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质主观评价听音员的选拔与培训

2015-04-02 14:06孟子厚等
演艺科技 2014年10期

孟子厚等

【摘 要】目前针对国内音响企业的主观音质评价听音员还缺乏严格的筛选、培养与考核机制,为此,中国传媒大学与音王 集团合作,进行了音响企业内听音员的选拔与培训。本文对培训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为提升国内音响企 业产品的音质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听音员;听音培训;主观音质评价;听能测试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4.10.003

【Abstract】Currently, the selection,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of listeners belong to domestic audio enterprises are incomplete. For this purpose, a listening training for listeners were carried out by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cooperated with Soundking Group.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whole training in this paper,we hope provide a new strategic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ound equipment quality for domestic audio enterprises.

【Key Words】listener; listening training;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sound quality; hearing tests

1 引言

音响设备和器材的最终质量表现在其音质上,而对音质的评价和检测有两个途径——客观检测和主观评价。由于目前客观测试指标远远不足以反映产品的实际听感音质,所以,客观检测手段只局限于初步的和工厂在线的音质检测,如检测频响、异常音、失真等。对于反映音质细节的指标,客观检测基本无能为力,需要依靠人的主观评测。

主观评价本质上是一种统计意义上的、客观的、科学的评测,其评测的主体是音质评价听音员组。虽然主观评价中有许多环节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但是听音员听音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是最重要的环节。要保证听音员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听音员就不能是随便选取的一般人员,除了听力健康,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需要对声音评价指标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有稳定的听觉心理,需要有超乎常人的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如同体育运动员需要选拔和培训一样,专业的听音员也需要选拔和培训。

在音响行业内,目前还没有一个培养或考核专业听音员的机制,虽然有些企业有自己的专门听音员(大多由调音员来担当),但是基本上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后期的培训,这些听音员的听力状况实际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虽然他们的经验比常人丰富,但是听觉能力和听力健康程度恐怕不如常人的平均水平。

目前,一些高校相关专业开设了听力训练的课程,但都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选修课,课程的目的也大多是为了听觉心理实验进行培训,与音响行业听音员的需求仍有相当的差距。为了探索直接为音响企业培训专业听音员的可行性,并且为制定专业音响产品主观音质评价标准积累基础数据,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在校内听音培训课程的基础上,与音王集团合作,在音王集团进行了国内首次企业内的听音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本文对这项工作的实施和结果进行简要介绍。

2 音质主观评价听音员的组成要求

对音质主观评价听音员的资格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加以规定,不同行业和岗位对听音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对声呐员的要求和对厅堂音质听音员的要求就不可能一样。现有的一些涉及到音质主观评价的标准和规范中对听音员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综合这些规范中的条款[1][2][3][4][5],并考虑到专业音响设备和器材音质主观评价的具体需求,建议对专业音响行业的听音员的要求如下:

2.1 听音员的条件

(1)听音员应具备正常的听力条件,并且两耳听力应基本保持一致;

(2)听音员任何一耳在125 Hz~8 000 Hz的频率范围内,听力级不应高于20 dBHL;

(3)听音员应能在1 000 Hz、70 dB的条件下能区别1 dB的声压级变化和0.33%的音调变化;

(4)听音员应具有临场听音的经验,包括有扩声和无扩声的现场演出;

(5)听音员应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音乐风格上不应有任何偏好;

(6)经常参加听音试验的听音员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并定期观看现场音乐演出。

2.2 听音小组的组成

(1)听音小组应由有经验的人组成,可以从音响师、录音师、音乐工作者、声频工程师、声学工作者、相关专业的学生等人群中选取,但最好不是专业的音乐演奏家。

(2)条件许可时,听音小组中的男女比例和年龄应均衡。听音小组中应至少包括1名30岁以下的听音员和至少1名女性。

2.3 听音小组的人数

(1)对由受过训练的有相同经验的听音员组成的个体间可靠性非常高的听音小组,听音员的人数不宜少于7人。

(2)如果听音员之间的训练水平差距很大,并因此导致个体间的可靠性较低,这种情况下组成听音小组的听音员的人数不宜少于20人。

以上是针对专业音响行业听音员最基本的要求,听音员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过程,听音能力在初步建立起来后,还需要不断地强化和保持,就像运动员的运动技能一样。在听音员的培养过程中,选拔和基础培训是最重要的环节。经过选拔和基础培训后所组成的的听音员队伍应该达到以上的要求。endprint

3 听音员的筛选

此次听音员的选拔首先由音王集团在全体职员中进行招募和初选,根据岗位、年龄、性别等初选了103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且涵盖不同岗位的人员。然后,对初选人员进行听力水平的测试,测试项目包括听力级、音高的辨别能力、噪声中纯音信号的辨别能力等。其中,听力级的测试结果直接反映候选人的听力健康水平,是最重要的筛选指标,对进入培训的准听音员的筛选也主要是依据听力级的测试结果。

表1是103名候选人的听力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每个频点上都有听力损失超过30 dB的人员,最严重者有近90 dB的听力损失,这已经达到此频带内的耳聋状况,具有如此听力损失的人员是不适合参与听音评价的。测试选用了听力计AD229b,它可以测量的最低限制是-10 dB,可以看出,在1.5 kHz频带以下,没有候选人的听力级可以达到最低限值,排除测试环境的影响,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组候选人的低频听力相对高频来说要差一些。

图1给出了对这组候选人的听力级测试数据的对比分析,包括性别对比、耳别对比等。整体上来看,在1 kHz以下,男女平均听力级无差别,在1 kHz到3 kHz男生要略好于女生,在3 kHz以上女生要好于男生。在3 kHz以下,左右耳的平均听力级无差异,在3 kHz以上,左耳好于右耳。男生的右耳在高频区听力要差一些。

图2是全频带的平均听力级与年龄的关系,这组候选人的年龄大多分布在20岁~40岁之间。从整体上看不出有明显的听力级随年龄上升的现象,当然,40岁以上的几个候选人的听力级基本上要高于平均水平,但在20~40岁的区间内可以视为听力级与年龄关系不大。

图3是103名候选人全部听力级测试数据(不分性别、耳别、频带)的概率密度分布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这组候选人的听力级的分布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态分布,虽然测试用听力计的测试限值有一定影响,但主要还是反映出这组候选人中听力损伤或有问题的人要多于听力级非常低的优秀耳的人,这也表明了进行听力级筛查的必要性。

如果对候选人设置一个听力级的筛选阈值,要求候选人两个耳朵的任意一个频带的听力损失都不得超过某一个阈值,以此来筛选达到要求的候选人。表2是不同听力级筛选阈值下的候选人人数以及他们的平均听力级。可以发现,阈值为20 dB时,58人合格;阈值为15 dB时,37人合格;而阈值为10 dB时,只有17人合格。综合考虑听力健康和其他专业经验等要素,本次初选人员的阈值是20 dB,有40人入选准听音员,进入基础培训的阶段。

4 听音员的基础培训

听音培训在学校内是持续1~2个学期的课程,每周2~4个课时,还包括课后的自我练习、听音实践等环节。考虑到企业的具体情况,在企业的培训难以完全按照学校的课程计划进行。因此,在音王集团实施的培训计划见表3,计划分三个阶段,每天上午和晚上进行3个小时。第一阶段是音质基本要素的学习训练,第二阶段重点培训对评价节目源的听辨以及对原声与重放声的分辨能力,第三阶段是听音评价方法的训练和评价实践。最后进行考核,包括笔试和听力复测。表4示例给出了第一阶段的部分课程的培训内容目录,包括讲解、练习、实验等环节。

第二阶段的培训除了对用作听音评价的节目源信号的听辨分析外,还使用了一个小乐队进行现场演奏、录音和重放声的听析对比,以强化对原声和重放声的辨别。语言声的原声和重放声的听析对比,录制了每个参加培训学员自己的一段朗诵声,然后重放,由全体学员来听析。空间感和立体声的听析,也采用了现场录音重放的方法。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录音方式录音,然后在听音室进行重放听析,其中也使用了人工头模进行的双耳录音,然后用耳机重放听析。

第三阶段的培训主要是进行实际的听音评价练习,按照事先学习过的听音评价方法分别对不同音质的传声器、扬声器系统、功率放大器、调音台的音质进行听析和评价,每一场评价练习后都对评价结果进行讨论分析。该阶段的目的是使学员熟悉实际听音评价的各个环节,以及对主观评价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5 培训效果测试

三个阶段的培训基本完成后进行效果测试,效果测试包括三个部分:基础知识的笔试;听觉能力的测试;评价信度和效度的测试。听音员的评价信度和效度与具体的评价任务和听音员当时的身心状况密切相关,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观察评测。由于本次培训课程时间的限制,只进行了前两项测试。基础知识的测试由100道基础知识和概念的问答题组成,这些题目也反映了一个合格的听音员应该理解和掌握的最基本的音质评价的概念和知识[6][7][8],部分题目如下:

声压级为0 dB时,声压的大小是多少?

声音逆风传播和顺风传播时的传播速度是否一样?差多少?

耳道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共振频率是多少?

基底膜上的某一点如果受到损伤或老化,在听感上会有什么反应?

使人感觉痛的最低声压级是多少?

响度级是如何定义的?

什么样的音程关系是完全谐和的?

钢琴音域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各有多少个?

标准正常说话,在距嘴唇一米处的声压级是多少?

1 000 Hz上下的两个1/3倍频程中心频率是多少?

近次反射声和混响声是如何界定的?

计算混响时间的塞宾公式是什么?

音乐厅的最佳混响时间一般是多少?

混响感的差别阈限大概是多少?

音箱箱体的声学功能是什么?

CD格式的录音文件能否充分表现交响乐的动态?为什么?

音质主观评价的五个矛盾是什么?

音质主观评价的五个要素是什么?

评价术语“丰满”如何理解?

试听室的混响时间范围是多少?endprint

听音时扬声器的位置如何摆放?

对听音员听力级的要求是什么?

对听音员的声音分辨力(强弱、高低)的要求是什么?

听音小组的人数组成有什么要求?

听音员的工作时间有什么要求?

扬声器的音质评价中对功率放大器的要求是什么?

功率放大器的音质评价中对听音扬声器的要求是什么?

音质主观评价的随机性如何理解?

音质主观评价的模糊性如何理解?

笔试考核除了以上的问答题外,还包括一项具体听音评价任务的设计,一项对评价数据的分析和诠释,以及对音王集团自身音响产品的认识和建议等。图4是最后参加听音员笔试考核的24人的考核成绩分布,可见,此次培训全程参与下来的学员中,2/3都达到了良好以上,1/6达到了优秀的水准,只有个别学员的基础知识还有待提高。

除知识性的考核外,还进行了听觉能力的复测,并比较了培训前后听觉能力的变化。听力级反映的是听觉生理健康的程度,在培训前后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其他一些听能指标反映的是听觉心理和听觉技能,受训前后有可能发生一些变化。图5是受训人员在受训前后噪声中纯音辨识能力的平均变化量,辨识能力通过80方的窄带噪声中纯音的掩蔽阈测量得到。可以看出,除了在250 Hz的频带上训练后的辨识能力有所下降,在其他频带上,辨识能力都有所上升或无显著劣化。

在受训人员中,有一半以上的人的噪声中纯音辨识能力都有所提升,总体的提升幅度要大于其他人的下降幅度。噪声中的纯音辨识能力与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都有关系,即使有提升也是有限的。在培训课程中,并没有专门的针对噪声中纯音辨识的练习和培训,但是综合训练对提升噪声中纯音辨识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效果。

图6给出了在1 kHz的频率上,声级为70 dB时的响度差别阈限。可见培训后学员的响度差别阈限有明显的下降,大部分人的响度差别阈限都下降到0.5 dB以下,有一半学员的响度差别阈限下降到0.3 dB以下。受训前的平均响度差别阈限是0.9 dB,受训后的平均响度差别阈限是0.4 dB。所以,对专业听音员的响度差别阈限的要求(1 dB)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受训前有接近一半的人的响度差别阈限接近或超过1 dB,受训后只有两个人的响度差别阈限在1 dB以上。

表5给出了70方的响度级上,在250 Hz、1 kHz和4 kHz这3个频点上培训前后学员的音高差别阈限的对比,大部分学员在培训后的3个频点上的音高差别阈限都有非常显著的降低。图7是在1 kHz处培训前后的音高差别阈限的对比,可以看出,大部分学员的音高差别阈限在培训后都下降到了0.3%以下,达到了对专业听音员的要求,而在培训前只有少数几个人的音高差别阈限在0.3%以下。音高差别阈限的变化在所有的可以测量的听觉感知能力的变化中是最显著的。

6 听音员的持续训练

听音员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此次培训只是一个开始,或者是一个启蒙性的培训。如果要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专业的听音员队伍,应该在基础培训后继续开展后续的培训和保持,建议以下工作应该持续进行:

(1)定期的专业培训。包括声频技术、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音乐修养的培训。尤其是音乐修养的培训,建议1~2个月后由专业老师进行2~3周的视唱练耳的专业培训。后续的培训由高等院校的专业老师担任。

(2)每周至少进行1次听音评价工作和讨论,可以和企业的听音任务结合起来。每次不超过2小时,每周的听音工作最多不超过3次。

(3)每年对现有的听音员进行一次考核和测试,包括听力测试、专业知识考试、听音信度考评、心理素质考核等,淘汰不合格的人。

(4)听音员的队伍每年至少补充或更新1/3。每年进行一次新招募听音员的测试和培训。

(5)让听音员观摩各种现场演出,包括音乐会、演唱会、戏剧、话剧等,并对每场观摩写出音质评述。

(6)安排听音员多参与扩声工程和现场扩声工作,积累现场工作经验。

(7)建立听音员专用的工作室或听音室,购置各种有声资料,供听音员学习和练习之用。

(8)在听音员队伍达到一定的水平后(满足标准要求),可以统一承接对外的听音评价服务,进行商业化的听音评价活动。这样既可以调动听音员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积累对其他产品的音质经验。

(9)使得听音员有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企业的每一款产品和技术的最终定型必须有听音员的集体评价报告。

(10)不定期地派听音员到专业院校进行短期培训和交流,并积极鼓励他们参与有关的学术活动。

7 总结

此次在音王集团举办的听音员的培训课程是在国内音响行业里的第一次,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把原本在学校里需要至少1个学期的课程压缩调整为3个星期。培训受到了学员的重视和配合,效果是非常显著的。20余名经过初步筛选的人员参加了全部的培训过程,就对专业听音员的听觉能力的基本要求来看,大多数在培训课程结束后都达到了要求,综合听觉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完全满足了建设一支10人左右的专业听音员队伍的目标需求。

此次培训的效果也为制定专业音响产品音质主观评价标准的工作积累了实验数据,证明了在标准草案里所提出的对听音员听觉能力的要求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专业听音员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希望后续的工作可以坚持下去,在音响行业里能够真正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听音员队伍。这样一支队伍,对企业乃至整个音响行业的产品音质水平的提升、企业音质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GB/T 12060.13-2011声系统设备 第13部分:扬声器听音试验[S].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 GB/T 10240-198电声产品声音质量主观评价用节目源编辑制作规范[S].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3] GB/T 28047-2011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听音评价方法[S].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4] GB/T 9375-1988收录机、录音机听音试验[S].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5] GB/T 16463-1996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S].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6] 齐娜,孟子厚. 音响师声学基础[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7] 孟子厚. 音质主观评价的实验心理学方法[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齐娜,孟子厚. 声频声学测量技术原理[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