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曲霉菌病继发沙门氏菌病的诊治

2015-04-04 15:18冯万华辽宁省建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1253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5期
关键词:病鹅雏鹅曲霉菌

冯万华 (辽宁省建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125300)

疾病防治

雏鹅曲霉菌病继发沙门氏菌病的诊治

冯万华 (辽宁省建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125300)

曲霉菌病和沙门氏菌病都是雏鹅的常发性疾病,如二者混合感染常造成大批雏鹅的死亡。2014年6月初,本县某养殖户饲养的540余羽15日龄左右雏鹅相继发病,以呼吸困难、严重下痢、神经症状和死亡为特征。发病期间共死亡175羽,死亡率为32%以上,给该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跟随县疫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参与对本病的诊治过程。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检验等手段确诊为雏鹅的曲霉菌病继发沙门氏菌病,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使病情得到了控制,取得预期效果。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该养殖户在5月20日从外地引入鹅苗540羽,采用塑料大棚棚内平面育雏。调查发现棚内垫料潮湿、空气污浊、通风不良、有刺鼻氨味和霉味。据养殖户介绍,开始几天雏鹅健康情况良好,除个别出现受伤致残外,其他没有发病。所用饲料以玉米、豆饼、青菜等为主,自配自用,现配现用。从6月1日开始,陆续有部分雏鹅出现发病,以后几天蔓延全群,并开始出现死亡,最多1d死亡35羽。发病后,用链霉素、恩诺沙星等药物饮水给药,效果不佳,病情没有得到控制,死亡仍在继续。

2 临床症状

病鹅主要表现精神不振或沉郁;食欲减退或消失,生长不良、衰弱、贫血;喜欢饮水; 瞬膜下有黄色干酪样小结节,角膜溃疡,流泪,眼睑肿胀、水肿,缩头闭眼;鼻流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次数增多,张口呼吸,有的甚至呼吸时发出干啰音,尤其在吸气时表现颈部明显胀大。病鹅下痢,排水样、粥样或带有没消化饲料的稀便;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机体严重脱水、快速消瘦;有的出现神经症状;最后因衰竭而死,病程3~8d。

3 病理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鹅26只,病理变化几乎相同。主要的病理变化为患病死亡的雏鹅在口腔、咽、食道等黏膜处有灰白色干酪样坏死灶形成,从口腔内有大量的粘稠液体流出,喉头及气管粘膜上有淡黄色的分泌物;肺脏及气囊有针尖大小或米粒大小的灰白色或淡黄色结节,结节的表面上有灰绿色或深绿色的霉斑;肝脏充血、肿大,呈砖红色的条纹状,质地硬脆,表面上有微小的坏死灶,呈灰黄色;胆囊胀大,充满胆汁;脾脏肿大;肾脏水肿、变性、萎缩,肾小管扩张,呈暗红色或苍白色;肠管炎性肿胀,肠黏膜出血、充血,盲肠内有白色豆腐渣样物质

4 诊断

根据主要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曲霉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为了确诊,取病死雏鹅的胸部气囊结节病灶,用10%氢氧化钠溶液浸腐后,压片镜检,可见到曲霉菌的菌丝、孢子。分离培养后,出现白色绒毛状菌落,后变为淡绿色、深绿色以至黑色的典型菌落。在另取新鲜典型病死鹅的肝脏、脾脏、心血等病料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大量的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在培养基上长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隆起的半透明菌落,在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培养基上培养48h后,菌落变为黑色。通过生化试验等最后鉴定为沙门氏杆菌。

5 防治

立即更换全部垫料,全群采用0.2%的菌毒杀进行带鹅消毒和环境消毒。通过药物对比试验,选出敏感药物对鹅只进行治疗。应用卡那霉素0.5~1mg/只肌肉注射,2次/d,连用5d;用0.04%的硫酸铜溶液饮水,2次/d,饲料中加入适量的多种维生素和制霉菌素(按每1kg饲料用1g),连用7d,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6 结论

曲霉菌容易在潮湿的饲料、垫草和阴暗环境中生长,多雨季节时,鹅舍内湿度增高,鹅舍内的垫料又不经常晾晒,潮湿促使霉菌快速生长。雏鹅发病后,机体抵抗力降低,沙门氏菌乘机侵入机体内大量生长繁殖,造成继发感染。雏鹅一旦发病,要快速查明和消灭疫源,迅速隔离病鹅,采用有效的药物进行控制治疗。改善饲养环境,定期做好环境消毒,及时更换新鲜干燥、无污染的垫料,定时通风换气,保证空气的清新。平时定期用福尔马林等药物对垫料进行消毒,用0.3%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地面、墙壁和用具等,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

S858.33

B

1007-1733(2015)05-0022-01

2015-02-10)

猜你喜欢
病鹅雏鹅曲霉菌
几种鹅寄生虫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浅析雏鹅痛风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
鸡曲霉菌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鉴别与防治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种鹅感染鹅羽虱的流行特点及治疗方法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肺曲霉菌合并肺放线菌感染一例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佩特曲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