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绿色经济对贵州省同步小康建设的战略意义

2015-03-31 11:30彭敏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战略意义绿色经济

彭敏

摘 要:加快发展与全面实现贵州小康社会,是缩小地区差距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实现贵州的全面小康,就需要在经济转型期,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工业,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相关绿色产业,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也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体现,对全面建成贵州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绿色经济;同步小康;战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7-0049-02

绿色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当代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可持续发展和和谐为目的,改变传统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绿色经济的本质在于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强调一种平衡式的经济。在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绿色经济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如何使贵州与全国同步小康成为可能,让绿色经济在“调结构”和“稳增长”上发挥“引擎”作用,发展循环经济,落实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当今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基础。

一、绿色经济概说

《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以 “实现绿色的经济转型”为主题,将经济的转型重点放在绿色发展上,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国绿色转型与绿色发展,这是继科学发展观之后,绿色经济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绿色经济”这一概念由英国的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在《绿色经济蓝图》中首次提出,其思想主旨在于指出绿色经济能够遵循“开发需求、降低成本、加大动力、协调一致、宏观有控”等五项准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绿色经济的解释更趋全面,含括了宏观和微观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并强调可持续发展模式和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更多考虑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及生态建设的统一协调,其实质是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它在保证经济发展的效率和速度上,维护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和谐的发展观又需以绿色经济为途径,避免走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发展方式,与这种发展方式不同的是,绿色经济始终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经济为宗旨,让传统的经济增长转变为“绿色增长”,其含义是一种保持环境友好的经济增长,环境友好反过来优化经济增长,起到双重保护作用。

在总体的发展战略上,绿色经济发展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加强区域统筹,优化发展布局,倡导绿色消费,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发展目标,突出“转型”和“创新”的两大战略,这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选择,在当下的经济转型期尤为重要,现今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如何走一条效益好、代价小、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新道路,将是各地区间要走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我们也看到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特色、优势与劣势。在《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中,就以贵州都匀的茶产业为模板,以走市场化、生态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推动都匀发展现代农业绿色经济,既具生态效益,也有经济效益,这对贵州未来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效用,也是贵州实现同步小康建设的积极探索。

二、发展绿色经济的几种路径

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实施可循环、无污染、生态协调的发展方式。其具体途径可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发展核心是将农业发展与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它将传统农业上升到一种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和生活状态。生态农业是指通过保护土地、水和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不用化学投入和基因工程污染环境,在当前和未来保障农业健康发展和提供健康食品,并在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前提的基础上,推动农业产业以生态化、标准化、无公害化为特征的发展模式。贵州具有特殊的石漠化地质结构,因此,以贵州地域条件为支点,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的具有贵州特色的生态产业,因地制宜,实施具有区域特点的生态农业模式,利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等生产方式,建设农村生态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在具体实践上,以建设特色农业综合开发,高新技术农业项目建设和绿色食品产业的规模化,建设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基地,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等,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减轻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产业化与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向生态化转型。农业生态化的发展在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保障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生态工业

传统工业化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以来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影响当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主要是高污染、高消耗、低效能等,对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倡导以绿色企业为主体的绿色经济发展,培育绿色新兴产业,加强绿色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推广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产业,生态工业以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以资源节约,对环境损害轻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为特征的工业发展模式,其实质是对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染废弃物排放量最小化,使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低,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模式,通过绿色制造业、生态加工业、绿色建筑业等大大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贵州的工业体系对能源依赖程度较高,重工业比重较大,主要体现在煤炭、磷矿和铝三大产业上,这种工业结构建立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资源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贵州在工业发展路径上,进行合理的工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道路,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片面追求经济总量与经济增速,造成地区贫困与生态退化的恶性循环。而发展循环经济和新能源行业,开发具有生态性质的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生态示范区等,是贵州建设工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工业系统所不可缺少的基础,也是贵州全面实现同步小康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三)发展生态旅游业

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优势,近几年来,贵州凉爽的气候已成为越来越多人选择的避暑胜地。一方面,通过“中国避暑之都“和“多彩贵州”品牌带动休闲度假的旅游发展,贵州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地质,虽然这种地质结构生态脆弱,但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名山秀水、奇峰异洞、瀑布、岩溶、峡谷、温泉等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这种“无烟工业”不仅保护资源、美化环境,而且促进了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将生态旅游与西部大开发、贵州生态环境建设、景观改造和生态重建结合起来,发展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生态旅游模式,协调生态与经济的同步发展。另一方面,以生态农业观光园、生态公园、生态特色城镇等为主的发展模式,构建绿色的生活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发展,提高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加快贵州的同步小康建设,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方式,既具生态功能,也有经济功能的双重作用,有利于促进城镇建设和生态恢复。

三、发展绿色经济对同步小康建设的战略意义

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的地区,加快贵州经济发展,全面建成与全国同步小康社会的目标,绿色经济作为同步小康的实现路径之一,其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有助于提高生活水平和地区经济建设,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在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不剥夺后代人的发展需要和环境质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的经济道路,是当今地区经济发展较为优化的选择。

绿色经济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引领传统工业的变革,对生产领域来说,传统工业化大生产以单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发展同步小康的社会在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目的是增进人们的福利,共建小康社会不能仅仅单纯强调GDP增长和发展速度,它必然是体现长期与短期的幸福与福利、局部与全局之间持续和不可持续发展,地区发展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与长期利益背道而驰。贵州经济总体落后,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绿色经济发展的模式,将给贵州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趋势中吸取其他地区的经验教训,尽量少走先造成污染,再花精力治污的弯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对于我省同步小康建设具有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1)可以解决我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平衡人与自然发展的关系,减少环境的突出问题。(2)以绿色经济发展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在贵州省经济获得增长的同时,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3)发展绿色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也是我省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经济转型期实现小康和社会和谐。(4)发展绿色经济可以将我省企业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合理、科学地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建立在“三重底线”基础上,以创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为原则的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同步小康的重要基础保障,而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兼顾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这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贵州:同步小康—而今迈步从头越[EB/OL].www.gz.xinhuanet.com.

[2] 张哲强.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3] 绿色如何引导经济转型[EB/OL].http://www.igea-un.org/.

[4] 杨朝飞,里杰兰德.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机制和政策创新研究综合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5]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等.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M].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0.

[6] 姚旻.生态文明理念下的产业结构优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

[7] 王书华.区域生态经济—理念、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8] 梁吉义.区域经济通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责任编辑 陈丽敏]

猜你喜欢
战略意义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边缘海及其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日本发展绿色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电视剧宣传方式新探索——论“首播庆典”宣传模式的战略意义
新能源的环境意义和能源安全战略意义
西部地区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