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科学研究的理念反思*

2015-03-28 18:36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核心能力科学研究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科学研究的理念反思*

朱中原,朱景平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政法部,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科学研究的整体状况令人堪忧。思政教师要对科研能力、科研自信和科研习惯三个方面进行理念反思。高职院校要在凸显科研地位、激发科研意识、扩充科研资源和强化多方锻炼四个方面积极探寻提升思政教师科研能力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科学研究;核心能力

朱景平(1968-),男,安徽霍山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政法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全媒体时代各种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1]思政教师科研化是应对这种挑战的重要法宝和关键举措。审视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科研现状有利于反思其科研理念、提升其科研能力。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科学研究的现状

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的职业任务之一,高职院校要密切关注思政教师科研低效的尴尬现状和科研乏力的普遍问题。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科学研究的基本现状

科学研究是思政教师的职业要求,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科研现状存有很多共通之处。

1.整体低下且参差不齐。思政类科研大都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解读和宣讲,缺乏夺人眼球的理论创新点,加上编辑审阅论文时固有的院校歧视,思政教师撰写科研论文大都只能发表在三、四类学术期刊上。因此能评上教授职称的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寥寥可数。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教学实效而忽略科研业绩。有些思政教师应景而为,过度钻研教学方法而忽视科学研究。有些思政教师浑浑噩噩过日子、轻轻松松度岁月,既不关注教学也不致力科研。有些思政教师则较为勤奋,勤于思考,常于练笔。总能把偶然所思记录下来、撰写成文。长此以往,思政教师间的科研水平差异就凸显出来。

2.意识不强且习惯不良。有的思政教师热衷于指导和培训学生参加各种省级比赛,特别是励志演讲比赛和心理话剧比赛等,他们觉得付出少、收获大且来得快。科研需要平时积淀、需要长期坐冷板凳且还不一定有相应回报。潜心科研划不来。有的思政教师喜好从事校外兼职活动,特别是自由职业。他们认为校外兼职可以带来不菲的外快和积淀一定的人脉。科研需要潜心思考,要耐得了寂寞且还不一定能修成正果,专心科研不划算。有的思政教师偏好于追求个人生活格调,他们忙于钓鱼和打牌。他们认为科研需要苦苦思索,要吃的了苦头还不一定能获得收获。苦心钻研划不来。时间久了,很多思政教师根本静不下心来看书,没有时间思考,更没有流畅的文笔可用。

3.合作不够且自以为是。思政教育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范畴。它更注重研究者的个人研究功底和勤奋程度,而对研究的协作意识和配合程度则要求不高。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组建科研团队的难度很大。同一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具体研究方向有很大不同,加之术业专攻带来的学术界固有的文者相轻的不良风气影响,思政教师对待彼此之间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普遍缺乏认同感,他们从事科研往往喜欢单兵独斗而较少有实质性合作。思政教师为了提升申报课题的成功几率往往也会组团申报,但更多情况下都只是形式上的互助而已。撰写论文更是如此,彼此挂名的原因不是前期的合作研究而是后期职称评审对研究成果的量化要求。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科研乏力的普遍问题

问题往往蕴含于现象之中,高职院校要通过审视思政教师科研现状来发现隐藏其背后的普遍问题。

1.重视不足、激励不够。高职院校过于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和技能比赛,而对科学研究重视不足。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鼓励措施和奖励力度不够。有的高职院校在院级项目评审和省级项目初审时向应用性研究倾斜幅度过大而忽略了基础性的思政教育研究。有的高职院校在技能比赛奖项设置上过于慷慨而在院级科研经费配置上过于吝啬。有的高职院校在科研论文奖励上过于小气,科研奖励连版面费都不够支付。对待科研的重视态度不足必然会带来激励强度不够,而后者又会直接影响到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动力和激情。

2.思想倦怠、勤奋不够。科研动力不足直接导致科研思想倦怠和勤奋不够。思政教师教学任务量普遍较大,工作负荷重,留于阅读、思考和写作的时间不多。加之科研难度大和科研奖励不足,思政教师往往思想上怠于科研。不划算、划不来是其普遍认识。勤奋不够主要表现为平时不看书、不思考和不写作。不看书成为思政教师的科研通病。有的思政教师半年甚至几年都去不了一次图书馆,一碰书就头痛。不思考是思政教师的科研常态。很多思政教师没有阅读积累,缺乏问题意识和科研灵感。想不到、想不深和懒得想的现象较为突出。不写作是思政教师的科研弊病。很多思政教师没有随笔习惯,不能将偶然所思及时记录,更不能将思考深化并撰写成文。甚至有些思政教师评上副教授后直接封笔、告别写作。

3.缺乏指点、平台不够。高职院校教授级别的思政教师相对较少。年轻教师普遍缺乏高水平的科研指导。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从事科研大都是随性而为、信马由缰,难以形成科研的领域根基。有的思政教师虽然一年能出十几篇科研论文,但在申报职称时却难以界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根本原因就在于研究松散、论文零散。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外出研讨、研修深造的机会普遍不多,锻炼提升的平台极为有限。锻炼平台的缺乏使得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科研视域狭隘、科研能力欠缺。缺乏指点、没有规划使得思政教师科研提升遭遇天花板,上无可上。平台不够、锻炼不足使得思政教师科研历练犹如水上浮萍、没有根基。两者交替作用使得思政教师从事科研处于不上不下、难上难下的尴尬境地。

二、对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科研现状的反思

“价值批判最终走向的是价值弘扬”。[2]剖析思政教师科研乏力的尴尬现状其目的在于革新科研理念、寻求破解之道。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应该在审视自己科研习惯的基础上深刻反思其科研理念。

(一)科研能力是思政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其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能力为提升教学水平提供可能。教学和科研都是思政教师的重要工作。离开了科研,教学就像无帆之船、无轮之车,难以行进久远。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教学研究直接以探索教学规律、提升教学实效为目的,对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科学研究虽不能给教师教学活动提供直接指导,但可以提供方法论借鉴意义。思政教师要在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和锤炼写作能力上下苦功夫,通过科研辅助教学的路径来提升教学水平。

2.科研能力为改进工作实效提供路径。广泛的阅读可以扩展思政教师的视野和思维,为打开工作局面提供思路和出路。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强化思政教师的理解和感悟,为解决工作问题提供见解和方法。高超的写作能力可以提升思政教师的思辨和语表,为柔化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提供条件和可能。在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往往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敬仰,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可见,提升科研能力可以有力促进工作效率、提升工作实效。

3.科研能力为职称职务晋升提供保障。近年来高职院校高级职称评审日趋严格,可谓大浪淘沙、好中选优。科研成果作为显性标准,已经成为职称评审的一个重要参考尺度。有些思政教师平时不够努力、疏于科研,在职称评审中往往因此被刷。有些思政教师不仅勤于科研而且精于科研,其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就容易脱颖而出。高职院校经常从教师队伍中抽调人员担任一定行政职务,即乐于提拔学者型官员。科研能力和科研实力就成为教师职务晋升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那些学历层次高、科研成果丰硕的年轻教师往往在职务晋升时顺风顺水、风头占尽。

(二)科研自信是思政教师育养科研能力的基石

科研自信是科研毅力的活水源泉。思政教师要坚信努力学习、潜心科研就一定会大有可为。

1.夯实科研意识。科研的价值、意义和认识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主观思想。科研回报的丰厚性吸引着思政教师苦苦钻研、上下求索。但高职院校教师从事科研的难度和劣势又在时时地打击着思政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根源在于思政教师对科研的固有价值和自身的研究能力缺乏自信。只要思政教师克服自卑心理,科研自信就会陡然上升,科研意识也会随之骤然强化。

2.提升科研自觉。当下很多思政教师从事科研活动并不是纯粹的自觉自愿,而是外在评价制度的施压和科研回报利诱的结果。科研自觉可以剔除从事科研的功利性和被迫性,使科研变成思政教师的存在方式和生命价值。科研自信可以强化科研意愿,相对提升科研实效,间接维护和强化科研自觉。思政教师只要保持科研自信,坚持努力科研,一旦取得科研成果和科研荣耀就会不断沉淀、积累,从事科研就会变成思政教师的自觉需要和存在方式。

3.巩固科研习惯。很多思政教师科研习惯不好。有的喜欢临时抱佛脚,在急需科研成果时才想到阅读和撰写,结果往往是拼拼凑凑、应付了事。有的喜欢一曝十寒,习惯于懒散式的科研作风,结果往往是拖拖拉拉、事倍功半。思政教师具备了高度的科研自信就会对研究对象充满好奇且急于求索,能够为探求原因而博览群书和苦苦思索,并及时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撰写成文。从这个角度上看,科研自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科研陋习、巩固科研习惯、加快科研节奏、提升科研实效。

4.锤炼科研能力。科研遇挫是科研过程中常有之事,对于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而言更是如此。高度的科研自信可以育养科研平常心和科研淡泊心。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弱科研挫折带给研究者的心理冲击,有利于研究者调整研究心态、调转研究路向、发起新的研究冲锋。思政教师科研遇挫是经常之事,不但不应垂头丧气、偃旗息鼓,反而更应高度自信、振作精神、奋勇向前。

(三)科研习惯是思政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保障

习惯可以延续量的积累、促就质的突变。良好的研究习惯是提升思政教师科研能力的有力保障。

1.宁静的科研习惯可以增强大脑记忆、发散科研思维。安静的环境和宁谧的心灵是专心科研的前提。两者共同塑造成就研究者宁静的科研习惯。科研需要畅读、常思和思远。畅读积淀学识,常思开拓视野,思远提升境界。安静可以畅读。宁静可以致远。安静的环境可以排除尘世的喧嚣,提升阅读和记忆效率。静谧的心灵在安静的环境下才会思绪飞扬。积淀学识、提升自我是科研之根本,也是外出交流、研讨的前提。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从事科研初期应该静下心来安静地阅读,而不是忙于外出研讨和交流。思政教师要善于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抚平躁动的心灵,要远离官场、酒场和名利场,离书籍近些,离尘嚣远些。

2.勤奋的科研习惯可以提升科研效率、沉积科研根基。科研讲究持久更讲求效率。勤奋可以为科研活动提供强劲动力。离开了勤奋,科研就如水上浮萍,没有根基。坚持是宝贵的科研习惯,它为持续科研提供行为保障。持续勤奋能力是勤奋科研习惯的核心内容。持续勤奋可以最大化调动研究者的思想积极性,为科研活动提供强劲、持久的动力支持。它为提升科研效率、丰收科研硕果提供时间和效率的双重保证。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必须锤炼持续勤奋能力,坚持快读、常读、善思、常思、善写和常写,努力打造勤奋的科研习惯。

3.优良的科研习惯可以拓展科研视野、提升科研层次。多跑是科研的必要习惯。研究者要迈开自己的双腿,多去跑图书馆,大量阅读书籍,获取学界新鲜研究成果,多去跑研究现场,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可靠资料。多记是科研的重要习惯。研究者要甩开自己的手,多记录观察发现和偶然思考。多想是科研的优良习惯。研究者要敏锐观察研究对象,多思考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多写是科研的良好习惯。研究者要及时将所感所思记录下来,撰写成随笔或论文,坚持小思考写成随笔,大思考写成论文。

三、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

提升科研能力应是有方向的望岸过河而不是盲目的摸石过河。探索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凸显科研地位,夯实高职特色

立足职业性、强化高等性是高职特色的最好诠释。科研立校应成为高职院校的办学共识。培育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三大使命。其中科学研究引领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没有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就无从谈起。“高职院校不必讲科研”和“高职院校搞不好科研”等错误思想应为学院领导所彻底摒弃。高职院校要强化科研立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思政教师要转变执教理念。不仅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极端重要性更要意识到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没有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传道、授业、解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政教师要坚持教学安身、科研立命。要把科学研究作为自身的存在方式和价值方式。传大道、授正业和解急惑是思政教师的三大执教使命。思政教师大都能积极宣传和主动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政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只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转话筒和复读机,而要做研究型教师,要做党的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者和诠释者。要能将党的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好、解读好、传播好和践行好。

(二)激发科研意识,明确科研职责

思政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具有先天劣势,恰恰需要科研的自觉、自信和自强。高职院校要努力营造科研氛围,要将科研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学院领导要带头、鼓励和监督搞科研。科研部门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科研骨干,要抓骨干,树典型,带全体。教学系部对于科研型教师要减少教学任务、增加绩效评分。高职院校要制定整套科研激励措施,要坚持全方面、强力度的原则。要给于科研骨干和科研模范以物质、精神的双重奖励,要在评定职称、晋升职务方面予以优先考虑甚至第一考虑。“科研经费是普通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3]。高职院校对于教师申报纵向课题要全力配合并给于经费配套,对于教师申报横向课题要全力支持并专款专用科研经费,对于教师撰写论文要全额报销版面费并相应奖励。高职院校要量化教师科研职责,将科研列入教师工作职责范围,并设置专项考核。要制定专职教师和行政兼职教师各自的年度科研工作量。对于满工作量的要给予肯定,对于超工作量的要给予奖励。思政教师科研考核要专项列出,不仅要有科研数量等量的审查更要有成果时效性、成果影响度等质的考核。

(三)扩充科研资源,夯实历练平台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从事科研锻炼的机会普遍不多。教育厅部署的科研立项是高职院校最主要的纵向科研资源。普通教师与教育厅一般没有直接接触,信息渠道沟通不畅。高职院校要积极做好桥梁的连接作用。对于教育厅的立项原意和立项要求要准确地上情下达。对于教师的申报意愿和申报亮点要及时地下情上传。政府、党校和企业是思政教师横向课题的三大主要来源。思政教师要主动外联政府部门、党校科研部门和企业人事部门来积极争取党校的政策性调研、企业员工的职业精神育养和政府的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的课题资源。“组建科研团队进行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内外普遍的科研活动形式”[4]。高职院校要积极组建思政科研团队。科研团队要形成年龄、学历和能力上的梯队,更要达成和谐、优秀和美誉的团队目标。申报项目要坚持一人牵头、集体申报的原则。项目研究要贯彻分工负责、群策群力的要求。成果分配要形成客观为要、需要优先、鼓励谦让的风气。从一定意义上讲,利用好科研资源比争取科研资源更重要。思政教师一定要珍惜每一次科研机会。

(四)强化多方锻炼,提升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提升有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思政教师提升科研能力不求立竿见影,但求水滴石穿。高职院校要强化思政教师科研督导,要加强思政教师进图书馆、上研讨会和写随笔心得的督促和指导。要量化考核思政教师进图书馆阅读的次数、时间和外出交流研讨的频率、规格以及撰写研究心得的数量、质量。对于表现欠佳的思政教师要加强科研业务检查和指导。系部要加强思政教师的科研指导。系部要建立读书报告会、成果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等定期交流研讨制度。要指导思政教师每周读一本书,定期参加读书报告会,每月写一篇文章,积极参加成果研讨会,半年作一次讲座,展示、推广研究成果和经验。系部要建立一对一的科研结对帮扶制度,坚持以师带徒、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思政教师要强化科研的自觉和自强,要自觉主动地多看书、多阅读、多思考。思政教师要多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发散学术思维,提升问题意识和疑问能力。更要多动手,勤练笔,培养定期撰写的习惯和乐于写作的自觉。只要一贯坚持科研自觉、自强,思政教师就能最终提升科研能力。

提升科研能力关乎思政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和学院前途命运。高职院校和思政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并在革新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探寻相应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思政教师科研能力、夯实学院整体师资力量,最终提升学院整体办学实力。

参考文献:

[1]贺民.全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策略选择[J].菏泽学院学报,2014(3) :111-113.

[2]胡志刚.从价值解释到价值批判[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7-17.

[3]王舒,张永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208-212.

[4]郭志,刘名远.新建本科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探索[J].宜春学院学报,2014(1) :129-133.

(责任编辑:王佩)

The Ponder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deas amo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U Zhong-yuan,ZHU Jing-ping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Law,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Wuhu Anhui 241000,China)

Abstract:The overall situation is worrying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cientific research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teachers have to ponder their research abilities,self-confidence and the research habits.The college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a possible way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research abilities by highlighting research status,stimulating their research consciousness,expanding research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ing their practising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core capacity

作者简介:朱中原(1984-),男,安徽宿州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政法部讲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基金项目: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14年度教育科研规划项目立项课题“高职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BCB14028)

*收稿日期:2014-11-22

文章编号:1673-2103(2015) 01-0117-05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核心能力科学研究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生信任度
增强思政教师本领意识 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服务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