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5-04-02 01:42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走出去战略问题

孙 琼

(1.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 11004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45)



辽宁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孙琼1,2

(1.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4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45)

摘要:辽宁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中的问题源于部分企业主观上不想或不敢走出去,或客观上受海外投资资金短缺和企业管理水平未达到国际化经营标准制约无法走出去;另外,部分企业境外投资收益低于预期,甚至失败。针对辽宁省企业走不出去或走出去却难以走进去的问题,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加强总体规划设计,完善政策措施支持体系,并致力于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关键词:“走出去”战略; 辽宁企业; 问题; 对策

一、企业 “走出去”战略实施现状

1. 辽宁企业“走出去”取得初步进展

(1) 投资数量稳定增长, 投资地区不断扩大。 2004年,辽宁省在海外新办各类企业仅35家, 中方投资额7781万美元。 “十一五”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海外投资数额持续稳定增长, 2013年当年核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74家, 是2004年的近5倍,投资额达29.9亿美元[1], 为2004年的34.6倍, 年平均增长率超过40%。 企业“走出去”的地区也已从东亚的日本、朝鲜、南亚的印度和我国的香港,扩展到欧洲、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

(2) 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 辽宁省集中了很多国有企业,长期以来辽宁省的“走出去”都是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导, 如沈阳机床集团通过并购国际机床巨头德国希斯公司, 在德国柏林建有世界级产品设计中心、在希斯本部建有产品制造和核心精密功能部件制造中心; 北方重工集团以增资入股形式取得维尔特集团股份公司、法国NFM公司70%的股份[2]; 沈阳冰川冷冻机公司收购了拥有20年研发和生产清洁能源系统产品专业经验的德国GWP公司等。 随着民营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一批兼具规模与实力的民营企业, 如沈阳远大企业集团、辽宁忠旺集团、西姆集团、丹东曙光集团等积极在境外投资兴业, 在“走出去”中拓展了市场空间, 壮大了自身实力。

(3) 经营行业不断拓宽。辽宁企业“走出去”的行业构成比较齐全,涉及商务服务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企业对外投资的优势产业既包括一直以来的制造业、资源开发和软件开发业,又有成为对外投资新热点的农业、电力建筑、远洋渔业。投资领域的逐步拓宽,意味着企业“走出去”的模式日趋成熟,各领域、各行业都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而增加自身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和定价话语权。

2. 企业“走出去”尚有提升空间

(1) 辽宁省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之比较低。有统计显示,当今世界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比例平均为1∶1,发达国家该比例平均为1∶1.2,发展中国家为1∶0.13,中国2013年该比例为1∶0.87,而辽宁省2013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90.4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12.95亿美元,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比例仅为1∶0.04,对外投资规模有待进一步发展。

(2) 辽宁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低于国内先进省、市。尽管辽宁企业“走出去”已取得相当进展,但与对外投资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2013年,辽宁省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位居全国第六位,排在广东、山东、北京、江苏、上海之后。但与前五名的差距巨大,位居第五名的上海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67524万美元,辽宁对外直接投资额不足其一半;名列榜首的广东省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为594288万美元,辽宁仅为其21.8%。

二、辽宁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中的问题

1. 企业走不出去

(1) 主观上不想或不敢走出去。部分辽宁企业尽管已具备相当规模和竞争力,但对于境外投资缺乏信心,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只应在发达国家产生,企业自身在省内、国内经营即可,不具备对外投资可能,也不需要走出去“冒险”。这部分企业只看到其在国内或省内的眼前收益,却未能注意到走向广阔国际市场的机遇和发展潜力。

(2) 客观上受制约走不出去。相当数量的辽宁企业理解认同“走出去”的重大意义并具有“走出去”的意愿,但是受诸多因素制约,其“走出去”战略实施受阻。

首先,海外投资资金短缺。融资难是辽宁企业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障碍。一方面中国本土银行在全球的网络尚未形成,中国企业在境外融资较为困难;另一方面,“走出去”的企业在国内融资也受到很多制约,信用担保渠道单一、担保额度有限。辽宁省对“走出去”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商务部出台的《关于做好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外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只是针对境外资源开发、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项目[3],支持行业领域较窄。辽宁省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和《辽宁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中的项目相关优惠政策审核程序繁杂,限制过严,企业实际能获得的支持有限,另外其优惠只适用于生产加工型项目和技术合作项目,研发型投资和市场开拓型投资也被排除在优惠范围之外。

其次,企业管理水平未达到国际化经营标准。与先进的跨国公司相比,辽宁企业缺乏大型投资管理、资本运作经验,还未完全建成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产权关系尚待进一步明晰,财务管理规范性有待提高,经营机制需与国际经贸惯例接轨。此外,境外投资需要大批掌握金融、管理、法律和WTO规则的专业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但受企业财力、规模和培养周期所制约,又有北上广等地企业高薪吸引抢夺人才,辽宁企业国际化人才短缺现象短时期内难以改变。

2. 企业“走出去”却难以“走进去”

(1) 境外投资项目收益低于预期,甚至失败。部分企业缺乏境外投资长期发展战略,对外投资目标不明确,项目盲目上马,存在很大随意性。一些辽宁企业“走出去”之前未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和考察,对东道国的政治动向、经济政策和投资环境等相关信息了解不足,对海外经营的困难准备不充分,以至于面对东道国的政治风险和投资政策变化毫无应对预案,境外投资遭受损失,投资收益低于预期。

(2) 对外投资主体、投资领域、区域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固然是经济中的主要成分,但国企境外投资易引发不公正待遇甚至歧视,影响投资收益。民营企业海外投资虽有增加,但其所占比重仍有巨大上升空间。民营企业具有小、快、灵的优势,可以在境外投资中充分发挥。当前,对于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管理存在缺位,一方面一些民营企业未能得到及时指导,参与对外投资;另一方面有些民营企业规避制度约束,自行对外投资,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资本外流。此外,辽宁企业对外投资还存在过分集中于热点行业、项目和东道国的现象,投资领域的过度集中不利于分化风险,而且出现省内企业相互压价、无序竞争的不良现象,不但不能发挥协同效应、有效共享资源,还损害了辽宁企业的共同声誉。

(3) 境外投资缺乏本土化意识,未能成为东道国良好的企业公民。一些“走出去”的企业对东道国文化差异认识不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未能做到入乡随俗并适应当地社会文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不能很好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企业形象有待提升。

三、加快辽宁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1. 加强总体规划设计

按照政府指导、企业决策原则,明确“走出去”战略中政府、企业各自的任务和目标,政府有责任统筹规划对外投资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辽宁省对外投资的战略定位,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规划,着力解决产业选择、目标市场选择、“走出去”的方式和步骤、跨国公司培育等一系列相关重大战略层面问题。

企业“走出去”已经超越了产品“走出去”的单一范畴[4],转向以产业“走出去”为主的阶段。政府主管部门要致力于统筹规划扶持重点产业和企业。作为装备制造业大省的辽宁省可以优先发展制造业与研发服务的产业集群[5],根据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趋势,按照产业链进行布局,推进“走出去”企业相互协作,发挥协同效应。如当前非洲作为吸引中国海外投资的广阔市场,提出希望沈阳企业到非洲投资,尤其是参与非洲基础设施、房屋建筑、机场建设以及电信通讯等领域的建设。这些产业“走出去”后可带动相关产业,如电子、汽车及零部件、化工等“走出去”,从而打造“走出去”产业集群。

地方性法律法规需进一步完善。为确保宏观指导的有效实施和贯彻,有必要根据国务院及所属部委的规范和指导意见,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出台《辽宁省企业走出去促进意见》《辽宁省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

2. 完善政策措施支持体系

(1)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企业“走出去”专项基金,运用财政补贴资助,鼓励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设立的专项基金应具有覆盖面广、手续简捷等特点,以便切实发挥推动境外投资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的税收制度,制定相应的税收鼓励扶持政策和规范管理措施[6],同时,税收优惠要体现产业发展政策导向。

(2) 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大连市已启动中小企业“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辽宁省可整合全省各市资源,构建面向全省企业的“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此平台要具有科学、高效、透明的特点,向省内企业提供及时、充分的对外投资信息和相关咨询服务,信息应涵盖投资国的法律、政策、投资环境分析、市场和风险咨询等,既可以引导企业对外投资方向,合理确定同类企业在同一目标市场的密集程度,也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投资前的可行性分析,使企业“有备而去”。

(3) 大力鼓励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非政府组织,形成健全的非政府组织体系,合力培育市场支撑服务体系。政府与行业协会须加强国际意识,积极参与国际间对话[7]。强化与海外华人华侨社团的联系,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海外资源,加深沟通促进融合,为“走出去”的辽宁企业构建海外华人支持网络。

(4) 完善境外投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海外投资的风险监测,建立对外投资重点国别风险数据库以及针对主要市场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加快制定辽宁省境外商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对外投资保险保障体系,推进境内外社会保险和保障的对接;强化海外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以增强对海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权益的保障;加强企业与驻外机构的联系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协助、指导和服务。

3. 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1)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走出去”的辽宁企业必须不断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应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企业要加快技术创新,注重品牌战略。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重点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发展核心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树立品牌竞争意识和实施品牌战略管理,借鉴成功企业的品牌成长和品牌运作经验,提高自主品牌的设计开发能力,使产品在国际竞争中获得高度的“差异化”,树立著名品牌,提高国际知名度。

企业竞争力的打造和提升还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本,辽宁省企业要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计划,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促进校企合作,积极储备各类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通过不拘一格的选人机制、科学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培养出国际化管理队伍。

(2) 提升企业在东道国的积极形象。“走出去”的辽宁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关注社会效益,充分意识到并履行在东道国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在海外经营必须严格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尊重当地的文化风俗和宗教习俗,处理好与当地人民的关系,积极参与东道国公益事业,以获得当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做好本土化建设,塑造良好的中国企业形象。

(3) 强化自身风险意识。“走出去”的辽宁企业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形成完整的风险管控预案。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要达到日常化、制度化[8],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步骤,全面防范和管理投资风险,避免盲目冲动导致投资失败。并要积极投保,利用境外投资险和再保险,防范和减少可能出现的投资损失。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 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53.

[2] 孟炜中. 辽宁加快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G]∥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成果文集, 2009:320-326.

[3] 逯宇铎,陈思思. 辽宁企业“走出去”的地方法规完善[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5):54-55.

[4] 杨邦杰,徐晓兰. 加快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对策研究[J]. 中国发展, 2013(12):7-9.

[5] 冯志坚,谭忠真. 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升级的理论分析[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8(1):90-93.

[6] 陈坚. 完善中国企业“走出去”政策措施体系之思考[J]. 国际贸易, 2013(10):25-31.

[7] 赵奕,熊丽莎. 辽宁省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与对策[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442-445.

[8] 于新东. 中国企业“走出去”须练好“四门功课”[J]. 对外经贸, 2013(6):7-9.

【责任编辑孙立】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Implementing Strategy of “Going Globally” of Liaoning Enterprises

SunQiong1,2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4, China; 2. National Academy of Economic Strate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45, China)

Abstract:The problems in Liaoning enterprises i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going globally” stem from the fact that some enterprises do not want to go globally, or they cannot go globally due to fund shortage and relatively low management level. Also, some enterprises get returns below expectations or even fail in their overseas invest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s,overall planning should be consolidated by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branches, supporting policy systems should be perfected, and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level of the enterprises should be enhanced.

Key words:strategy of “going globally”; enterprises of Liaon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3-0289-04

作者简介:孙琼(1974-),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 (L13DJY096)。

收稿日期:2014-11-10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走出去战略问题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战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