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媒生态下从翻译到本地化翻译的概念嬗变

2015-03-29 04:08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源语言软件国家

张 莉 马 芫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200090)



新传媒生态下从翻译到本地化翻译的概念嬗变

张 莉 马 芫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200090)

信息时代,新传媒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笔者从翻译需求的即时性、翻译目的的技术性和翻译效果的本地性三个方面解释由传统文本翻译和学术翻译到本地化翻译的演变,说明翻译专业和行业要越来越适应全球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的需求和趋势。本地化翻译行业的发展指明翻译发展和研究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灵动性的特征。

新传媒;翻译;本地化;本地化翻译

一、 诠析新传媒生态背景

“宅男日日看电脑,路人低头玩手机。”二十一世纪,时代的进步迅猛、科技的发展飞速,以互联网为基础和特色发展起来的网络媒体攻占了人们生活、事业和娱乐的领域。这就是新媒体——一种在高新科技和信息技术支持下崛起的新力量、新形态、新媒介。

新媒体推翻了人们对于传统四大传媒(报纸、广播、电视、杂志)长久以来固有的思维和使用,以及其新鲜的方式运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运应而生、崛起壮大。因此,新媒体也被称为“第五媒体”。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新媒体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可以即时与网络连通的世界。现在就算是一些山区,也有wifi可以与互联网相接。与互联网的联络使人们面对一个海量信息的平台。而这个平台中,并不是所有的资讯信息都是以网络用户本族语的形式出现。因此,对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的时代,以互联网为平台,翻译行业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一)翻译需求的即时性

连接互联网,展现的是海量的资源——各种语言、各式内容。人们为了在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消息和资讯,要求能在最短时间内将源语言内容转换,以期不误商机或尽快知晓。这就不是传统的以学术研究和赏析为主要目的的翻译专业能满足的了。在此翻译讲求时效性,因此技术工具的介入和机器翻译的使用势在必行。因为在信息时代,资讯千瞬万变,人们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源语言转换为自己懂得和理解的本族语或母语。这样一个转化的过程包含的不仅仅是传统的文笔翻译,因此本地化概念运应而生。

以软件本地化(software localization)为例,一个软件是一个目标商品,其最终目的是推向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最大地占有市场、赢取商业利润。这是软件作为商品的本质所决定的。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本地化,一个软件商品进入除本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时候必然受到因语言不同当地用户无法或不能够完全理解软件中的操作指令、用户界面的文字以及帮助和说明文件中的内容。因此,在开发一种软件的时候,本地化过程是需要同时进行的,至少不能相差太多的时间。否则一旦运用于市场,他国目标客户将处于模糊和摸索运用的状态,有的时候受语言限制而完全不能使用。

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翻译的时效性已经完全改变。在传统翻译的时代,翻译作为一种对文学和美的赏析及转换,没有过多的追求时效性。一部作品源语言创出后,在目标语国家的译者翻译之前,可能会经历很长时间。而新媒体背景下,本地化翻译追求时效,本地化翻译是很多本地化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一个对本地化翻译的要求就是通过本地化翻译,像软件等产品可以将源语言产品与目标语产品同时或几乎同时推出、占领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二)翻译目的的技术性

传统翻译的目的是得到目标语的转换版本,这个版本多为为了文学、学术研究的笔头翻译或商务、政治等现场谈判和会议的口头翻译。而本地化和产品推售及网站建设有关,其目的是得到一个以产品或网页推广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语言为表达形式的最终产品,使得该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可以直接接触到经过本地化的产品,能够懂得已经过从源语言向目标语转化的产品形式而不需要另行翻译。

简单说来,传统翻译是文本到文本,由源语言文字转化为第二语言文字。而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占据人们工作、生活,占据公司生产、销售产品的重要媒介,因此可以说互联网时代的翻译是从产品到产品,这已经不是“一张纸”、“一本书”的时代。可能是一个已经翻译成目标国家语言的终端产品,比如像软件Microsoft,进入中国就是全中文文字的版本,既不是英文原版也不需要另有翻译的过程;可能是一个发布在互联网上为其他国家的客户直接认识、了解和接受的广告,一个具有宣传、推销和介绍目的的目标语网站。

新传媒时代,全球一体化,商家和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为了争取更大的利润、占有更广的市场,一个企业的产品不仅要在本国发展,还要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推销。因此,跟企业形象和产品介绍息息相关的网站建设非常重要。而这样的网站建设不可能是单一语言或本族语言的,否则将失去大量其他国家的客户。

网站本地化和传统翻译的区别就是一个网站的成功打造不仅是将源语言转化为目标语,还要进行网站建设、网站维护、内容更新、语言管理。这其中包含有大量的技术因素在内。

(三)翻译效果的本地性

传统翻译的标准讲求“信、达、雅”。而本地化更注重最后产品的接受程度。要将最终产品转化为具有目标语国家或地区本地特色的、能够为当地语言使用者便于使用和理解的产品。因此本地化的标准更兼有实用、灵活、更符合该国家语言和风俗的特征。

不管是最终产品的语言文字和说明文件,还是对软件、游戏、网站、广告或其它产品进行的本地化翻译过程,都要注意目标语言国家或地区的风俗、人情、习惯、禁忌、宗教和政治等影响因素。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最终的翻译效果不以“信、达、雅”为唯一标准,而是要充分考虑很多当地社会和文化的风俗,这就使得本地化翻译更灵活、更实用、更为目标语国家或地区的人群服务。最后在评判翻译标准上也会有一个本地化的标准,那就是最大程度地符合目标语本地人群使用的便利性和文化风俗的接受程度。

二、 阐释本地化翻译概念

本地化(localization)是指一个企业,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在组织产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时参照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语言市场的需要,使目标的产品更符合产品目标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需求。本地化行业的发展源自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苗菊,朱琳 2008)

本地化有各种类型,包括:企业本地化、市场本地化、生产和技术本地化、人才本地化、网站本地化、软件本地化、游戏本地化等等。

由此可见,随着国际化、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开拓速度越来越快,为了要将同一产品迅速向各个国家推进销售,本地化的市场操作极为重要。因此本地化翻译运应而生。

本地化翻译(GILT) (张莹,柴明颍 2011)中的G代表全球化(globalization), I代表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L代表本地化(localization),T代表翻译(translation)。

下面对本地化翻译中各缩写代表意义的解释:

G——全球化(Globalization):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信息时代,数码技术和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越来越依托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一个产品要推向全球,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针对某个国家单一语言语境的背景。全球化涉及在向全球各国推介产品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其中考虑的因素将跟文化和语言翻译有关,不同文化的风俗和冲突、文化的多样性等因素都是产品全球化销售过程考虑的对象。全球化的国际背景冲击着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体现语言、文化的翻译行业。(陈谊 2011)

I——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国际化是使产品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要求的方式。国际化要求从产品中抽离所有地域语言,国家或地区和文化相关的元素,也就是将产品的应用范围扩大化,从原先单一地域语言文化使用变成能够处理多种语言和文化的环境。

L——本地化(localization):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降低成本,因此产品的生产、销售环节要按照目标国家或地区的语言需要来组织,使其符合目标国家或地区市场的组织变革过程。本地化是一种跨文化交流过程(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ocess),其目的是最终的版本符合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当地规范。本地化包括把文本材料翻译成目的语规范文本,对非文本材料、输入、输出和提交机制加以调整,这样可以满足当地文化、语言、风俗、技术和管理的要求。

T——翻译(translation):传统的翻译是指将源语转化为目的语,两种版本从内容和形式上要求相等或达到相同的语言效果。

因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学术翻译活动是封闭型的创造活动,是对于源语的加工,其目的是加工源语得到目的语,使得对源语不懂得的人们可以看懂文本的意义。而本地化是对产品或服务的加工,其目的是通过按照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市场需要来加工,使得产品和服务更加符合特定市场的特殊要求。本地化翻译由此形成一个新兴市场,在本地化行业的兴起背景下得以高速发展、繁荣增长。

《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由中国译协本地化委员会制定)概括了本地化的定义:将一个产品按特定国家或地区语言市场的需要进行加工,使之满足特定市场上的用户对语言和文化的特殊要求的软件生产活动。本地化翻译行业有三个方面:1. 软件本地化(software localization),2. 网站本地化(website localization), 3. 文档本地化(localization of complex technical documentation)(吕乐,闫栗丽 2014)

三、 综述本地化翻译服务

本地化翻译服务有两种来源和途径,一种是软件公司负责本地化的业务部门,另一种是翻译公司。随着社会需求的递增,现在出现多种语言本地化的服务,因此对本地化翻译服务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在以下方面:本地化翻译、本地化测试、本地化工程和桌面排版。

为了确保软件能在本地化进行,需要针对软件的本地化版本进行本地化测试。如果通过本地化测试找出软件的缺陷,可以对其进行修改来进一步加深本地化的进程和效果。

本地化工程是保证本地化得以顺利进行的一系列科学技术,包括翻译技术、软件技术和质量保证技术。本地化工程隶属于软件工程的学科,利用各种软件技术降低本地化翻译的难度,保证本地化翻译过程顺利进行。

本地化概念中,桌面排版指的是根据目标语言的格式和要求对源语言的页面和文档进行重新排版。

结束语

本地化市场方兴未艾,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加大本地化的投入。(崔启亮 2013)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本地化的发展将会更加蓬勃。

本地化市场不仅需要翻译人才,还有技术人才,因此是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互联网新传媒时代,我们要努力掌握本地化的概念,对本地化翻译有更精深的理解,努力发展本地化翻译。

陈谊(2011). 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地化翻译 [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崔启亮(2013). 中国本地化行业二十年(1993-2012) [J]. 上海翻译(2)。

吕乐, 闫栗丽(2014). 翻译项目管理 [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苗菊, 朱琳(2008). 本地化与本地化翻译人才的培养 [J]. 中国翻译 (5)。

张莹, 柴明颍(2011). GILT本地化产业与翻译研究新动向 [J]. 中国翻译(3)。

2015-01-29

张莉,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

猜你喜欢
源语言软件国家
禅宗软件
林巍《知识与智慧》英译分析
软件对对碰
浅析日语口译译员素质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以口译实例谈双语知识的必要性
从目的论角度看《红高粱》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