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科生能力培养的研究型课程教学思考

2015-04-01 20:38韩春鲜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1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本科生能力培养

韩春鲜

摘要:研究型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课程教学过程。国内学者对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关注比较多,却很少针对中国大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设置课程进行能力培养。本文阐述了研究性教学内容和目标,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提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研究型教学的主要环节。在分析中国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以旅游消费行为学课程为例,提出课程设计方案,并以心理学内在性需求和外在性需求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以学生内在性激励为主、外在性激励为辅的教学过程激励与约束管理模式。

关键词:研究型课程教学;本科生;能力培养;建构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66-03

研究型课程教学强调课程设计的连贯性,由一系列连贯性课程设计下的研究型课堂组成[1]。国内大部分学者都只是对不同学科的研究型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没有针对我国大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分析如何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管理。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大学生一些能力不足的基础上,以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消费行为课程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研究型课程设计方案及其能力培养过程。

一、研究型教学的内容、目标和理论基础

1.内容与目标。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是以美国布鲁纳(发现法)和兰布德、布莱伍德(研究、探索法)为代表的探索性教学模式与以保加利亚洛扎洛夫(暗示法)为代表的开放性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借鉴与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潜在能力,激励个人的创造精神。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教学以研究性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研究的思维与方法进行教学,达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授学习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传授科学观和科学态度的目的。二是学生的学习也以研究性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主动学习,从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知识维度、方法维度、能力维度上有所进步。研究型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科学研究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以问题为定向的活动[2]。但是会解决问题并不意味着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发现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每项科学进步的真正开端[3]。

2.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是目前西方较为流行的一种学习理论,最早由皮亚杰提出。皮亚杰认为人类的知识本质是主动的,认识一个对象并不意味着反映一个对象,而意味着对一个对象发生行动,意味着建立一些以这个对象为依据的转变体系。[4]建立转变体系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过程,知识的学习可以被认为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构成了研究型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模拟,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是进行主动探究的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过程是通过学生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完成的;协作环节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是培养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会话环节贯穿于整个协作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实现商讨、沟通,使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更新和重建知识的重要手段;意义建构环节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研究型教学中需要面对的大学生问题

1.学生对客观实在认知不足,影响其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实行研究型教学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了解的基础上的。在专业课程的研究型教学中,首先要从培养认知社会现象开始。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有认知实习、随堂实习、专业考察、专业实习、研究性实习、社会实践等六种方式[5]。但大部分学校能计入学分管理的实践教学是三年级的酒店实习,而且受企业管理的制约,基本上都是进行定岗实习,很少转岗,达不到通过社会实践全面认知构建旅游专业知识体系的专业教学目的。

2.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习惯和能力欠缺。中学应试型教学使得国内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养成主动搜寻信息、阅读教材与构建知识体系的习惯,对图书馆书籍和信息的利用率很低。大学学习仍像中学一样,凭借课堂听老师讲课来了解知识,对于老师提出的课后其他相关专业书籍阅读的要求,也不去完成,结果无法构架出课程的知识体系。

3.学生敷衍了事或积极性不高,学习小组协作关系松散。研究型教学所设置的讨论课,要求学生在课下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学生会出现“搭便车”行为;或互相推诿责任,协作关系松弛,敷衍了事;甚至会出现大部分学习小组学生不认真完成任务的现象。

三、如何通过研究型教学课程问题设计提升学生能力

1.根据科学问题的研究路径,分阶段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布鲁纳概括了研究型教学的形式,即教学既非教师讲,又非学生听,而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去亲自获得知识,从而达到发展他们的目的的过程[6]。研究型教学是按照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研究路径进行的教学工作,首先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学科前沿,向学生介绍学科的最新进展;其次,打破学科界限,带领学生进入不同的学科领域,从跨学科的视角审视同一个问题,以便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完整性[7]。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归纳与演绎科学方法的能力至关重要,这两种方法是建构知识的必要工具,应贯穿于大学学习过程始终。根据国内大学生能力不足的现状,可以把研究型课程分成以下三个阶段,科学合理而循序渐进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①认知学习的第一阶段——解决客观实在“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主要通过社会调查的实践部分实现,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认知客观实在的能力和科学归纳的能力。既然三年级的大实习不能实现了解旅游客观实在的目的,那么在每门专业课的研究型教学中合理设置问题,适当安排社会调查内容就显得非常必要。如对《旅游消费行为学》的研究型教学,设计的第一层次问题是“旅游者会选择怎样的旅游目的地去旅游?”“为什么要出游?”在学生讲解调研结果时,要求回答“在调查过程中有什么值得关注的问题?会对研究结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旅游现象多元化的特征,及影响调研结果准确性的随机因素。社会调研过程是课程教学设置的情景教学部分,面对的是真实的旅游需求情景,小组成员之间要“协作”、“会话”才能完成设计访谈与问卷、获取问卷数据、进行问卷分析等工作。对访谈和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时,需要采用归纳法撰写调研结果。实践调研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客观实在的认知水平,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概括、综合,能有效训练学生科学归纳的能力。②认知学习的第二阶段——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这个阶段的学习目的是选用合适的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解释,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认知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及其形成机制。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回答教师所设置的第二层次的问题:“本组的研究结果可以用什么理论来解释?与以往的研究成果的异同之处?”“为什么旅游需求偏好和旅游动机有共性也有差异性?”这两个问题的设置目的是通过文献检讨,认知旅游需求的理论知识,并进一步分析需求规律形成的内在机理。文献检讨能力主要包含文献检索能力、文献鉴别能力、文献加工能力、文献综述能力。事实证明,经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旅游需求偏好、动机理论及其细分市场理论,还掌握了旅游需求的空间规律,如距离衰减规律、介入机会理论、旅游核心—边缘理论等,实现了主动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教学目标。③认知学习的第三阶段——通过演绎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在第二阶段全面掌握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演绎方法的学习。这一过程设计的问题是“根据旅游需求偏好和动机理论,试分析中国哪些目的地会成为国内游客的热点旅游目的地”。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会发现,根据旅游需求偏好和动机理论所演绎的选择结果与旅游者的实际旅游决策之间是有差异的,这将引出消费行为研究的另一个论题——影响消费决策行为的因素,如个人个体特征、可支配收入,以及外部环境中交通、安全等因素。

2.通过研究型教学对学生进行情商培养。在研究型教学中,除了以上科学归纳和演绎能力得到锻炼外,学生的情商也能得到提升。学生在研究型教学的情景、协作、会话学习环节中,所得到的情商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①较强的自我控制和应变调节能力。社会调查实践中,被调研对象的复杂性特征,往往会让我们遇上冷脸、刁难和拒绝。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泰然处置”、“果断决策”、“巧妙应变”,及时调节自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下一位被调研者。②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体现在小组学生之间协作会话过程中、师生之间会话沟通过程中、学生在访谈问卷中与旅游者的会话中。经过有目标的沟通训练,学生从以前被动接受信息变为积极寻求与加工信息,为独立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③妥善安排时间和精力,适应高强度、高压力的能力。一般专业课程设置只有36~54课时,集中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所以时间要求比较紧,要求学生一周内牺牲周末与课余时间去做访谈和问卷,然后处理分析数据,并在小组中讨论,撰写研究报告;用两周时间检索阅读分析文献,将研究结果提升到理论层面。经历多次这种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训练后,学生面对复杂工作时心智变得比较成熟,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④团队合作、勇于挑战困难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和调研结果是每个小组成员付出努力获取的。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直面问题,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郑伦楚,徐晓军.论高校研究型教学的阶段性模式与深度推进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11,(2):18-20.

[2][美]拉瑞·劳丹.进步及其问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3]张巨青.科学逻辑[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35-43.

[4][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M].商务印书馆,1990.

[5]韩宾娜,吕品晶.普通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之中外比较[J].人文地理,2010,(6):154-158.

[6]唐景莉.北交大三个平台冒出“科研苗子”[N].中国教育报,2010-01-28(3).

[7]李桂娥.研究型教学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6):90-92.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理论本科生能力培养
建构主义理论对法语课堂的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