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烟区烟农队伍稳定机制探索与实践

2015-04-01 02:16黄维知郭珈辛赵俊杰刘峰包蕊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6期
关键词:烟田巫山烟区

黄维知,郭珈辛,赵俊杰,刘峰*,包蕊

(1.重庆市烟草公司巫山分公司,重庆404700;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

烟农队伍作为烟叶生产的主体,其稳定性决定了整个烟草行业的稳定性[1-3]。在当前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行业背景下,传统烟农逐步向现代烟农转变,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职业烟农[4]。受山地烟区烟农种烟意愿比平原烟区更强[5]等因素的影响,山地烟区不断发展壮大[6]。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种烟比较效益变得不明显,出现了突出的烟农流失问题[7]。如2007~2012年重庆烟农户数减少了近4万户[8],2009~2011年湖北恩施州烟农户数减少了3万余户[9],2008~2012年泸州烟区烟农户数减少了6 484户[2]。为稳定烟农队伍,国家烟草专卖局出台了提高烟叶收购价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政策[10]。烟农队伍稳定机制研究也逐步受到重视,从烤烟种植意愿[11]、烟农管理[12]、烟农合作社建设[13]、职业烟农共同体培育[14],以及烟技员队伍建设[15]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但从烟草基地单元实践探索烟农队伍稳定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

湖南中烟·白沙—巫山河梁基地单元(简称巫山河梁基地单元)是重庆第二个接受国家局验收的基地单元,也是2010~2011年度全国优秀烟叶基地单元。该基地单元属于典型的山地烟区,也面临着突出的烟农流失问题。笔者以巫山河梁基地单元为研究对象,从烟区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三方面分析了烟农流失的原因,并结合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基地单元实践,提出了稳定烟农队伍的措施。

1 研究区概况

巫山河梁基地单元地处巫山县东南部,与湖北恩施州接壤,巫山山脉绵延其中(图1)。包括笃坪乡、抱龙镇和邓家乡三个乡镇,笃坪乡素有“渝东烤烟生产第一乡”之称。巫山河梁基地单元山地特征显著,土地连片率低。烟叶品质特色突出,满足湖南中烟“白沙”品牌的需求,并进入了“芙蓉王”和“和天下”品牌配方。其所在巫山县为湖南中烟的第二大省外烟叶调拨基地。

2 烟农现状与变化趋势

2005~2014年,巫山河梁基地单元烟农户数呈下降趋势,且波动较大,CV为51.8%。从2009年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开展以来,在基本烟田规划建设、集约化种植、烤烟轮作比例提高等的驱动下,烟农户数从2009年前(2005~2008年)平均3 023户下降为之后(2009~2014年)平均1 240户,降幅达59%。随后,烟农户数基本在800~2 000户之间波动(图2)。

与此相反,户均产值则呈上升趋势,但变幅更为显著,CV达97.1%。2009年之前,除2006年增幅较大外,其余年份户均产值增长极为平缓,之后则大幅增加。这也与2009年以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基本烟田规划建设、集约化种植、烤烟轮作比例提高有关。然而,进一步结合烟农户数分析发现,2012~2014年连续种烟的烟农户数仅占3年平均烟农户数的23%。这表明,尽管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大幅提升了烟农户均产值,但仍未在稳定烟农队伍中起到良好的作用。而烟农队伍的不稳定,可能是导致2014年户均产值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

图1 巫山河梁基地单元位置图

图2 2005~2014巫山河梁基地单元烟农户数及户均产值

3 烟农流失原因分析

3.1 自然地理条件 山区受地形、地貌条件的制约,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难度大。由表1可知,巫山河梁基地单元烟田在低于600~1 600 m均有分布,以海拔1 000~1 400 m为主,平均海拔1 100 m。从植烟组/社分布来看,>1 400 m的烟田比例比往年有所增加,至2012年已基本接近1 000~1 400 m烟田所占的比例。林地和烟田交错分布,形成典型烟区具有的镶嵌景观,且在喀斯特地貌中烟田分布相对分散,连片面积多在1.33 hm2。使得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施工难度大,且利用效率低、日常维护费用高,同时也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和集约化作业[16-17]。从烟田的坡度来看,以中坡地(15°~25°)为主,其次是缓坡地;陡坡地(>25°)比例尽管低于前两者,但仍占有高达20.52%的比例,使得平均坡度超过了20°,达到20.5°。烟田坡度大使得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种植的难度进一步增加,也制约了烤烟种植规模的提高[16]。如何在海拔高、坡度大且差异大的烟区完善生产条件,扩大烤烟种植规模,实现烟农轻松种烟,是巫山河梁基地单元面临的挑战。

表1 2012年巫山河梁基地单元不同海拔、坡度区间烟田比例

3.2 烤烟种植比较效益不明显 经济效益是烟农关注的主要问题,若种烟经济效益波动,烤烟种植比较效益不明显,则必然出现烟农队伍不稳定甚至烟农流失的现象。图2表明,烤烟户均产值随2009年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以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进一步由表2可知,烤烟与玉米、马铃薯、小麦等作物的平均利润相比并无优势。从平均投入来看,烤烟种植成本相对较高,是其他作物的3~4倍。从平均利润来看,与地势相对平坦的河南省烟区相比,巫山河梁基地单元相对较低,仅为12 675元/hm2。例如,2008年河南省烤烟种植区平均利润达到18 675元/hm2,2009年超过了45 000元/hm2[5,18]。因此,无论与平原地区的种烟利润以及烟区其他作物利润相比,巫山河梁基地单元均缺少明显的优势。在上述情况下,烟农更倾向于选择改种玉米等劳动强度相对较低的作物。此外,对巫山县2011年烤烟不同种植规模的收益比较来看,烤烟种植存在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如大户的投入产出比不如中户[19]。可见,烤烟种植集约化、机械化和专业化的推进或其所产生的效果可能滞后于烤烟种植规模的提高,从而在短期内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的现象,需加以重视。

3.3 社会环境变化 随着城镇化的迅猛发展[20],众多农民选择外出务工而放弃种烟,成为烟农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图3)。由图3可知,2014年巫山河梁基地单元烟农年龄结构[5]表明,40~59岁的中年烟农占烟农总人数的74%,为烟农队伍的主要力量,而本应作为先进劳动力的年龄在20~39岁的青壮年仅占14%。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1]显示,农民工人均年收入为35 000元左右,相较于年户均产值不高且不稳定(图2)的烤烟种植,有潜力的年轻烟农倾向于选择更有发展空间且吸引力更强的城市[22]。

以户均种植面积较高时的2.33 hm2、利润12 675元/hm2计算(表2),烟农户均利润为29 575元,低于家庭单位劳动力外出务工平均收入的35 000元/人[21]。表明,在烤烟种植比较效益不明显的情况下,社会环境提供的更具吸引力的外出务工选择加剧了烟农队伍的不稳定性。

4 烟农队伍稳定措施

4.1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模式 作为烟叶生产的主体,烟农也是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受益主体。只有当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烟农的需求意愿相匹配,才能更好地调动烟农生产积极性,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增进烟农福利水平的同时,让烟农更多地享受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成果[23]。

表2 2014年巫山河梁基地单元主要农作物种植效益比较

图3 2014年巫山河梁基地单元烟农年龄结构

因巫山河梁基地单元属于典型的山区,土地集中连片程度差,缺乏机耕、集约化烘烤等现代烟叶生产方式的自然条件,烟区建设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为弥补行业投入的不足,以2009年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契机,巫山河梁基地单元实施了“七结合工程”。“七结合工程”指在“机、房、电、土、路、水、经”七个方面,整合政府和行业政策资源,集中配套到烟区。截止2012年,政府和行业累计投入资金4 300余万元,其中政府投入1 600余万元,包含电力改造450万元、修路950万元、水池200万元。

由表3可知,经过3年建设,“七结合工程”在加强基础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机械配套方面,农机部门将县级的机械化设备优惠政策向烟区倾斜,烟草公司以合作社为主体集中配套行业扶持补贴的设备设施,现已配套烟用农机430台,配套功率2528 kW。房屋建设方面,政府在站点建设用地、烤房建设用地等方面按规划优先批准,烟草公司积极向上级公司争取建设项目,现已建成密集烘烤能力达1 267 hm2的密集烤房,并将4个收购点整合成2个收购点,建成1个标准化烟草站,5条散叶收购线。电力配套方面,根据烟叶产地用电需求,电力部门跟进配套电力,使烟区烟农的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保障。土地综合整治改造方面,政府部门的土地整治、坡改梯项目向烟区倾斜,完成了植烟土壤改造;道路建设方面,交通等相关部门负责烟区通达工程,烟草公司负责到育苗点、烤房群及田间作业路的配套,机耕道路配套面积达3 000 hm2以上。水利设施方面,由水务部门兴修水库、塘坝,提供持续水源供给,覆盖烟田面积达2 887 hm2。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政府部门将扶持政策配套于烟区牧草、蔬菜种植业等方面,使烟农走上“以烟为主,多项增收”的路子。

“七结合工程”有效弥补了“八配套”建设中行业投入的不足,确保了“八配套”达到了规定的覆盖范围,实现了基地单元内“水、房、路、防雹”等重点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烟区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烟农生产积极性提高。

表3“七结合工程”实施方案

4.2 组建专业合作社并拓展辅助产业

4.2.1 专业合作社模式的选择。专业化服务是以基地单元综合服务合作社为载体,烟农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烟叶生产经营者或者烟叶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24]。专业化服务必须以使烟农获得最优质服务为宗旨,因此,选择符合巫山河梁基地单元特点的专业化服务模式以及合理的专业化服务开展方式是吸引烟农加入合作社,稳定烟农队伍的关键。

由表4可知,当前重庆烟区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共有三种模式:

(1)整单元一社。主要优点为:区域覆盖面广,有利于统一协调调度;有利于为烟农提供烤烟生产过程中全面的服务;因服务内容多样化,不同时期专业技术人员可参与不同服务项目;一个专业合作社可节约管理成本。主要缺点为:局部范围覆盖不足,不利于市场竞争。

(2)核心区一示范社。主要优点为:在核心示范区专业化服务覆盖较为全面,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形成较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局面。主要缺点为:核心区外的其他区域专业化服务发展滞后。

(3)一基多社。主要优点为:多个专业合作社建设同步开展,能为条件较成熟区域的烟农提供专业化服务;多个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有利于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主要缺点为:可能影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部分专业合作社存在市场开拓不力或行业扶持力度不够时解散的风险,在浪费行业前期扶持的同时,为烟农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可能出现中断,给烟农带来损失。

巫山河梁基地单元近80%基本烟田集中于该基地单元东部的笃坪乡。至2013年,烤烟种植面积增加至1 917.6 hm2,户均种植面积2.33 hm2。同时,因巫山河梁基地单元种烟时间较长,在生产中涌现出一批种烟能手,他们对专业化服务需求迫切,且愿意通过培训从事专业化服务工作。此外,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烟区烟路条件得到改善,县政府对规模较大的老烟区的烟路建设支持力度较高,交通条件良好。因此,巫山河梁基地单元从烟田集中程度、种植规模、人才队伍与交通条件等方面都适合采用“整单元一社”的专业合作社建设模式。

表4 重庆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模式

4.2.2 专业化服务的开展。在采用一个基地单元建一个专业合作社的模式下,从管理团队、专业化服务形式和组织结构三方面对专业化服务的开展进行了探索。

经理人团队替代经理人。由于烤烟种植和专业化服务均受烤烟生长期及烟田休闲期等阶段的影响,各阶段开展的专业化服务与辅助产业内容不同。为了适应烤烟专业化服务的上述特点,由经理人团队负责合作社事务,根据各阶段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不同,确定经理人团队的人员数量。同时,该制度由多人参与,保证了专业合作社决策的公正性。此外,经理人团队的人员数量变更灵活,避免了团队人数过多或过少引起的管理及沟通上的不便。

专业化服务形式。根据烟田集中连片程度的高低,专业化服务采用两种不同的形式。集中连片程度高的区域,采取专业化服务队连片作业形式,以提高工作效率。烟田较为分散的区域,采取专业化服务队作业和烟农经培训后自行开展的形式,专业化服务队负责该片区烟农的统一培训和指导。按照33.33 hm2成立一个专业化综合服务队,队长主要负责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服务队的机耕、植保和烘烤等专业化服务;二是烟叶生产政策的传达、冬耕清残、移栽、大田管理、烟叶收购预检等生产技术指导。此外,因队长同时也是种烟大户,将队长纳入烟叶生产考核中,既能有效解决技术人员队伍不强的问题,又能对烤烟种植具有更强的示范带头作用,烟农的接受程度高。

设置分社。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一个专业合作社所开展的专业化服务要覆盖全区域则必然需要组建较多的综

合服务队。为加强专业合作社对综合服务队的管理,在专业合作社内设置若干分社。允许分社之间相对独立,并进行适度的竞争。以保障烟农享受到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和微利模式下的价格。

4.2.3 辅助产业的拓展。为保障专业化服务质量,持续以微利模式服务于广大烟农,结合“以烟为主,多项增收”的路子,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辅助产业,探索多元经营的道路。首先,政府相关部门扶持政策配套于牧草、蔬菜种植和特色养殖等方面,为产业结合、辅助产业的产品提供政策、技术咨询并协助拓宽销售渠道。其次,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相结合,充分利用育苗大棚、烤房及烟田的空闲期发展辅助产业。2013年,专业合作社在巫山河梁基地单元的烟田中套种大蒜20 hm2,增加收入22 500元/hm2,育苗大棚种植蔬菜实现盈利5 000元;种植绿肥200 hm2进行牲畜养殖,实施种养结合的绿色循环农业模式;以服务烟农为主的各农资门市实现3万元盈利,专业合作社社员按上述盈利的60%进行分红。辅助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专业合作社的多元经营,保障了广大烟农获得优质微利的专业化服务,成为稳定烟农队伍的重要措施。

4.3 加强烟农培训与激励

4.3.1 烟农、烟技员培训体系。巫山河梁基地单元烟农队伍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烟农和烤烟技术员(简称烟技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以2009年对烟技员的文化水平调查来看,小学学历占5.7%,初中学历占56.5%,高中学历占31.0%,大专学历占 6.8%。

结合巫山河梁基地单元特点,建立了长期、连续、系统的烟农与烟技员培训体系(图4)。普通烟农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烤烟种植水平的提高,在不断扩大烤烟种植规模的同时,基地单元推荐其参加县烟草公司组织的种烟能手选拔,并进入培训学校进行集中学习,获得相应的证书与级别。二是普通烟农通过应聘成为烟技员,或已成为烟技员的,可进一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或参加烟技员的逐级培训方式,获得相应的证书与级别。培训学校主要与西南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采取入校学习与基层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参加重庆市公司与巫山县公司提供的网络培训。在开展技术培训的同时加强引导,尤其要向青年烟农宣传种烟的优势,鼓励其成长为职业烟农或专业化服务骨干,以抵制弃烟转行潮。

图4 烟农、烟技员培训体系示意图

实践表明,通过烟农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烟农技术水平,减轻了烟农的劳动强度,同时稳定了烟农队伍的思想。经选拔参与学校培训的烟技员,综合素质更高,接受能力更强,能快速提高整个种烟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随着现代烟草农业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逐步提高,系统的烟农、烟技员培训体系能保证专业化服务队伍的建设。

4.3.2 烟农激励政策。为调动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在统一扶持的基础上探索差异化的激励机制,制定了烟农个人和烟农集体的激励政策。

烟农个人激励政策。主要体现在补贴和奖励烟农方面。根据巫山河梁基地单元烤烟种植条件,单产达2 250 kg/hm2、上中等烟比例达96%以上的烤烟种植户,按配套物资发放面积补贴2 250元/hm2;对优化结构后单产达2 250 kg/hm2的烤烟种植户,给予1 500元/hm2的烤烟生产补助金;对优化结构后单产达2 250 kg/hm2以上、上中等烟比例达92%、标准化生产到位的家庭农场或种烟大户,年终评选出100户给予5 000元/户的奖励,并从中评选出5名“烤烟种植状元户”,奖励2.5 万元/户。

集体激励政策。主要体现在对专业合作社、乡镇和行政村的烤烟生产责任金奖励。对优化结构后单产达2 250 kg/hm2、上中等烟比例达92%的烤烟专业合作社,给予每担上中等烟2元的烤烟生产责任金奖励;对优化结构后单产达2 250 kg/hm2、上中等烟达92%的乡镇,给予烤烟生产责任金奖励。按平均产量、上中等烟比例、计划面积落实和收购量目标完成程度排序,评选出先进村20个,奖励3 000元/村。

5 结论

(1)受坡度大、海拔高且差异大、烟田相对分散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山地烟区机械化程度处于较低的水平,使得长期以来烤烟种植都具有较高的劳动强度,限制了烤烟种植的比较效益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导致巫山河梁基地单元烟农队伍的稳定性受到挑战,表现为烟农平均年龄偏高,文化水平偏低,进而制约了职业烟农队伍的建设。

(2)巫山河梁基地单元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契机,通过“七结合工程”充分整合了行业现代烟草农业和政府各部门建设项目,改善了山地烟区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存在行业投入不足的现实条件,在建设的全面性和覆盖范围上都得到了提高。采用一基地单元一合作社模式的专业化服务的开展和辅助产业的拓展,为烟农提供了优质微利的专业化服务,有效地提高了烤烟种植的比较效益,烟农培训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传统烟农向现代烟农的转变,差异化的烟农激励政策提高了个人与集体的烤烟种植积极性。上述措施的综合实施,为稳定烟农队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烤烟种植对于烟区而言具有突出的重要性,但烟农始终是各项措施的主体服务对象,在各项措施落实的过程中,需充分尊重烟农的种烟意愿,方可真正实现烟农队伍的稳定。

[1]党先必,潘永录,覃德元,等.兴仁县雨樟烟草基地单元建设情况调查[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4):51 -54.

[2]顾勇,蒋胜,夏春,等.泸州烟区烟农队伍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319 -12320.

[3]谭子笛,侯军,芶剑渝,等.贵州正安烟农状况与现代职业烟农队伍建设[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9):262-264.

[4]姚善策,宋战锋.探索培育职业烟农之路[J].广西烟草,2013(2):41-43.

[5]苏新宏,郭三党,蔡宪杰,等.现代烟草农业背景下烟农的意愿和行为特征:基于豫中烟区1920户烟农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10,16(1):76 -80.

[6]李琳,孙金华,赵玉,等.1978-2012年中国烤烟生产区域格局的演变[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48(3):397 -406.

[7]朱峰,孙珂,杨哈韬.基于安康山地烟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思考[J].农学学报,2014,4(8):101 -104.

[8]曾智.重庆烟农新变化[N].重庆日报,2012-11-14(综合).

[9]李满良,朱家明,丁才夫,等.影响恩施州烟叶生产稳定发展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13,19(4):94 -100.

[10]史明惠.元江县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11]苏新宏,王洪庆,张新景,等.现代烟草农业背景下烟农种植烤烟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中国烟草学报,2013,19(3):77-82.

[12]沈少君,张清勇,林志贺,等.烟农星级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烟草科学,2013,34(6):117-120.

[13]李栋烈,魏国胜,蒲元瀛,等.恩施州烟农专业合作社功能定位、管理体制与规范发展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3):4981-4986.

[14]沈少君,杜超凡,杨志杰,等.对龙岩烟区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烟草科学,2013,34(2):93-98.

[15]李震,邵忠顺.现代烟草农业背景下基层烟技员队伍建设现状与思考[J].中国烟草科学,2014,35(2):117 -121.

[16]黄维知,张辉,戴成宗.山地烟区烟农专业合作社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巫山蓝田烤烟专业合作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5):12692-12694.

[17]陈蓉,刘翠淋.重庆市巫山县山地种植业比较优势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3):27-31.

[18]习红昂,李莉,赵鑫春,等.基于河南省烟农队伍的演变论培养现代烟农的意义与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3(5):339-341.

[19]张高钢.巫山县不同规模烤烟种植户效益比较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20]涂建军,何海林.重庆市新型城镇化测度及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6):128-134.

[21]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R].北京,2015.

[22]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0,29(1):35-42.

[23]翟欣,赵玉,陈雪,等.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烟农满意度评价与需求意愿[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1):208-211.

[24]白俊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及趋势[J].农业经济,2010(3):57 -60.

猜你喜欢
烟田巫山烟区
烟田施肥起埂机的设计分析
醉美巫山赏红叶
巫山
南阳烟区浓香型特色烤烟品种的筛选
四川省烟田空心莲子草危害调查及化学防除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
会理烟区植烟土壤主要理化性状评价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烟田水利设施经济评价
湘西州植烟气候与国内外主要烟区比较及相似性分析
基于烤烟品质确定烟田的养分管理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