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伦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15-03-28 18:36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品格伦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崔晖1,张海涛2

(1.北京警察学院理论教学部,北京100000;2.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100000)

摘要:品格伦理以人的忠诚、仁慈、宽厚、勇气、自由、正义、平等和自律等为结构特点。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是品格伦理的内在价值要求。在当今中国社会文化多元的空间里,旗帜鲜明地倡导以品格伦理为视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人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认同和培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品格伦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培育

张海涛(1978-),男,山东莱芜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决定人在一生中扮演什么角色的重要因素就是价值观。作为承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代人,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定位自己的人生,才能把握命运、操纵人生,才能建立起一个真、善、美的人生。恰如马丁路德所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他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1]

一、品格伦理结构和价值观结构的契合

品格伦理是人的内在结构,从狭义上讲是人的道德素质;广义讲,包含人的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本文的研究主要从广义的角度谈人的品格伦理。人的素质是个人和群体的内在品质,包括政治思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伦理、法制观念、文化程度、科学知识、审美趣味、生活方式、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内涵。我们这里姑且将人的品格伦理分为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基于这些内在的划分,品格伦理要求人做到以下几点。

(一)人要展现自己的本性,做一个自由的人

自由是一种境界、层次,是人性的展开,是人走向自己的返乡之旅。从这个角度对自由的论证,可以说中国古代传统的“仁、义、礼、智”也属是人性的展开,是人的自由维度。如张载说,“仁义礼智,人之道,亦可谓性”。[2]所以说,中国古代传统的“成性”就是人的自由实现。人虽不具有天地之性,但又有气质之性和攻取之欲望和善恶之习,这样就不能说每个人都做到了“成性”。只有以德胜气,以理治欲,以性统习,人才能做到返本“成性”。[3]68成性其实就是人回归天位,重现本性和自由。

人的自由之境是“视天下无一物非”的层次,从中国传统的视角理解是“天人合一”。试想如果人永远处在以自然因果律的世界中,没有自我解放的行为,就意味着人没有自由之境。如果人不能退出因果关系,就不能够真正直面自由而承担起自由自身,这样也不能够承担起责任;如果没有自由,人的道德存在就会有问题;如果没有自由,人如何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和担当的人?这么说来,自由不仅是人的形而上的存在,而且也是人的现实。唯有自由,人才能担当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3]74-75之责任。诚然,从人的日常生活叙事来看,人的自由层面并没有上述那么极端或震撼,而是指一个人能够真正承担起的自身的使命和理想,它的功能表现为一段时间内产生的强烈而确定的理想、目标和使命。

自由是和人的认识的结构紧密相关的一种境界。人认识世界都是有层次的,不同层次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有表面、感性、理性、情感以及自由层面。人的价值观结构也会受到人的认知的影响,如果说正确的价值观是光辉,那么让人看见没有能力认识到的东西是危险的,因此,人应该受到锻炼和教育,人的行为也应该受到约束,心灵应该得到滋养。对价值观的认识、做一个自由之境的人并不是让自己的行为任意妄为,而是受到真理、理性和智慧的限制,人的自由之境也是在不断的超越表面、感性、理性、情感等基础上实现的。比如很多人初学唱歌,只是唱出表面的声音,如果他继续学习,他就会进入理性的层次,因为他会用心思考。比如你去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名画时,你的第一视觉感觉是它色彩均匀、线条优美;当你第二次看那油画时候,如果在了解部分知识背景的基础之上,你会理性的思索画家的落笔、构思过程;当你凝视油画会进入第三层次情感认同,你会喜爱并产生好感,会觉得画中人物栩栩如生。第四个层次人进入一种圆润的理性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的存在感受会有崇高感和社会使命感,人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到一个既定的目标上,这个层次上,可以说人真正到了自由之境。

(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自我控制的人

习总书记说:“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4]爱因斯坦也说过,人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然则仅有专业知识的人,不过像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够。所以不注重德性的培育,很可能培育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只有道德觉悟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可以自我控制的人。常言说,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拿不起,就会一事无成;放不下,就会疲惫不堪。拿不起,但放得下的是自由人;拿得起,但放不下的是非自由人也;拿得起,但放得下的人,非常人也。假如你是一个不能自我控制的人,可能你的道理不正确和混乱,应该做的事情不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情你却去做。若是如此,你可能一开始便应该积极的你就不去积极,不应该积极的你偏偏去积极,不应该乐观的你偏去乐观,应该悲观的你却乐观。这样你的行为也会表现的混乱。就好像气流不协调,冷暖不均衡,便会产生风,一有风暴,天气不受控制,自然规律就会破坏。快乐与痛苦无法平衡,导致不能自我控制。这些上述种种的不适主要原因是价值观的混乱,没有坚持道德原则造成的。

(三)品格伦理的核心是要做一个忠诚人

忠诚应该是人的基本的品质,康德说,忠诚是人践行的理性法则,它既不是应别人的要求,也不是因害怕别人的强制而表现的行为。中国古代传统特别重视“诚”的思想,诚不仅是人的一种本性,而且是最高道德原理的思想,认为诚是“纯粹至善者也”,“诚者,圣人之本”。“圣,诚而已矣。诚,无常之本,百行之源也”。[5]在古代,诚既是最高的道德原理,也是圣人之为圣人的境界,又是成圣的主要方法。[3]54无论朱子的尽心、知性、知天是格物、知至,存心、养性、事天为诚意、正心、修身,还是王阳明先生的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和困知免行,都只为《中庸》所说的,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结构中把“忠诚”思想放到一个绝对重要的位置。

由此可见,忠诚不仅是一种绝对的、不以任何事物为依托的品质,而且是人身上的一种内生物。忠诚不仅是一种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在实践中它是依照一个正确、完整和有计划的连贯性的动作,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构成你所希望的完整结果。比如对学生来说,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这些都是忠诚的体现。再比如说,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也是忠诚的体现。如我们养育孩子或培育花,如果你承担了完全责任,采取完整的连贯性的行动,依步奏次序时间去执行对人对事的责任,那就是忠诚。反之,如果你拔苗助长,如果你疏忽大意,或应该做的不做,不应该做的去做,那么你就是不忠诚,明知故犯。所以忠诚是欲得到任何果实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品格伦理的新释义

不同的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时代对人的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6]我们的时代精神要求人具备以下素质:思想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先导,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较高的抵御外界压力的精神;道德上,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自己,有高度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心理上,具备承受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耐力;文化上,具备广播的知识,崇尚科学、热爱真理、追求进步的品质;能力上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科学怀疑、理性批判的精神。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人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在体现

政治素质决定人生的政治方向,总的来说就是决定了一个人走什么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四个层次对上对人的政治素质提出要求。

1.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邓小平曾说:“广大青年学生有爱国心和正义感,满腔热情,对新事物十分敏感,这是你们的长处。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你们身上也存在着缺乏实践锻炼和政治经验的弱点。大家都希望把中国的经济建设搞上去,但怎么搞?首先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7]

2.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政治立场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根本立足点。政治立场不对,政治方向必然要偏;政治立场不坚定,必然导致实际工作中政治方向的不确定,一会“左”,一会“右”,政治观点混乱,动摇人们的理想信念,使人心涣散、纪律松弛,也使人们丧失判断事物的是非标准。

3.有鲜明正确的政治观点

政治观点是人们从一定的政治理论和阶级利益出发、对事物和问题所持有的看法。政治观点是经济基础最直接的反应,是政治思想的核心,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所以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必须有鲜明的政治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等观念都是先进政治观点,它们不仅是一些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它对人的品格伦理添加了新的内容,开辟了新的空间维度。

4.有严明的政治纪律

中国自古有句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严格的纪律性方可形成完整的道德人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正是在严明的纪律基础上的道德升华。

本文以为,明确的政治方向,清晰的政治观点、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正是人的品格伦理的基础。当代中国人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基础,养成正确的政治理论素质,才能真正做一个对自己、家庭、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试想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家园毫无感情,就像对自己工作的单位毫无感情一样,甚至对上司心存恶感,一定会觉得单位的纪律和规章制度是一条无形的锁链。不难想象人们一旦形成这种对抗情绪的潜意识时,要执行纪律就会非常困难了。但是人也有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任何规律和法则的背后也藏有与自己相契合的一套价值系统软件,这正是一个人的价值系统。这套价值系统可能一直在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像国家的价值系统对一个人的价值系统影响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观念,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影响着每个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系统。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要求

道德素质是成才的重要条件,青年要想成才,使人生有价值,首先要学会做人,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动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它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人完整的道德品质结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时代要求,一方面为培育人的道德品质结构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概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于一定社会道德关系以及这种道德关系的理论、原则和规范的了解和掌握。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的先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内容要求人对核心价值观的原则和范畴形成正确的认识,如对和平、和谐、民主、自由、公正等范畴做出的理解和把握。人的价值观涉及的面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广,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和原则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是人在认同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不断实现主体自觉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人的价值表现形式的过程。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在处理相互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仰慕或鄙弃、爱好或憎恶的感情。道德情感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公平、平等、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提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8]。加深对这些范畴和原则的认识,自然会伴随着道德情感的发生,道德情感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和调节人们的行为规范。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毅力和精神。有些问题的难度是因为无知,而一些问题的难度却是因为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操作时候有难度。很多人对价值观体系都有基本的认识,但践行起来有困难,也许是人性使然,人往往喜欢少点付出,多点回报。人必须经过一定的修为才能成为有德行的人,比如人的忠诚品格,需要道德意志的坚守。可以说,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为人所乐意接受和践行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方式,是我们时代的新课题。我们以为,道德意志的唤醒,辅之以从人自身的成长实践来完成,使人坚持下去并见之于行动,而这个行为实现的核心正在于人的道德意志是否强大,我们的道德意志也体现在理想信念的力量。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6]这些思想不仅仅是对青年学生的道德意志提出一个要求,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填充了新的信息。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个封闭的理论体系,它既是原则范畴,又要求人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三)社会主义核心观是我们这代人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人的成长过程首先是“成人”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过程,而是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之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成长过程就像海上航行需要罗盘引导方向的过程一样,没有价值观的指引就会迷失方向。拿个体来说,每个个体有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一个集体有集体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有国家的核心价值,而这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的问题是人的价值问题,而人的价值不可能是单一的、独立的问题,而是个人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价值的确定和意义,是由人生价值目标的境界来决定,人生受到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限定,决定他的价值目标实现的程度。一方面,一个人要从社会中得到满足,才能获得自我生存的有利基础;另一方面,人生价值是否与社会总理想目标相一致。故此,当代中国人的人生价值应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

人的成长过程也事关“成才”的问题。“成才”可帮助人实现“成人”目标,人“成才”了能更有效的发挥个人对社会的作用。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人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只有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下,每个人的科学知识才能真正回报社会。从个人能力来说,不仅取决于掌握知识梳理的多少,而且取决于适应社会的能力,改造世界的能力。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

参考文献:

[1][英]塞缪尔·斯迈尔斯.品格的力量[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1997:17.

[2][宋]张载.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324.

[3]陈来.宋明理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05-04)[2014-05-0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4-05/08/c 126477806.htm.

[5][宋]周敦颐.周敦颐集见通书·诚上第一[M].陈克明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2009.

[6]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 OL].(2014-05-04)[2014-05-05]http://cpc.people.com.cn/n/2014/0505/c64094-24973218.htm.

[7]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1).节选自同清华大学部分师生座谈时的讲话[EB/OL].[1989-08-25]http://www.bjyouth.gov.cn/llwx/sdld/23394.shtml.

[8]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3.

(责任编辑:王佩)

O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iv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haracter Ethics

CUI Hui1,ZHANG Hai-tao2

(1.Department of Theories,Beijing Police Academy,Beijing 100000,China; 2.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Beijing 100000,China)

Abstract:Character ethics emphasizes honesty,kindness,generosity,courage,liberty,justice,equality and value of self-discipline.The pursuit of ethics and morality is the intrinsic value of the character ethics requirements.Against the diverse social cultural background,nurturing character ethics as the core values of the socialist can profoundly affect the way of ideological cognition and behavior of people,thereaft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cultivation.

Key words:character ethic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ltivation

作者简介:崔晖(1975-),女,陕西榆林人,北京警察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哲学。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工委2015年度支持课题“宪法与警校学员忠诚意识培养研究”(BJSZ2015ZC238)

*收稿日期:2014-08-28

文章编号:1673-2103(2015) 01-0049-04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