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举国送别李光耀

2015-03-30 18:06
环球时报 2015-03-30
关键词:新加坡人李光耀葬礼

●本报赴新加坡特派记者 俞懿春 ●本报驻外记者 纪双城 青木 李珍 陈尚文 ●陈一

新加坡29日为李光耀举行隆重的国葬仪式。成千上万的新加坡人当天冒着倾盆大雨站在新加坡主要街道两旁对“建国之父”做最后的告别。此前已有约120万名新加坡人到全岛18处社区公众悼念处致哀。29日,来自23个国家的政要,包括10个东盟国家领导人,中国、印度、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亚洲多国的政要,以及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代表都前来参加李光耀的葬礼。印度政府甚至宣布了一天的全国哀悼日。美联社称,对于小国新加坡及其550万人民来说,这么隆重的葬礼是一件罕见的事情。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感慨,虽然他和李光耀不算密友,但他对李光耀的逝世感到难过。他说,“李光耀离世昭示一个时代的终结”。

新加坡举行英雄般葬礼

“鸣礼炮21响,战机呼啸着飞过天空。当灵车出现时,人们高呼着他的名字。人们放声大哭,挥舞着国旗,向街道上抛撒鲜花”。法新社称,这是心存感激的新加坡举国为李光耀举行的英雄般的葬礼。报道称,新加坡罕见地为李光耀鸣礼炮21响,这通常是为在任国家元首准备的,但这次为李光耀破了例。当他还活着时,新加坡人就把他视作事实上的民族英雄。

29日上午10时左右,《环球时报》记者到达李光耀灵柩将经过的新加坡珊顿道,看到道路两侧已聚满人群。天空当时下着小雨,人们身着白色或黑色衣服,面色沉重地等待着。11时左右,小雨突转暴雨,许多人都浇透了,但没有多少人离开。一直等到12点50分左右,21响礼炮开始鸣放,移灵队伍从国会大厦出发,前往葬礼仪式举行地国立大学文化中心。前来最后送李光耀一程的新加坡人沿着移灵路线道路绵延15公里多。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在过去4天有超过40万人到国会大楼瞻仰李光耀遗容,许多人为此顶着烈日排队8个多小时。还有120多万人到18处社区悼念处向李光耀致敬。

下午2时,李光耀的国葬仪式在国立大学文化中心举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总统陈庆炎、荣誉资政吴作栋等十名代表先后宣读悼词。李显龙首先致悼词称,李光耀“度过了充实及丰硕的一生”。“因为李光耀先生从未动摇,我们没被击垮;因为他勇敢面对挑战,我们也有了勇气和他一起并肩作战,最终获胜。于是李光耀先生带领着新加坡,从第三世界晋升到第一世界国家。”李显龙说,李光耀也是一名善于研判局势的政治家,有效地阐明新加坡的国际立场,扩展其战略空间,提升了新加坡的国际地位。他呼吁新加坡人继续团结一致,“为继续发展这个独一无二的国家,共同努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29日称,出席

李光耀国葬的共有2200人,包括来自23个国家的政要。此外,15名李光耀生前的外国友人也前来参加葬礼。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专程赴新加坡出席了葬礼。李源潮向新方转达了习近平主席的口信。习近平在致李显龙的口信中对李光耀逝世表示深感悲痛。他说,李光耀先生是新加坡共和国的缔造者,也是广受国际社会尊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我十分敬重的智者和长者。作为中新关系的奠基人、开拓者、推动者,李光耀先生同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确立了中新关系的发展方向,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开拓两国合作作出了卓越贡献。

美国总统奥巴马派前总统克林顿率领一支高规格代表团前来参加葬礼。印度总理莫迪除亲自到新加坡参加葬礼外,还把29日设为印度国家哀悼日。在这一天,印度举国降半旗,并取消所有官方娱乐活动。新西兰和不丹政府下令所有政府部门和公共建筑29日都降半旗,哀悼李光耀。

“吊唁外交”显示东南亚重要性

“对李光耀来说,这个世界是一个更好的地方。他教会了西方亚洲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他给我们解释清楚了发展在实际意义上意味着什么。”美国彭博社29日引述前来出席葬礼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话这样称。

“国际人脉深广,‘小红点有大外交”。新加坡《联合早报》29日称,李光耀不仅把新加坡从无到有发展起来,更打破了“小国无外交”的局限。报道称,从前来参加葬礼的外国领导人之多,以及各国对其的盛赞中可以看出,李光耀使新加坡发挥与小国不成比例的国际影响力。李光耀不仅国际人脉广,而且交往深入,世界列强尽管政党轮替,他仍同各国历届领导人保持良好关系。李光耀择善固执、敢于独排众议,这在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的国际政治中并不多见。

在李光耀去世后,有不少他的昔日对手也表示哀悼。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28日在博客上贴出题为《光耀与我》的文章称,“我们曾多次交锋,但彼此没有敌意,只是对有利于新生国家的看法有所不同”。马哈蒂尔感叹,李光耀去世,东南亚又失去了一位强大的领导人。“他那个时代的人领导国家争取独立,知道独立的价值。”

新加坡这次为李光耀举行的国葬也成为亚洲各国以及西方加强与亚洲的外交提供了机会。日本共同社称,各国为在经济增长显著的东南亚地区扩大影响力,通过出席葬礼展开“吊唁外交”。

路透社曾称,有声望的国家领导人的葬礼使国事繁忙但平时很少见面的各国领导人聚在一起。在这一天,多国领导人化干戈为玉帛,站在一起为逝去的人致敬。这也被视作进行“平静外交”的场合,尽管并不是每个人都想相互握手。彭博社称,在葬礼仪式前,代表美国出席葬礼的前总统克林顿抓紧机会同亚洲领导人进行交谈。克林顿同印度总理莫迪握了手,两个人在文化中心二楼的露台上交谈,随后阿博特加入进来。

在李光耀的葬礼上,韩国总统朴槿惠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否在其间会面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韩联社称,这是朴槿惠自就任韩国总统以来第一次参加外国领导人的葬礼。朴槿惠在葬礼前与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见面,她祝贺韩中自由贸易协定完成草签,称今后将与中国在亚投行问题上紧密合作。朴槿惠还与克林顿会面。在葬礼仪式结束后新加坡总统举行的招待会上,朴槿惠才与日本首相安倍见了面。

在日本,朝日电视台29日称,日本政府内部反对安倍出席李光耀葬礼的声音不在少数,但是安倍希望出席葬礼的愿望很强烈。一方面日本重视和新加坡的关系,安倍出席葬礼是重视与东盟的关系,另一方面,韩国总统等也出席葬礼,安倍希望借机展开会谈。

世界从葬礼看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向以高效闻名于世,李光耀葬礼的安排亦不例外”。路透社称,李光耀逝世几小时后,新加坡政府便已确认了国葬的交通安排,并对外发出邀请。新加坡各处的社区中心都已摆好李光耀的纪念照片。新加坡政府还安排了免费摆渡车,接送人们前往社区中心的吊唁现场。新加坡地铁站的电子屏幕和公共汽车上的牌子,无一例外都显示着“悼念李光耀”。

不过,这样以高效、秩序为代表的模式并不总能得到认可。新加坡媒体注意到,对于李光耀去世,多数亚洲媒体的基调普遍对李光耀持正面或持平的评价,对他具争议性之处点到为止,并把着重点放在他发展新加坡经济和奠定治国制度方面的贡献。不过一些西方媒体在评论中批评李光耀集权和专政。对此,长期旅居新加坡的英国人汉富利日前在脸谱网站上留言称:“西方媒体总是批评新加坡专政,这种老掉牙的论调看了真闷。……我们没有人说他的治国方针完美无瑕,但如果按西方媒体的说法,这位‘专政的领袖走后,新加坡人应该自由了吧?但他们行使自由的方式是,暴晒在烈日下8小时,只为向李光耀致敬。境外的批评者解释不了人们为什么去排队,但那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不住在这里。”

实际上,李光耀生前始终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他曾称,“东亚文化所持的价值观,如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支持了团体的努力。这在赶超进程中是最宝贵的东西”。

新加坡《联合早报》29日称,我们今天缅怀李光耀,固然是感谢他对新加坡的付出和功绩,然而更重要的是要继承与发扬他和建国一代所持守的价值观和特质。独立50年来,我们的许多制度都是建立在这些价值观和特质之上。报道称,尽管如此,我们既然可以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把这些价值观和特质内化,但也可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把它们尽数抛弃。“及时享乐”如今已被一些人奉为正道。因此,有必要加强、维持建国一代的价值观和特质。要提醒人们我国的脆弱点,如腹地狭小、缺乏资源、种族语言宗教课题等,提醒国人居安思危,切勿以为繁荣稳定是上天恩赐。▲

猜你喜欢
新加坡人李光耀葬礼
为冰川举行“葬礼”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重新探索新加坡”消费券期限延长
新加坡反正话
自己的“葬礼”
新加坡呼吁正确纪念李光耀
李光耀生病住院
新年“希望球”
李光耀:新加坡资政访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