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区网络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

2015-03-28 19:40张树俊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225300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社区文化泰州社会学

张树俊(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225300)

以社区网络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网络社会是社会发展演进的方向,社区网络建设是社会网络建设的基础。在社区网络建设中,社区的文化建设又是社区网络建设的关键。从本质上说,社区文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文化形态展示与文化活动,而是要以社区网络的人本化、社区网络的认同化、社区网络的个性化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并以此构成人、家庭、社区的一体化,推进社会网络的发展。

关键词:社区网络;社区文化;文化培育;社会学;泰州

社会本来就是网络化的,而社会发展演进的方向就是形成“网络社会”。[1]这里所说的“社会网络”主要是就社区的社会学内涵而言的,它包括生活方式、社会角色与地域归属感等等方面。在我国社区主要是指基层居住社区,是相对独立的地区性社会,是以一定数量的同质人口为主体,有认同感与地域界线,形成组织完善的共同体,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网络主要指社区网络。社会网络虽然是看不见的,但十分重要,它既是人们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情感连接的基础。人们所说的“乡愁”,正是这种心理情结的反映。

一、以社区网络的人本化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目前,不少社区的文化建设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文化产品供给。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近年来,泰州市政府对社区文化产品的供给量是比较大的。如泰州早在社区建设初期就对“社区书屋”进行了规划,书屋的图书都是由文化部门统一提供的。其他公共文化设施也都是统一规划建设的。政府部门还多次组织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以丰富社区居民生活。泰州在社区建设方面也注重了资金投入。如泰州从2009年起,一直将对社区相应的补助(支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最近四年内,市财政累计投入1800万元。在全市1849个城乡社区中,达到省定建设标准的已有1287个。[2]社区居民的认可度达到了46.5%。[3]但是,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居民对文化的深层次需要,所以泰州社区网络活力不强。

有研究认为,当前社区建设的问题主要在于“社区文化存量”不足,从而造成“社区文化的缺失”。[4]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准确。比如从泰州现有的社区文化建设来看,泰州社区文化存量并不小,但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居民对“送”下来的这些文化不感兴趣。据有关问卷调查显示,仅有1.7%的居民认为社区文化活动“经常有”,47.6%居民则认为“不清楚”; 49.2%居民认为社区文化“不丰富”和“很不丰富”,23.2%的居民认为“非常丰富”和“比较丰富”。[3]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社区居民对“送文化”活动不了解?为什么提供了那么多的文化产品,居民仍说不丰富?其中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居民不关注,而造成居民不关注的原因又在于文化产品“不适用”。

众所周知,社区文化的本质是“人文化”。之所以说它的本质是人文化,是因为社区文化的基点是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娱乐时尚等等。有关研究指出,自从人组成社会,并由社会建构国家之后,“人便有了成熟的文化体系,人开始浸染在人类所创造成的文化教育体系中”,由此,人不仅变得越来越自由,而且人的社会属性变得越来越强大。为此,人生存在某一社区中,也就进入了一个以人构成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自由地生活。显然,“网络”不是束缚,而是自由与浸染、约束的统一,而在这个网络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就是“人文化”。“人文化”需要社区文化建设的人格化。人格化一方面要求模仿生命机体来搞社区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求注重文化产品与人的关系,实现文化――居民人文一体化。显然,社区文化建设关键要进行人格化推进。人格化推进的核心是要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人文章”又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基点的。事实上,泰州文化建设投入大,产品多,但在“适销对路”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不足。以对泰州海陵区家园社区为例,38.1%的居民认为不能满足阅读需要;其他人则认为“不能满足需要”;或“形同虚设”,或“说不清楚”。当然造成这种认知的原因也不全在文化产品问题,也与文化管理有关。比如认为农家书屋“经常开放”的所占比例为50.1%;但认为“很少”和“不对外开放”的比例分别为18.6%、3.4%。[3]这说明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适合居民需要的问题。

社区文化建设关系到每个社区群众的切身文化利益,为此,推进社区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这一原则,主要让社区群体真正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把满足社区群众的各方面需求作为开展社会各项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5]一是要继续加大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大餐;同时注重提高文化管理与服务水平。比如泰州社区建设初期的转体训练器等体育器材,远不能满足全体社区居民的健身需要,所以社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要加强。二是要变革文化产品“统货”化的供给方式。社区居民的文化产品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是与政府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方式密切相关的。从泰州的情况来看,在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应该去除图书、报刊、健身设施统一发放模式,在充分考虑社区特点和居民需要的基础上,根据社区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创新文化活动和服务方式,以减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社区需求的矛盾,同时也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三是要进行文化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目前,泰州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涉及众多部门,但由于政出多门,又缺乏必要的统筹机制,容易造成活动的重复与资源浪费,这就要进行必要的供给体制改革。

二、以社区网络的认同化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近年来,各地的社区网格化治理力度是比较大的。比如泰州各社区普遍建立了“片长-中心户长-居民户”的工作网络。[2]同时,泰州社区大力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拓展服务宽度。此外,泰州以居民自治为基础,加快居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步伐,营造健康有序的民主环境,促进了社区管理的和谐。具体如泰州在组织建设上落实民主选举,在运作方式上体现民主自治。还有,泰州在建设“电子保姆”工程,为社区高龄、独居、孤寡老人和重症残疾人提供及时服务的同时,围绕“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的主题,坚持“包容、参与、互助、共享”的社区文化理念,先后开展系列活动,形成了一批叫得响的社区文化品牌。然而,社区文化品牌并不能代表社区网络的建设水平。

有关研究指出,网络化的个人存在于相互之间密集联系的“丛”中。生活在“丛”中的人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社区网络活力包括许多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社区文化历史内涵与睦邻精神,缺少了这些内涵与精神,社区也就会缺乏生机。应该说,目前,不少地方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力度是很大的,但就社区网络建设而言,还有一定的不足。一是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有限,服务的种类不够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停留在浅层活动上,没有深入到社区网络建设层面,因而不少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淡薄。“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依然突出。比如在泰州社区文化建设中,对社区党支部、社区管委会和各村委会起领导作用的认可率只占19.9%、19.9%、18.1%。这既说明各个组织统筹协调不够,也说明人们认同的社区是个社区网络共同体而不是一个什么行政组织。如果用行政化的手段来进行社区治理,则南辕北辙了。[3]

为此,社区文化建设注重社区认同感的教育与引导十分重要。事实上,社区网络更多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而不是简单的居民服务与文化活动。一是要强化个体的参与意识。要让个人、家庭、组织融合起来形成有密切关系的社区网络,个人、家庭的主动参与是基础,只有发挥这种主动作用,才能实现个体间、个体与社区间的网络链连接。为此要注重提高社区居民活动的参与度,培养社区成员的社区网络认同感、归属感。二是发挥社区的组织作用。要以文化活动为抓手,为居民提供互动的机会。三要强化社区民主自治。要发挥居民座谈、百姓议事等活动的作用。四要建立一种“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要根据社区的发展和居民需要的变化,及时调整与创新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形式。五要引导社区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三、以社区网络的个性化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由于社区文化的重点在社区,所以需要注重把握社区特性。由于地域不同,社区文化也就不同,每个社区在相对独立的开发和适应进程中,也就形成了各自类型不同的社区文化,由此社区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归属性,这种归属性也使得社区文化具有社区个性。

应该说,目前各地各社区都是把建设特色社区作为重要任务来推进的。以泰州城西街道为例,泰州城西街道各社区围绕“一社一品”、“一居一特”打造特色品牌。如安居社区打造“为群众服务,替群众办事,让群众受益”品牌;江洲社区在“创佳争先”活动中打造“百姓驿站”品牌等等。不过,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泰州社区文化建设还存在简单化、单一化、形式化的现象。从总体上看,泰州社区文化建设只是在围绕提供图书、体育活动器材及其场所方面转,围绕社区服务转,围绕组织一些低层次的娱乐活动转,没有从本质上把握社区文化的发展规律,缺乏在社区网络建设方面的文化引领。比如谈到社区文化建设,无非是舞蹈队、乒乓球队等群众文体活动,且各社区的这些活动的形式也大多是“克隆”而来的,因而各社区文化建设往往是一个面孔,缺乏特色,社区成员对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兴趣也不浓,参与度也不高。比如,泰州社区居民经常参与文化活动或使用文化设施的比例为23.9%。[3]为什么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率或文化设施使用率这么低?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文化活动或文化设施各社区千篇一律,没有个性,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为此,在社区网络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挥社区文化建设推动作用,必须注重社区文化个性建设体现社区文化的特色性。一要注重社区文化的深度建设。要转变社区文化建设理念,重点在提高治理与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按照社区网络建设的需要围绕“情感”、“沟通”、“认同”等关键要素做文章,让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识更加深刻,更有社区网络认同感,并自觉地投入到社区网络建设中去。二要挖掘社区特色,注重个性化建设。要根据社区区域特色,培育好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不是简单的文化活动,还包括文化活动带给人们的认知与感受等内在特征,所以要搞好文化与人的紧密融合。三要强化社区文化的自我建设。社区文化需要通过自我生成与创造而保持社区文化个性,但目前有些社区文化建设过分依赖文化输入。比如有的社区文化建设完全依赖政府文化供给,有的盲目攀比,照搬照抄。为此,建设社区个性化文化,需要社区树立主体意识。要在接受外部文化供给与学习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注重社区文化的创造。通过社区有特色的文化创造来强化人际交流,满足居民真正的心理需求,增强居民的社区网络感。四要发挥社区成员的积极作用。在社区内部,相对于社区居民实际上是社区文化建设主体而不是客体,所以要发挥居民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事实上,现在不少社区的业余文化组织都是由居民自发成立的,这些组织最贴近居民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因而也最有特色,最受居民欢迎。

当然,我们强调社区文化的个性化建设,也不排斥社区文化与社区外部文化交流与融合。因为任何社区的文化都不是孤立的。在一个地区,各社区也是一个社区文化“丛”。同一“丛”内部的个体和不同“丛”之间的个体也都可能发生相互联系。所以社区文化的个性化并不是搞文化隔离。事实上,社区与社区之间以及社区与其它部门之间始终都存在着一定的“文化流”,存在着文化的相互融合。所以各社区的文化建设既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又要解放思想,勇于去接受不同个性的外部文化,以促进社区文化结构的优化,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张文桥,王浣尘,陈明义.网络社会初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 74-78.

[2]王红梅.社区管理的实践及对策研究——以江苏泰州为例[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4(3) : 43-48.

(责任编辑:王佩)

[3]中共泰州市海陵区委宣传部,海陵区社科联课题组.泰州社区服务的文化供给实践与思考[J].泰州论坛.2015(1) : 66-74.

[4]段媛媛.社区、社会资本和社区文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 64-67.

[5]李海滨.社区文化建设思考与探索[J].活力.2010 (23) : 69-69.

On Promoting Commun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by Community Network——Taking Taizhou in Jiangsu as an Example

ZHANG Shu-jun
(Taizhou Municipal Party School,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Abstract:Network society is the direc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social network construction is community network construction,the key point of which is culture construction.In essence,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not a simple cultural form and cultural activity,but the culture promotion by means of human -oriented trend,identification and individuality of community network,and thus to promote social network development with integration of human beings,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Key words:community network; community culture; cultural cultivation; sociology; Taizhou

作者简介:张树俊(1957-),男,江苏姜堰人,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学。

收稿日期:* 2015-02-06

文章编号:1673-2103(2015) 04-0043-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C916.2

猜你喜欢
社区文化泰州社会学
幸福水天堂——泰州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泰州古韵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
甘南藏区“和谐”社区文化构建
互联网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思考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