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以供销系统为例*

2015-03-28 18:36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基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以供销系统为例*

丁珏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18)

摘要:按照工学结合的思路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奋斗目标,而课程改革则是当前高职发展的重要主题。在供销系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框架下,从“跨界”的视角,研究高职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有助于课程改革目标与企业经济目标的紧密结合,有效打造高职课程改革的建设团队,创新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把产业优势转变为专业优势与教学优势,这也更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依托供销系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平台,通过《进出口业务》课程改革实践,进一步探索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在深化高职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高职专业课程改革;课程项目化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初探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办学模式改革的一种突破,是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组织形式,其通过契约、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了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的深度合作,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提高其服务社会的水平。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办学模式上,强调校企合作;在培养模式上,强调工学结合,这种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恰恰反映出职业教育集团的“跨界”属性。具体而言,职业教育集团的跨界办学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集团内中高职院校间的“跨界”,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与中高职贯通与衔接等问题,有利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其二,集团内院校与企业间的“跨界”,能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利用企业资源,使学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从而开创校企合作新模式;其三,职业教育集团的区域“跨界”,这种跨界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利用优势,通过跨区域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扩散与辐射,实现标准化职业教育与培训,增强集团办学的影响力,从而树立职业教育品牌。可见,职业教育集团这种跨界属性,可以实现各方面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校企合作新机制,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实力和影响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应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可见,职业教育越来越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跨界”模式,而作为重要载体的课程改革则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前,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并不协调,如何消除工学结合高职课程改革中的障碍?这就需要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来突破校企之间,工学之间的跨界障碍,有效整合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政府机构等优势资源,进行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二、高职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明确强调要把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作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此为标志的新一轮高职课程改革,思路更加明确,其指导思想确定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加强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广度与深度来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学生职业发展,以彰显职教特色,同时也明确了高职课程改革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改革目标。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评估、监管等方面工作不到位,工学结合没有落到实处,暴露和产生了许多问题,如课程目标定位模糊;课程改革中企业参与度过低;教学过程实践性不强;高职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内容等与岗位职业标准衔接不通畅,诸如此类都严重阻碍了高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只有在把握好高职课程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有效地课程改革,突破校企,工学之间的边界障碍,才能顺应当代社会发展与用人单位的需求。

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应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有卓越动手能力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它的目标应着眼于工作过程。而项目化教学以“项目完成”这一动态过程作为教学载体,更适合职业教育。这也和《进出口业务》的课程目标“培养在国际贸易领域掌握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和基本知识、具备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相契合。《进出口业务》是基于外贸业务流程和工学交替紧密结合的、具有“教、学、做“一体化特性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应用性较强,学习过程强调实践性,注重学生操作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然而,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知识本位职教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导致课程的针对性及实用性不强、教学模式及评价单一、教材实践性不强、一些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教学环节偏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在《进出口业务》课程中,尝试应用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法进行改革,以便有效培养学生从事外贸岗位的工作能力。

三、供销系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高职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的优势

浙江商贸职业教育集团最早成立于2003年5月,是在浙江省供销合作社、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由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以商贸类为特色,联合数十家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组成的浙江供销系统首个职业教育集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其逐渐壮大成为跨区域性、非盈利、非法人的产学联合体,同时集团积极探索供销系统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以加快中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供销行业人才培养机制和体系,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行业和“三农”的能力。可见,职业教育集团已成为密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关系的重要平台,而且,在供销系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框架下进行高职专业课程改革,更能体现“跨界”的优势。

首先,有助于高职课程改革目标与企业经济目标的紧密结合,强化人才培养功能。依托供销系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平台,依靠集团内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的整合优势,进行课程改革更能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有效对接市场就业,从而更好地使教育目标与经济目标相融合。

其次,有助于打造高职课程改革的建设团队。依托供销系统集团化办学平台,通过人力资源共享与整合,促进中高职院校间、校企间人员相互交流,从而有利于打造出专兼结合、具备“双师素质”的课程建设团队。

再次,有助于开拓教学实训条件,创新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高职课程改革强调工学结合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校企共同创建相应的实践实训条件。在职业教育集团内,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框架,有利于设立基于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满足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革与教学的需要,进而创新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

最后,有助于开发项目化课程内容与教材,实现校企双方在课程考核方面的合作。由于供销系统职业教育集团具有明显的行业性质和跨界属性,因此,可以根据集团内各企业对人才规格的现实具体要求,开发相应的课程内容与教材,如针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校企共同开发外贸行业典型工作任务下的项目化课程,并由教师与企业专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共同考核。这种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要求相一致,因此能更好地把产业优势转变为专业优势,继而通过课程改革转变为教学优势,这也更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基于供销系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实践

依托供销系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平台,进行高职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一方面可以借助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职课程改革过程中企业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跨界”的属性。因此,我们选择《进出口业务》——这门应用性、实践性都较强的高职国贸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实践。

在课程改革之前,我们就此对供销系统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分企业,及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一系列调研。企业层面的调研,主要是考察、了解外贸业务工作岗位群设置情况,并对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分析相关外贸岗位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学生层面的调研,主要是考察、了解学生对《进出口业务》课程的兴趣度、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教师教学满意度及专业能力的评价;相关教材与专业知识的关联情况;以及课程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性与契合度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外贸业务岗位群的综合分析结果,结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确立了《进出口业务》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内容,即以外贸业务员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设计教学内容,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强调对学生进行各种外贸业务操作能力的训练,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取理论知识讲解,采用业务流程引导教学进程的方法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项目过程中构建相关知识体系,训练职业技能,发展职业素养。这种模块化、项目化课程设计,具体分为四大项目模块:外贸交易准备工作、外贸交易磋商与合同订立、外贸合同履行、外贸业务善后工作。

《进出口业务》项目化课程改革,以工学结合为特色,课程设计过程考虑行业企业对外贸人才的实际需求,充分体现职业性、跨界性、实践性与开放性。校内外教学场所相结合,校内结合多媒体教室与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室,并依托供销系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平台,将浙江三铭服饰有限公司、杭州汇深贸易有限公司引入校内,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在校外还联系了浙江金纺贸易有限公司、杭州荣鑫家私有限公司、浙江东方茂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天地国际运输代理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校外教学基地。这种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体现了职业教育重实践的工学结合课程特色。在此,我们以“外贸交易磋商与合同订立”这一项目模块为例进行阐述。

在具体教学中,每个班级是以小组形式授课(学生事先自由组合形成4人一组,每组设一名项目组长),项目任务导入前,教师先给学生提炼一下本模块学习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质目标,然后由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项目书下发给各个小组,同时布置此项目的4个具体工作任务,给学生一段时间搜集相关资料与信息,由各组根据工作任务要求,制定完成项目的具体步骤和分工合作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对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给学生进行提示和归纳,此项目主要涉及交易磋商的内容(六大交易条件)、出口报价核算、交易磋商的过程(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外贸合同订立(合同种类、内容及效力)等。项目操作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各组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合理的指导与解惑,要求各组进行汇报与讨论,并予以适当评价和总结,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拓展和模拟实训,课程考核则由教师、企业专家、学生共同参与,使学生真正体验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有效突破“跨界”障碍,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供销系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框架下高职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思考

(一)依托供销系统职业教育集团开发项目化课程教材及教学资源

职业教育集团的“跨界”属性,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密切合作提供了平台,也使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成为可能。在职业教育集团框架下,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特色,突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特点,校企共同开发具有行业特色并体现职业能力的教材与教学资源,从而突出紧密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培养职业能力的专业特色,更能促进教学与就业岗位的对接。以《进出口业务》课程为例,依托职业教育集团的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团队,共同交流、探讨,以真实的外贸业务为主线,精心设计一系列工作任务,按照外贸业务实际工作过程,设置项目导向、任务要求、操作指南及方案等,使学生带着工作任务去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开发此类兼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工学结合”项目化教材与教学资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学生进出口业务的操作能力,也更贴近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依托供销系统职业教育集团打造专兼结合的项目化教学团队

在职业教育集团框架下进行高职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能够有效实现课程教学中对教学团队的高要求——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这也是有效完成项目化教学任务非常关键的要素之一。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高学历、高学位、而缺乏专业岗位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依托供销系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平台,通过“跨界”合作,积极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的长效机制,同时,积极引进和聘请兼职行业企业专家授课,双管齐下,共同培养和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从而保障课程项目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实现专业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三)发挥供销系统职业教育集团的功能,深化项目化课程改革

所谓职业教育集团的功能是指集团可能实现的效力和目标,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集团依据各自特定的阶段性使命和价值追求,设定相关的功能目标,而职业教育集团的“跨界”属性则决定了其功能完善和职能的发挥。供销系统职业教育集团作为行业型职教集团,积极搭建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平台,将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和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作为其首要功能,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多方合作等途径,在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师资流动、实训实习基地共建、社会服务等方面循序渐进,不断取得突破。因此,就高职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而言,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供销系统职业教育集团的功能,进一步拓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项目化课程考核机制,增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从而深化项目化课程改革。通过将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相结合,校外专家讲座与校外企业参观学习相结合,为学生营造开放、互动、真实的学习环境;通过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考核标准,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评价建立开放式、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场考核体验;通过校企互动交流,使专业课程改革不断适应行业经济的发展,使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培训与岗位要求相结合,有效突出高职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鲍风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职教集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 (4) :54-56.

[2]金友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的实证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2012 (12) : 40-42.

[3]叶红丽.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8) :128-130.

[4]蔡丽芬,崔永华.基于职教集团框架的工学结合课程的跨界开发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0) :24-26.

[5]张博,南淑萍,朱庆友.CDIO教育模式下高职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菏泽学院学报,2014(2) : 115-118.

[6]龙德毅.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天津市职教集团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6) :49-54.

[7]朱保华.基于职业教育集团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 :28-29.

[8]靳和连.对我国职教集团实践的理论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 40-41.

(责任编辑:王佩)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ctivization——Taking the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For Example

DING Jue

(Zhejiang Economic&Trade Polytechnic,Hangzhou Zhejiang,310018,China)

Abstract:The goal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take teaching reforms and train applied talents,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ideas of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However,curriculum reform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e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aking the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for example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ctivization,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 trans-group cooperation",the research on curriculum reform will help to combine the goals of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enterprise economic targets,and also effectively to build up the teaching team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and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of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Further more,it will help to transform the industrial advantages into professional and teaching advantages effectively,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The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s 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reform,by practice of reforming on Import and Export Practices on the platform of the collectivized college-running among the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ctiviz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作者简介:丁珏(1977-),女,浙江杭州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国际贸易;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专项研究课题(课题编号: GX1336) ;浙江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课题编号: FG2014087)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课题(课题编号: Y201432709)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4-11-16

文章编号:1673-2103(2015) 01-0100-05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