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物传染病的发展现状与科研动向

2015-04-04 15:18秦炳臻山东省蓬莱市畜牧兽医总站2656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5期
关键词:病原传染病猪瘟

秦炳臻 (山东省蓬莱市畜牧兽医总站 265600)

文献综述

我国动物传染病的发展现状与科研动向

秦炳臻 (山东省蓬莱市畜牧兽医总站 265600)

中图分类号:S85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5)05-0066-02

动物传染病一直困扰畜牧业生产,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极大威胁。近年来我国的动物传染病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特点,并有新的发展趋势。相比之下,我国动物传染病在科学研究方面相对落后,在动物传染病研究的基本思路、科研动向等方面,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 我国动物传染病的发展状况

1.1 我国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1)部分传统疫病非典型化。目前许多传统疫病如ND、猪瘟等在临床上均呈现温和型的流行态势,具体表现为死亡率降低、临床症状不典型(或出现过去未见的新的临床症状)和长期持续不断发生。(2)部分传统疫病临床症状加剧(或出现新病型)、死亡率持续增高、发病动物日龄越来越大,如MD、IBD、IB、PR(伪狂犬病)。(3)细菌性疫病药物治疗效果越来越差,可选择的药物品种越来越少,最典型的如仔猪黄、白痢和鸡E.coli病。(4)新的病毒感染性疫病渐增且发病机理越来越复杂,如蓝耳病、动物艾滋病、疯牛病、鸡的多种传染性综合征及其他家禽疫病等。(5)传统疫病感染宿主群日渐扩大,如IBD(鸭始发病)、PR(人兽共患病)、AI(人兽共患病)等。(6)多病联发(并发、继发)呈明显持续增多趋势,如ND与IBD、E.coli及支原体;ND与AI;IB与E.coli及支原体;IBD与E.coli;IBD与IB;IB与传喉(IL);PRRS与伪狂犬病(PR)、细小病毒(PPV )病和日本乙脑等[1]。

1.2 动物传染病的发展趋势 (1)新病原出现:新病原的出现是人类和动物生存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最近几十年来,除了尼帕病毒以外,还有几种副粘病毒如马Hendra病毒、猪蓝眼病毒、猪Menangle病毒等都可感染多种动物和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不断地对人类和动物构成新的威胁。(2)旧病原新登场:自然变异或基因重组是一些老病原以新面貌出现的主要原因,长期的免疫压力以及病原在动物个体间频繁的传递是促成变异的重要诱因。结果可能导致病原的致病性改变、遗传性改变或宿主特异性改变。如新城疫病毒最初仅鸡感染发病死亡,对鸭鹅钝感,现在该病毒感染鸡、鹅、鸽、鹌鹑、鸵鸟发病,甚至死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原来仅感染鸡,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现在已由最初的呼吸型发展到肾病变型和腺胃病变型等,不同型间交叉保护很差。

1.3 传染范围扩大,频率加快 无论是新病,还是老病新面孔,或是人畜共患病的增加,均是意料和必然。首先随着家畜家禽的规模化饲养,增加了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机会;其次是人口的剧增、居住和生活领域的扩大,野生动物捕食皮毛加工等活动的加剧,也为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了条件;另外,全球生产、贸易、旅游及战争等行为和交通的快速畅达,加快了各种传染病流行频率和扩大了传染范围,使许多地方性疾病变成全球性传染病[2]。

2 我国动物传染病的科研动向

2.1 口蹄疫研究 对于口蹄疫的研究,系统阐明FMD病毒分子进化和抗原变异规律、储备和构建针对性疫苗种毒;揭示我国口蹄疫疫源的存在、维持与传播机制;揭示宿主嗜性的分子基础,阐明感染与致病机制;探索靶向高效疫苗研制机理;探索持续带毒解决方法;开展猪口蹄疫成因及防控理论创新研究;研究新型疫苗和多价多联疫苗;研发高通量快速诊断技术,加强检测试剂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集成综合防控技术和病原净化技术[3]。

2.2 动物流感研究 对于流感的研究,系统研究禽流感、猪流感等动物流感病毒生态学及流行病学,进一步完善动物流感病毒资源库及流行病学数据库;揭示基因组演化变异规律以及跨宿主感染、传播与致病机制;研发高效安全的流感疫苗升级换代产品;研发高通量快速诊断技术;集成综合防控技术和病原净化技术[4]。

2.3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研究 开展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掌握病毒的变异规律和流行特点与趋势;研发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及配套鉴别诊断试剂;针对病毒致病性增强的趋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毒株进行致病性研究,解析病毒变异和致病机理;建立高通量、快速、准确、便捷的诊断方法[5]。

2.4 猪瘟的研究 开展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掌握流行趋势、特点和病毒变异情况,分析病毒抗原变异对疫苗效果的影响;阐明病毒感染、复制和致病性的分子机制,探索猪瘟强、弱毒的分子基础;开展疫苗毒细胞免疫应答机制和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建立猪瘟流行野毒与疫苗株、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的鉴别诊断等检测方法;研发新型标记疫苗及其配套检测方法;建立猪瘟弱毒疫苗快速定量检测技术和外源病毒监测技术;构建猪瘟防控和净化技术体系,在规模化猪场开展猪瘟净化技术示范[6]。

3 动物传染病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在动物传染病的科学研究方面仍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是限制我国动物传染病科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阻碍我国畜牧养殖,传染病防控以及兽医事业进一步前进的主要瓶颈。目前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缺乏全局性、系统化的部署。国内主要进行动物传染病方向研究的主要单位数量很多,并且都分属不同的部门,一般进行的研究都是各单位独自进行,系统化及全局的协调性较差。因而导致了不同科研单位之间重复研究和协调性差的问题。(2)缺乏科研的持久性。科学研究贵在有恒。而国内的研究单位大都急功近利,有热点往往会一拥而上,但却只有三分钟热度;等下一热点出现时,便纷纷转投其他方向,不能进行更深入更系统更基础化的研究。(3)真正的创新性不足。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而国内的研究却更多的是在模仿国外已有的或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小方向的尝试,很少有属于自己的研究思路,这无疑是国内个研究领域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甘海霞. 动物传染病的发展趋势及防制进展[J]. 广西农学报, 2009, 24(1): 44-51.

[2] 殷震. 21世纪我国动物疫病防制的形势与策略[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1999.2: 26-30.

[3] 赵德明.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6, 8(5): 1-4.

[4] 李冬野, 余丽芸.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4, 4: 60-63.

[5] 沈为红.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研究进展[J]. 当代畜牧, 2001, 4: 33-35.

[6] 卢广新, 孙鹏. 猪瘟最新研究进展[J]. 山东畜牧兽医, 2008, 7: 24-27.

2015-02-27)

猜你喜欢
病原传染病猪瘟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