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硕连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研究——以四川理工学院为例*

2015-03-28 18:36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教学教材



本硕连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研究——以四川理工学院为例*

许静,杨德洪,孔莎

(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根据国家实行的研究生培养创新计划,我校于2012年在2011级学生中启动了“4 + 2本硕连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按照培养计划,学生在本科阶段要进行四年的英语学习。英语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升硕成绩,而且对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有重要影响。作者通过对该试点班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运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期望能丰富有效英语教学理论,探索和构建有效英语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指导“4 +2”英语教学,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4 +2本硕连读”;大学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效英语教学

杨德洪(1968-),男,四川内江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教学法。

孔莎(1979-)女,四川自贡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中西方文化。

一、引言

近年来不少高校探索有效人才培养模式,践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已招收本硕博连读专业学生。当前,我校正大力推进综合性大学建设,发展优势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创新人才。结合教育部实施的相关培养计划精神及实际情况,我校在2011级学生中启动了“4 +2本硕连读”试点班。该培养方式是遴选一部分优秀学生,通过在我校4年本科学习和2年研究生学习,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的一种新型培养教育形式。按照培养计划,学生在本科阶段需必修英语四年。作为各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由于其教学对象的广泛性、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性,大学英语受到了教育部、各大高校及学生的重视。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我国同世界的广泛交流越来越凸显了英语的重要性,社会对各行业人员的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已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要求。[1]传统的灌输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目前实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推广了我国英语学习,但考试的功利性和制度化也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诸如不少老师为追求过级率而机械地教学,不少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死记硬背大纲词汇,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缺乏对语言的综合掌握和应用。早在2002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建议:转变思想,把由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重点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性实用能力上来,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2]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列为“质量工程”四项工作中的第二项。2011年,王守仁提出,英语教育要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与高校教育国际化的结合点。[3]根据培养思路,“4 +2”模式旨在实行精英教育,培养研究型、创造型、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由于其培养目标的高精,决定了大学英语在培养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认为,此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不单单是大学英语的延续,而应比本科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更高。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以促进下一步升学深造,为研究生英语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应满足培养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要求,即综合应用能力。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研究生不仅能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而且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研究和学术交流。[4]

鉴于此目的,本课题组对四川理工学院2011级“4 +2本硕连读”试点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能真实客观地了解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目的,我们首先拟定出调查项目,由项目组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并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征求相关专家的基础上,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修订。本次调查于2013年10月在试点班进行,调查了6个班共126名学生。为保证问卷调查的真实有效,调查过程采取匿名方式,教师当场发放及回收问卷。调查问卷发放126份,收回126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21份,占问卷发放总数的96.03%。该调查在第三学年上学期的第5周进行,此时的英语教学已经进行了3/4,学生对于大学英语已经有较深入的理解,能比较有效的反应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二、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报告,绝大部分学生参加“4 +2”班学习是期待能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大部分学生目的是通过四六级。大多数学生有兴趣学习英语并认为目前的学习有提高,有8%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处于倒退趋势,对学习效果不太满意。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但有较大压力。大部分学生已通过四级,但六级过关率较低,学生英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词汇、阅读、翻译及写作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难点。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为2000-4000,而最想提高的也是词汇量。通过数据不难看出,学生在读、写、译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实际运用能力较差。调查显示,仅有8.3%的学生有课前预习习惯,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英语。大部分学生每周学习英语的时间为2-4小时,用于做考试练习题或记忆单词。54.2%的学生选择了教材和老师提供的资料,32.8%的学生采用自行购买资料。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38.6%的学生会自己查阅资料,有21.1%的学生会不管不问。大部分学生赞成提高英语的方法为多读多写和多做相关练习。我们也注意到:一方面,学生愿意自学,制定了相应学习计划并达成目标;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想改变传统的依靠课堂教学来学习英语的模式,采取了综合提高的自主学习策略。但由于自学方法不对,自学时间不够,不能坚持或不知道选择合适的内容导致了高达50.8%的学生未实现目标,学习效果不明显。调查表明,接近一半多的学生对目前的英语教学不满,也反映了他们对英语课程设置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即越发注重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同时,学生认为老师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方式单调乏味,课堂活动太少,没有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及时的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太合理。对于现行使用的教材,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乏味过时,脱离实际教学安排,重难点不突出,教材利用率较低。学生认为教材应侧重阅读、写作、翻译技巧等内容。

三、启示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和平时的教学实践显示,我校该试点班学生英语水平不太理想。近一半学生基础尚需提高,少部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较好,个别学生总体优秀。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和积极性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学生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大多靠课堂学习和被动接受。这样参差不齐的知识层次和结构大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与压力。这也显示了在教学中依旧存在着许多与现实运用不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潜能的激发、忽视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实际交际能力的高低。

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本科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次修订后,由于其对词汇及各技能的要求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使得研究生阶段与大学本科阶段英语教学不衔接问题尤为严重。通过对《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在词汇、读、听、说、写、译各方面定性、定量要求的比较,可以看出,后者在定性、定量两方面都偏低。有的甚至低于本科一般要求。[5]这种不衔接的现象不仅造成英语教学的重复和浪费,也成为了学生厌学的首要原因。为此,“4 +2”本硕班的英语教学应顺势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而改革,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起点目标起到过渡衔接作用。《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培养研究生不仅能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而且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研究和学术交流。[6]目前,“4 + 2”本硕班的教学困难重重,问题显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目前学生情况和教学现状,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倡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即以最少的教学投入,成功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实现教学预期目标、满足教学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足够认识到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的时效性和应用性,促进从知识型教学模式向应用型教学模式的转换,在教学过程中有时间观念和效益观念。教师应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需求,努力做到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高度统一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期望内容,注重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驾驭能力,以期教学内容对学生有实际作用和帮助。然而教师也不能将“效益”急功近利化,不是花最少的时间让学生记单词、背语法、读文章等,而是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他们的潜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同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交互式任务型教学法,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浓厚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和使用英语,让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能力,切实提高语言技能。“让正确的外语用法占领大脑,通过大量的输入使外语的使用达到自动化。[7]

(二)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由于受英语水平的限制和不熟悉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或完成教师设置的教学活动,而表现出焦虑、烦躁、逆反甚至拒绝学习的情绪,这时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开导鼓励学生的畏难情绪,刺激学生的积极感情因素,从而达到学生主动、乐意学习的目的。教学中应多注重学生的反馈,根据各自的学习情况实施分层次、分小组教学,既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又培养其个性的发展。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具有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同时,应有课本知识之外的补充和扩展。另一方面,教师应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和点拨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完成过程中都处于主体地位。对于基础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结合恰当的学习方法去引导,在引导中,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吃苦精神,形成相应的自学能力,并会独立思考以及积极地掌握基础知识,巩固和提高学习内容。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首先应多侧面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课堂上多鼓励他们参与教学活动,施展才华,在合作、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增大平时成绩,充分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取得进步。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反复练习,兼顾差生的学习状况,适当考察差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学习需求和反馈来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三)注重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由于“4 +2”本硕班的办学性质,学生需在第四学年参加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根据多年的命题结构来看,阅读和写作即是难点,也是重点。英语阅读理解向来在考研英语试卷中占的分值最高,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是打好词汇与语法基础。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的给学生补充适当的阅读材料和测试题等,分析历年考题,熟悉题型,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解题思路和技巧。由于长期以来教学的局限,大部分学生写作水平较低,而在考试当中,写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占比例较大,包括议论文和应用文。根据近几年的作文命题趋势来看,越发重视英语实际水平和语言驾驭能力的考察,指望依靠背诵模板来写作的方法越来越靠不住,因此,要想获取高分,必须真正提高实际写作能力。作者认为:阅读理解和写作息息相关。扎实的写作功底来源于大量的阅读,二者相得益彰。大量的阅读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相当有益,因为只有大量的、持续的输入才能带来源源不断的输出。写作能力的提高,可以完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在深度和广度上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开放和创造性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写作的实践和分析,只有在不断写练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写作思维和提高写作能力。找出一些具有争论性的主题,包括将外国人和中国人写的评论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料,摘录经典句型并归纳,然后针对该主题进行讨论,最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该主题的写作。

(四)加强教材建设,促进教材优化使用

现行使用的教材,存在枯燥、过时、和学生水平不匹配等弊端。项目组老师不断研究和编制教材及教辅资料,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还不是很突出,所以应该加强教材建设,多使用切合“4 + 2”班情况的优秀教材。教师应认真研究授课内容,优化利用教学资源,制作实用的教学软件,将具有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教学材料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对现行教材进行改革,研发符合专业特点、专业培养目标的教材以及相配套的教学软件和辅助教材,鼓励相关教师加强合作,积极编写相关的系列教材。教材应为满足学生的共同需要和个别需要,尤其考研习题教材的编写,练习的编写要兼顾词汇、阅读、英汉翻译和写作等语言练习内容。

(五)教师应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素质

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全面学习,比如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进修深造、相互听课等,也可以通过网络、书报、或者和其他同行间的交流获取有效信息,不断学习,加强积累,特别是积极开发学习资源,研究本硕英语教学的新模式。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应包括基础知识和学科知识,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英语知识技能、教育科学理论以及英语教师的授课过程中的组织力、传达信息能力和观察力,同时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技能。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来学习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对现行课堂教学不满意,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既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又不能满足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要树立教学要因地制宜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善于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灵活、多样、充实的教学情境。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教师应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这样可以促进师生之间融洽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有助于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威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目前,“4 +2”本硕连读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大都处于宏观理论研究层面,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很少。对我校担任该班英语课程的教师而言,压力颇大,任务艰巨,困难重重。作者希望本文能为新时期“4 + 2”本硕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同行提出宝贵意见,促进有效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韩海英.浅谈大学英语课的教学改革[J].菏泽学院学报,2007(04).

[2]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08).

[3]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 (05).

[4]罗承丽.从新形势的需要探讨《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的修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 (01).

[5]刘勇,刘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及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04).

[6]贾新艳.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目的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 (01 ).

[7]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2(06).

(责任编辑:王佩)

Analysis on the Combined Bachelor-master Degree Students'Integrated Ability of Language Application——Taking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or Example

XU Jing,YANG De-hong,KONG Sh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Zigong Sichuan 64300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innovative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our school launched the“4 + 2”Combined Bachelor-master Degree Program in 2012.On the basis of the training program,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implement a four-year English learning in the undergraduate period.As a compulsory subject,English not only affects students’achievements directly,but also has a major impact on their further educatio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s among these students,the author hopes to explore and establish an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y to guide English teaching,as well as providing related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study.

Key words:“4 + 2”Combined Bachelor-master Degree Program; college English; ability of integrated use; effective English teaching

作者简介:许静(1981-),女,四川荣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与英美文化。

基金项目:四川理工学院2012年教学改革项目(JG-1258) ;四川理工学院2014年教材建设项目(JC-1416) ;四川理工学院2013年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pmg05) ;四川理工学院2014年教改项目(JG1438)

*收稿日期:2014-11-10

文章编号:1673-2103(2015) 01-0091-0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研究生英语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