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支状嵌段聚醚破乳剂的制备与破乳研究

2015-04-02 01:27肖瑞陈武林楠曦王景博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0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31期
关键词:双环聚醚乳剂

肖瑞,陈武,林楠曦,王景博 (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0023)

目前,国内现场使用的聚醚破乳剂绝大部分属于高分子聚合物,从其分子形态上可大致分为线型(直链型)和支型 (支化型、支链型)[1]。多枝型聚醚与线型聚醚相比,具有表面积大、活性端基多、用量少、脱水速度快、脱水率高等优点[2~4]。由于多枝状嵌段聚醚独特的结构以及性质,其在药物载体、材料传输、原油破乳等方面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5~8]。因此,笔者在嵌段聚醚破乳剂的合成基础之上,着重开展以酚胺树脂为起始剂的多枝型嵌段聚醚破乳剂的合成制备,利用不同构型起始剂端基氮原子上含有活性氢的特点,与环氧乙烷 (EO)、环氧丙烷 (PO)反应,设计合成3类嵌段共聚物,将其用于模拟采出液的破乳,并分析嵌段聚醚分子结构对原油破乳的影响。

1 试验部分

1.1 药品

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二乙烯三胺、甲醛、1,4-二氧六环、对甲苯酚、双酚A、付品红、氢氧化钾、乙醇。

1.2 仪器

真空干燥箱、高压釜、表面张力仪、红外测试仪、搅拌机、恒温水浴、水浴锅。

1.3 破乳剂的制备

1)合成起始剂 所合成的聚醚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起始剂分别是由对甲苯酚 (单环)、双酚A (双环)、副玫瑰苯胺 (三环),将3种苯环化合物分别与二乙烯三胺、甲醛在温度60~70℃下恒温反应60~90min后,在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得到的稠状液体即为酚胺树脂起始剂。

2)合成亲油头 将合成的起始剂和催化剂 (KOH)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逐渐升温到 (130±5)℃后,开始缓慢加入环氧丙烷 (PO),控制反应温度为 (140±5)℃,进料速度以维持表压(0.25±0.05)MPa为准,得到亲油头。

3)合成产品 将合成的亲油头和催化剂加入高压反应釜,按制备亲油头的相同操作步骤升温至(120±5)℃时,开始缓慢加入环氧乙烷 (EO),控制反应温度为 (130±5)℃,进料速度以维持表压(0.25±0.05)MPa为准,得到二嵌段聚醚,反应完毕后用冰醋酸中和催化剂KOH,根据起始剂不同,合成了单环S类、双环R 类、三环T 类3类破乳剂,并根据PO/EO 比例分别为1∶1,2∶1,3∶1,4∶1,3∶2的比例 (V/V)合成了共计15 种破乳剂。其中单环类分别命名为S05P1E1,S05P2E1,S05P3E1,S05P4E1,S05P3E2,双环类分别命名为R05P1E1,R05P2E1,R05P3E1,R05P4E1,R05P3E2,三环类分别命名为T05P1E1,T05P2E1,T05P3E1,T05P4E1,T05P3E2。

1.4 测试与表征方法

破乳剂结构表征采用NEXUS470红外测试仪进行测试;采用目测法[9]测定破乳剂的浊点;破乳剂的HLB (亲水亲油平衡)值参照表面活性剂的浊点与HLB的经验公式[10]HLB=0.098x+4.02计算得到对应的HLB 值;参考文献 [11]测定在特定温度下使溶液产生混浊所需的蒸馏水毫升数,得到破乳剂的水数;采用吊片法[12]测定破乳剂的表面张力;按照《原油水含量测定法(蒸馏法)》GB/T8929-2006测量油样的含水率;参照执行SY/T5281-2000标准[13],采用瓶试法进行破乳剂性能评价。

2 破乳剂红外光谱测试

图1 3种代表性破乳剂的红外谱图

对合成的3类15种破乳剂都进行了红外光谱测试,以T05P3E1、R05P2E1、S05P3E1分别作为3类的代表,3者红外光谱如图1 所示。以双环类R05P2E1为例进行图谱解析,由其谱图可知,在2970cm-1处出现了—CH3伸缩振动吸收峰,1456cm-1处是—CH2的伸缩振动吸收峰,是二乙烯三胺上—CH2的振动,在1373cm-1处的强峰是—CH3变形振动,是二乙烯三胺上—CH3的振动,1347cm-1和1297cm-1是C—N伸缩振动,是芳基碳上C—N 的伸缩振动,说明甲醛、二乙烯三胺的接枝反应已发生,1103cm-1是苯C—O—C 伸缩振动,证明PO、EO 已接枝到原双酚A 分子中的—OH 上,843cm-1处出现的峰为—C (CH3)2—骨架振动,说明分子中含双酚A 骨架,由此说明,破乳剂合成成功,且目标官能团均已合成到起始剂上。

3 破乳剂的浊点测试及分析

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是影响其浊点的最大因素[13,14],采用目测法[9]测定3类15种聚醚破乳剂的浊点,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系列聚醚破乳剂的浊点随分子中EO 含量升高而增大。从聚醚的结构分析,这是因为分子中EO 含量升高,聚醚分子的亲水性变大,浊点也变大。

表1 系列聚醚破乳剂的浊点

4 破乳剂HLB值测试及分析

对于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浊点和HLB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参照经验公式HLB=0.098x+4.02 (x 为10%嵌段聚醚水溶液的浊点)[10]计算HLB值,合成的3类15种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 理论值 (Griffin式)及 实测值 (浊点法)见表2。由表2可知,合成的聚醚型破乳剂的HLB 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符合,合成得到系列聚醚破乳剂的HLB 值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即当起始剂种类及含量相同时,聚醚破乳剂的水溶性及HLB 值随着分子中环氧乙烷 (EO)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这一规律与文献[15]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5 原油破乳剂水数的测定及分析

水数是指一定体积的溶剂中含有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在特定温度下,使溶液产生混浊所需的蒸馏水毫升数。乔建江,徐心茹[16]提出具有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数与其HLB值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参考文献 [11]中测定水数的方法测定合成的3类15种聚醚破乳剂的水数,具体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对于聚醚系列破乳剂,随着聚醚分子中EO 含量的增加,其水溶性增加,HLB 值增大,水数随着破乳剂HLB值的增大而增大;当EO 含量降低时,水溶性降低,HLB 值也随之降低,这时的水数便出现了随着HLB 值的减小而降低。结果表明,聚醚系列破乳剂的HLB 值与其水数之间存在着变化规律,即随着HLB 值的增大 (或下降),水数升高 (或下降)。

表2 系列聚醚破乳剂的HLB值

表3 系列聚醚破乳剂的水数

6 原油破乳剂表面活性研究

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有多种方法[17],较为常用的有滴体积法、脱环法、吊片法等。其中吊片法操作简单,不需校正,精度高,因此试验采用吊片法测量溶液的表面张力。以R 系列为例,聚醚水溶液在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值如图2所示。将曲线转折点两侧的直线部分外延,相交点的浓度即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其值详见表4所示。

由表4结果可知,合成的单环 (S类)、合成的双环 (R 类)、合成的三环 (T 类)破乳剂都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并且其降低表面张力能力基本相同,可使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降至35mN/m 左右。3种系列聚醚具有表面活性剂的共性,但也存在差异。由表4可见,在较低浓度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3种系列聚醚破乳剂随EO 含量的降低,临界胶束浓度CMC 大体上呈下降趋势、最低表面张力值γCMC降低,即随EO 含量的降低,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能力增强。

图2 R 系列聚醚破乳剂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

表4 聚醚破乳剂的表面活性参数

7 系列聚醚破乳剂的破乳性能筛选与评价

采用瓶试法对系列聚醚破乳剂作为W/O 型原油破乳剂进行了室内脱水性能评价。考察了破乳剂加量、破乳温度以及破乳时间对破乳剂破乳性能的影响,试验所用的模拟原油乳状液是用绥中36-1油田原油按SY/T 5281-2000 标准[18]配制而成。

7.1 起始剂含量的筛选与评价

在温度为50℃、破乳时间120min的条件下,以双环双酚A 作为起始剂,考察了固定PO/EO 比例3∶1,起始剂含量在0.5%、1.0%、1.5%下合成的3种聚醚破乳剂R05P3E1、R10P3E1、R15P3E1的脱水性能,选择出最佳起始剂含量的破乳剂,结果见图3。由图3可以看出,双环系列聚醚破乳剂的脱水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破乳剂加量为50mg/L 时,R05P3E1、R10P3E1、R15P3E1的脱水率分别达到80%、64%和52%。且R05P3E1 在不同加量下的脱水率均高于R10P3E1和R15P3E1,所以选择起始剂含量为0.5%继续进行合成及评价。

7.2 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配比的筛选与评价

在温度为60℃、破乳时间120min的条件下,以3种不同类型的起始剂,控制起始剂含量为0.5%,考察了PO/EO 比在1∶1,3∶2,2∶1,3∶1,4∶1下的破乳性能,选择出最佳PO/EO 比的破乳剂,结果见图4。由图4可以看出,T 系列破乳剂在PO/EO 比为3∶1时脱水率最高为83%,R 系列破乳剂在PO/EO 比为2∶1 时脱水率最高为80%,而S 系列破乳剂在PO/EO 比为3∶1 时脱水率最高为72%,在接下来的试验中将详细评价T05P3E1、R05P2E1、S05P3E1这3种破乳剂的破乳脱水效果。

图3 起始剂含量对聚醚破乳剂破乳性能的影响

图4 PO/EO对聚醚破乳剂破乳性能的影响

7.3 破乳剂用量对破乳剂脱水率的影响

在温度为60℃、破乳时间120min 的条件下,研究T05P3E1、R05P2E1、S05P3E1这3种破乳剂在不同加量下的破乳脱水效果,结果见图5。由图5可以看出,3种聚醚破乳剂均在100mg/L下脱水率最高,破乳剂S05P3E1、R05P2E1、T05P3E1最高脱水率分别为72.7%、80%、83.3%。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破乳剂浓度的增大,破乳剂分子不断替代油水界面膜上的天然乳化剂,油膜强度变小,界面膜厚度变薄,加速原油的破乳脱水。当破乳剂用量超过100mg/L 后,逐渐接近临界胶束浓度 (CMC)时,破乳剂分子开始聚集形成团簇或胶束,使界面张力有所上升,脱水率下降。因此,最佳破乳剂用量为100mg/L。

7.4 温度对破乳剂脱水率的影响

在破乳剂加量为100mg/L、破乳时间120min的条件下,研究T05P3E1、R05P2E1、S05P3E1这3种破乳剂在不同温度下的破乳脱水效果,结果见图6。由图6可知,3种破乳剂的脱水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60℃时,T05P3E1、R05P2E1、S05P3E1的最终脱水率分别为83%,80%,72.8%,而在70℃时的最终脱水率分别为89.2%,86.7%,86.4%,脱水率增幅不显著,出于节能考虑,确定适宜的脱水温度为60℃。

图5 破乳剂用量对破乳剂破乳性能的影响

图6 温度对破乳剂破乳性能的影响

7.5 脱水时间对原油脱水率的影响

在破乳剂加量为100mg/L、破乳时间120min的条件下,温度60℃下研究T05P3E1、R05P2E1、S05P3E1这3种破乳剂在不同温度下的破乳脱水效果,结果见图7。由图7可以看出,当脱水时间为120min时脱水率达到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原油破乳后水滴聚结越充分越彻底,其脱水率就越高;S05P3E1与R05P2E1在开始时脱水速度较快,这是由于这2类破乳剂支状较少,顶替原油乳化剂吸附到油水界面速度快,能直接到达油水界面,但T05P3E1经过一段时间支状断裂后到达油水界面,其支状数最多,分子结构复杂,最终脱水最多,在相同时间内,支链数越多,破乳效果越好,所以破乳效果依次是T05P3E1脱水率82.6%,R05P2E1脱水率80%,S05P3E1脱水率72.7%。

8 结论

图7 脱水时间对原油脱水率的关系曲线

1)浊点随着EO 与PO 比的增大而增加;水数随着EO 与PO 比的增大而减小,并且系列聚醚破乳剂的HLB值与其水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变化规律,即随着HLB值的增大 (或下降),水数下降 (或升高)。

2)根据各系列聚醚破乳剂的最佳PO/EO 比例,优选出了每个系列中破乳性能最佳的破乳剂,其中单环S系列最佳的为S05P3E1,双环R 系列最佳为R05P2E1,三环T 系列最佳为T05P3E1。

3)在破乳剂加量为100mg/L、破乳温度为60℃、破乳时间120min时,单环破乳剂S05P3E1、双环破乳剂R05P2E1、三环破乳剂T05P3E1脱水率最高分别为72.7%、80.0%、83.3%。

4)以酚胺树脂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聚合得到的多枝状聚醚型破乳剂破乳规律基本一致,支链较少的破乳剂在开始时脱水速率较快,而支链数最多的破乳剂最终脱水率最高,并均对模拟乳状液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

[1]Okazaki M,Washio I,Shibasaki Y,et al.Rapid synthesis of polyamide dendrimers from unprotected AB2building blocks[J].J Am Chem Soc,2003,125 (27):8120~8121.

[2]Zhang Z Q,Xu G Y,Wang R,et al.Demulsification by amphiphilic dendrimer copolymers[J].J Colloid Interface Sci,2005,282:1~4.

[3]Zhang Z,Xu G Y,Wang F,et al.Characterization and demulsification of poly(ethylene oxide)-block-poly(propylene oxide)~block-poly(ethylene oxide)copolymers[J].J Colloid Interface Sci,2004,277 (2):464~470.

[4]Wang J.Synthesis and demulsification of two lower generation hyperbranched polyether surfactants[J].Sep Sci Technology,2012,47:1583~1589.

[5]翟雪如,刘腾,徐桂英,等.支状嵌段聚醚的界面聚集行为及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作用 [J].物理化学学报,2013,29,1253~1259.

[6]Firestone M A,Tiede D M,Seifert S.Magnetic field-induced ordering of a polymer-grafted biomembrane-mimetic hydrogel[J].J Phys Chem B,2000,104(11):2433~2438.

[7]Firestone M A.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poly (ethylene oxide)-b-poly (propylene oxide)-b-poly (ethylene oxide)tri-block copolymers with Lipid Bilayers[J].Biomacromolecules,2003,4 (6):1539~1549.

[8]Pochan D J,Pakstis L,Huang E,et al.Architectural disparity effects in the morphology of dendrimer-linear coil diblock copolymers[J].Macromolecules,2002,35 (24):9239~9242.

[9]孟庆华,孙志成,王鸣华,等.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定表面活性剂浊点的新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 (2):163~165.

[10]周家华,崔英德.表面活性剂HLB 值的分析测定与计算Ⅰ-HLB 值的分析测定 [J].精细石油化工,2001 (2):11~14.

[11]徐学兵,张根旺,华玉萍.食品乳化剂的HLB值测定方法的研究——水数法 [J].中国粮油学报,1993 (4):26~30.

[12]肖侠.啤酒表面张力与泡沫持久性关系的研究 [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3.

[13]Goel S K.predicting surfactant cloud point from molecular structure[J].J Colloid Interface Sci,1997,193:132~136.

[14]苑仁旭,郭建国,朱诚身,等.EO/PO 无规共聚醚的浊点研究 [J].东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32 (2):30~33.

[15]周莉,吴奕光.PEP 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分析 [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0,23 (1):67~70.

[16]乔建江,徐心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的水数表征法 [J].石油学报 (石油加工),1998,14 (3):62~65.

[17]奚新国.表面张力测定方法的现状与进展 [J].盐城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 (3):1~4.

[18]SY5281-2000,破乳剂使用性能检验方法 (瓶试法)[S].

猜你喜欢
双环聚醚乳剂
南苏丹1区原油破乳剂和反相破乳剂筛选评价及应用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含聚醚侧链梳型聚羧酸盐分散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模仿到底
破乳剂对化学驱采出液的作用规律
静电纺丝法制备多孔超细聚醚砜纤维及其对双酚A的吸附性能
重质高酸原油高效破乳剂研究
双环法结合双“V”形乳腺切除法在乳房肥大整形术中的应用
BAMO-THF共聚醚原位结晶包覆HMX
方大化工满足客户需要成功研发JH-400T新品聚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