人”,分为二十卷。应是据序文而立论。

然而,李芳《王修与诒庄楼藏书》一文称清代王修诒庄楼藏《太乙统宗宝鉴》,序文末句“大德”作“正德”、“癸卯”作“癸酉”。[12](P73-75)正德乃明武宗年号,癸酉乃正德八年即1513年。据此,则晓山老人当为明代人物。检核《明史》卷98《艺文志》,著录吴珫《太乙统宗宝鉴》二十卷。[13](P2442)书名、卷数与北京图书馆藏明蓝格钞本《太乙统宗宝鉴》适相符合。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14论列诸书,其中有一则专论《太乙统宗宝鉴》。钱氏所见本亦为二十卷本,称“前有大德癸卯晓山老人序”。并云“予所见本,积年至明正德十二年。盖后人增改,非复大德旧本矣。”[14](P281-282)钱氏亦认为此书为元代晓山老人所著,只是书经后人增改。

第六则:卷52著录《衍极》五卷,云“莆田葛杓子经述”。[1](P574)

按:《衍极》,前有延祐七年京口李齐《序》,称“予南游至无诸城,见莆田郑君子经所著《衍极》五篇,雄文卓论”;后有至治壬戌刘有定《跋》,称“右《衍极》五篇,莆田郑枃所作也”。刘有定曾笺注《衍极》,所载著者姓名当无误。明人娄坚《学古绪言》卷一有《重刻衍极序》,亦称“尝得元人郑子经《衍极》一编有当于心,将刻而公之同志”。

此外,备见公私书目,如《文渊阁书目》卷2、嵇璜《钦定续文献通考》卷188、丁仁《八千卷楼书目》卷11、倪灿《补辽金元艺文志》、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卷1、钱曾《读书敏求记》卷1等,均载“郑枃《衍极》”。《皕宋楼藏书志》误题其作者为“葛杓”。

第七则:卷58著录俞琰《书斋夜话》四卷,有二序。[1](P641)

按:第一序题署“商邱老人宋无志”。第二序题署“六月一日舣舟金粟寺午炊后书”,作者不详。其文曰“石涧先生注易外,别有《席上腐谈》。其《易说》既有刻本,此编特手笔存于家”,则此跋当为《席上腐谈》而作。今考明代朱存理《楼居杂著》,中有《跋席上腐谈》二篇。《皕宋楼藏书志》所录即为《跋席上腐谈》第一篇。故可知此跋作者为朱存理。

第八则:卷61著录熊晦仲《新编通用启札截江网》七十四卷,有序,题署“岁在已未正月元旦,进士陈元善序”。[15](P10)

按:陆心源在此序后,附有考辨,云“己未为开庆元”。开庆元年即1259年。然而,陆心源在《仪顾堂续跋》卷11《宋椠启札跋》中,又称“陈元善,建安人。开庆元年己未进士。自署‘前进士’者,元延祐六年己未作也”,[16](P402)将己未年认定为元延祐六年(1319)。前后所言不同,整整相差60年。对此,胡玉缙认为“今以序文不著年号推之,当以后说为长。盖晦仲与元善,皆由宋入元者,元善此序,实隐寓不忘故园之思也”。[17](P206)据此,则此文当作于元延祐六年。《皕宋楼藏书志》中的说法当予以修正。

第九则:卷92著录柴望《秋堂诗集》三卷,有序,题署“至正四年七月既望襄阳阳仲弦叙”。[15](P357)

按: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21著录《秋堂诗集》三卷,载“有杨载序”;[5](P604)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38著录《柴氏四隐集》,柴氏四隐即柴望、柴随亨、柴元亨、柴元彪,载“至正四年杨仲宏撰《秋堂诗集序》”。[18](P643)杨载(1271-1323),字仲弘。元代诗人,有《杨仲弘诗集》八卷传世。李修生先生主编的《全元文》第二十五册录其文章十五篇,未载此文。杨仲弘,《皕宋楼藏书志》误作“阳仲弦”。

第十则:卷95著录张伯淳《蒙养先生文集》十卷。[15](P397)

按:张伯淳(1243-1303),字师道,杭州崇德人。《元史》列传第六十五有传。虞集《张师道文稿序》载:“《蒙养先生文集》若干卷者,故翰林直学士嘉兴张公讳伯淳字师道之所著也”。[19](P96)

然查考历代官私书目,如清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29、嵇曾筠《雍正浙江通志》卷248、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卷4、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卷32均著录张伯淳“《养蒙先生文集》十卷”,则其书名当作《养蒙先生文集》。

第十一则:卷108著录杨允孚《滦京百咏》一卷,有跋,题署“岁在室困子敦,里诸生罗大已敬书于其集之末云”。[15](P532)

按: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108载《静思集序》(亦载四库本《静思集》卷首),题署“洪武二年已酉,庐陵罗大已伯刚序”,则可知罗大已,字伯刚,庐陵人。元末明初人。

《滦京百咏跋》称“岁在室困子敦”,未解何义。今检四库全书,亦著录《滦京百咏》,文末作“岁在玄黓困敦”。玄黓困敦,干支即为“壬子”,即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

《皕宋楼藏书志》作为清代著名的私人藏书目录,学术价值极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该书迄今尚无整理本出现。本文对书中的十一处小的谬误予以条辨,期于引起学界进一步的研究,补正其讹误,以便学人在利用该书时能够更为准确。

[1]清·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M]//续修四库全书:92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清·张佩纶.涧于集[M].民国十五年涧于草堂刻本.

[3]清·阮元.揅经室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3.

[4]清·孙诒让.籀庼遗著辑存[M].济南:齐鲁书社,1987.

[5]清·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6]清·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2.

[7]清·彭元瑞.天禄琳琅书目后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8]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9]明·宋濂.宋濂全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10]元·危素.临川吴文正公年谱[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8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11]明·沈尧中.沈氏学弢[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31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

[12]李芳.王修与诒庄楼藏书[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4(3).

[13]清·张廷玉.明史:第8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4]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15]清·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M]//续修四库全书:92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6]清·陆心源.仪顾堂书目题跋汇编[M].冯惠民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9.

[17]胡玉缙.续四库提要三种[M].吴格整理.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18]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M]//续修四库全书:92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9]李修生.全元文:第26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宝鉴四库全书书目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Abstracts of Major Articles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萧沛(一首)
“萧郎镜”与“风月宝鉴”:兼论明末清初戏曲中的镜鉴刻绘对《红楼梦》之影响
文斓阁《四库全书》两种概考
本刊邮购书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