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比例线段二”的教学反思

2015-03-31 12:26陕西省宝鸡市卧龙寺中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重难点线段学案

陕西省宝鸡市卧龙寺中学 张 乐

一、课前准备

从本节内容的设计思路上看,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并会应用成比例线段的性质二即可。但是考虑到后面的知识会用到合分比性质,所以就有意地将这一个知识点加了进来,这也可以从导学案中反映出来。根据“成比例线段一”课后情况来看,学生对成比例线段定义及成比例线段性质掌握的情况较好,所以本节课的导学案设计由温故知新(成比例线段概念及练习)、问题探究(合分比性质及成比例线段性质)、巩固练习(课本例题)、当堂检测、课后反思五个部分组成。

二、课堂效果

1.学生表现

学生整体表现比较沉闷,学习积极性不强,探究问题不活跃,自我展示效果不好,新知识掌握不理想。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发现课堂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够准确,这可以从温故知新部分体现出来,这部分共有两个概念和三个成比例性质的习题构成,预计3分钟左右完成,但是5分钟后学生还不能正确解答。学生课后反馈这部分题量过大,造成了思考时间不够用,计算时过于紧张容易出错,反而失去了本部分巩固旧知引入新知的目的。

二是个人展示不够理想。从问题探究中可以看出,学生要得到本节课的性质,必须先独立通过含数字的计算归纳含字母的运算方法,从而得出性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计算根基差,很多学生对分数的加减运算不过关,造成结果不正确的问题。

三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例如,讲到问题探究成比例性质二时,学生在讨论用参数法总结规律,学生对参数的理解只局限于字母K 的抽象概念,而教师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具体的实数也是参数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这个知识点,那么学生再探究这个问题时就不会出现再设参数的情况。

2.课堂过程

这节课的整体感受可以用一个“急”字形容,不仅是学生“急”,教师也表现出“急”。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导学案的容量过大。此部分2~3道习题即可,过大题量导致学生一开始就陷入被动中,导致这部分练习只能草草结束。

二是导学案的学习重难点不够突出。按照大纲要求来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研究成比例线段性质二。预设用时10~15分钟,但是加进了合分比性质后,不仅重难点增加了,预设时间也不够用,这也就造成这部分教学有些“急”,有些赶时间。

本节课结束后的直观感受是重难点不够突出,出现了没有重点的现象。学生看到这部分内容后明显感觉内容太多,直接导致问题探讨时间不够,这给学生的信心造成影一定响。这从合分比性质及成比例线段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能够体现出来,本来简单的数字运算,有的学生不能准确得出结果何谈字母运算的结果。课后,很多学生认为数字计算自己会做,由于时间过于紧张,导致出错,影响了后面的学习。

三是课堂例题赏析没有跟进。由于时间原因这部分内容本应该由学生独自完成,然后全班进行展示反馈。但这部分我只能以集体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做,不能很好地检查本班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就失去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是课堂检测没有完成。由于前面的环节用时过多,影响后面教学的进度,课堂检测部分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和练习时间,习题价值也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从学生角度来看,时间不够用的现实问题直接影响了自己独立思考、讨论、展示等环节。从教师角度来看,课堂检测未能直观表现出来。

五是从课堂氛围来看,由于整节课过于“急”,学生讨论的气氛过于沉闷、压抑;课堂展示有些胆怯,没有自信,完全是教师指派学生进行展示,完全没有兼顾全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课后反馈

本节课后,参与听评课的教师对本节课指出自己的看法,我也进行了反思,综述各位教师的观点后进行了整理:

1.导学案的设计比较新颖。导学案能够将课本中的例题以填空的形式展现在学案中,不仅体现紧扣教材理念,而且设置的填空部分突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2.“高效课堂”理念比较突出。学生能够有3次以上的合作探究,2次以上的黑板展示。但存在的问题有:本节课的内容过多,导致重点、难点知识不够突出;数学课中的数学语言不够精准,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3.整节课的节奏把握不够好,从上课进度中可以看出来有些“急”。

4.板书的层次不够明显,教师应该将黑板的一部分预留出来,归纳和展示本节课重难点知识。

5.本节课的合分比内容应该作为课后思考内容,学生可以选择性地了解。

猜你喜欢
重难点线段学案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乡愁导学案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