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品清的李清照词英语译介及启示*

2015-03-28 18:36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译介美国启示



胡品清的李清照词英语译介及启示*

葛文峰,季淑凤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中国台湾学者型翻译家胡品清的译著《李清照评传》是李清照及其作品在美国传播的成功个案。其独特的译著体例与忠实翻译思想指导下产生的译文深受美国学术界与普通读者的欢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回答了当前“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中的“谁来翻译,如何出版”的关键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胡品清;《李清照评传》;美国;译介;启示

季淑凤(1982-),女,山东青岛人,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学。

李清照在美国的译介与研究已经有近百年历史,期间,台湾女诗人、学者、翻译家胡品清在美国出版发行的著作《李清照评传》(简称《评传》)融学术研究与诗词翻译于一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者型翻译家译介李清照的代表作。胡品清的《评传》“被列为世界上极有信誉的‘特怀恩世界作家丛书’之一,拥有十分广泛的读者”[1]。这对李清照及其词在美国的翻译传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胡品清译著《李清照评传》的特点:体例与译法

胡品清(1921-2006)是我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法文系教授、诗人、翻译家,致力于中、英、法等语言文学研究与交流,《评传》是她的代表著作之一。

1966年,作为“特怀恩世界作家丛书”的《评传》由美国纽约著名的特怀恩出版社出版。《评传》全书主要分为四章:“历史背景”、“生活经历”、“文学作品”与“特征价值”。此外,该书附有“前言”、“人生简表”、“参考文献”与“索引”。

译著者胡品清在“前言”中坦陈:“本书不仅是李清照研究的批评分析之作,更是对中国‘词体’文学的一种引介”[2]7,胡氏希望她所翻译、评析的50余首李清照存世词作能够引起西方汉诗爱好者的共鸣。事实证明,她的著述目的已经实现。在第一章“历史背景”中,作者介绍了李清照所在的宋朝的历史,并从春秋时期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论述词作为诗歌独特形式的发展脉络,阐明了词的词牌、平仄、韵律与意象等要素。第二章“生活经历”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接着以时间为序,简述了李清照的童年、婚姻以及暮年孀居的生活。第三章“文学作品”首先翻译论述了词宗李清照的经典之作,继而论及其词作的美学、主题、女性思维和词学批评与诗作。第四章“特征价值”分别从人生际遇、性格、女性身份、爱情主旨、诗学体验(意象、象征、类比)及其他诗歌技法等方面,论述李清照词作的显著特征与伟大文学价值。从“参考文献”中可以发现,胡品清引用的文献来源极其广泛,多为经典资料:既有中国(台湾)的李清照研究汇编,又有法国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与研究文献,还有英国汉学家(翟理斯等人)的汉学研究成果。最后附有“索引”,读者按照专有名词,可以方便地检索到它们所在的页码。《评传》资料详实、译文优美,“为西方社会了解李清照及中国诗学理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23。

《评传》中的李清照诗词作品译文以“忠实”著称,体现了胡品清学者型翻译家的文化身份特征。这也成为“华裔学者日后翻译李清照词的一个重要参照,其筚路蓝缕之功,功不可没”[3]33。

首先,胡氏译文忠实传递了李清照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作为“婉约派”宗师,李清照词作具有显著的风格特色。易安词的词风具体可以分为日常口语入词、叙事生动、修辞格丰富与音乐性突出等四大要素。胡品清在译介李清照词的过程中,忠实地传译了这些要素,使得美国读者可以通过译文一睹易安词的风采。

例如胡氏的《添字采桑子》译文为:

窗前谁种芭蕉树,I planted banana tress in front of my widow.

阴满中庭。Their shade fills up with the courtyard.

阴满中庭,Their shade fills up with the courtyard.

叶叶心心,Leaves,leaves,hearts,hearts!

舒卷有余情。Now rolled,now unrolled,the leaves evoke the emotions of human hearts.

伤心枕上三更雨,Grieving is the midnight rain upon my pillow.

点滴霖霪。Every drop is sadness.

点滴霖霪,Every drop is sadness.

愁损北人,Worn by absence,

不惯起来听。I am loath to get up to listen.[2]55

这首词作于南渡浙江之后,女词人在深夜由雨打芭蕉引起了无限愁绪,既思念故国,又怀念故乡。原词以第三人称叙事,如“谁”、“北人”等,实为叙事者词人自己。胡品清在译文中转译为第一人称“我”(“I”),将词中的抒情景物描写与作者紧密联系起来,达到了“物我相容”的诗词境界,更有利于词中情感的抒发。原词中运用了大量富有音乐性的“重复”修辞格,即叠词与叠句,读来朗朗上口。译者在此忠实的加以再现。译文重复译出“阴满中庭”(“Their shade fills up with the courtyard”),反复咏叹芭蕉叶的茂盛,使读者如立庭中,如临树下,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叶叶心心”译为“Leaves,leaves,hearts,hearts!”,如哀惋叹息,又如呜咽回肠,由景及人,引发愁绪无限。“点滴霖霪”作为该词的第三次重复,以拟声词状写雨滴连绵不绝的声音,如同词人的幽幽哀悼情绪。因此,译者直译为“每一滴雨水都是悲伤”(“Every drop is sadness”),辅以“我(‘北人’)不愿起身倾听”作结,惨然而终,余韵袅袅。胡品清的译文将原词孤凄、哀伤、憔悴、思国怀乡的情感忠实地传译给英语读者。

其次,胡氏译文忠实再现了李清照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成就卓著的女词人。在她的作品中,个人生活经历与情感感悟融为诗词创作的素材与原初动力。胡品清认为,李清照当之无愧的引领两宋词坛风气之先,“这是她丰富的人生阅历使然,个人经历内化为某种新奇而不可名状之物,这就产生了极富诗意的意境”[2]41。换而言之,李清照诗词中所展现的是她本人形象的投射。因此,易安词中的女性形象也理应成为译者所注意传递的内容。

例如《减字木兰花》的译文同样塑造了一位活泼俏皮的少妇形象。

卖花担上。From a strolling peddler

买得一枝春欲放。I bought a branch of spring blossoms

泪染轻匀,Whose rosy cheeks

犹带彤霞晓露痕。Are still loaded with the tears of dew-drops

怕郎猜道,Lest my beloved should say

奴面不如花面好。Your face is less than the flowers

云鬓斜簪,I stuck them aslant in my cloudlike tresses

徒要教郎比并看。So that he could compare.[2]102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词作,截取作者新婚未久的一个生活片段,通过买花、赞花、戴花与比花,再现了一位天真浪漫的女性形象。胡品清的译文将其中的生活细节加以传神刻画,原词的形象得以保存。原词中的花卉“春欲放”,比喻含苞待放的红梅,译者译为“spring blossoms”,极为贴切。原词以“泪”拟花,使其具有了人的生命,哀而不伤,娇而不艳。胡氏以“拟人格”加以翻译,具化了原词的意象,“她们玫红的脸颊,仍挂满晨露的泪滴”(“Whose rosy cheeks / Are still loaded with the tears of dewdrops”),又以花喻人,暗指女词人的姣好容貌。译文以虚拟语气(“Lest”)加深词人的猜想,反应了词人忐忑的心理活动。译者译出了词人“斜插梅花”的动作“I stuck them aslant”,体现了女词人的娇嗔,更显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幸福婚姻。通过胡品清翻译的这首闺情词,其中的才女少妇形象得以忠实地表现。

又如胡品清的《如梦令》翻译也是如此:

昨夜雨疏风骤,last night,the rain was light,the wind sudden.

浓睡不消残酒。A heavy slumber did not dissipate my tipsiness.

试问卷帘人,I ask the one who rolls up the screen how the begonias are.

却道海棠依旧。She says they are as of yore.

知否,知否?“Know you not? Know you not?”

应是绿肥红瘦。“This time when green should be fat and the red thin.”[2]31

这首词写词人惜花伤春,塑造了一位生活洒脱的才女形象。李清照并非传统的古典知识女性,他热爱生活与自然,其词中的才女形象也是如此。译者开篇交代了“昨夜多风雨”的事实,而词人因怜惜海棠花而醉饮(“tipsiness”) ;今朝醒来,急切地询问侍女,并反诘“应是绿肥红瘦”,译者忠实地译为“green should be fat and the red thin”。在译文中,译者将原词的人物、场景、对白一一译出,译文如原作一般语言清新、意味隽永,充分显示了李清照的语言表现力与作词才华。此外,胡品清为了重塑李清照作为才女“淑雅恬静”的一面,在“醉酒”一词的翻译上颇下功夫,译者将其译为“微酣”(tipsy)而非“大醉”(“heavy drunk”),正是出于古典才女形象构建的考量。胡品清认为,“heavy drunk”含有贬义的联想意义,暗指“酒鬼”;而“小酌微酣”则是古代才女抒发内心幽怨情感的合适表达[2]45。

“李清照词作得以永恒和流传正是由于她真挚的情感和高超的表现技巧”[4],这具体体现在翻译过程中,即以胡品清为代表的译者坚持忠实翻译观,将原作中的风格与形象真实地展现给英语读者,使其领略易安词的精髓。

二、胡品清英译李清照词的意义与启示

“胡品清以极其前瞻的学术视野与对李清照词的深刻领悟使得她的《李清照评传》成为在英语世界词学研究中有着重要地位的作品”[5]。在当前“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胡品清的李清照译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第一,中国译者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主要力量,承认多元化译介模式。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译介的艰巨任务到底由哪些翻译家来承担?是中国译者,还是外国译者?是学者型译者,还是作家型译者?对此,学界尚未达成共识。事实上,中国译者是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队伍的主体。正如胡品清那样,中国译者长期受到中国文学的滋养,对母国文化有着深刻的感悟与全面的理解,因而在翻译的时候,中国译者的译文远比西方译者更为准确。胡品清的李清照译介不仅仅是翻译工作,更是她研究成果的体现,几乎每一首李清照诗词的译文下面,都有译者的分析评论。而且,胡品清的比较文学学者身份使她具有会通中外文学的视野与熟稔东西方文化的学术功底。因为“译者作为不同文化的媒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熟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6]。例如,胡氏在译著中将李清照的作品与英美国家的庞德、卡明思、迪金森等著名诗人诗作进行对比探讨,加深了英语读者的阅读印象,有利于李清照在异域的传播。“也正是这种研究与翻译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她(胡品清)的《李清照评传》在国际词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同时,西方译者又是中国文学“走出去”译者群体的有益补充。李清照在美国译介传播的过程中,不乏学者型、作家型翻译家。由于受到他们汉学家或者诗人文化身份的影响,他们译笔之下的李清照文学作品“失真”之处较多。我们对此不能一味持有批判态度,应该具有“和而不同”的文化融合视域。这并非意味着西方译者可以独当一面、扛起传播中国文学的大旗。一方面,中国译者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学传播使命决定了他们的译介主体地位,外国译者的多元化译本应该批判性的予以承认。另一方面,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下,中国文学的多元化译介模式也不可避免。归根到底,“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国译者肩负着文化交流与文学传播的双重任务”[8]。

第二,海外出版机构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传播渠道。中国台湾译者胡品清的译著《评传》得以在美国出版发行,成功传播中国文学,为中国文学图书走向海外提供了借鉴。《评传》所属的“特怀恩世界作家丛书”的目的便是向西方世界介绍各国文学名家,便于西方社会对这些文豪进行学术研究与分析评论。中国译者的中国文学译作借助西方出版机构得以发行,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条可行之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学刮目相看。许多外国出版社调研了图书市场的这种阅读诉求,亟待寻求中国译者翻译的“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学作品。因此,海外出版机构传播中国文学的力量不可忽视。因为他们“对本国语言文学具有天然的敏感和领悟,清楚读者的兴趣和需要”[9]。

胡品清的李清照译介在美国获得了巨大成功,这要归功于她译著的独特体例与翻译方法。在译者国别文化身份、文学翻译出版路径等方面,胡品清的个案又对中国文学“走出去”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值得学界探讨。

参考文献:

[1]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Z].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390.

[2]Hu Pinqing.Li Ch’ing-chao[M].New York: Twayne Pub.Inc.1966.

[3]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9.

[4]黄立.西方女性主义词学研究[J].当代文坛,2009 (3) :30-32.

[5]黄立.英语世界唐宋词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128.

[6]吕琛洁.跨文化的使者: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作用[J].菏泽学院学报,2012(4) :107-109.

[7]季淑凤、葛文峰.彼岸的易安居士踪迹:美国李清照诗词英译与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78-82.

[8]霍跃红.典籍英译:意义、主体和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9) :52-55.

[9]史凯,吕竞男.文学出版走向世界:谁来译?[J].中国出版,2013(16) :57-60.

(责任编辑:王佩)

Hu Pinqing’s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Li Qingzhao’s Ci-poems and Its Enlightenments

GE Wen-feng,JI Shu-feng

(The Foreign Studies School,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Anhui 235000,China)

Abstract:Li Ch’ing-chao,compiled by Taiwanese scholar-translator Hu Pinqing,is a successful case of the spread of Li Qingzhao and her works in America.Its unique style and loyal translations have been widely accepted by American academia and mass readers.It also gives the keys to critical questions as“Who can translate,how to publish”in the Strategy of Chinese Literature’s Going-out,therefore,Hu’s Li Ch’ing-chao is of great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Hu Pinqing; Li Ch’ing-chao; America; translation; enlightenments

作者简介:葛文峰(1981-),男,山东莒南人,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旅行与赋形:美国李清照词英译研究”(项目编号: 12YJC740038)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词宗远游:美国李清照词英译研究”(项目编号:2012SQRW214)

*收稿日期:2014-10-16

文章编号:1673-2103(2015) 01-0075-04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译介美国启示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阎连科作品译介①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西方兵书的译介与晚清军事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