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之“虚”翻译的认知理论诠释

2015-03-29 04:08沈畔阳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语域虚词介词

沈畔阳

(广东科技学院外语系, 广东东莞 523083)



英语之“虚”翻译的认知理论诠释

沈畔阳

(广东科技学院外语系, 广东东莞 523083)

英语重“形合”重的是句子的完整性,基本框架不能轻易破坏,不可“因意害文”。汉语重“意合”讲究言简意赅,不可“因文害意”。归纳起来,“形合”主要指句子成分合乎语法规则地组合起来,而“意合”则是指意义的表达并非必须借助语法功能词,与认知理论所强调的“体验”不谋而合,恰好诠释了英语虚词、虚指、虚拟、虚构和虚情的翻译方法。

认知;虚实;翻译

一、 虚词的翻译

认知理论认为“意义是在概念层面形成的,词语等语言单位只是概念化过程的提示符和背景知识的补充”。(柯航 2009)语言虽然是思想的外壳和意义的物质表达方式,却不能完全真实地表达人们希望它能够表达的意义。翻译得以实现的基础是人类思维大致相同,但作为表达意义的间接手段,要真实再现原文的意义就更加倚重提示符和背景知识这样的言外手段。虚词恰好能够起到提示符的作用,它们虽然没有完整的概念意义但对于意义的认知能够起到联想、贯通、整合这样实词无法发挥的功能,就意义和概念的认知而言起到总揽全局的作用。英语和汉语在认知、表达意义的方式上均有所不同,语法和句子成分的功能也自然而然地不会完全一样,因而虚词的译法也相应地不尽一致。

1. 连词在英语中是虚词但不能省略,否则就会成为残缺句,而在汉语中不但可以省略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必须省,否则就成为赘述,这样的差异反映了两种语言认知方法上的不同,例子比比皆是。

This system is totally enclosedandprevents air pollution from dust particles or gases.

此系统为全封闭式,能防止尘粒或煤气污染大气。

I must be off now,becausemy sister is expecting me.

姐姐在等我,我得走了。

Thatwe will be able to complete the project in a short time is beyond any doubt.

我们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项工程是毋容置疑的。

Whenthe masses are of one heart, everything becomes easy.

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

反过来,若把上述汉语翻译成英语,省略其中的连词就构成最基本的语病。

2. 介词:“是英语中最活跃的词类之一,特别是一些常用介词,搭配能力特别强,可用来表示不同的意思,大部分习用语都是由介词和其他词构成的。”(张道真 1979)而这个特点在汉语中是很不明显的,翻译时更难体现出来。

Don’t use a preposition to end a sentencewith.

不要把介词放在句末。

I shall prevailonhim to make the attempt.

我要说服他试一试。

You can appealtoa higher court and applyfora fresh trial.

你可以向上级法院申请再审。

Whatwithdrinkandwhatwithfright, he did not know much about the facts.

一方面由于醉酒一方面由于害怕,很多事情他都记不得了。

He is a manabovevulgar interests.

他绝不是个低级趣味的人。

作为虚词,上述例句中的介词,或本身或复合或搭配所具有的意思反映了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认知特点,不可能对应译出,望文生义就会掉进翻译陷阱。“无论如何多数英语介词无法直译,因为汉语无固定形式的介词与英语介词作词对词的直译,只好意译,而意译就只好求助于汉语动词了。”(许孟雄 1982)

3. 冠词:修饰名词或限制其意义,在汉语中没有对应词,其用法的复杂性决定了翻译时的难度。

He worked asalanguage teacher in that university.

他在那所大学里当语言教师。

Political power grows out of the barrel ofagun.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Thetiger is in danger of becoming extinct.

老虎有灭绝的危险。

This was nothing out oftheordinary.

这没有什么异乎寻常的。

Healthewounded, rescuethedying, practice revolutionary humanitarianism.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上述例句中每个冠词的用法都独具特点而在汉语中都表现不出来,翻译难度足可见一斑。

4. 感叹词:只反映语气和语境而不构成句子成分,因此只能从上下文中揣摩其真正含义,更是体验哲学的很好例证。

Oh! So you are here!

啊,你也在这儿!(惊奇,高兴)

Oh! It is too late already!

唉,已经太晚了!(遗憾)

Well, here we are at last!

好了,终于到了!(高兴)

Well, that’s the only thing I can do now.

嗨,我现在也只能这样做了。(无奈)

Why, you are ahead of time too!

怎么,你们也提前完成了!(意外)

“这类词很不容易确切地译为汉语,同一感叹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表示的情绪就不尽相同,译成的汉语也就不同;同时,有时表示的情感很细致,在汉语里常不容易找到十分确切的对应词语来翻译,这时就需要从上下文中去琢磨,找近似的汉语译出。”(张道真 1979)这里的“琢磨”准确地说就是个认知过程,其翻译往往带有不同的认知色彩。

二、 虚指的翻译

认知语法学家们认为,“说话人头脑中的语言知识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通过抽象的象征单位构成的,语言知识就是语言如何被运用的知识。”(柯航 2009)“语法即用法”,任意性是语言的区别特征之一,具有不可解释性。就翻译而论,重要的是表达而不是改造原文,译者的源语知识更应该是源语如何被运用的知识。虚指是英语表达中的一种固定表达方式,主要指it及其结构和引导同位从句的that,它们在句中只有语法意义而无词汇意义,仅仅为了占位填补语法结构上的空缺以满足“形和”的要求,而汉语因为无类似语法现象,所以在翻译时就要谨慎处理。

Ithurts.

疼啊!

Ifithadn’t been for you, I don’t know what I would have done.

要不是你,我真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来呢。

I knowit’s awful my coming here.

我知道自己来这儿是很煞风景的。

Ithappened that they were away.

恰巧他们走开了。

I founditnecessary to continue.

我发现有必要继续下去。

作为某些动词或介词的宾语,it本身没有词汇意义而仅起语法作用,是说明英语逻辑性和英译汉时“省词”的常见例子。

Confoundit!

讨厌!

Lushitup.

喝它个一醉方休。

Keep atit.

别松劲,干下去。

He decided to roughiton his vacation.

他决定草草过个假期算了。

Rumor hasithe is going to leave our town.

谣传说他打算离开本城。

It比较罕见的用法是在某些临时用作动词的名词之后构成习语,无实际意义但反映了英语的语法性和经济性,汉语中也同样翻译不出来从而反映了人类认知的共性。

No country has the power to lorditover others.

任何国家都无权对他国横行霸道。

We would hotelitwhen it was wet.

逢到下雨我们就找家旅馆住下。

He likes to chefitnow and then.

他就是喜欢不时在厨房里烧烧弄弄。

We will foot (taxi)it.

我们将步行(乘出租车)去。

三、 虚拟的翻译

G. Lackoff认为隐喻不仅是修辞学上的修饰技巧,而且是整个人类认知与思维的本质,因此具有普遍性。(Lackoff 1980,转引自柯航2009)语言和客观世界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与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英语中虚拟语气常被用来表示愿望、假设、推测等概念,听话人则要结合自身的体会和感受去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在表现形式上,与汉语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主要依靠改变动词的形式和时态而不是利用单词来表示,因而翻译时如果少了揣摩,缺乏对其真实意义的认知,就很容易出错。

Theycouldn’tcare less about our sufferings.

他们一点也不关心我们的疾苦。

His composition is full of errors. Hemighthavetakenmore care to write it.

他的作文错误很多,他没有细心地去写它。

“英语的虚拟句子译为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意译为汉语的陈述语气,即英语反面虚拟译为汉语正面陈述。” (许孟雄 1982)

四、 虚构的翻译

英语中有些结构表达的只是情绪而非实质内容,“语法可以不是词汇加规则构成的系统,具有无法完全从组成部分推导出来的整体意义。”(转引自柯航 2009)这样的结构有时可有可无,但在翻译时如果有的话则不能遗漏,因为它毕竟在表达一种情绪,翻译是一个以有限逼近无限的过程,越接近原文的意思越难翻译,所以能否把虚构翻译好是源语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识。

The missing letter was in his pocket,ifyouplease

你看怪不怪,那封遗失的信竟在他的口袋里。

I am rudeifyoulike.

就算我没礼貌吧。

You may praise her for her beauty,forallIcare.

你尽管赞赏她的美丽,与我无关。

A diamond,myeye! That’s glass.

什么,钻石!那是玻璃。

五、 虚情的翻译

认知语义学认为“通过语词这样的语言单位所表达的意义只能表达部分的概念,毕竟我们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感情要远远多于语言编码的形式。”(柯航 2009)语言形式既可能部分反映内容也可能部分不反映甚至加以歪曲,所以对意义的认知离不开语境并受其制约。很多语言结构表达的意义并无实质内容而只是交际、修辞、委婉等的需要,我们这里姑且称之为“虚情”,语言越成熟,“虚情”的表达就越复杂、微妙,翻译不好同样影响真实意思的表达,成为误译。“虚情”的翻译属于“雅”的范畴,是翻译的最高境界,可如果放弃了对这个最高标准的追求,其他翻译努力也会失去意义。

Isheallthere? I don’t take in what he is talking about.

他有精神病吗?我听不懂他说什么。

And, it being low waterhewentoutwiththetide.

正是退潮的时候,他跟潮水一道去了。

Justabitundertheweather, nothing to fret about.

只是有点不舒服,不必担心。

She isinafamilyway.

她怀孕了。

“翻译的过程无非就是一个分析原文语域,在译入语中寻找对等语最后将这种语域适当表达出来的过程。但要说明的是,译文语域和原文语域的对等并不是机械的,这是指语言深层意义的对等而不是语言表层形式的对等。”(郭著章 1989)认知理论无疑为这样的寻找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因为翻译主要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而就人的认知能力而论,当然是理解容易表达难,与做读者难以做作家是同一个道理。难归难,只要肯于认真揣摩、比较、积累,就能体会到为了一个字“旬月踟蹰”后豁然开朗的乐趣。

郭著章(1989). 语域与翻译 [J]. 中国翻译(6)。

柯航(2009). 现代语言学名著导读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许孟雄(1982). 英语难题研究一千则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道真(1979). 实用英语语法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11-30

猜你喜欢
语域虚词介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介词不能这样用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浅析语域的特性及教学模式探讨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思想新解*
语域语块与外贸英语教学
利用语域预测功能突破听力语言焦虑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