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型员工典型特征的激励模式浅析

2015-03-31 12:42赵琳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

摘要:激励是促使企业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知识型员工具有业务素质好、视野较开阔、需求层次高、工作自主性强、崇尚宽松工作环境、对环境要求高、职业流动性较强等特点;激励、发挥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需要采取丰富多样化的货币薪酬激励和特点突出的非货币薪酬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 典型特征 激励模式

激励是企业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使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完成组织交付的任务,全力以赴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学的理论和管理实践证明,企业内不同层次的群体存在着完全不同的需要,这就要求在管理实践中必须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一、知识型员工的典型特征

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创新的主体,充分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企业管理面临的紧迫问题,而把握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需要,则是对其实施有效激励的条件和前提。

(一)业务素质好,视野较开阔,需求层次高

知识型员工学历层次较高,接受过较多而系统的专业教育,一般都掌握了较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为受到大学多种人文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他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如视野比较开阔的、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能力比较突出、知识相对宽广等。基于此,他们往往并不仅仅满足于从事简单的一般事务性工作,而是更加崇尚那些更具有挑战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渴求工作过程的合理和结果的完美,希望在工作中能够充分体现个人才智,展现个人能力。

(二)工作自主性强,崇尚宽松工作环境

与一般的体力劳动者相比,他们从事的并非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劳动,而是多为具有创造性的复杂劳动。他们在知识密集型的岗位上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充分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思维,通过艰苦的脑力劳动,不断创造新的知识成果。工作性质本身使得知识型员工更青睐宽松、灵活、自主的工作环境,倾向于工作中自我管理程度高和具有较大张力的工作安排,普遍不甘心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一样,被动地适应机器设备的运转,尤其反感受制于纯粹物化条件的缺乏人性化的种种约束。

(三)对环境要求高,职业流动性较强

知识型员工眼界开阔,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善于吸收和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有充分的能力接受新环境、新工作、新任务的挑战,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相比与一般的普通员工,他们拥有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准的职业选择能力和竞争力,当他们意识到或者现有的工作本身无法满足自身需要,或者薪酬缺乏竞争力,或者环境缺乏个人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很快离开现有企业进入新的公司。所以,知识型员工更多地忠诚于对职业的承诺,而非对企业组织做出承诺。

二、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模式

激励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方法,激发员工努力为企业实现预期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和手段。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内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与普通员工不同的内心需要,对知识型员工只有实施富有针对性的、精准的激励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一)丰富多样的货币薪酬激励

首先,是具有竞争力的基本工资。在发达国家,工资已经不是主要的激励因素,但对于我国来说,工资目前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激励因素。拥有一定竞争力的基本工资,会使员工产生一种自己的身份和能力得到认可的满足感,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其次,是灵活多样的奖金。一是短期激励薪酬,如项目奖、年终奖、绩效奖、各种提成等。发放奖金需要注意的是把握好一个度,防止引发员工的不公平心理。二是长期激励薪酬,包括长期现金和股权计划。它可以促使知识型员工产生主人翁感,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

(二)特点突出的非货币薪酬激励

首先是目标激励。目标激励的基础是人的社会心理因素,从满足被管理者的社会心理需要出发,达到其努力工作的目标。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之一是对工作目标有着较高的期盼,管理者在为员工制定个人工作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到知识型员工的需要,尽量把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以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是组织激励。一是授权。知识型员工一般具有迅速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因此对他们应一定程度上废弃凡事逐级请示的规则,给他们一定范围的处置权。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也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具有较大的激励效果激励。二是培训。知识型员工非常看重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他们对提高素质,充实能力方面的培训非常渴慕。企业重视人员培训,做好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

第三是工作激励。知识型员工非常看重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性格特点、工作兴趣和个人专长,在企业分工和工作安排时尽量把工作本身的特点和他们的志向、兴趣、专长结合起来,进行人与工作的科学安排与调整,使员工本身自发的重视、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此达到激励的目的。

第四是情感激励。一是尊重激励。知识型员工大多拥有较高层次的需要,内心非常渴望参与社会交往并希望受到较多的尊重和信任。因此,适当的尊重和信任就成为激励他们的重要手段。管理者应准确把握知识型员工的这种心理,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与鼓励,让他们始终有被尊重的感觉。二是榜样激励。知识型员工较为敏感,对榜样的感知比一般人更为强烈,容易在感情上与榜样产生共鸣。企业要善于利用这种心理,用榜样的力量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做出更多的奉献。

随着企业中知识型员工数量的逐步增加,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出发,不断丰富和创新激励模式,已经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施创新推动的基本手段。当前,企业应及时探寻、建立针对性较强,激励效果更为有效的激励模式,促使知识型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高度对接,实现员工个人进步与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为企业实现长足发展奠定稳定、高效的人才平台。

参考文献:

[1]德·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宋妍.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吴永红.用全面薪酬战略激励控制知识型员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

(赵琳,1968年生,云南昆明人,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分公司)

猜你喜欢
知识型员工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动机理论下知识型员工压力缓解策略研究
企业管理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措施探究
知识型员工的道德决策研究
设计行业知识型员工管理之我见
浅析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原因与对策
HW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优化设计研究
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原因与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