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认定中的问题和认定方法探索

2015-04-03 15:52郭思若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郭思若

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主要问题是认定标准模糊,认定方式不当以及家庭情况的调查不详细。认定工作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能很好地避免主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还应建立贫困生动态信息库,并在单纯资助以外加入能力培养,完善贫困生认定工作。贫困生认定问题方法贫困生认定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评选多种奖助学金的基础,贫困生认定的结果直接影响很多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公平和学子们的未来。近年来,我国对高等院校贫困学生的资助不断增多,资助形式也越来越多。但由于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资金没能很合理地分配到贫困生的手中。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贫困生认定中的问题进行梳理,探索出科学合理的认定方法。一、高校贫困生认定中的问题1.认定标准模糊教育部门规定,家庭经济困难,月生活费来源(含家庭、亲友及学校给予的各种资助)持平或低于学校所在地政府规定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难以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开支的学生可认定为贫困生。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首先,什么程度才算“难以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开支”,每个人消费水平和习惯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其次,贫困是相对的,如果某院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学生人数比分到的贫困名额数少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再次,学生的月生活费的具体数字也很难调查。由于缺乏具体标准,很多院系在认定时往往参考学生的平时消费情况和家庭情况,这种办法确实能使认定工作一定程度上有据可依,但仍有很大不足。比如,有人认为有电脑和手机的不算贫困,但现在的高校中电脑和手机已大大普遍,没有手机或电脑的学生凤毛麟角。还有人觉得拿钱旅游或者看电影的不能算贫困,但娱乐或精神方面的消费对一个人也很必要,贫困学生亦是如此。由此可见,单纯考虑消费和家庭情况是不够合理的。高校在认定中的确参考了很多,但这些指标难以量化,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受主观影响。因此,制定出一个清晰的、系统的贫困认定标准是当务之急。2.认定方式不当现如今,高校中普遍使用的贫困生认定方法是学生提出申请,并提供家乡政府出具的各种贫困证明,院系通过申请和证明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再结合平时的消费情况进行认定。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评议小组的讨论,甚至同学们的公开选举,结果出来后还会公示。这种办法表面很民主,但其实很容易受人为操作。首先,大多数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夸大自己的困难程度,结果就出现了千篇一律的贫困申请,而对于一些家里组织资源丰富的非贫困学生,他们可以从很多渠道获得贫困证明,从而浑水摸鱼;其次,一些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在选举中占有明显优势,选举中的“人情”不可避免,有些学生甚至直接去找辅导员哭诉,最终“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第三,由于缺乏量化标准,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在认定中难免凭个人印象进行取舍;最后,由于不少家庭困难的学生并不愿提及自己家的伤心事,他们的情况也就无人知晓,这同样影响了选举的结果。于是,为了避免上述问题,一些学校采取了全面认定的方法,国家下发的资助大家轮流拿,贫困生认定变得毫无意义。3.家庭情况的调查不详细详细了解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是进行贫困认定的前提,高校中对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主要来自学生的口述、身边同学的反映、贫困申请、家乡政府的困难证明。前文已述,这些信息难免有所夸大,不够真实。但对于高校来说,其日常主要工作还是教学和科研,无法去详细调查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此外,一些学生的家中难免会出现突发情况,使他们的经济实力在短时间内下降,需要特殊照顾。而学校往往不能及时了解这些情况,拘泥于贫困选举,导致这些陷入贫困的学生不能得到及时救助。二、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的探索1.定性与定量结合一些硬指标可作为绝对贫困指标,这些指标包括:(1)学生本人有残疾或患有严重的疾病,需为此支付大量医药费;(2)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残疾或患有严重疾病,基本丧失了劳动力或需为此支付大量医药费;(3)家中遭遇了巨大灾难,导致了严重经济损失。达到其中一项就可以被认定为贫困生。此外,还有一些指标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1)家庭所在地的经济情况;(2)父母或家中其他供养人员的工作情况;(3)除父母外其他直系亲属的健康情况;(4)家中的固定资产或产业情况;(5)单亲家庭(父母其中一方过世)。除了上述的定性指标外,还必须参考定量指标,如学校所在地保障线、学生所在地保障线、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年收入与支出比、家庭教育和健康支出情况、负债额。定量指标为认定过程提供了清晰的标准,定性指标修正了定量调查的不足,保证了对具有权威贫困证明的学生优先予以认定。两种指标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认定标准的可操作性。2.建立动态的贫困生档案每个人的家庭情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原本非贫困的学生可能因为一些天灾人祸而突然致贫,而一些贫困生家庭也可能通过自身努力或家乡环境的改变而脱贫。因此,校方要及时掌握贫困学生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认定。前文已述,学校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详细调查。针对此种情况,学生家乡的相关部门可以在网上建立动态的贫困学生档案,将学生家庭情况的详细信息收录其中,并根据贫困学生家庭情况的变化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贫困生档案,一方面,方便了高校的认定工作,使学校不必再费时费力地去核实学生家庭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大众的监督,学生家庭信息的真实性有了保证。3.将无偿资助与能力提升相结合很多贫困学生并不只是经济状况较差,由于教育环境的落后,伴随着贫困生活的还有能力的缺失。单纯的金钱资助只能暂时改变贫困学生的经济情况,而能力的不足可能使他们步入社会之后还是无法脱贫。因此,高校有必要在资助的同时多给贫困生提供一些提升能力的项目,多为贫困生组织一些业余活动,使他们在个人能力上也彻底“脱贫”,为将来的社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岑道权.高校贫困生认定的难点及对策探析.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7,(11):20.[2]余冲,李立文.高校贫困生认定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苏高教,2008,(09):5.[3]赵炳起.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优化与重构.教育财会研究,2006,(08):30[4]丁桂兰,周艳华.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思考.教育与职业,2010,(09):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